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巨大機遇與嚴峻挑戰

2023-08-06 21:15
關鍵詞:人工智能人類發展

梁 惟

(廣西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南寧 530006)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指的是由人類制造的機器所體現出來的類似人類智能的技術。眾多學者認為人工智能是人類科技史上一次最具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國內學者代表性的觀點有:劉慶振[1](16)在《智能紅利:即將到來的后工作時代》一書中認為,人工智能的加速發展已接管了大量的人類工作,人類即將進入“后工作時代”。黃欣榮[2]認為,隨著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未來社會形態將與馬克思“所描述的共產主義社會具有極高相似性”。國外學者代表性的觀點有:美國學者庫茲韋爾[3]在《奇點臨近》一書中認為“人工智能完全超越人類智能”的“奇點”將于2045 年出現,智能機器將能夠代替人類完成所有的工作。德國學者克勞斯?施瓦布[4](扉頁)認為人工智能革命將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他倡導“創新和技術以人為本,并服務于全球公共利益”。毫無疑問,人工智能是一場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它勢必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一生的最大關切,人工智能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我們應如何才能做到趨利避害以更好地讓人工智能造福于人類而不是禍害于人類,這是時代賦予馬克思主義者的重大研究課題。

一、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勢必帶來顛覆性的社會變革

人工智能與納米技術和基因技術一起被公認為21 世紀三大尖端科學技術,近十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諸多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人工智能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這突出體現在以下三件重大事件上:一是人工智能攻克人類最復雜的智力游戲?圍棋。DeepMind 公司研發的人工智能圍棋程序阿爾法狗(AlphaGo)接連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韓國名將李世石九段和當時世界圍棋的第一人、中國名將柯潔九段,昭示了AlphaGo 的棋力已經超越了人類職業圍棋的頂尖水平。二是自動駕駛汽車獲準上路。早在2012 年,自動駕駛汽車就由谷歌公司制造出來。在我國,據來自《華夏時報》的報道,百度無人車“首次在開放城市道路情況下,實現全程無人工干預的L4 級無人駕駛”[5]。三是2017 年智能機器人Sophia 被沙特阿拉伯授予公民身份。Sophia 不僅具有堪稱能以假亂真的人類的生物外觀,而且還能夠幽默風趣地與人類相交談,甚至還能夠通過攝像頭,觀察和識別人們的動作和表情,并作出接近于人與人之間情感共鳴的表現。

顛覆性技術變革必然帶來顛覆性的社會變革。眾所周知,馬克思從人的依賴關系角度,將人類社會的發展劃分為三大階段,即“人的依賴關系”階段、“物的依賴”階段以及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基礎之上的“自由個性”階段。馬克思筆下的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三個階段也就是“自由人聯合體”階段。生產力是人類社會變化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也是人類共同體形態演變的決定性力量。最初由于生產力極其低下,人類共同體的形態只能是原始宗族,這也是“人的依賴”的最初始階段。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共同體發展到部落,再發展到民族和國家。國家又可以細分為奴隸制國家、封建制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四種形態。從奴隸制國家到封建制國家,由于生產力水平不高,人類共同體的形態雖有所改變,但總體上仍保持著“人依賴”特征,尚沒有建立起普遍的聯系,更不可能構建起大范圍的人類共同體。

以蒸汽機發明為主要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機械時代,機械力代替了肌肉力,資產階級取代了地主階級,世界歷史取代了民族歷史,整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的共同體,人類共同體的基本特征也由“人依賴”過渡到了“物依賴”,但這樣的共同體只能是一個東方從屬于西方、農村從屬于城市的“虛幻共同體”。19 世紀60 年代之后,在以內燃機的發明和電力的應用為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的同時帝國主義列強也完成了對世界的瓜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虛幻共同體”全面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在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憑借其在科技上的巨大優勢以及無比恐怖的殺戮武器,裹挾世界,爭霸全球,危及整個人類共同體的存在,人類共同體的“虛幻性”和“物的依賴”性發展到了極致。

人工智能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具顛覆性的技術變革,智能機器取代人類勞動以及“后勞動時代”來臨是必然趨勢。隨著“后勞動時代”的到來,各國命運相連、休戚相關的特征愈加明顯,資本的貪婪性將不可避免地要改變,人類終將走出以“零和博弈”及“物的依賴”為特征的市場經濟時代,從而進入“后市場經濟”時代,即進入以“共享共贏”為基本特征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進入“每個國家的自由發展是一切國家自由發展的條件”的時代。這實質上是“人依賴”的回歸,是更大范圍和更高質量的“人依賴”的回歸。隨著人工智能和生產力的更大發展,人類最終必將進入最高層次的“人依賴”階段,即馬克思所言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6](53)的“自由人聯合體”階段。

