?

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路徑探賾

2023-08-03 05:41王秀
現代教育科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大思政課

王秀

[摘 要]國家安全是興國安邦的關鍵基礎,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是維護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內在要求。新時代,有序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到“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是一項具有基礎性與必要性、目標性與導向性的重要任務。但目前,國家安全教育還面臨著教材建構不健全、教學資源未充分利用、教學評價不完善性等現實困境。應從國家安全教育的實踐路徑入手,以“大教材觀”為現實統領、以“大平臺觀”為育人媒介、以“大評價觀”為邏輯起點,促進國家安全教育與 “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互融共通。

[關鍵詞] 國家安全教育;“大思政課”; 大教材觀;大平臺觀;大評價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23)04-0082-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3.04.013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sup>[1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推進“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從“整體規劃學校的德育體系”2,到“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3,再到“統籌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建設形成協同效應”4,最后發展為“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5,黨中央與行政部門對思政課的發展作出了更為準確、清晰的指示?!按笏颊n”較之傳統思政課要求更高、與現實聯系更為密切,是旨在“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6的同時,通過匯集各方資源,運用多種教育形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與新時代同向而行的“大格局”,這也為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提供了新的路徑。國家安全教育內含豐富的思政元素,與“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自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國家安全教育,2020年9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要求通過國家安全教育使各學段學生能夠心系偉大祖國、熱愛偉大祖國,增強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與能力。當前,將國家安全教育有效融入到 “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應有之義,是遵循教育規律與人才成長規律運行的內在要求,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需要。

一、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應有之義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首次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概念,強調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在黨的二十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sup>[7可見,黨中央始終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堅決維護國家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提出與踐行是我國國家安全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的雙創之舉。學校作為培養青年人才的主陣地,承擔著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任務;“大思政課”作為鑄魂育人的主渠道,承擔著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擔。把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保衛國家安全的種子,是在青少年隊伍中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應有之義。通過“大思政課”的銜接教育與有效培養,造就國家安全觀念正、意識好、行動強的青年一代。具體來說,小學階段主要以國家安全意識的啟蒙性知識學習為主,初步建立國家的概念,初步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初中階段主要以國家安全的體驗式學習為主,逐步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樹立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之基的意識;高中階段主要以國家安全的理論性學習為主,守好國家安全意識“責任田”,逐步明晰與領悟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內涵,增強將國家安全置于首位的使命感;大學階段主要以國家安全的探究性學習為主,自覺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把握國家安全紅線,堅守人民安全的立場,從自身做起夯實國家安全的主陣地。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涵養下,按照進課程、進教材、進頭腦的“三進要求”,利用“大思政課”切實增強受教育者的國家安全意識,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教育體系,培養愛國、護國、報國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二)遵循教育規律與人才成長規律的內在要求

教育作為一項基本的實踐活動,與其他實踐活動一樣需要遵循規律的運行。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八一學??疾鞎r提出:“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級各類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規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長規律?!?sup>[8但受后天成長環境與先天思維發展的影響,學生的認知與身心發展略有不同,總體而言會經歷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的量變與質變過程。因此,國家安全教育在“大思政課”中的有效融入,應符合各年齡段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以世情、國情、黨情為底色,遵循教育規律與人才成長規律。通過厘清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與互聯性,提升 “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融合性、科學性與實效性,促進受教育者對國家安全教育內容的理解由知識性到理論性再到現實價值性轉變。其一,遵循教育規律,在“大思政課”中螺旋上升融入國家安全教育。教育規律具有發生學本性、類型學本性、人性學本性[9,這意味著教育規律并不是永恒的、一致適用的、確定性的。因此,在“大思政課”中螺旋上升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不僅是在縱向上有效提高“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體現,也是遵循教育規律的體現,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諸要素不斷平衡發展,知與行從舊質到新質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從而形成社會要求的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傾向和行為習慣的外部制約與內在轉化有機統一的矛盾運動過程”10。其二,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在“大思政課”中循序漸進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sup>[11在“大思政課”中循序漸進做好國家安全教育,不僅貼近學生思想發展變化與成長實際,更是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來因材施教、抓住青少年成長的關鍵期來施肥澆水的重要體現,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形成多元化的人才觀。

