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經濟金融化視角下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發展的策略

2023-08-06 05:34白若冰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23期
關鍵詞:新發展宏觀經濟

白若冰

摘要:我國傳統的經濟形態當中,金融與實體化經濟之間并沒有緊密的關聯,而隨著金融危機的發生,我國傳統經濟理論受到巨大的沖擊。在多種客觀因素影響下,實體經濟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而伴隨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設和深層次推進,經濟金融化必將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因此,為了促進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應當深度分析經濟金融化的特點、探索實體經濟與金融之間的關聯、制定經濟金融化視角下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的相關策略,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帶動我國實體經濟蓬勃發展、提升金融資源可利用率和社會經濟效益,文章在此方面進行了論述和分析。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

一、引言

經濟發展是提升社會生產力、優化社會生產資源最重要的途徑和方法,經濟與人民生產生活、社會進步存在緊密關聯。在滾滾歷史長河當中,經濟影響了時代,甚至是改變了歷史,譬如:古代匈奴南下侵犯中華大地、燒殺掠奪,主要是因為匈奴艷羨江南的繁華,以及對繁榮經濟的渴望。而近代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因為猶太人壟斷德國經濟、遏制經濟發展、導致通貨膨脹。因此可以說,經濟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構建盛唐美景,又能夠產生難以預料的危險,因此在新時期里要高度重視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市場發展現狀,不斷調整經濟發展格局,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復興中華、再創盛唐之輝煌、康乾之盛世。而在新的時期里,國際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經濟的主要發展趨勢是經濟金融化。也就是說,在市場當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通過運用金融工具來開展一系列生產和交易。因此,在經濟金融化視角下,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會表現出相互促進、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的玄妙關系,這樣會讓經濟呈現出金融化發展趨勢,而社會資產也向著金融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二、經濟金融化的特征

(一)財富逐步呈現為金融資產的發展形態

通過相關統計顯示,近年來全球金融資產總額度已經明顯高于全球實體物質資產的總額。因此,全球金融資產總額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當中最常見的財富持有方式。早在20世紀的8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便開始了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其金融行業發展主要以證券和投資為主,而針對間接金融占比來說則相對不高。

在此之后的幾十年當中,歐美發達國家其金融發展普遍向著融資證券化的方向邁進,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中后期,間接融資資產在全球金融投資占比當中不斷下降,而證券市場融資則呈現上漲趨勢。因此許多現在銀行都轉變了發展格局,逐漸發展為混業經營的集團形式。其具有雙重身份,分別是貸款和投資,具體的表現是銀行在拓展貸款業務的同時,也參與了保險、股票等金融活動。還有許多銀行甚至開拓了代理融通資金、家庭財產抵押等金融業務。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場表現為全方位的證券化發展,并且金融市場也逐漸表現出金融虛擬化的發展形勢。

(二)金融能夠給予經濟發展更多的貢獻

在傳統的經濟理論當中,市場經濟的增長所依靠的資源主要有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和資本資源。伴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升,以及生產技術不斷優化革新,目前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要素是技術生產力。早在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金融地位逐年提升,金融成為各類經濟體當中最至關重要的環節,而金融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技術生產力,其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全面提升國內生產總值,所以說金融在市場經濟發展中會產生巨大貢獻。

(三)經濟關系日益彰顯金融信用

社會經濟關系更多體現的是股權股利關系,又或者債權債務關系。在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關系當中,股權持有人基金,以及債權持有人的占比甚至超過70%。同時,發達國家的企業、個人等經濟成分表現形式各不相同,但大多數都參與了金融信用關系的構建。

因此,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層次發展,在社會經濟關系當中金融信用也在不斷升溫。同時,一些金融資產其具有規避風險的能力,所以也能夠吸引更多企業或者個人參與,或者持有金融資產,這樣金融信用的發展規模也相應壯大。同時通過制定價格發現功能,也能夠緩解信息不對稱的相關問題,這樣更加穩固了金融信用關系的成熟與發展。