二、人工智能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可能帶來的巨大機遇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力量,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將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首先,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類將逐步擺脫“物的依賴”,各取所需終將成為現實。

迄今為止,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是為了追逐他們自身的利益,首要的就是物質利益,物質條件是制約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關鍵性條件。人類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進入了馬克思筆下的“物依賴”的階段。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無論是以往受人尊崇和敬畏的職業光環,還是溫情脈脈的親情關系,都已不復存在,“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6](34)。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由于生產力低下,工人們每天被迫工作的時間超過14 小時,甚至超過18 個小時,但卻只領著微薄的薪水。二戰后,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計算機、生物工程等眾多高新技術的運用,人類的勞動生產率得到了快速的提高,每天8 小時工作制,每周工作不超過40 小時,這些都成為了國際社會的基本規定。

將來隨著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將一步一步地擺脫物的依賴與物的控制。在如今,人工智能已經解放了數以千萬計的人的勞動,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能夠在繁華的城市道路上奔跑,無人機已在天空翱翔,無人超市、無人商店已經成為現實,新聞稿件可以由智能機器快速且規范地寫出來,智能機器人在播音與主持、與人的對話上都達到了能以假亂真的地步。在財會方面,36 萬小時的人力工作,財務機器人只需幾秒鐘就能完成。據有關報道,全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富士康公司為了大幅度降低勞動力成本,堅定地采用機器人逐步取代人工勞動力,“2011 年起,富士康就提出將在5 到10 年內裝配100 萬臺機械手臂”[7],目標是替換掉80%的勞動力。也許智能機器超越人類并取代人類完成所有勞動的“人工智能奇點”在2045 年還不會出現,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智能機器越來越多地取代人類的勞動,因而人類的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而人類花在物質生產上的時間會越來越少。依據當前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趨勢判斷,現在的問題不是“奇點”能否到來,而是它何時到來;問題也不是人類能否跨越“物依賴”階段,而是人類何時跨越“物依賴”階段。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人類獲取物質財富的難度將會無限趨近于零,“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時代終將來臨,千萬年以來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紛爭將徹底消亡,人類將回歸到“人依賴”階段,但這是更高級的回歸。人類將有無限的空閑時間來自由而全面地發展自己,也有無限的空閑時間思索更加美好的人類未來。

其次,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發展,智慧地球將可能成為現實,各地人們之間的聯絡將極度便捷。

在古代,由于技術低下,驛站是人們傳遞信息的主要場所,不同地區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聯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導致各地的人們更多地是以相互獨立的形式生活。人們相距越遠,交流聯絡就越少,人們之間只能建立起小范圍的血緣共同體或地緣共同體,而認識與了解遠一點距離的人們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在這種條件之下,國與國之間的人們的相互溝通與了解便是一種奢望。

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們之間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在馬克思看來,由于工業革命帶來了世界市場的開拓,加上“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6](35)。尤其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交通工具的極大改善,給人類的交通出行帶來便利,越來越多的國家、民族、地區的閉塞隔絕狀態被打破,世界逐漸形成為一個整體,人類從此由民族歷史進入世界歷史。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全球互聯網的建設,更是極大地縮短了人們之間交往的距離。

如今,人類正在快速地步入智能時代,有一些學者認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志。雖然這個觀點尚未獲得學術界普遍認可,但有一點是大家普遍贊同的,那就是人工智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具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它正在徹底地顛覆我們以往的生活、工作以及聯系方式,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復雜程度上,人工智能技術革命都遠超以往的技術革命。伴隨人工智能而來的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的指數級發展。20 年前數據儲存的成本還相當高昂,“存儲1G 數據的年費高達10 000 多美元,而如今平均僅需要不到0.03 美元”[4](10),市場上容量為50TB(1TB=103G)的移動硬盤已經出現,數據存儲的成本可以說已趨近于零了,由此可見信息時代人類社會變化發展之迅速。就我國來說,20 年前上網沖浪還是一種奢侈的消費,如今數據流量已接近于白送。隨著硬盤成本的飛速下降,存儲容量卻迅速上升,將來幾乎所有的物品都能被賦予獨立的識別碼并連接到互聯網上,因而所有的物品都可能實現智能化。無處不在的與移動設備相連接的傳感器,能使人們充分感知自己所處的環境,能使人們更加充分自由地交流與合作。據央視網2019 年報道,來自國際電信聯盟、世界銀行和聯合國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 年,移動寬帶用戶數約為52.8 億,這個群體中的45%的人?即23.8 億用戶?每月會用智能手機查看臉書網賬戶”[8]。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數十億移動設備將地球幾十億人口密切地連接到一起,人們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訪問獲得各種信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語音通話、視頻通話、電視電話會議,人們之間的聯系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方式多樣和方便快捷,“地球村”已成現實,智慧地球也將成為現實。