(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需要

國家安全教育是法治社會的保障,是社會治理的創新模式,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蓋3個層面,無論是國家的繁榮富強、社會的和諧穩定還是個人的成長成才都離不開國家安全教育的引領,公共安全的維護、公序良俗的遵守都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都需要以國家安全教育指導青少年提升素質、付諸行動。首先,國家安全教育融入 “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有利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青少年正處于拔節孕穗的關鍵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并未完全成熟,需要強化國家安全的教育引導、實踐培養、制度保障,把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中,通過持續性的國家安全教育輸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形象化、具體化,將其轉化為小學生的思想認同、中學生的情感認同與大學生的行為認同,達到成風化人、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其次,國家安全教育融入 “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轉化。通過“大思政課”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不斷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中國青年,使青年一代在整體設計中潛移默化地將其吸收并內化為個人的政治品質、外化為實際的政治行動,引導學生自覺“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健全國家安全體系,增強國家安全能力”[12,以國家安全教育帶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現實轉化。

二、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現實困境

(一)“大思政課”對于國家安全教育的教材建構不健全

“立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實在教科書?!?sup>[13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是學生學習的法寶,“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離不開教材的一體化建設。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在《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9次提到對教材的建設并要求進一步完善教材體系,可見教材建構之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國“大思政課”尚未形成科學的國家安全教材體系與調適學生安全發展的頂層設計,使國家安全教育囿于傳統教學之中,束縛了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的進程與效果。其一,我國思政課教材仍缺乏有序的課程標準。大中小學階段頒布的課程標準修訂版次不一,無法在縱向上形成連貫性的有效銜接,使國家安全教育與“大思政課”有效融合,實現同頻共振。其二,國家安全教育在思政課教材中存在著簡單重復的現象。以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在政治安全方面,初中八年級下冊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與高中必修三教材中的“我國根本政治制度”“我國基本政治制度”存在理論內容方面的重復;在法制安全方面,初中九年級上冊的“建設法治中國”“夯筑法制基石”“凝聚法治共識”與高中必修三教材中的“法治中國建設”“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等存在邏輯內容的重復。其三,國家安全教育在思政課教材中存在著銜接空白的現象。這種現象在義務教育階段尤為明顯,以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為例,小學一年級至四年級階段多為以生活實際啟蒙道德情感,缺乏對于國家安全教育的課程設計,至五年級階段才開始出現“我們神圣的國土”“推翻帝制,民族覺醒”“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等具體論述國家安全教育的章節;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至八年級才開始出現“堅持國家利益至上”“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維護國家安全”等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由此可見,思政課教材的碎片化,導致“大思政課”未在受教育者中形成對國家安全教育的整體性、均勻性滲透,無法在縱向上使受教育者得到連貫性的國家安全教育。

(二)“大思政課”對于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資源未充分利用

為推動新時代“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方案》明確提出要“設立一批實踐教學基地,推出一批優質教學資源,做優一批品牌示范活動”[14,充分體現了教學資源對于“大思政課”提質增效的重要性。盡管教學資源日益豐富且分布廣泛,但就其在國家安全教育的開發與利用上,仍存在割裂化與非均衡化等現實問題。一方面,國家安全教育的顯性資源與隱性資源存在割裂化現象。顯性資源在 “大思政課”中廣泛應用甚至出現資源閑置等問題,而國家安全意識、安全理念滲透等精神層面的隱性資源在教學領域中則利用不充分,顯性資源與隱性資源二者銜接不到位,影響了國家安全教育的立體化呈現。另一方面,國家安全教育的宏觀與微觀資源存在非均衡化現象;從宏觀而言,主要表現為各區域教學資源受地理位置、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以及教育經費、技術應用、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不同區域“大思政課”的教學資源利用存在著非均衡化現象。從微觀而言,主要表現為學生身心發展、認知水平、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的差異性,導致 “大思政課”的教學資源利用存在著非均衡化現象;此外,國家安全教育在校外實踐教學資源的共享與應用中,依然存在著社會各主體資源共享意識淡薄,學校與政府、企業、社會團體的聯系單一,平臺資源搭建不完善等現實狀況。

