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云院現狀初探

2023-08-07 10:41張洪峰
收藏與投資 2023年7期
關鍵詞:佛殿重修平順

摘要:山西平順大云院始建于五代后晉時期,歷經多次損毀重修,現存兩進院落,五代以來的文物建筑六座,還遺存有壁畫、碑刻等附屬文物。本文通過現場踏查,寺內碑刻及現有相關資料的分析,對大云院的現狀、歷史沿革、保護工程及相關研究等方面作一綜述。

關鍵詞:建筑;歷史;研究

一、文物概況

大云院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北耽車鄉實會村(原為石灰村)。寺院坐北朝南,平面為長方形,現存前后兩進院落,文物建筑6座。中軸線上自北向南依次為三佛殿、彌陀殿、天王殿(山門),一進院東西兩側分別為東、西配殿,二進院其余建筑已毀,寺外西南屹立一座石塔——七寶塔。除彌陀殿和七寶塔為五代遺構外,其余均為清及民國時期重建。寺內還有五代和民國時期的壁畫、石碑等附屬文物。

大云院建筑中最早期的文物建筑為主殿彌陀殿,為后晉天福五年(940年)所建。其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九脊歇山頂,瓦條脊。梁架形式為四椽栿對前后乳栿通檐用三柱。栿上用兩個大駝峰,峰巔置大斗、襻間枋、捧節令栱,承其平梁和平槫,兩側用長及兩架的托腳支撐,自梁兩端直插在壓槽枋以內。托腳腰間與襻間枋相交。兩山面各施丁栿兩道,丁栿內高外低,形成順爬梁規制。丁栿外端直抵撩檐槫內皮為山面斗栱的襯枋頭,內端插入四椽栿上駝峰之內。上置駝峰、大斗承關頭栿和兩山出際。斗栱為五鋪作雙杪偷心造,材高22厘米,寬16厘米,栔高10厘米,符合宋營造法式四等材規格,耍頭為短促的批竹昂形。單栱素枋,內跳三杪,承四椽栿,栿上施羅漢枋二層,承下平槫。除柱頭和轉角鋪作外,每間均設補間鋪作一朵,其規格與柱頭鋪作相同,華栱單材。轉角鋪作,出角華栱、角昂。補間鋪作與其他不同之處在于,兩次間補間鋪作不設在中軸線上,向外略偏,轉角斗栱與次間鋪作聯結在一起。轉角處正側兩面與柱頭斗栱同,45度角線上加施斜斗栱一縫,上置由昂承角柱和角梁。殿內現存壁畫約46平方米,為五代時期作品。

二、歷史沿革

現存于寺院內的《敕賜雙峰山大云院十方碑》記錄了大云院的創建歷史,此碑為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所立。碑文記錄了大云院創始人的來歷“仙師法號奉景丙申生,……也流于五臺山,□□□出家,受業不顯俗,后來始終未呈其根奐?!眲撍律朔ㄌ柗罹?,出生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在五臺山學習過佛法。碑文記載,天福三年(938年),奉景法師來到雙峰山,觀察周圍的景觀有感,因此計劃創建寺院。開始只是修建了僧舍、法堂、廚房及兩側的廂房。天福五年(940年)三月開始建造佛殿與方丈室。開運三年(946年)三月,奉景法師在方丈室開始講經,此時寺院整體格局應基本完善。顯德元年(954年)奉景法師圓寂,留下了舍利,寺中僧人建造七寶塔供奉。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敕賜大云禪院銘記》云“殿宇有一百余間,……改仙巖為大云禪院……”從碑文可知,寺院在創建后不斷地擴建,有殿宇近百間,記載的功德等事有近五百件。以此推斷幾十年間寺院的規模與影響力均在不斷擴大。在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三月七日朝廷頒旨賜名,將仙巖禪院改名為大云禪院。

目前,大云院無金、元時期的碑刻,也無相關的文字記載,金、元時期寺院的歷史沿革不詳。

明代寺內留有較多修建記錄,“由匠城西李風天順元年四月日做田三門”這處題記位于彌陀殿扇面墻。依據此題記可知在明天順元年(1457年),當時的僧人曾請匠人李風對殿內壁畫做過修補。

