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的河南農村基層治理問題研究

2023-08-07 09:50李晨曦
客聯 2023年4期
關鍵詞:基層治理河南鄉村振興

李晨曦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鞭r村基層治理即鄉村治理是國家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折射出國家治理的整體水平。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村社會大局穩定,社會形勢總體良好。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許多地方積極主動地進行了農村治理實踐的創造性探索,取得了許多富有成效的經驗。農村基層治理的研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推進和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本課題以鄉村振興為背景,通過筆者實地調查研究,結合現有理論研究成果,對河南農村基層治理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夯實農村基層治理根基的對策和路徑選擇,希望對我省農村基層治理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河南;農村;基層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村基層治理的緊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201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圍繞建設善治鄉村,明確了1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為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促進鄉村振興戰略更好實施提供有效支撐。伴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勝利完成,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鋪開,這也對農村基層治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二者之間是一個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有機銜接體。一方面,農村基層治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一環,制約著鄉村振興的推進和實施;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解決農村基層治理問題提供了先決條件和有效機遇。以鄉村振興為視角,探討農村基層治理問題,對于加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河南農村基層治理的現狀

(一)城鄉融合發展進程加快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如何進一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在黨的十九大、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黨的二十大上,共同富裕作為中國是現代的重要特征,并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話題,要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這也城鄉協調發展提出了更為緊迫和更高質量的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黨和政府不斷致力于城鄉協調發展的目標,推行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針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不斷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提供更加完備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鄉村教育、醫療等配套制度,保障村民的公共利益,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近些年來,城鄉差距呈現一定的縮小趨勢、城鄉一體化進程明顯。

(二)村民政治參與程度提高

隨著我國農村人口文化素質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參政議政的能力和積極性也隨之增強,為村民政治參與打下堅實基礎;農村居民自治制度的不斷推廣和落實,為村民政治參與提供有效渠道;我國民主進程也在加快,民主理念深入人心,農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空前高漲,從而提高了農民的政治參與程度。在走訪的209位村民中,有半數以上村民能夠積極參與民主選舉、有22位村民對村民自治制度已經有了一定了解、有13位村民具有參與農村基層民主監督的能力、有15位村民明確希望多學習法律法規來維護合法權益、參與基層治理,這些表明村民的民主意識和自治意識、自治能力較從前都有了顯著提高。

(三)農村社會治理方式不斷創新

隨著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代要求的不斷深入,加上新時代我國社會治理環境也在悄然發生改變,農村社會治理方式也在與時俱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農村基層治理的不二選擇。加上農村信息化發展也表現出越來越強勁的勢頭,農村社會治理者越來越依賴信息平臺進行宣傳活動,從而達到密切聯系群眾的目的;農民也可以通過電子政務軟件足不出戶辦理業務,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監督基層政府。從而提高了社會治理效率、減少參政成本。

(四)民主管理規范化

為了讓村民更加有效地參與到村里事務管理和決策當中,有的村除設立了黨支部和村委會外,還結合本村實際,建立了其他配套組織,包括經濟合作社、村務監督委員會、土管領導小組、綜治工作站、調解委員會、治保委員會等。從優秀的村民中選舉產生村務財務監督小組、調解委員會、婦代會、老年協會等組織成員,實行網格化管理制度,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本村事務的積極性,村民歸屬感明顯增強。有的村充分發揮村中年紀長、地位高、時間充足的老年人“和事佬”和信息員作用,做到苗頭早發現,事情早處理,信息早反饋。同時還建立了村干部集中辦公和輪流值班制度,黨員、村民代表聯系戶制度,村干部責任制度,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制度,村集體資產管理和建設工程管理制度等。

(五)積極推進新型治調組織網格化管理

隨著“楓橋經驗”的不斷推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模式也得到各種形式的創新。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推進平安建設,鞏固掃黑除惡成果,軒維護本村社會穩定,是當前農村基層治理中的一項必不可缺內容。很多鄉村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創制了新型治調組織網格化管理模式,努力發動群眾,構建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維穩信息網。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環是要增強村民的參與意識,特別是要注重發揮黨員、村民代表以及婦女、老年協會以及其它社會組織的作用。

二、河南農村基層治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河南農村基層治理整體水平有序提升,但是伴隨一些新問題的不斷出現,對我省農村原有的秩序和治理體系形成一定的沖擊,鄉村治理面臨不少困境。