再次,全球化的加深,使各國人民的命運更加息息相關。

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人類出現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人員與物資的大規??鐕鲃?,世界日益緊密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各國人們的命運日益緊密相關,災難到來之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僅僅就民航來說,年均輸送旅客數十億,其結果是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出現病毒,幾小時之內就可能會擴散到世界各地,從地球的一端傳到另一端。這就造成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一旦發生疾病暴發或流行,那么僅僅幾個小時后會使其他地區大難臨頭”[9]。

2019 年末,武漢發現新冠肺炎病例之后,雖然作出了對武漢這個一千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進行封城這一人類歷史上從沒有過的悲壯之舉,但仍阻止不了新冠疫情的蔓延。除了新冠肺炎,近二十年,SARS、H1N1 甲流、MERS 中東呼吸綜合征、埃博拉、禽流感、非洲豬瘟,再加上20 世紀出現但一直未被人類攻克的艾滋病等傳染病,它們或者持續地或者間斷地騷擾人類。與疫情一起備受全世界人們關注的事情是亞馬遜森林大火。亞馬遜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它對于全球氣候乃至人類的生存起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據統計,亞馬遜熱帶雨林每年能夠吸收約6 億噸二氧化碳,占全球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四分之一。亞馬遜熱帶雨林大火每年都有,但近年尤為嚴重。據分析,不少森林大火并非來自意外事故,而是來自人們的故意縱火,或者來自于當地人們放任大火的蔓延。因為森林的焚毀可以變林地為耕地,從而給當地貧困的人們帶來更多的維持生命所必需的食物。眾所周知,熱帶雨林被燒毀,不僅失去森林的造氧功能,還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帶來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危及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劣后果。貧困的存在顯然已成為了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短板。由此看來,當年馬克思所說的“每個人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全人類已經日益發展成為一個難分彼此的統一整體,災難到來之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需要全人類來維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越來越成為大家的共識,這一共識的形成將為全人類凝心聚力、共同繁榮打下牢固的基礎。

當然,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還未完全成為現實,要使這些機遇轉變成為現實,人類還需要做很多努力。技術大國應該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從全人類整體利益出發,努力使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反之,如果人工智能只是成為技術大國謀求更大霸權的工具,如果人工智能只是為霸權、強權服務,那么人工智能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的可能不是機遇而是挑戰,是世界的撕裂、仇恨、屠殺及災難。

三、人工智能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的嚴峻挑戰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它既會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極大機遇,也可能會帶來嚴峻挑戰。

第一,發展不平衡是當今世界撕裂與沖突的重要根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障礙,而人工智能的發展有加劇世界發展不平衡的巨大風險。

自20 世紀中后期以來,中國、巴西、印度、南非、越南等許多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依靠接收發達國家轉移過來的制造業,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這些國家的比較優勢在于其具有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發達國家的資本向廣大發展中國家轉移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制造業將由智能機器代替工人進行生產勞動,勞動力的需要量會逐漸減少,直至有一天所有的勞動都可以由人工智能機器來完成。依此趨勢看來,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紅利將會逐漸喪失,制造業有重新回歸發達國家的趨勢。如果照此趨勢發展下去,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紅利將不復存在,世界的發展鴻溝將會進一步拉大,富國將更富而窮國將更窮,這無疑會加劇世界種族沖突與文化沖突,加劇世界的動蕩與撕裂,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第二,顛覆性技術變革帶來新的和更徹底的壟斷,甚至有可能成為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幫兇。