(三)“大思政課”對于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教學評價事關教學方向,教學方向指引教學道路。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15。教學評價中的“五唯”現象見諸“大思政課”之中。當前,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效果不如預期,原因之一便是教學評價體系尚不完善。其一,表現為評價向度的功利化。采取“自上而下”的評價方式,由上級制定評價標準在各地區、各學段、各年級實行無差別的“唯利性”評價,造成評價資源的浪費、評價結果的有失公允。具體來說:在中小學階段,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分數多成為教學評價的主要因素,唯分數論、唯升學論占據教學評價主流,加之國家安全教育在中小學階段的基礎性教育多依賴于教學,而教學中這部分內容又多出現在每一階段的高年級,從而導致“大思政課”對國家安全教育缺乏合理性評價。在大學階段,受科研壓力、就業壓力、考研壓力等影響,教學評價也隨之轉為唯論文論、唯就業率論、唯考研論。這種“自上而下”的“唯利性”評價使得國家安全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不完善性日益凸顯。其二,表現為評價成效的片面化。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教學效果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便是以考試的形式進行“智育”評價,用量化的分數來衡量學習成效,忽視了國家安全教育對于學生的精神引領,忽視了國家安全教育是“大思政課”的重要內容,而“大思政課”又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其三,表現為評價主體的單一化。當前“大思政課”教學評價的主體多傾向于上級管理部門以及相應的測評專家,忽視了國家安全教育的真正主體——學生,這種評價主體的局限化導致評價標準與評價結果的片面化。因此,應打破評價向度、評價效益、評價主體在“大思政課”評價中的壁壘,在“改革考試評價方式,建立健全科學全面準確的考試考核評價體系”[16的基礎上,探索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新型評價方式。

三、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以“大教材觀”為現實統領,構建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的有效載體

為響應教育部等十部門對“大思政課”的建設要求,不斷“優化思政課教材體系”17?!按笏颊n”的課程教材要富有實效性與創新性,在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有效融入國家安全教育,防止泡沫化的國家安全知識入侵教材、混亂課程、侵蝕大腦,確保課程教材的科學性、系統性、進階性。在教材的課時設置上,打破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主科”課程與其他科目的課時之間存在的比例失衡現象,改革現有教材的課時,對國家安全教育的課程安排應不少于32課時,每學年的專題學習不少于1次,即2課時,并以輔助性教材的形式增加新時代國家安全教育的有關內容,進一步推動教材課時設置的規范化與體系化。在教材內容銜接上,要符合教學規律,避免各學段、各學科的交叉重復。其一,“大思政課”的教材銜接要有區分性。小學階段突出基礎教育的特點,注重對國家安全常識的講解與運用,將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經典國家安全故事引入到課程教材體系中,以實例啟蒙國家安全教育,使小學生明晰安全行為與安全規范。中學階段要充實教材內容,避免過于政治化、成人化的教學方式,將守家衛國、維護各領域安全的英雄模范納入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的延伸教學中,以榜樣的力量激勵中學生將維護國家安全視為最高榮譽。大學階段的課程教材內容要注重理論深度拓展與實踐能力培養的雙向結合,以自覺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涵養大學生的政治品質。各學段課程內容各有側重又同時發力,形成完整而連續的課程內容知識網,有助于國家安全教育在“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取得成效。其二,“大思政課”的教材銜接要有連貫性?!按笏颊n”對于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側重點、難易程度不同等導致教材銜接的“脫節”與“倒置”,進而帶來課程教學的“邏輯空擋”,割裂了國家安全教育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因此,“大思政課”要在兩個維度上實現教材銜接的連貫性。一方面,在縱向維度上,“大思政課”課程教材設置要環環相連,以“紐扣式”銜接形成縱向合力。另一方面,在橫向維度上,各學科應互相支撐、協同配合,打好學科“組合拳”,以“鏈條式”銜接形成橫向合力,通過其他相關學科中所蘊含的國家安全教育教學資源,“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8。其三,“大思政課”教材內容銜接要有整體性。國家安全教育的知識體系是由許多不同的知識點構成的,應從辯證法的視角出發,以聯系、運動、發展的觀點對“大思政課”的教材內容進行整體性銜接,循序漸進、整體協調,系統地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保證教材體系的相互銜接與內在統一,實現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的科學有序與深入人心。

