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指導背景下的大班幼小銜接課程的實踐研究

2023-08-09 01:01張琴琴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3期
關鍵詞:實踐研究

張琴琴

摘 要: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銜接,對幼兒總體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且其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國家教育部門針對這一階段的學習,發布了《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以下簡稱《幼兒園指導要點》)。在此情況下,幼兒園充分重視大班有效銜接的課程,并選用合適的方法穩定落實,使眾多幼兒適應未來學校生活。本文將概述《幼兒園指導要點》基本內容,重點研究《幼兒園指導要點》背景下大班有效銜接課程的實踐,希望為教師提供思路,加強相關課程的銜接效果,為幼兒奠定堅實基礎,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指導要點;幼小銜接課程;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3-0081-03

幼兒園大班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幼兒幼小銜接教育,讓其順利進入小學,并適應未來小學生活。若幼兒園沒有做好教學,會使幼兒在升入小學后,時常會表現出焦慮、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情況,影響其未來發展。因此,幼兒園必須做好幼小銜接課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這一工作中,幼兒園應嚴格遵循《幼兒園指導要點》,并將其中的核心思想落實于課程實踐中,以加強教學效果。

1.《幼兒園指導要點》的內容與原則

教育部頒布的教育文件《幼兒園指導要點》,該文件的目標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著重培養幼兒日后小學生活中所需求的相關素質,其具體內容主要針對物質、身心、社會、學習準備這四個方面,而每一方面又由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具體表現這三個部分共同組成。其中發展目標,表明了幼兒在準備入學之前最為關鍵的內容。教育建議部分闡述了發展目標的實際價值,并列舉了一些有助于幼兒入學發展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具體表現提出了對此階段幼兒的合理要求。

在幼兒指導要點的背景下,實施大班幼小銜接課程應按照以下幾個基本原則:第一,全面準備。在此階段的課程中,應以堅持以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原則,不能只注重幼兒的某一方面,要讓其身心共同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幼兒的身心、生活、學習幾方面的準備,而不是單純的學習準備,提前讓幼兒接觸小學的課程更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對幼兒的全面發展非常不利。第二,關注重點。大班有效銜接課程無法用幾節課時達到理想效果,其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上升的過程。因此,幼兒園不應從大班才開始展開此方面的內容,要在小班、中班階段做好相應的準備,要抓住每一個階段的重點內容,進而達到更好的銜接效果。第三,尊重規律。人的發展是具備相應規律性的,每一個階段的人都有該年齡階段的特性。因此,幼兒園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尊重并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并以此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學內容,加強銜接課程的成效。

2.《幼兒園指導要點》背景下的大班幼小銜接課程的實踐研究

(1)重點加強心理銜接

對幼兒來說,未來的小學生活是一種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環境,幼兒對小學這一具體概念充滿了未知,幼兒不知道小學生活既充滿期待,但又非常迷茫。若幼兒園不能對針對幼兒的此種思想加以調整,加強其心理的準備,讓其對未來的小學生活存在期待,將會嚴重影響其日后小學的學習生活,尤其是一些性格相對內向的幼兒,這將會對其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心理準備也是《幼兒園指導要點》中的重點內容。因此,在《幼兒園指導要點》背景下,幼兒園在開展大班幼小銜接課程中,應重點加強幼兒的心理銜接。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教師可以在日常的課程活動中,與幼兒深度溝通、發放相應的問卷等活動,了解到幼兒自己認為的小學是怎樣的。在此過程中,除了談話和問卷之外,還可以開展一些符合這一階段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比如讓幼兒畫出他認為的小學,這種情況下將能更加深入了解幼兒的心理狀態。當教師了解完幼兒當前的心理狀態后,應針對其中所表現出的問題,運用適當的方法加以解決,讓幼兒對小學的各方面內容如生活情況、學習情況等,都產生正確的認識,在未來能夠以更加良好的心態步入小學。第二,在實際教學中,在大班的下半學期,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相應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受到教育,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準備。針對主題活動,幼兒園應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重視其熱愛玩耍的特性,增加趣味性,讓幼兒對主題活動具備更高的興趣,加強活動的具體效果。應避免形式單調、內容乏味的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不能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還會使幼兒對整體的教學活動都產生反感,影響其未來的發展。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展開參觀小學的活動,在此活動中,教師應組織幼兒有序參觀小學,讓其觀察小學的教師、操場、教室等。需要注意的是,參觀時教師必須時刻看管幼兒,避免其出現安全問題,也防止幼兒參觀隊伍過于雜亂影響小學正常的學習。通過參觀等活動,幼兒將能正確認識小學,小學對幼兒也有更強的吸引力,其內心深處的迷茫減少了,對日后的小學生活將更加向往。第三,為加強幼兒對小學的心理準備,讓其更加期待小學生活,教師可以基于其年齡發展規律,運用聽兒歌、講故事、做游戲等教學形式,讓幼兒在思想情感方面理解小學,明白在日后的小學中也有與當前類似的伙伴與教師,并且在活動方面更加豐富。通過這樣的課程,幼兒會逐漸產生小學快點到來的想法,降低其對陌生環境的不適,為其日后小學階段的到來奠定心理基礎。