科學技術與壟斷是對孿生兄弟,科學技術越復雜越尖端其研發者就越擁有先發的優勢,因而就越容易形成更徹底的壟斷。人類在漫長的古代社會,由于科學技術低下,從來就沒有形成過真正的壟斷。以蒸汽機發明為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人類雖然進入了機器生產的時代,機械的力量代替了肌肉的力量,但由于蒸汽機效率并不高,蒸汽機的技術也算不上高超與復雜,因而人類的生產并沒有因蒸汽機的發明而形成規模上的壟斷。而以內燃機的發明和電力的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在科學技術的復雜程度上遠遠超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少數掌握新技術的企業擁有極大的先發優勢,因而能擠垮大量技術落后的傳統企業,形成了托拉斯、卡特爾、辛迪加等壟斷組織。以電子計算機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把壟斷再次推向深入。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于1946 年在美國誕生,直至今天,美國微軟公司在全世界計算機操作系統、瀏覽器上的占有率仍高達88.87%,“差不多控制了全世界大小企業的重要生產工具”[10]。

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最尖端的科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監管,就可能會形成最徹底的壟斷,甚至成為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幫兇。當今人類最尖端最復雜的科學技術當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由于其自身包含著尖端的科技,因而容易成為一場 “贏者通吃”“一家獨大”的游戲,為數不多的幾家平臺就完全主宰了市場。眾所周知,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在芯片制造上處于驚人的壟斷地位,然而發達國家在軟件上的壟斷更為恐怖。進入互聯網時代后,微軟的電腦視窗操作系統堪稱一統天下。如今在移動操作系統這一關鍵領域,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android 和ios 兩大美國操作系統在中國占有的“市場份額合計為99.63%”[11],最徹底的壟斷莫過如此!就我們國內而言,數字壟斷現象也同樣達到了令人驚恐的地步,百度在搜索引擎上一家獨大,導致竟價排名這一惡劣后果,還有“QQ 生存下來了,MSN 退出了中國;微信生存下來了,易信死掉了;阿里巴巴成功了,越來越多的中小電商網站消失了”[1](91)。由上可見,在智能時代,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社會,“贏者通吃”是一個普遍現象,不過這并非是個好現象,它可能會造成富者越富而窮者越窮、富國越富而窮國越窮的局面。因而可能會加劇社會的撕裂和動蕩,從而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的威脅。

第三,人工智能技術如果失控將會成為“出瓶的魔鬼”,從而對人類的安全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雖然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的福利,但是如果應用不當,它將會給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國內外有不少學者認識到了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在國外學者中,霍金曾多次警告人們,“充分開發的人工智能最終可能導致人類滅絕”[1](32)。特斯拉CEO 伊隆?馬斯克認為人工智能遠比核武器危險。德國學者施瓦布認為人工智將會帶來“不平等加劇”“社會撕裂”“為恐怖分子所利用”[4](95)等風險。在我國,有學者認為,如果人工智能超出人們的掌控,將成為“橫沖直撞的猛獸”[12]。也有學者認為,人工智能是“人類正在玩的最危險的火”[13]。

上述學者的觀點或多或少有夸張之成分,但是毫無疑問,作為當今最尖端科學技術的人工智能與過往其他一切科學技術一樣具有兩面性。原子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性科技,原子能能夠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的、干凈的能源,但是我們人類卻把原子能技術首先應用于制造核武器,于是原子彈這一人造魔鬼就此問世。人工智能是比原子能更加尖端的科學技術。我們可以預見,如果人工智能技術被像希特勒這樣的戰爭狂人或ISIS 這樣的邪惡力量所掌控并被應用于邪惡的目的,那么人工智能就會變成繼核武器之后人類的又一夢魘。值得全人類警惕的是,人工智能目前正顯現出朝這一危險方向發展的跡象。美國早些年就開始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戰場,通過部署前沿服務器以處理海量信息,并經過大數據算法、人工智能和人臉識別等技術,從而發現并捕捉到目標人物、目標船只等對象。對于目標人物,派出無人機對其發出最后的絕命一擊;對于目標船只,由無人機指揮的潛伏于深海的自動識別器制導的智能水雷能夠精準地識別和追蹤目標并將其摧毀。以上就是當前出現的一種新的戰爭模式?智能戰爭。在這種新戰爭模式下,并不需要消滅敵方士兵或衛兵就可以直接對敵方關鍵人物實行“斬首”,而躲藏在后方的敵首也隨時都有被無人機鎖定的可能。據統計,至今為止,美國已實施了上萬次這類斬首行動。2020 年阿塞拜疆憑借以色列提供的SkyStriker 無人機對亞美尼亞大開殺戒,智能戰爭初露端倪。在2022 年爆發的俄烏戰爭中,憑借著北約提供的大數據、星鏈技術、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技術,以及TB-2 無人機、“彈簧刀”自殺式無人機、海馬斯衛星精確制導火箭炮等智能武器,烏克蘭一再實現對俄羅斯重要將領、高價值目標進行定點清除和精確打擊,從而使俄軍“蒙受重大損失”,使這場本該速戰速決的“特別軍事行動”轉變成為了“一場巨大悲劇”[14]??梢灶A見,由于智能武器的可怕威力和致命誘惑力,世界新一輪軍備競賽?智能武器競賽在所難免。由于智能技術、智能武器發展的極度不平衡,世界將打破原有的力量平衡而引發新的矛盾和戰爭。在未來,隨著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如果國際社會沒有能夠對人工智能武器的研發加以有效管制,人人都有可能變成透明人,人人都有可能變成無人機的靶的,那么將來的世界將人人自危。