《潞州黎城縣漳源鄉石灰社雙峰山大云院重修記》碑云:“寺在縣治東南四十里石灰社北山之陽,……風雨傾圮……重修殿堂……至成化十二年歲在丙申修之工畢……”依據碑文記述,大云院內原有羅漢堂、十王殿等建筑,歷經歲月變遷,建筑傾倒,僅存一座廢舊殿堂。成化九年(1473年)大云院長老成滿等僧人籌劃重修寺院,但無力承擔相關費用,后來得到本縣官宦、富戶的支持,籌集金銀與糧食開始重修三間佛殿,并在殿內佛像后新設立一尊觀音像;在佛殿前東、西兩側各新建五間僧舍。除此之外,在兩側又各建一間為供奉漢壽亭侯的伽藍殿,后又新建山門三間。到成化十二年(1476年)所有工程完工。此碑落款時間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以此碑可知,明成化年重修后的大云院,與北宋時期的相比,體量小了很多,但與目前一進院落的格局較為相似??梢姶藭r大云院的影響力遠不及宋時。

《潞州黎城縣漳源鄉龍耳雙峰山重修大云寺記》碑云:“……后殿三間……圣象未備……塑大佛三尊……”由此碑可推斷,在成化十三年至明弘治四年之間,大云院新建后殿三間(應為現存三佛殿的前身),但未塑佛像。后來寺內僧人紹憲會同本地宿老,籌措金銀,在殿內新塑造佛像三尊和菩薩像兩尊。此時的院落格局推測為兩進院,與現存寺院格局比較相似。此碑落款時間為明弘治四年(1491年)。

據《山西潞安府平順縣平北鄉石灰村重建后殿碑記》記載,從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十月至萬歷元年(1573年)七月,石灰村民捐款,陸續對大云院進行了修繕。此碑落款為明萬歷元年(1573年)。

明萬歷十三年(1585年)斷碑云:“……佛殿粵臺,年深月久毀壞……自舍貲財……完辦成造新鮮……①”由于碑刻斷裂不全,所記載信息部分缺失,由現存記載可知,立碑人見月臺毀壞,無人問津,于萬歷十三年(1585年)自己出資進行修繕。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大云寺重修碑記》記載:“……順治年間……捐施銀米,命匠興工……康熙三十一年,暴雨如注……而殿宇舍僧漂流無存……各捐己資……今之煥然維新焉……”由碑文得知,清初大云院逐漸衰敗,順治年間重修。這次規模不大,共耗時不足10天。而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當地遭遇連續數日的暴雨,大云院遭遇水災,建筑大部被毀。村中宿老及文人,請高僧如曉來寺院做住持,并召集村民捐助財物,從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寺院。

民國十三年(1924年)《重修三佛殿碑記》記載:“……殿宇圮毀,神像暴露……修造殿宇……重塑神像……”。由記載可知,因年久失修,三佛殿坍塌,村民合議重修殿宇,在民國九年(1920年)實施修建工程,修三佛殿及東、西院墻。三年后重新塑造佛像。

三、文物保護工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國家對文物工作的重視,1965年,山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大云院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國務院公布大云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60年代至今,山西開展了多次文物保護工程。

1962年,我國開展了大云院搶修加固工程。在前期勘察時,有人在彌陀殿墻體發現彩色遺跡,隨即對墻體表層泥皮進行清理,結果在東壁及北壁發現20余平方米壁畫。

1980~1989年,國家撥款對彌陀殿及護坡進行搶險維修。

1992~1995年,實施“大云院復原工程”,國家??顚λ略哼M行全面維修,一進院彌陀殿、山門、東西配殿及二進院三佛殿均修繕。彌陀殿落架大修時在拆除東壁后人支撐的墻壁時新發現壁畫20余平方米。

2000~2002年,新塑佛像七尊并繪四大天王;地方籌資24萬余元,完成通往大云院道路路面硬化工程。2002年5月26日~2003年5月29日由河南省安陽市昌泰建設安裝有限公司建設大云院消防工程的土建部分。2003年11月山西省華宏消防工程安裝有限公司的安裝工程竣工。2004年3月15日開始修復七寶塔,同年4月5日結束,同時完善其他相關的基礎設施。2012年4月3日~25日,為大云院安裝避雷帶,由四川威斯特防雷技術工程有限公司施工。2013~2014年,進行大云院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2015年5~11月,我國實施了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此次工程對彌陀殿、三佛殿以及東、西配殿4座文物建筑進行了修繕,修繕性質為現狀修整。對殘裂、酥堿的瓦件依原構件形制、材質燒配,更換屋頂嚴重漚朽、開裂、變形的木構件,檢修加固梁架、斗栱、柱子等木構,對墻體、臺明做了相應的修補②。

