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溪縣森林質量提升建設現狀及對策

2023-08-05 10:25王淑嬌黃元炷陳秀明陳發好林昭宇
安徽農學通報 2023年11期
關鍵詞:提升現狀對策

王淑嬌 黃元炷 陳秀明 陳發好 林昭宇

摘要 福建尤溪縣是我國南方集體林區重點縣,位于閩江上游,生態區位至關重要,因此尤溪縣生態文明建設應以提升森林質量為核心工作,以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本文分析了尤溪縣森林質量提升建設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從集約栽培、撫育經營、經營主體、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苗圃建設、資金籌措、人才儲備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森林質量;提升;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71 ? 文獻標識號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3)11-0069-04

尤溪縣位于福建省中部,全境面積3 463 km2,地處戴云山脈北段西部,地貌以中低山地為主,最高峰海拔1 472 m,最低處海拔僅31 m。尤溪縣現有林業用地面積28.0 萬hm2,其中有林地面積25.3 萬hm2,森林覆蓋率78.48%,活立木蓄積約2 500 萬m3,土壤以紅壤類為主,占72%,次為黃壤類,占23%;Ⅰ、Ⅱ級林地面積占全縣林地面積的63%。尤溪縣是全國南方集體林區重點縣、全國集體林區林業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屬于國家重點生態保護修復“三區四帶”戰略規劃區(南方丘陵山地帶),是我國南方地區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溪河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閩江上游最大支流,河流自南向北于尤溪口注入閩江。重要的生態區位決定了尤溪縣生態文明建設應圍繞以提升森林質量為核心開展工作,從而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增加優質生態資源總量。

尤溪縣森林面積龐大,但天然林少,人工林多,人工造林以杉、松為主,占人工造林面積90%,且長期以來重造林、輕經營,重數量、輕質量的思維使得尤溪縣森林質量整體不高。近年來,尤溪縣積極推進森林質量提升建設工作,加強植物多樣性建設,加強森林培育經營,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力度,加強重點區域生態治理,改善生態環境,力爭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雙提高,構建健康穩定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1-3]。

1 尤溪縣森林質量提升建設現狀

1.1 造林樹種趨于豐富

“十三五”期間,尤溪縣完成植樹造林面積累計1.13 萬hm2,其中列入福建省主要栽培珍貴用材樹種面積2 700.00 hm2,相比于之前以杉、松為主要造林樹種,闊葉樹混交林比例增長較快,楓香、木荷、閩楠、檫樹、赤皮青岡、濕地松、鵝掌楸、香樟等鄉土闊葉樹種及鄉土珍貴樹種造林面積大幅增長。同時,通過林下補植套種等措施,不斷擴大混交林、復層林的面積。

1.2 森林經營規模擴大

“十三五”期間,尤溪縣共完成未成林造林撫育累計2.00 萬hm2,中幼齡林撫育6.67 萬hm2,封山育林1.60 萬hm2,林分結構不斷優化,森林質量和林地生產力顯著提高。

1.3 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發展迅速

林業經營模式從單戶經營逐漸擴展為聯戶經營和股份合作經營模式。林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目前總數已超850家,其中林業專業合作社250家,家庭林場130家,股份林場36家,林業托管經營2家,“公司+基地”經營2家、林業專業大戶445戶,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使得零散林地、人力、財力得以集中向規?;l展,有利于森林經營水平的提升。

2 尤溪縣森林質量提升建設面臨的問題

2.1 針葉純林比重過大

尤溪縣人工林樹種組成中90%以上為杉木和馬尾松,珍貴樹種、闊葉樹種數量少,加之森林經營不到位,中小徑材比重過大,大徑材稀缺,優質林分比例偏少,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單一,生態系統穩定性弱,在生物多樣性發展、林業有害生物預防、土壤肥力保持等方面的功能發揮作用不夠明顯。

2.2 優良種苗供應不足

良種壯苗是林木速生、豐產、優質的關鍵因素,尤溪縣年平均造林2 000.00 hm2,需要苗木550萬株,“十三五”期間,尤溪縣自產苗木不足400 萬株,缺口巨大,尤其是珍貴樹種苗木數量少,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珍貴樹種造林的需求。

2.3 林道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尤溪縣境內偏遠林區道路路況差,電力、通訊等營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先進的營林機械設備難以有效推廣。裝備落后、工具簡單、營林作業條件差,嚴重制約了營林活動的開展和森林質量的提升。

2.4 林業經營機制待創新

林業經營機制守舊,制約了森林質量提升建設的速度和規模,突出表現在林權分散化與集約經營不相適應,采伐審批管理與森林經營需要不相適應,良種壯苗推廣與苗木培育機制不相適應,傳統耕作習慣與林地可持續經營不相適應,低質低效人工針葉純林與高價值森林培育不相適應,基層人才隊伍建設與林業發展速度不相適應等。

