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場表達:評價學生閱讀的一種方式

2023-08-03 11:25劉學飛
江蘇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評價方式

劉學飛

摘要:與傳統的單向紙筆測試評價方式不同,讓學生出場表達,是基于學業質量標準的雙向性設計,是評價學生閱讀的創新方式,也是閱讀學習的內容構成,適用于閱讀學習的過程,能夠在表達與交流中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學生在日常學習時可借助朗讀背誦的聲韻表達閱讀感受,采用轉換改寫的形變表達閱讀理解,通過短劇的編創排演表達閱讀情感。

關鍵詞:出場表達;學生閱讀;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12-0083-03

傳統的閱讀評價往往采用單向的標準化考試,忽視了學生閱讀的個體差異,無法體現學生在閱讀興趣、閱讀分享、閱讀品質等方面的個性化表現,無法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評價學生閱讀應該指向學生發展,給予學生展示閱讀體驗的機會,應有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育家的存心”——“為學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據考查再打算增進學生的利益”[1]。只有這樣評價閱讀,才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出彩。

讓學生出場表達的評價方式,是基于學業質量水平的對學習深入的評價,不同于傳統的評價范式,基于所教授的內容、活動、練習,在教學過程開始之前進行評價,評價成為學習的組成部分,適用于學習過程[2];突出診斷和發展功能,以表達的方式檢驗閱讀效果,促進閱讀深入,助推學生站到課的中央,成為閱讀鑒賞的主角。這與“課程標準”指出的評價目的“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3]26是一致的。

一、朗讀背誦,以聲韻表達閱讀感受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3]22。對照學業質量水平1-3“能運用口頭語言……傳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4]36和2-3“能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評價”[4]36,我們采用基于“口語表達”的“朗讀背誦”方式評價學生不同水平的閱讀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并使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或背誦,以聲韻變化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正確、流利、有感情是評價學生朗讀的總體要求,貫穿于基礎教育的每一個學段。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學習交流前我們可以組織學生獨立朗讀或背誦,通過學生的“有聲語言”了解和分析學情,從語音、語調和語氣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閱讀學習表現;學習討論中我們可以側重于朗讀背誦的高階目標,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或“流利”地背誦,就學生朗讀或背誦呈現出的聲韻變化研判學生的閱讀理解程度。學習討論代替不了個人閱讀,應重視學生通過朗讀背誦表達閱讀感受,培養積累閱讀語感,訓練增強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口語交際的自信心。

二、轉換改寫,以形變表達閱讀理解

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3]22。對照學業質量水平3-3“能運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4]37和4-3“喜歡嘗試用不同的語言表現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4]38,我們使用基于“書面表達”的“轉換改寫”方式評價不同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鼓勵學生選用個人喜歡的語言表現形式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閱讀思考,嘗試創作表達閱讀理解的作品,換一種表現形式凸顯精彩、強調本質。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起的202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新增“創造性思維”測評項,構成“2+3+4”測評框架,創造性表達是2個測評主題之一,產生多元化想法、產生創造性想法、評估和改進想法是3個能力維度,書面表達是4個具體領域之首。關注PISA測評,是因為“重組改寫”與之都含有創新表達因子,其形成書面表達的思維過程都需要多元化、創造性想法。在日常閱讀學習中,轉換改寫設計已經比較常見。比如轉換句子,把優美長句“斷行成現代詩行”,選用句式“把陳述語氣轉為雙重否定語氣”,“限定幾處”讀文言精彩段落;再比如改寫篇章,改變文體——將詩歌擴成散文詩或將散文縮成詩詞曲,或將小說改成劇本和傳記,改變語體——把書面語改成講述、轉述使用的口語或把經典文言文譯成現代白話文,改變敘述角度——將倒敘改成順敘或將第二第三人稱改成第一人稱。改變表達的形式,是閱讀的基本功,是思維含量、分析能力和創作素養的綜合體現,核心在于理解和轉換,學生要調用知識儲備捕捉意群,梳理語言層次,把握材料中心,才能轉換出表達閱讀的理解。

三、編創排演,以短劇表達閱讀情感

“缺位”的閱讀學習是低效甚至無效的,“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3]22。對照學業質量水平5-3“能對作品的藝術形象及價值有獨到的感悟和理解”[4]39和3-3“能運用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4]37,我們推行基于“出場表達”的“編創排演”方式評價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鼓勵學生釋放表演天性,通過短劇的編創排演表達自己對閱讀材料的感受和藝術形象的感情。學生在演戲中與角色相融,觀戲時與劇情共振,活動中促進再認識、深理解,培養學生進取、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優化閱讀學習路徑的實踐中,我們擴大了閱讀育人的活動邊界,將戲劇表演融入閱讀教育,探索閱讀與表演相結合的校園學習范式,在日常閱讀教學中嵌入“閱讀劇課程”建設,提升跨領域課程推進能力?!白尳浀湓诖禾炖镄褋怼笔茄永m了八年的校園生活主題。每到春回大地時,我們就抓住“世界讀書日”“央視感動中國”等重要宣傳節點,以及教科書戲劇單元學習合拍的教育教學契機,拉開校園戲劇節的大幕,讓學生在“仔細讀·深入研·用心創·精彩演”的進程中閱讀經典、創作經典和演繹經典,在閱讀與表演交織、創意與激情同在的整合實踐中凝聚閱讀學習的合力,挖掘支持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富礦。我們貫通“閱讀—編創—排演—交流”學習路徑,將閱讀輸入與輸出連通起來,把交流中的語言和非語言結合在一起,使學習者的身心合一,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學生“在場”是閱讀學習的應然狀態,學生“出場”為評估閱讀質量提供了一個觀察視角和一種推進方式。從這個視角評價學生的閱讀表現,不僅可以凸顯學生的參與性和發展性,還可以發揮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協同性。學生因出場表達而參與閱讀、介入評價。當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者時,他們會自覺觀察自己的閱讀過程和表達效果,同樣也會自覺反思自己需要改進的閱讀感悟和閱讀收獲?!俺鰣霰磉_”評價采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多邊互動的協作形式,為學生閱讀搭建互動、合作和共享的平臺,給予學生展現獨特感悟和完善自我表達的機會,在師生緊密合作中提振學生更好完成閱讀學習任務的信心。

“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4]2是語文課程的重要新理念,通過探討指向學生個體、適切閱讀過程的評價方式,有針對性地探查學生知識應用、語言品悟、綜合分析、邏輯思辨等多種閱讀學習能力,旨在通過“出場表達”了解評價學生的閱讀狀態和閱讀品質,增強學生閱讀的自我效能感,讓學生體驗到樂趣,獲得持續動力,形成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

參考文獻:

[1]葉圣陶,朱自清.略讀指導舉隅(跟大師學語文)[M].北京: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13:10.

[2] 崔允漷,王少菲,夏雪梅.基于標準的學生學業成就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責任編輯:趙赟

猜你喜歡
評價方式
讓“中間地帶”不再被遺忘
考試成績的評價方式對學生考試焦慮影響的實驗研究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之優化
圖式理論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功能與評價方式
美國化學課堂多樣化學習評價方式帶來的新思路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評價方式的行動研究
淺談英語有效教學的策略
基于學生成長的數學評價方式探究
試論混合學習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應用
恰當運用教學策略,有效提升識字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