(一)鄉村治理理念跟不上時代發展

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鄉村治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農村基層治理是將國家權力轉移至社會、個人,并在政府與村集體、村民間實現合作交流。但調研發現,河南省的許多鄉村治理理念難以適應新時代發展,仍然停留在“老經驗”“舊辦法”的管理模式層面。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沒有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F代治理理念強調群眾在基層治理當中的地位和作用,群眾利益是第一重要的。但是大多數干部仍然想著如何“管住”群眾,而沒有在內心把群眾利益放在最高點。比如,在上級考核目標和群眾利益不一致的時候往往眼睛向上看,忽視群眾利益;群眾有訴求時應付了事,“臉好看,事不辦”,以為民為中心僅僅停留在口號上。二是服務型政府理念缺失。很多基層干部的為上級服務意識強烈,為群眾服務意識淡薄,“官本位”思想在農村依然根深蒂固,干部說了算,公職人員“高人一等”的錯覺在干部和群眾當中普遍存在。三是依法治理理念模糊?;鶎又卫矸ㄖ苹乾F代治理理念的根本要求,二十大報告再次對法治中國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但就調研來看,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法治意識法治水平普遍較低。雖然每個村鎮對普法宣傳教育都做了一定工作,也按政策要求對村鎮的法律咨詢人員進行設置,但往往只限形式,流于表面,沒有起到真正作用。

(二)鄉村治理主體結構單一

治理理論強調的是多元主體,政府、村民、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治理才是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要義。這些多元主體通過對話、協商等方式進行溝通交流,共同促進社會良性運轉。但是,根據筆者調研情況來看,尤其是在河南這樣的農業大省,“多元”治理格局想要實現還需要相當多的時間。在我省的農村基層治理中普遍存在政府是“公認”的治理主體,其他治理主體只是輔助的現象。這種單一的治理主體結構存在各種弊端。首先就是政府權力偏離、職能范圍過大。政府很容易代替本該屬于村民、社會組織或者市場主體行使權力,這就造成其他社會治理主體過于被動,社會缺乏創新、活力,還可能會促成等、靠、要思想的產生,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嚴重不足。其次會存在任務式管理現象的發生。鄉鎮政府被動接受上級政府布置的任務,接著“轉發”給村里,而村級干部水平受限,很多工作難以按照政策的初衷去完成,偏離實際。第三,造成農村公共產品服務渠道單一?,F實表明,在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或者優質公共產品服務提供方面,社會組織和民間團體有著政府所不具備的優勢,比如靈活、創新、貼近群眾生活等。比如“垃圾分類回收”大多是政府在唱獨角戲,其它社會組織參與程度低,村民配合程度普遍不高。

(三)鄉村治理人才隊伍空心化

鄉村治理需要大量的人才做支撐。通過調查發現,河南省的不少地方鄉村治理干部隊伍出現一定程度的空心化現象。在鄉鎮政府層面,盡管近幾年培養造就了一批年輕干部,學歷水平比以前大有改觀,但是整體水平還是難以適應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人才要求。有的干部通過選拔考試被錄用提拔,大多是從學校直接走向單位,缺乏基層經驗,不了解農村實際情況,難以很好完成基層治理任務。還有一大部分把基層工作當作跳板,鍛煉幾年,剛剛儲備一些基層工作經驗,有機會便去了工作條件更好的地方,或者因為工作出色被上級部門調用,鄉鎮難以留住優秀人才。加上基層工作條件差,工作壓力大,很多人才不愿意到鄉鎮工作,出現一些鄉鎮政府的部分專業崗位“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窘況。另外,對鄉鎮干部的考核導向出現偏差??己藭r往往在意的是否很好的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是否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等,對干部自身建設不夠重視,監督有余而關愛不足,容錯糾錯機制不夠健全。長期下來,基層干部就會失去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失去擔當意識,只是被動完成任務,產生懈怠思想。

農村干部隊伍人才空心化現象更為嚴重。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加快,很多村莊平時只剩下老人和留守兒童,年輕有為人員不愿意在村莊任職。雖然現在政策對兩委成員的年齡結構和學歷都有要求,而且大部分村莊都能夠按照要求配備兩委班子,干部隊伍結構更加合理。但是離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仍然相差甚遠,干部隊伍整體結構老化,治理能力“軟化”“弱化”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還有一些地方選拔兩委班子時候缺乏民主,家族勢力、血緣關系、拉票賄選現象依然存在,真正愛農村、懂農業的優秀人員難以進入干部隊伍。