(二)以“大平臺觀”為育人媒介,構建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的有效場館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工作時提出:“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sup>[19?!斗桨浮芬矎娬{要“利用現有基地(場館),分專題設立一批‘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20。場館教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場館作為物質載體發揮著育人功能,不斷將物質力量轉化為精神動力,端正學生的思想并正向作用于社會實踐?!按笏颊n”之大在于教學理念的格局之大、教學力量的師資之大、教學資源的平臺之大。將國家安全教育從課堂引入到社會,從課本走向尋常百姓家,用“大格局”與“大師資”搭建“大平臺”,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豐富內容為依托,以當地特色場館為平臺,匯聚家庭、學校與社會各方的力量,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入腦入心,加深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認識,發揮國家安全教育的實踐教學作用,打造“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特色教學資源。通過與特色場館雙重合作教學,增強我國青少年的家國情懷,提升國家安全教育的場館育人功能,在生動的現實與鮮活的實踐中,使國家安全教育與時代同頻共振。例如,小學階段以場館學校協作獎勵等形式激勵學生在場館實踐中增強對國家安全教育的認知;中學階段以校館聯辦的歌舞、朗誦等形式為主的競賽活動增進學生的家國情懷;大學階段利用主題場館下的夏令營活動來探尋國家安全教育的足跡。學校主動謀劃、場館積極配合,二者同向同行開展長期的、有效的、雙向的研學交流,發揮文化體系與教育體系協同育人機制,共同發力提升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依托校館的雙向聯動,一方面可以堅定大中小學學生及教師的理想信念,提升新時代學生的思想境界,增愛國底氣、強為國骨氣、揚報國正氣;另一方面可以發揮場館育人的愛國主義文化宣傳與愛國主義社會教育的功能,促進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創新性發展。