近些年,大云院實施的保護工程有多方面,從文物本體保護,到相關的消防、防雷等安防工程,再到環境整治工程,各項工程均符合程序規范,按照要求按時完成,較好地保護了大云院及其周邊的歷史環境,為今后的保護、研究、科學利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相關研究綜述

近年來,大云院的相關研究主要為歷史沿革、建筑形制、壁畫研究等方面。1958年,酒冠五③在《大云院》中對大云院的歷史沿革做了初步研究,對彌陀殿和七寶塔的形制做了分析記錄。2013年,賈珺等①在《山西平順大云院營建歷史紀略》中主要依據碑文記載與相關文獻對大云院的歷史沿革作了詳細的分析,確定了創建年代,并對歷代記載進行了梳理。2015年,長北④在《大云院龍門寺考察記行》中對大云院周邊環境和文物建筑做了一簡略描繪。2017年,耿昀⑤在他的博士論文《平順龍門寺及濁漳河谷現存早期佛寺研究》中對龍門寺周邊五代、北宋時期的建筑形制特點及發展演變作了詳細研究。他發現彌陀殿既有南方地域部分特征,也有五臺地區的地域特征。彌陀殿反映了南北地域的融合現象,或許這也佐證了其創寺僧人奉景的人生經歷。

在壁畫研究方面,2010年郭蘭瑩⑥在《大云院五代壁畫淺探》中對彌陀殿五代壁畫的內容、風格、線描的韻律、色彩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2015年,武潔⑦在《山西平順大云院彌陀殿五代壁畫藝術研究》中通過對壁畫的內容及形制分析,與其他壁畫比較歷史成因。他認為彌陀殿壁畫既傳承了唐代風格,但與之相比體現了更加嚴謹、理性的繪畫形式。2016年,趙建中⑧在《山西平順大云院五代壁畫山水之“南宗”圖式探微》中分析得出彌陀殿壁畫在山水的表現上同五代時期南派山水畫手法相同。證明南派山水風格在五代時期已在北方流行。2018年,李雅君⑨在《山西平順大云院壁畫維摩詰經變圖像研究》從壁畫所表現的內容上、表現形式上,繪畫風格等方面進行釋讀與分析。2020年,李雅君⑩在《大云院壁畫“南派山水”圖景的成因探析》中提出彌陀殿壁畫南派山水的風格比南派董源創出這一風格的時間要早這一問題。通過盛唐時期與五代后唐時期墓穴壁畫的比較分析,得出兩者是創造與再創造的關系。

五、結語

大云院自后晉天福五年(940年)創建至今已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雨,它見證了千年來的興衰,為研究五代以來當地建筑的發展演變提供了實例,為五代時期當地壁畫風格手法的形成提供了實證資料。多年來對大云院的保護及研究,使人們對古代平順地區的文化、宗教、建筑等方面的發展有了一定的了解。不同的研究結論也有助于對歷史真相的探究。

作者簡介

張洪峰,男,山西太原人,文博館員,本科,研究方向為古建筑、近現代建筑。

注釋

①賈珺,廖慧農:《山西平順大云院營建歷史紀略》,《建筑史》,2013年第12期。

②劉寶蘭:《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大云院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2013年。

③酒冠五:《大云院》,《文物參考》,1958年第4期。

④長北:《大云院龍門寺考察記行》,《創意與設計》,2015年第5期。

⑤耿昀:《平順龍門寺及濁漳河谷現存早期佛寺研究》,天津大學,2017年。

⑥郭蘭瑩:《大云院五代壁畫淺探》,《文物世界》,2010年第9期。

⑦武潔:《山西平順大云院彌陀殿五代壁畫藝術研究》,山西大學,2015年。

⑧趙建中:《山西平順大云院五代壁畫山水之“南宗”圖式探微》,《山西檔案》,2016年第7期。

⑨李雅君:《山西平順大云院壁畫維摩詰經變圖像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8年第5期。

⑩李雅君:《大云院壁畫“南派山水”圖景的成因探析》,《文物世界》,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歡
佛殿重修平順
學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續改進路徑研究
基于Simulink的汽車行駛平順性研究
平順植保站:開展粟灰螟防治
王冕長明燈下苦讀
明清瓷器上的《西廂記·佛殿奇逢》圖像研究
南寺
敦煌寫本《曹議金重修開元寺功德記》考釋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養人像蠡探
中國佛寺布局中心由“佛塔”向“佛殿”轉化原因淺析
關于獨立院校重修現象的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