(四)鄉村治理財力不足

一方面農村的財政實力弱,總體供給不足。上級部署的工作需要下級去落實,村鎮處在結構的最低層,承擔的事務繁瑣而巨大,往往需要大量資金去完成,但是村鎮政府的財力卻是最微弱的。我省很多村鎮大型企業缺乏、產業類型單一,財政收入有限;很多村莊還沒有集體經濟,大多數村莊的集體經濟收入甚微,產業振興能力受挫。還有一些脫貧攻堅時期上的產業項目難以持續,工地設施成為擺設,投入資金難以回籠。另外在財政體制上,基層政府的主體財政往往是由上級控制,沒有獨立的財政支配權。很多開支需要自行解決,有些項目開展需要向上級部門“討要”“理不直、氣不壯”,局面被動,有些實際問題的解決顯得力不從心。

另一方面是會出現資源錯配、浪費現象。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對于很多農村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不少地方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各種公共服務資源、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但是部分地方卻出現了資源“打架”和“不接地氣”現象。比如調研發現,很多地方紛紛安裝宣傳欄、制度牌,而且應對不同的檢查小組就會安裝不同的宣傳欄和宣傳標語,造成資源浪費。還有的為了檢查過關,中心村公共廁所和公共資源多,外圍的村莊少。各地都建文化活動場所,但很多是千篇一律,不能結合本地文化特色,很多時候處于閑置狀態。有的農村書屋書籍陳舊,不切合農民實際,長期無人問津。還有的示范村、標準村等典型村莊利用自身優勢會爭取到更多財政補貼,但是一般的邊緣村能夠得到的財政支持非常有限,造成兩極分化現象明顯。

(五)基層政府治理動能不足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政府承載著巨大的責任,尤其是這幾年基層干部壓力更大,先是經歷了脫貧攻堅戰,緊接著又要轉戰鄉村振興,這些對基層干部都是巨大的考驗。經常大家經常用“白加黑”、“5+2”來形容基層干部沒日沒夜的勞動。各系統各部門任務最終要落實鄉鎮,有的鄉鎮每年要跟上級部門簽幾十個軍令狀、責任書,很多干部感覺到“壓力山大”。加上處于結構低層,工作稍有不甚,上級便會指手畫腳,隨時可能面臨問責。面對眾多責任,卻有著于之很不對稱的有限權力?;鶎诱袚罨A最廣泛的服務管理,面對的是最基層群眾,這里往往是矛盾最集中卻又最容易爆發的地方,但是作為基層干部,執法權限極其有限,經常處于“不得不管卻沒權可管”的尷尬境地。責任重大、財政微弱、自主權不足,這讓鄉鎮政府只能被動地執行義務,不能有效地行使權力,加上升遷遇到天花板,承擔很大的問責風險,這讓很多基層干部心理受阻,失去擔當意識和工作積極性,往往變成履行上級任務的工作機器。這些沉重的心理負擔表現在治理當中便會動能不足,治理效能難以實現。

三、有效推進河南省農村基層治理的路徑選擇

由于鄉村在地域上的差異性、在發展上的不均衡性,不能用單一的治理模式對鄉村進行套用。所以農村基層治理現代化不僅要從宏觀把握我國鄉村發展的基本村情,還要從微觀對農村的生產、農民的生活和娛樂方面進行把握。

(一)打造多元治理新格局

農村基層治理主體包括鄉鎮政府、村黨支部、村委會、村民代表大會、普通村民、社會組織等,要想全面改善鄉村治理,解決治理主體越位、錯位、缺位難題,需充分發揮治理主體的能動作用,優化主體間結構關系。