(三)以“大評價觀”為邏輯起點,構建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的評價機制

“大思政課”評價不僅關乎思政課程本身的發展,且影響著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但目前“還存在課程評價范圍局限于教學評價、評價目標偏重總結性評價、評價主體相對單一、評價標準相對模糊以及評價方法相對簡單等問題”21。因此,應遵循《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相關要求,“健全立德樹人的評價機制,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22,改變評價思路。以學習效果“最優化”的“大評價觀”為邏輯起點,彌補以往“大思政課”評價的不足,破除“以教定學”的局限性,構建符合現實標準的評價模式?!白顑灮崩碚摓E觴于前蘇聯教育學家巴班斯基的《論教學過程最優化》,“最優化”具有相對性,視具體問題而分析,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作為一個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的國家,將“最優化”理論應用于“大思政課”的評價之中具有一定的現實可行性?!按笏颊n”本質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習效果才是衡量其教學效果的重要維度。因此,首先要以學習效果“最優化”的“大評價觀”為邏輯起點,將評價主體由“供給者本位”的社會需求層面轉向“需求者本位”的現實層面。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互促、師生共進的過程,應打破以教師“單邊活動”為主導的傳統教學,轉課堂教學為正向互動、雙向互聯。也就是說,在發揮“確立目標—提出問題—互相討論—交流合作—歸納總結—雙向提升”的教學理念下,突出“大思政課”的真正主體即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優化”的重要作用,從學習效果“最優化”中追本溯源得出“大思政課”評價的科學結論,從現實邏輯上擺正教與學的關系,突出各學段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以“學會、學懂、學透”為中心的“教與學”相長的目標。其次,以學習效果“最優化”為邏輯起點,將評價向度由“自上而下”轉變為“上下結合,左右貫通”。傳統的教學評價往往局限于“自上而下”所規定的影響因子,力求從影響因子中獲得測評結論,容易忽視影響因子的差異性。鑒于此,以學習效果“最優化”的“大評價觀”為邏輯起點,規定國家安全教育的具體目標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國家安全教育基礎知識的掌握;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化于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國家安全教育的外化于行,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培養學生判斷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采用“上下連接,左右貫通”的方式,從具體目標出發到影響因子,進而分析各因子之于學習效果的現實影響。根據其現實影響解決各地域、各學段、各年級的實際痛點,富有針對性地回答國家安全教育在“大思政課”中的有效融合問題,將教學評價的作用落到實處,真正凸顯“大評價觀”對于“大思政課”的正向激勵作用。最后,以學習效果“最優化”的“大評價觀”為邏輯起點,將評價效益由“唯利模式”轉向“唯學模式”。此“唯學”是指學習效果與學生主體,打破從前以利益為前提的評價模式以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中,通過各學段教師“手拉手”集體備課、“心連心”聯合教學,有效地發揮有大情懷、大志向、大境界的思政“大先生”的輔助引導作用,使學生增愛國之識、立為國之志、踐報國之行。以學促教、以學評教,在教學相長、思識結合、知行統一中引導教師根據學生理解能力差異性、學習內容差異性、學段發展差異性,有彈性地安排教學、實施教學、反思教學。以學習效果“最優化”為邏輯起點,構建國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課”一體化的評價模式。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記者.“‘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0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531.

[3]《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7.

[4][18]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5][14][17][20]教育部等十部門.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2022-07.

[6]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7.

[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8]劉奕湛,吳晶,等.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疾鞎r的講話引起熱烈反響[N].人民日報,2016-09-11(01).

[9]鄔志輝.教育規律的三重本性[N].光明日報,2018-07-17(13).

[10]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217.

[1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12]教育部.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 s8001/202010/t20201027_496805.html,2020-10.

[13]俞筱蕘,劉彥捷.陸費逵與中華書局[M].北京:中華書局,2002:430.

[15][22]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1.

[16]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12/t20211214_587183.html,2021-12.

[19]人民日報記者.習近平在廣西考察工作時強調:扎實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N].人民日報,2017-04-22(01).

[21]佘雙好,張琪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評價的特點及改革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1(03):18-24.

(責任編輯:王嵐)

Probe into the Path of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into “Enlarg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WANG Xiu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nxi 710061,China)

Abstract: National security is the key foundation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ountry,and carrying out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safeguarding the interests of all ethnic groups.In the new era,the orderly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into the integration of “Enlarg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task with basic and necessary,goal and orientation.But at present,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is still faced with such realistic difficulties as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underutil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mperfect teaching evaluation.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ath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with the “big teaching material view” as the reality,the “big platform view” as the education medium,and the “big evaluation view”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and the “Enlarg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promoted.

Key words:?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Enlarg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ig textbook view; big platform view; grand evaluation view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
基于科學精神的“大思政課”教學設計
上好愛國主義教育“大思政課”
“大思政課”的基本內涵、顯著特點與發展路徑
試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的歷史教育之“大思政課”教學
新時代高中思政課教師如何上好“大思政課”
黨史學習中“大思政課”的價值旨向與實踐進路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大思政課”的內在邏輯、基本遵循與實踐進路
開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