2.5 資金不足,融資困難

目前,尤溪縣林業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和省級項目資金、銀行貸款、企業及林農自籌等。尤溪縣境內山嶺聳峙,林業發展的重點區域多為偏遠山區,作業條件差,對社會資金的吸引力不足,林業投資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依靠林農自身或小微企業籌措資金。但林業投入資金大,如集約人工林杉木、木荷等栽培所需資金15 000 元/hm2,財政補貼平均不足4 000元/hm2,林農自身需籌措的資金比例高,而金融信貸產品貸款期限一般只有1~3年,且貸款門檻高,抵押物范圍窄,主要是近過熟林、中齡林等,與林業漫長的生長周期不匹配,林業投融資機制與林業生產規律矛盾突出。另外,尤溪縣重點生態區位林木面積1.52 萬hm2,由于縣級財政困難,重點區位商品林的贖買進展緩慢,不利于及時開展林分修復工作。

3 尤溪縣森林質量提升建設對策

3.1 推進集約人工栽培,推廣珍貴樹種種植

尤溪縣在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合理布局綠化空間的基礎上,持續推進人工林集約栽培,推廣珍貴樹種種植,由注重森林數量增加轉變為數量與質量并重、注重科技造林。一是良種造林。良種壯苗是培育優質林分的基礎保障,造林時應采用優良品種品系、生長健碩、頂芽飽滿、根系發達、無檢疫對象和機械損傷的Ⅰ、Ⅱ級苗木或容器苗造林,中央財政造林苗木須持有“三證一簽”,即良種證、苗木檢驗證、苗木檢疫證和苗木產地標簽,杜絕劣質苗木流向造林地。二是科學育林。挖明穴,回表土、穴規格在50 cm×40 cm×30 cm(面寬×底寬×高)以上,讓苗木根系充分舒展,避免窩根。施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根據樹種特性、立地條件、輪伐周期及密度試驗成果確定最佳初植密度和合理的株行距。積極開展不煉山造林,保護物種多樣性及其棲息環境,禁止鉤機全面整地,造林整地鼓勵耙帶清理,帶內鋤草雜,非種植行保留地面原貌,最大限度減少水土流失。三是持續推進針闊、闊闊混交造林。持續推進鄉土闊葉樹種和珍貴樹種造林,實行帶狀或塊狀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為主栽樹種不超過70%,單一樹種的連片面積最好不要超過2 hm2,水熱條件優越、立地指數高的宜林地可以優先混交培育鄉土闊葉樹種和珍貴樹種。健全造林更新和質量保障機制,積極向上爭取項目,通過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武夷山森林和生物多樣性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增加高標準、高質量、多樣化的活立木資源。

3.2 因地因林精準施策,細化森林經營模式

在過往的林業生產中,森林撫育或沒有進行,或過于簡單粗放,忽視樹種地況和培育目標,機械選擇是除草擇伐,導致低效純林居多,土壤退化嚴重?!笆濉币詠?,尤溪縣林業生產逐步轉變固有觀念,以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為營林主攻方向,分區分類因地因林施策,細化森林經營模式,全面提升林地生產力。一是全面準確掌握全縣森林情況。全面準確掌握全縣森林類型、森林規模、林齡結構、生長狀況、樹種和林層結構組成、培育目標等情況,為全面開展森林經營做好準備工作。二是利用項目資金做好森林經營示范片工作?!笆暧龢?、百年育林”,森林經營并不是一項投入后立即就能產出效益的事,要經過十年二十年生長周期方見成效,導致廣大林農對森林經營輕視和忽視,所以森林經營示范片的引導至關重要??梢岳脟液褪〖夗椖抠Y金按照設計好的經營方案嚴格操作,集中做好森林經營示范片建設,建立健全全周期森林經營制度,逐步改變傳統觀念。三是突出重點、精準施策。依據掌握的森林情況、生態區位和培育目標精準確定分類經營方式,通過割灌、松土除雜、平茬促萌、施肥、補植套種、選擇目標樹、撫育間伐、疏伐、透光伐、生長伐、衛生伐、修枝、清除病死株、帶狀采伐、封山育林等措施有機結合,調整森林樹種、林層、密度、空間布局等,促進林木生長,培育高豐產林。

3.3 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創新型造林模式

林地細碎化經營是制約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林業經營周期長、收益慢的特殊性使得普通農戶無法對森林進行科學有效的經營管理。因此,放活林地經營權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在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的前提下,尤溪縣致力于促進發展聯戶經營、合伙經營、大戶經營、企業經營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并積極嘗試創新機制。 一是開展全民股份合作造林模式。村民以資金入股、村集體以林地所有權入股的方式開展合作造林,森林因此屬于村集體和村民的共同財產。二是推行場村合作造林模式。鼓勵鄉鎮村與尤溪縣國有林場開展場村合作造林,村有林地、勞力,國有林業經營單位有技術、資金,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三是進一步完善林票制度改革。林票是國有林業企事業單位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成員共同出資造林或合作經營的森林按投資份額制發的股份憑證,是村民權益的保障。推廣林票制度,完善林票資本功能,通過林票交易,打破森林流通壁壘,打開森林資源與資本市場的通道,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山入林,參與到森林經營中。