三、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聯系

(一)實體經濟是促進金融發展的基礎

金融市場的輝煌其實是建立在實體經濟蓬勃發展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只有緊密依靠實體經濟,并通過各項舉措助推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才能夠促進金融市場收獲更多的優質的經濟收益。因此可以說,實體經濟能夠為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提供充足的能源和能量。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進步,我國的社會勞動價值在新的格局之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而伴隨著科技的引領、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推廣,社會勞動生產力在逐年提升,這樣會有大量的剩余價值產生,這些剩余價值被作用在金融信用,以及貨幣之中,這樣就助推著金融市場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而實體經濟的持續進步,實體經濟也向著更高的維度發展和邁進。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對于我國的金融市場來說,需要提升格局,要緊跟實體經濟發展的步伐,努力在實體經濟基礎之上收獲更多的經濟利潤、積極轉化實體經濟的勞動剩余價值,這樣才能夠幫助實體經濟向著更高層次的方向不斷良好發展。

(二)金融發展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持

實體經濟是促進金融發展的重要基礎,而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憑借金融市場的助力才能穩步向前。金融市場是實體經濟的助力,其助力保障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在金融市場中應用金融工具,促進資本和資源的進一步優化,且能在最短時間內匯聚充足的資本,以便合理運用資本,在市場當中投資到實體經濟的生產和發展環節之中;二是通過良好的運作金融市場,能充分發揮金融市場引導經濟科學合理發展的職能,且讓社會優質資本助力于實體經濟的建設發展,這樣能夠穩定社會發展、促進實體經濟不斷增長。還有在市場經濟中,通過優化配置金融資源,更能夠精準地評估實體經濟發展的風險,這樣在某種程度上能夠通過合理運用資金規避風險、促進實體經濟的蓬勃發展。

(三)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

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所存在的關系是相互成就、相輔相成的。而且兩者之間又是彼此影響、不可分割。也就是說,只有讓金融與實體經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才能夠促進我國市場經濟持續、蓬勃、良性地發展。近年來,經濟學者深度分析我國經濟市場整體發展格局,可以篤定的是實體經濟與金融發展是相互作用的關系,既相互助力,又相互制衡,如果沒有建設穩固的實體經濟,那么就會制約金融市場的發展,甚至會產生金融市場萎靡不振的不良現象。若是金融市場產生了危機,那么也會破壞實體經濟的發展。譬如:某些企業或個體在金融市場中,借助非法手段套利,則會破壞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秩序,而且會嚴重損傷實體經濟的發展。

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才能夠讓企業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內部管理和運轉機制,進一步通過利用資金研發產品、提升企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而如果企業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則更能吸引優質的金融資金,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這樣也促進了金融市場的持續進步和良性發展。

四、經濟金融化視角下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促進實體經濟的部分產業轉型升級

實體經濟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土壤、是金融市場的生命之根本。如果沒有高水平、優越的實體經濟,很難促進經濟的持續建設和穩步增長。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受疫情的影響,產生了產業結構不均衡,以及產能過剩等問題。如果沒有及時、根本地解決此類問題,將會降低社會生產效率、嚴重阻礙經濟的穩步增長。因此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有關部門必須要幫助相關企業及時優化、升級、生產高精尖產品,如此才能夠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關注實體企業的建設發展,從而為實體企業的發展壯大、擴大生產提供充足的資金扶持。經濟金融化視角下,相關企業期望轉型升級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首先,應當積極地利用市場機制,以及相關法律手段,將過剩的產能、落后的生產格局形成全面淘汰。如,市場中一些對環境污染的企業,以及僵尸企業,應當通過合法手段進行必要的清理,必須充分結合市場發展機制,將落后的產能清退,如此才能將市場產能過剩的窘迫情況形成根本的解決。

其次,要積極借鑒和引入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轉變傳統的生產格局、改進和優化技術落后的傳統行業。通過提升裝備技術水平,促進相關產業的升級,這樣才能夠滿足新時期現代化社會發展,以及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基本需要。