從長遠看來,人工智能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威脅也許會更大。將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3D 打印器官、基因編輯嬰兒、腦機對接、在大腦中植入芯片等技術的成熟只是時間問題。這樣一來,將來的人類大有可能增強某些器官的機能從而 “進化”為一種新的超級物種,人類也大有可能制造出一些聽話的“超人”,或者制造出一些半人半獸并受其主人操控的鐵血斗士。如果將來真的出現這樣的狀況,那么人工智能將會變成人類的夢魘。

總之,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不僅有巨大的機遇,也有嚴峻的挑戰。如果人工智能技術大國或者政治強人只是出于謀求霸權、強權之目的,只是奔著研發自動殺人武器而去追逐人工智能技術,那么人工智能將成為繼核武器之后的又一人造魔鬼,那么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是災難與毀滅而不是機遇。

四、趨利避害地利用人工智能

既然人工智能既會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也會帶來嚴峻的挑戰,那么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努力,趨利避害,使人工智能更多地造福于人類,而不是讓它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災難。

第一,在制度上做到“道在魔先”,防范人工智能技術失控。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而不是只具有單獨的一面,科學技術也是如此。實踐證明,核武器、化學武器及生物武器確實是人類制造出來的魔鬼,如果任其發展的話,其殺傷力之大足以毀滅整個人類文明。正是由于其可怕危害,相關國際組織先后制訂了《核不擴散條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等條約,用于防范核武器、化學武器以及生物武器的擴散。繼上述三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后,基因武器由于其極其巨大的危害性,也被人類社會所禁止。2005 年聯合國還專門通過了《聯合國關于人的克隆的宣言》,明確反對一切形式的人克隆,之后中國、英國等眾多國家通過立法明確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實驗。

人工智能代表著當前人類的最尖端科學技術,但是如果人工智能失去控制,那么它將不是人類的福音。失控的人工智能對世界安全與穩定、對整個人類存亡的威脅不亞于核武器或者基因武器。在人工智能技術蓬勃發展之際,相關國際組織與國際機構應制定嚴格的措施,在人工智能化身為魔、逃出魔瓶之前就要制訂好降服它的辦法。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國際社會尚沒有限制智能武器的有效措施。相反,個別大國還憑借其超強的科技實力,大力研發智能武器,這是一件十分令人擔憂的事情。毫無疑問,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將來勢必像先前的核技術一樣,逐漸能為越來越多國家所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速度太快了,當今以服務戰爭為目標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現象已廣泛存在,也許當前世界所有的公約和所有的法條都還不能界定其為非法,但是當等到人工智能已經成了“出瓶的魔鬼”而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和平與安全時,或者等到某些戰爭狂人已經制造出大量智能“新生物”而奴役世界時,正義的人們才想到要禁止人工智能的危險應用,但卻為時已晚。為人類的未來,對于人工智能,必須堅持道在魔先的原則,聯合國及相關國際組織應當像以往禁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樣,制定相關的條約,并設有像國際原子能機構一樣的類似機構對人工智能武器的研發和應用進行監管。