3.4 推進保障性苗圃建設,提升育苗科技水平

保證良種壯苗供應,提高種苗質量,是森林質量提升的基礎。一是持續推進保障性苗圃建設。苗圃建設以保障優良種苗供應為核心,在做好杉木、油茶等常規樹種培育的同時,精心培育木荷、楓香、閩楠等鄉土闊葉樹種苗木和珍貴樹種苗木,逐步完善鄉土綠化苗木培育供應體系。二是健全育苗管理標準化體系建設。傳統的育苗模式由農戶零散育苗,質量驗收缺乏統一的標準,在今后的育苗工作中,育苗應逐步向生產專業化、質量標準化、管理精細化邁進,完善育苗技術的相關制度,健全育苗管理標準化體系建設。三是提升苗木培育技術。在保障苗木供應的基礎上,積極提升苗木培育技術,引進輕基質生產線、太陽能殺蟲燈、育苗遮陰棚等先進設備,運用現代科技對土壤成分和苗木的生長狀態、形態特征等進行監控和分析,提高Ⅰ、Ⅱ級苗出圃率;開展輕基質育苗、容器袋鄉土珍稀大苗培育、優良品種選育栽培等科研攻關。

3.5 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筑牢森林生態安全防線

隨著人工林面積的不斷增長,林業有害生物的傳染性、危害性和傳播速度也在加強加快,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檢疫御災、防治減災體系建設刻不容緩。一是健全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立足夠的測報網點,鼓勵廣大林農加入監測預報工作,利用無人機在人跡罕至處開展監測,不斷擴大監測覆蓋面,全面提升預測預報能力。二是切實做好巡查測報檔案整理。林業檢疫人員在監測點對縣重點林業有害生物巡查測報時,要以臺賬形式進行可回溯的全記錄,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閩楠、檫樹等珍貴樹種種植面積的增長,尤溪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臨新的挑戰,不斷完善監測預警資料尤為重要。三是健全林業有害生物突發應急體系。為有效應對和防范松材線蟲等林業有害生物突發事件,應不斷完善和創新林業有害生物突發應急體系,制定應急預案,加強藥品和人員儲備,創新防控機制,強化檢疫執法,加速智能噴霧、無人機施藥等現代防治技術的運用,確保林業有害生物突發時除治工作迅速順利開展。

3.6 多渠道籌措林業資金,助力森林高質量發展

當前,尤溪縣林業發展資金缺口較大,只有創新融資機制,增加資金籌措渠道,緩解林農的融資困難和資金壓力,才能促進林業高質量持續發展。一是爭取省級以上資金支持,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力度。林業機構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用于人工林集約栽培和林分修復,縣財政通過調整政府支出結構,安排相應的預算資金。二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通過創立一些林業融資項目,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吸引企業投入到林業發展中。三是引導金融機構支持。繼續推廣“林權按揭貸”“林權抵押貸”“福林貸”“油林貸”等林業金融產品,盤活森林資源資產,促進森林資源要素流動,探索開發以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補償收益權為質押的“質押貸”“竹林貸”等金融產品,鼓勵引導基金、債券等金融機構創新綜合金融服務模式,嘗試投貸結合、租貸組合、購買林票等模式,廣泛參與現代林業發展建設中。

3.7 創新林業經營機制,加強人才儲備隊伍建設

以提升森林質量為目標,創新林業經營機制,針對林業生產發展中突出的矛盾,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案,組織協調各部門、各方力量在法律的框架內制定具體的措施。尤溪縣林業人才隊伍年齡偏大、知識老化,當前,難以滿足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應用和高效生態林業發展要求,為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刻不容緩。一是補充人才缺口。有計劃有重點地選聘對口大中專畢業生。作為特殊的艱苦行業,在聘用基層人才時也可根據需要放寬選拔條件,改變年齡結構。二是改善人才結構。通過專題辦班、系統培訓、考察學習,有計劃選送重點人才到高校深造、聘請高層人才來尤溪縣講學等方式,逐步改善林業人才隊伍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三是提高基層林業工作者待遇。尤溪縣山高林密,基層林業工作人員,常年行走在偏僻崎嶇的山路上,是尤溪縣生態文明建設的中間力量,應改善他們的生活待遇、提高工資水平,充分發揮出基層林業工作人員的生產技能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洪偉、吳承楨.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 宋超智.浙江省林業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

[3] 李陽,朱寶生.森林培育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有效管理措施[J].吉林農業,2019(19):90.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提升現狀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