1.轉變鄉鎮政府職能

城鄉融合發展的一步步推進使鄉村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鄉村社會變得更加開放,這都為鄉村治理主體的成長提供了優越環境。鄉鎮政府作為鄉村治理參與主體之一,其越位管理村級事務限制了村民自治作用的發揮。因此,農村基層治理的首要任務是要轉變基層政府職能,促進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首先,對鄉鎮政府的權責要明確。避免責大、權小、利少,力使責權利平衡分配。這樣鄉鎮政府就有了完成上級任務和指標的可能,不必再把任務加碼分派下去,致力于和村兩委協同合作、共同治理,村委會也不會有完成鄉鎮政府分配工作的壓力,鄉村關系自然而然就去行政化。其次,鄉鎮政府應切實轉變職能,變村莊管理為服務農民,要明白在“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有效開展鄉村治理工作的前提是根據村民自下而上需求決定,要了解村民需求,重視村民意見表達;最后,基層政府需正確看待與村委會的關系,村委會只是村民自治組織,不是國家行政機關的一份子,也并不隸屬于鄉鎮政府,因此鄉鎮政府無權領導村委會工作,只能為指導、支持村委會開展相關工作,由此便要求鄉鎮政府需變支配為指導,讓村委會自主管理本村事務。

2.明確村兩委職責

村黨支部應明確其與村委會的關系,明確自身主要職責;村委會要定位準確,一方面要協助鄉鎮政府開展工作,另一方面還要做好村民自治。首先,村支部應明白自身主要職責是宣傳和落實黨的政策、組織本村黨員學習、監督黨員行為、教育和聯系群眾,實現鄉村治理和經濟發展,領導村委會的日常工作開展但不能過分干預,主動緩和與村級組織關系,致力于實現本村治理現代化。其次,村委會應明確他們只是村民自治組織,既不屬于國家行政機關,亦不隸屬于鄉鎮政府,主要職責是負責處理本村公共事務,如反映村民訴求、維護農村治安、調節民間糾紛、保護生態農業等。村委會有協助鄉鎮政府工作的義務,但對于鄉鎮政府的要求不能一味迎合,只為鄉鎮政府辦事。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村委會應堅持“為民服務”理念,決策過程中充分聽取村民意見,堅決維護農民利益,為民考慮,為民負責;另外對于鄉鎮政府過于干預行為要勇于說不,“勇于說不”亦要把握分寸,不能為了自身利益不考慮鄉鎮政府的指導意見,過于強調獨立性和自治性,呈現“過度自治化”傾向。

3.引導和鼓勵村民參與

在農村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之下,普通村民和農村精英是進行鄉村治理的主要力量,農民群眾的滿意度是衡量鄉村治理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鶎诱畱燕l村精英流失產生的負面影響,主動推動城鄉融合。首先村兩委應消除村民心中“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壞”的怨念。村民只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村兩委是為他們提供服務、解決問題的,才能對村兩委不再存有戒心,主動配合村兩委工作并逐漸參與到村務治理中。其次村兩委應重視村民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民愿,傾聽民心,滿足民需,讓村民積極參與舊房改造、廁所改建、道路維修等“家門口的建設”,增強村民的心靈歸屬感、政治認同感。只有堅持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才能喚醒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為鄉村治理貢獻力量。最后通過“信息公開”激發村民對村務參與共治的興趣,讓村民感受到他們每次參與都對鄉村治理有所改善,真正參與到農村事務的治理中。

4.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農村基層治理

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是推動基層民主建設的基礎和載體。社會組織作為多元治理理論的重要主體之一,可以有效彌補政府和市場的供給不足,和政府治理相得益彰、優勢互補。尤其是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社會組織具有多樣化、靈活性、個性化、專業性的優勢,可以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但是目前社會組織在農村的發展仍然處于萌芽階段,存在數量有限、類型過少,缺乏制度規范、內部自律較差,專業化程度不高、項目承接力不足,經費緊張、自我發展能力不強等問題,這就需要黨和政府加強對社會組織的引導,讓社會組織不斷得到規范發展,使其成在農村基層治理的優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成為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的有益補充。

(二)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資源下鄉存在的“最后一公里”困境不是工程問題而是基層組織能力問題。因此不能單純依靠政府不斷增加資源下鄉來解決,必須整頓渙散軟弱的基層組織,提升自治能力和組織動員能力,加強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使其準確回應農民需求,牽住新背景下鄉村治理的“牛鼻子”。