(2)培養幼兒相應的意識觀念

幼兒園與小學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在幼兒園階段,各種教學活動都會充滿趣味性,幼兒會在游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而小學階段,幼兒在角色上產生了重大的變化,由之前的幼兒園小朋友轉變為真正的學生,其在學校中的各種活動也轉變為單純的學習,學習活動的趣味性明顯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幼兒若沒有相應的素質,將很難適應小學中的各種學習活動,不利于其長遠發展。因此,在《幼兒園指導要點》背景下,幼兒園在開展大班幼小銜接課程中,應加強幼兒相應的意識觀念。所謂總體素質,主要指時間觀念、任務意識、規則意識。

在幼兒園的日?;顒又?,幼兒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隨時隨地飲水、上廁所,但到了小學后,學校有著相對嚴格的時間管理,學生并不能隨意上廁所或是吃飯喝水。若幼兒沒有養成相應的時間觀念,將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落差,影響幼兒在未來的日常學習活動。針對時間觀念,幼兒園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幼兒園應在課堂上引導幼兒認識時間,讓幼兒明晰一分鐘、一小時、半個小時的實際意義。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好相應的教具,讓其通過實際操作認識時間。其次,教師還要在關鍵時間引導幼兒展開相應的活動,如在9點開始吃水果、在12點開始睡覺等。最后,當幼兒進行一些活動時,教師應要求其具體時間,如讓幼兒在5分鐘之內穿好衣服、20分鐘畫一幅簡筆畫等。通過以上的措施,幼兒將能逐漸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更加適應未來的小學生活。

除此之外,家庭作業是小學與幼兒園的重要區別,幼兒園階段的家庭作業大多都是一些實踐性、娛樂性的作業,并且其要求通常較低,缺少強制意識。小學階段的作業是讓學生鞏固一天學習內容的重要手段,在時間和成果等方面都有較為明確的要求與標準。因此,幼兒園應在課程實踐中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一些任務性的內容,如完成1到10以內加減法、畫一幅蠟筆小狗等,讓其在課后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任務的內容不宜太過復雜,應謹慎調整難易程度,要讓幼兒有信心繼續完成,又不會因為過于簡單而失去教學效果。同時,教師應提前與幼兒家長溝通,讓其了解課后任務的真正目的,能夠監督幼兒切實完成任務。通過這樣的課程教學,幼兒將能在此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責任意識,使其更好地適應后續的小學生活。