最后,應當著重關注新能源、新材料、智慧產業的發展,給予新型產業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經濟幫助,努力打造出新興的產業集群,這樣才能夠讓新鮮營養的科技之“血”,滋養經濟之軀的每一個細胞,幫助實體經濟煥發新的生命力,讓其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金融市場體系要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必須改革金融體制。在經濟金融化視角之下,合理優化金融結構組織,讓金融市場體系能夠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此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要充分地發揮價格調節的職能,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這樣能夠讓金融市場資源配置公平性有效提升,從而真正實現市場決定價格,通過合理制定價格以便科學引導市場供需;其次,要科學合理地優化金融市場體系,促進直接、間接融資的協調進步和協調發展,如此才能夠建立起堅如磐石的資本與信貸市場;最后,應當構建和不斷的完善金融監管體系,要將金融市場當中所存在的經濟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控,以便穩固金融市場、促進實體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建立健全相關金融機制,加大金融監管力度

首先,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強化成本監管意識,并不斷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這樣才能夠為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從宏觀層面來看,現階段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以及實體經濟發展,都需要完善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原因是重視金融成本監管能夠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盡可能減少資本在市場當中的損失。為此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地協調央行、財政部門、金融監管等機構,以便建立起金融協調機制。且在市場經濟發展中,要著重關注金融成本監管。尤其是要綜合考慮監管機構一些管理活動推進過程當中所產生的費用,要盡可能減少金融監管所投入的資金。

其次,應逐步完善金融監管機制、創新金融市場的信貸風險管理。對于金融創新來說,猶如一把雙刃劍,其不僅能夠擴大經濟收益,同時也會產生巨大的市場風險。好比股票與理財,風險越大,回報越高,而風險越小,其回報也會相應降低。因此,如果金融創新產品存在著某些缺陷,不僅不能收獲應有的經濟收益,還會疊加金融風險。而且金融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引發不良的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在新的時期里,我國金融市場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發展階段,在此階段當中有大量的新型金融產品誕生,而且許多產品都是處于等待被投資的階段,為此應當通過強化信貸風險管理、理性對待金融產品的創新。通過加大金融創新產品監管力度,幫助相關投資者在面對創新產品所帶來的問題時,能夠理性和科學對待,這樣才能夠讓金融創新得以穩步推進。

第三,應強化金融監管國際合作,以便謹慎預防和對待國際金融風險。近些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促進了我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但是在此其中所存在的金融全球化,也將風險帶到了我國市場經濟當中??梢哉f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我國市場經濟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而當國際金融市場產生波動,在某種程度上會干擾我國人民的投資情緒、降低人民對金融市場的預期,這樣在無形之中增加了金融風險。因此加強金融監管國際合作,抵御金融風險、化解金融危機?,F階段,我國加入了多個國際金融組織,通過不斷的交流學習,引入相關經驗、了解了最新政策、破解和獲取了相關信息,如此有效的抵御了國際金融風險。

(四)調整金融發展結構和規模

前面已經提到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只有協調統一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才能讓金融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的持續進步,因此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有關部門要著重關注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和發展,要通過及時的干預、避免發生泡沫經濟、減少金融風暴對實體經濟所產生的沖擊;其次,要協調經濟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的速度,避免金融經濟發展過快阻礙實體經濟的持續增長。為此應當合理控制市場貨幣供給量,并盡可能優化信貸市場的發展規模;最后,應當不斷提升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在合理的制度范圍內,應當盡可能將競爭機制引入到實體經濟發展市場當中,而且要避免存在著經濟壟斷現象,所以要優化市場結構,這樣才能夠讓實體經濟得以健康、穩步發展。

1. 聚焦經濟的長遠發展

在調控金融經濟過程當中,不能只關注現階段市場經濟發展所存在的經濟問題,更應著眼于未來、關注未來經濟的發展走向。首先,應當進一步完善金融規章制度,在金融市場中,要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則,讓市場當中的各類人員都擁有堅實的經濟后盾,以便保障其穩步發展。而為了讓金融市場更好地發展,我國政府要結合時下經濟不同發展狀況,及時調整政策,要通過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整,深度挖掘現階段金融經濟市場應用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而且各個部門要肩負起應有的職責,如果發現金融風險,應當及時制定應對策略。以便讓市場當中的各類投資人員都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金融保障。