第二,避免人工智能成為技術大國壓榨與奴役落后地區的工具,努力使人工智能成為所有人的機遇。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數據成為了新型的“石油”,數據蘊含著難以估量的價值。然而,并非全球各地的人們都能享受到數據帶來的財富,據人民日報2016 年報道:“截至去年底,全球仍有41 億人被排斥在互聯網之外;中國也有近半數人口無緣分享互聯網帶來的文明進步?!盵15]另據來自2018 年中外部長高峰論壇的消息,“全球互聯網普及率為54.4%,但仍有近一半的人口沒有直接連入互聯網,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16]。由此可見世界數字鴻溝之大。數字鴻溝也稱信息鴻溝,數字鴻溝與發展鴻溝互為因果,由于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滯后,導致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滯后,繼而導致數字產業發展上的滯后,而數字信息發展上的滯后又會拉大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的差距。數字鴻溝與發展鴻溝的惡性循環,使發展中國家的處境更為艱難,加劇了國家之間的不平等,助長了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歪風。某些國家壟斷了世界芯片與網絡核心產品的生產,并憑借其所掌握的在互聯網上的不對稱技術優勢,肆無忌憚地建立全球監聽監控體系,包括聯合國秘書長等政要都在其監聽范圍之列。據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斯諾登提供的信息,“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接入全球移動網絡,每天收集高達近50 億份手機通話的位置紀錄,并匯聚成龐大數據庫。美國國家安全局大規模搜集全球手機短信息,每天收集大約20 億條”,美國此舉的目的在于“為實現美國在世界的國家安全目標,美國可以動用獨特的和非常規的武力,在事先不進行任何警告的情況下發動攻擊”[17]。假如將來某些邪惡的力量為了能夠“先發制人”而對全球監聽監控呢?這一可怕后果帶來的將是人人自危??梢?,數字鴻溝進一步拉大了國家之間的發展鴻溝,也增加了國與國之間的隔閡,數字鴻溝的存在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大阻礙。

在當前,數字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巨大財富只是高度集中于少數人和少數國家手中。如果長此以往,某些國家或者機構出于掌控世界和牟利于世界之目的,而利用其先發優勢,長期對信息與技術進行壟斷,壓榨后發國家,那么數字鴻溝和發展鴻溝就只會越拉越大。如果發展鴻溝的問題無法解決,那么恐怖主義、沖突與對抗的根源就無法消除,為生存而犧牲環境的行為就不會停止,最終傷害的將是全人類。隨著智能時代、后勞動時代的到來,“物”對肉體的強制將日趨淡亡,各國的人們尤其是發達國家的人們應該轉變自己的思維?;ヂ摼W與人工智能都屬于人類共有的文明成果,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所帶來的紅利也應由全人類共享。為了全人類的未來,人類應該拋棄零和博弈的市場經濟思維,各國應該努力推動互聯網更加普惠、更加包容、更加均衡地發展,努力消除信息與數據的壁壘,讓各國人民實現共乘互聯網發展的快車,共享人工智能發展的成果,從而讓全世界人們在人工智能時代實現共享與共贏。

第三,打破壟斷,推動全人類共享人工智能紅利。

合作共贏、同舟共濟是智能時代的人類應該具有的基本特征,而壟斷立足于追求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排斥競爭,拒絕共享共贏。今天的人工智能壟斷與數據壟斷不僅壟斷了科技發展的紅利,而且還有可能成為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幫兇??茖W技術越尖端就越容易形成更徹底的壟斷,微軟公司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微軟通過將其操作系統與競爭對手的數據不能兼容、利用Internet 與Windows 捆綁銷售等手段,使其在軟件市場上取得牢不可破的壟斷地位,幾乎可以說世界上出售的每一臺電腦都預裝了Windows 操作系統,大部分也預裝了Explorer瀏覽器。如今,數據寡頭與當年的微軟壟斷極為相像,數據寡頭的壟斷程度已達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在美國和歐盟,近年來就對谷歌、臉書、蘋果和亞馬遜等數字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在我國國內,數據巨頭通過壟斷地位獨占人工智能紅利,甚至通過壟斷而獲取不義之財的現象也同樣令人觸目驚心。魏則西事件就是一個明顯例子,數據巨頭百度公司對魏則西的死亡無疑是有責任的,因為“做搜索的不能僅以給錢的多少作為排位的標準”[18]??磥?,打破壟斷,拆分科技巨頭,推動全人類共享人工智能紅利是使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的必由之路。

綜上所述,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最終決定力量,人工智能將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人類將因此而加速朝馬克思所設想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邁進,但是人工智能也可能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從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出發,摒棄零和博弈思維,同心協力采取切實的措施以規范人工智能的發展,采取確實的行動以遏制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制造殺戮工具、應用于奴役與爭霸等災難性傾向。從而使人工智能更多地為全人類造福,使智能紅利為全人類所共享,使人類加速向共產主義美好未來邁進。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人類發展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人類第一殺手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數讀人工智能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下一幕,人工智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