1.選優配強基層組織領導班子

鄉村治理離不開基層組織領導班子的領導作用,一套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基層領導班子是鄉村治理工作順利開展的組織基礎。目前,很多基層組織干部的領導素質和領導能力還有待提高,不能正確看待鄉村治理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不能正確對接國家自上而下的下鄉資源,這都阻礙農業進步、農村建設、農民發展的進程。在基層我們需要一批有知識、有能力、有思想、有見識的領導班子來領導人民群眾進行農村建設,進行鄉村治理。因此選優配強基層組織領導班子,提升領導班子成員的基本素質和領導水平,是提升農村基層治理的先決條件。

2.提高基層組織動員能力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加快實施,大量資源會向農村傾斜,很多地方政策支援優勢明顯,面臨著強大的發展機遇,為鄉村治理提供更多條件。這更加需要有一批強有力的基層組織來引導、組織、協調和服務功能,提升組織動員能力,這樣才能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首先基層組織應增強農民主體意識。農民是鄉村治理的主體之一,基層組織應增強農民主體地位,以國家資源下鄉為契機,重新對村莊進行規劃和建設,積極組織村民參與整個規劃建設過程;在資源的分配和使用過程中,發揮農民民主作用,動員村民廣泛關注鄉村公共事務,并參與到村級事務的治理過程中,增強他們的權利意識和主體意識。其次發揮群眾監督作用?;鶎狱h組織要意識到,農民是下鄉資源的最終受益者,要讓下鄉資源落地到實處,就要讓農民“有話可說、有話敢說”;要時常收集村民對基層組織服務的意見,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監督作用,把腐敗問題扼殺在搖籃內,使他們更好的服務農民。只有讓老百姓看到基層政府是在切實為他們辦真事、辦實事,才會激發他們參與治理的興趣,才能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村內事務當中。

(三)加強鄉村文化建設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應以人為本、以民為本,注重村民在精神層面的享受,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若想在新背景下實現鄉村文化振興,需著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本村傳承下來的優良作風、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并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性發展,使鄉村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

1.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

鄉村振興一定包括鄉村文化的振興,加強鄉村文化建設,首先需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一是加強農村思想建設。思想是用來指導行為的,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行為。因此,文化建設理應包括思想文化建設。就這需要各社會治理主體不斷學習新理論、新知識,轉變農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提高農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和愛國熱情,為農村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提供思想保證。二是加強農村道德建設。道德建設的缺失使原本淳樸是生活方式和單純的鄰里關系被打破,聚眾賭博、家庭暴力、因病信教、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都沖擊著傳統的熟人社會。因此各地基層政府應通過精心組織,通過各種活動弘揚鄉村社會傳統美德,加強鄉村文明建設,爭取把農村社會打造成孟子描繪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理想狀態。

2.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

和城市相比,農村的公共文化資源嚴重不足,這也是導致農村思想文化水平不高,社會風氣陳舊的主要原因。若想改善鄉村社會風氣,必須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首先是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政府尤其是鄉鎮政府是構建這一體系的核心主體,基層黨組織應引導村民抵制不良文化,傳承本土文化;再者鄉村文化建設不能僅靠基層政府一己之力,應培育與引進專業人才在農村文化配備與建設中給予專業指導;除此之外也應培育挖掘熟悉鄉土文化的本土人才,鼓勵村民發揮自身優勢自編自演,參與農村文化并從中發掘一批戲劇團、書法、剪紙、編織等多門類帶頭人,讓村民身在其中,受到熏陶,從而不斷培育村民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熱情。其次,要建設并利用好文化娛樂設施,培養村民的文化情操。對未曾建設相關場地的農村地區,要加快農村書屋、健身廣場、活動中心、紅色精神宣傳場地等平臺設施建設,實現基礎文化設施全覆蓋,使村民在農閑時期有處打發單調和枯燥時間;對有條件建設的農村地區,基層政府可采取與村級干部政績、獎懲掛鉤的激勵措施,鼓勵村級干部組織村民利用文化基礎設施,提高利用率,杜絕使其成為擺設的行為。