其次,在金融管理方面不能故步自封,要不斷地創新政策,要通過實踐創新制定優質的策略,以便讓金融管控符合我國時代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而且要運用富有創意的管理手段,對金融市場進行整體的優化管控。

最后,不能僅關注短期的經濟收益,更應當把握金融投資,減少金融市場的不良風險,要采取長遠的發展眼光、理性的觀念,精準看待金融投資,這樣才能夠更加細致研究未來的經濟收益,不斷提升我國金融市場的活力,讓金融市場能夠形成持續、健康的良性發展。

2. 提高金融資源利用,協調好各方發展

現階段,我國金融市場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但是經濟金融依舊處于非常復雜的發展環境之中。在此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些金融問題,為此要著眼于宏觀發展,通過全局調控,仔細分辨宏觀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隱藏的各類金融問題,盡可能讓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而且要擴大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空間和范圍。因此,要充分利用金融資源,協調好實體經濟各個方面的發展情況,為此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提升實體經濟生產能力,要穩定物價,保證物價處于合理的水平。而且要將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發展環節之中,以便協調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其次,應當提升投資的透明度,制訂優良的風險預警機制,以便讓市場實體經濟市場當中各個領域的相關企業盡可能優化和利用資源;最后,提升相關實體經濟自身信用,以便提升自身的投資效率、拓寬融資渠道,這樣能夠讓實體經濟在運轉過程當中依據其規劃和設定的軌跡形成健康的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金融和實體經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在經濟金融化視角下,為了優化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格局,要進一步分析全球經濟一體化所帶來的影響,并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現實情況,深層次挖掘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增長點、努力開拓國際金融視野、摸索金融市場發展的最新規律。結合我國實際經濟發展現狀,及時優化和改進金融發展結構、聚焦經濟長遠發展、提升金融資源利用率,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恒.對經濟全球化以及金融化問題的研究[J].商品與質量,2020(08):166-167.

[2]辛子波.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深化理論的反思[J].財經問題研究,2004(03):20-23.

[3]孫林.中國證券市場國際化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1.

[4]傅雯.個人金融信息保護國際化法律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9.

[5]唐魏,劉世錦,曾培炎.我國金融體系與宏觀經濟的關聯性理論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273(04):86-90.

[6]劉政源.宏觀經濟政策對金融市場產生的影響研究[J].中國市場,2019(04):13-14.

[7]朱文劍.對于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J].浙江金融,2021,505(03):3-8.

[8]劉靜超,王志敏.探索穩健貨幣政策支持下的金融支持經濟發展[J].經濟研究導刊,2020,434(12):72-73.

[9]楚爾鳴,曹策.新時代中國特色宏觀調控:范式、理論與框架[J].經濟學家,2018,239(11):32-39.

[10]湯鐸鐸,劉磊,張瑩.長期停滯還是金融周期——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J].經濟學動態,2019,704(10):50-63.

[11]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宏觀預測課題組,李稻葵.2019年上半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及其未來展望[J].改革,2019,306(08):27-47.

[12]耿令姿,高雪.經濟金融化視角下的金融與實體經濟發展[J].財經界,2020, 540(05):17.

[13]耿軍會,劉倩,張倩.基于經濟金融化視角的河北省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研究[J].經營與管理,2020,433(07):140-143.

[14]田新民,武曉婷.我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研究——基于經濟金融化視角[J].學習與探索,2019(02):121-130.

(作者單位:上海中條山實業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新發展宏觀經濟
即時經濟:一場實時革命將顛覆宏觀經濟實踐 精讀
2021—2022年中國宏觀經濟更新預測——提高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增速的宏觀經濟效應分析
全球宏觀經濟短期內的兩條主線
從G20視角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宏觀經濟形勢與文化消費市場
新發展理念下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研究
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發展趨向
房建工程節能技術新進展
再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
擴大需求:當前宏觀經濟政策最重要的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