3.開展鄉風文明行動

鄉村治理效能的實現離不開優秀文化的滋養,開展鄉風文明行動有助于改變傳統陋習,形成良好社會風氣。調研發現,大部分村莊都有自己的村規民約,但是很多村規民約流于形勢。村規民約在制定的時候應盡可能發揚民主,使其成為全村人的共同遵循,這樣大家才愿意去遵守。另外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村民熟悉并真正履行村規民約,比如成立事務管理小組專門對村莊各種事情進行協調,久而久之,這些制度便會成為大家的行為習慣,自覺遵守。開展鄉風文明還要凝聚村民力量。農村基層治理必須講“人情”講“人性”,“熟人關系”、“血緣關系”可以成為凝聚力量的優勢。德高望重的族人、事業有成的鄉賢、年輕有為的新型農民都可以成為凝聚本村力量的紐帶。另外,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移風易俗活動。比如很多地方開展“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等活動;有的地方開展“三色治理”,就是用紅、黑、藍三種顏色分別記錄好事、壞事、大事等,利用大家的向好心理逐步形成本村的良好風尚。

(四)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要想大力推動鄉村治理的水平不斷提升到新的臺階,實現鄉村的有效治理,就是充分召集各方力量,加強鄉村發展的資金扶持力度,找準著力點,努力構建促進“三農”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確保農村生產總值的持續增加和提高。

1.加大農業補貼力度

因為農業整體收益較低的特點,事實證明,要想調動農民的各方面積極性,適當補貼有非常有效的。比如“我國2004年開始實施的良種直接補貼政策就可以推進我國農業生產中良種的使用,提高農業技術進步水平?!鞭r業補貼在發達國家都有比較先進的經驗?!拔覈鴱?996年至今,各年農業補貼總量僅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9%以內,遠低于發達國家30%-50%的補貼水平,與巴基斯坦、泰國等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也有差距”。近年來,政府對農業的補貼不斷提高,加上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對農村各方面的補貼力度更是呈現明顯加大趨勢,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在很多地方農業補貼帶來的效果并不明顯。但是,農業補貼也要適度,一味依靠政府補貼容易降低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形成消極等待的不利思維。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加上城鄉融合政策的不斷深入,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方針政策,不僅是對農村長期以農補工的歷史補償,也能為工業發展尋找新的出路,提供新的機遇,從而產生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好發展局面。

2.改善鄉村金融服務

加強農村基層治理,提高村民的收入,資金有限是個難以突破的瓶頸。這就需要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多設網點,比如增設鄉村銀行,提供資金借貸;或者金融機構走基層,在鄉村設立流動柜臺,方便村民入戶;或是開通新的業務,對村民進行定時定點服務,加強落實各項涉及三農問題的貸款及稅收政策,對于定向費用的補貼以及增量獎勵也應落實到位。

3.鼓勵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建設

在多元主體治理的模式之下,僅僅依靠政府或者村民自身資金是很難持續、快速發展的,而社會資金能夠對這個短板提供有效的補足。因此,在鄉村治理中引入社會資本,對解決資金難題,激發鄉村活力是一條有效的途徑。而且有了社會資金的強力帶動,鄉村能夠更好地引入現代科技與經營理理念,變革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引入市場機制和管理理念,營造優越競爭環境。政府應該鼓勵社會資金注入鄉村,扶持鄉村發展;鼓勵開發高產、優質、高效、綠色生態的種植品種;鼓勵鄉村興辦食品加工行業,增來種植物本身的附加值。社會資本是推進鄉村治理成熟化的必要條件,從宏觀意義上講社會資本作為組織內部成員普遍認同和遵守的規范,它的充足與否將直接影響鄉村治理的成效。社會資本與鄉村的治理、鄉村的產業發展、鄉村的基層民主都有重要聯系,在推動鄉村治理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鄉村資本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22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羅萬純.鄉村治理探索與農村公共服務供給[J].中國發展觀察,2016(19).

[4]于建嶸.鄉村振興需要公眾有序參與[J].人民論壇,2018(4).

[5]劉曉娟.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村基層治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三農論壇,2022(11):9.

[6]毛秀娟.現代化視角下的鄉村治理之道[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21(02).

[7]祝傳佳.新中國成立 70 年農村基層治理模式變遷研究[J].延邊黨校學報,2021(06)

[8] 孫玉濱.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治理困境與解決機制探究[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22(06)

[9]程同順.當前農村社會治理的突出問題及解決思路[J].人民論壇,2022(08).

猜你喜歡
基層治理河南鄉村振興
出彩河南
河南:過大年,逛廟會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河南:走進就業的春天
放歌河南
民間組織發展對基層治理法治化的影響
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責任的問題與對策
黨組織怎樣下好“基層治理”這盤棋
宋代民間社團對基層社會治理影響幾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