(3)加強物質銜接

若想讓幼兒適應小學生活,物質方面的銜接也非常重要,妥善的物質準備能夠有效加強幼兒與小學階段的銜接。與此同時,物質準備也是《幼兒園指導要點》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幼兒園應通過相應的手段加強有效銜接課程的物質準備效果。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在大班剛剛開始的階段與每位幼兒家長展開深入聯系,讓家長與幼兒園形成合力,為幼兒提供充分而又全面的物質準備。比如,在大班開始前,教師可以聯系家長,讓其為幼兒準備小學階段的學習工具,并明確告知其中的具體內容,如書包、文具盒、鉛筆、橡皮、本子等。需要注意的是,針對學習工具,教師要與小學教師展開溝通,仔細考量哪種學習工具是真正有作用,且是幼兒所需求的,絕不能推薦一些無意義的學習工具。當學習工具準備完畢后,教師可以開展“學習小幫手”等教學活動,將每一種學習工具的名稱、作用都講述清晰,使幼兒能夠了解每一項學習工具的作用,并能靈活使用。同時,教師還應開展書包整理教學活動,教授幼兒如何合理地整理書包。在此活動中,教師必須讓幼兒多實踐,讓其真正具備此項能力。通過以上物質的準備,學生將會對小學生活產生更深的理解,并在教學活動中逐漸鍛煉出良好的自我服務能力,當幼兒到達小學階段時,不僅不會產生畏懼思想,還能夠更為迅速地適應當前學習生活。

(4)加強知識能力的銜接

當幼兒進入小學后,其將要學習的內容將顯著增多,如漢字、拼音、英語、數學等,這些都是小學階段必須掌握的內容,若幼兒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將很難應對之后的學習任務。因此,在《幼兒園指導要點》背景下,幼兒園在開展大班幼小銜接課程中,應加強知識銜接的同時,加強知識儲備。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其并沒有明確說明,幼兒園需要教授幼兒識字、算數等,但為了幼兒未來的長遠發展,教授其一些基礎性的漢字與算數知識還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授學生相關知識時,應把控好知識的難度以及教授的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知識內容融入日常生活中,讓其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還能靈活運用,為小學教學奠定基礎。同時,為了與日后的小學知識更好地銜接,幼兒園可以聘請一些較為優秀的小學教師,讓其到幼兒園中開展主題講座,加強幼兒園教師對小學知識的理解,讓其制定出銜接性更強的教學活動。

閱讀能力也是小學階段的一種必要能力,對其日后的學習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幼兒若無法掌握相應的閱讀能力,在小學學習中將會遭受相當大的障礙。因此,在幼兒園的大班幼小銜接中,應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定期舉辦閱讀活動。閱讀活動主要有兩種具體的活動形式,一是幼兒自由閱讀,二是及時引導閱讀。教師必須靈活運用這兩種活動方式,讓幼兒在自由閱讀的同時能夠受到教師的引導,在合理的規則內自由閱讀。這樣一來,將能切實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并產生熱愛閱讀的精神。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其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將不斷提高,尤其是語文能力與理解能力,使其具備甚至超過小學銜接所需求的知識儲備,使其能夠妥善地應對日后的小學學習生活。如當幼兒到小學后,其將能夠更加清晰理解教師的講解,更深入理解通知內容,也能自主閱讀教科書,進而更加明確課程內容。

(5)合理調整活動時間

活動時間是幼兒園與小學的重要差異,在幼兒園中,往往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相對較長,并且有一定靈活性,強調游戲互動與理論性教學交替進行。但在小學中,每一節課都有固定的授課時間,休息活動時間也是固定的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活動、游戲的時間明顯減少,而進行理論教學的時間明顯增多。許多幼兒在進入小學后,不適應其中的時間安排,導致教學效果非常不理想。因此,幼兒園應針對時間安排方面做出合理的調整,以這種無形的課堂改善幼兒的身心狀態,讓其能夠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幼兒園應適當延長平時的理論性教學內容,然后基于幼兒所表現的狀態,逐漸將幼兒園的日常各項活動的時間逐漸向小學靠攏,讓幼兒對日后的小學階段的作息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指導要點》背景下,幼兒園在必須開展大班幼小銜接課程,為幼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其能夠體驗小學生活,助益其發展。針對此項工作的實踐,幼兒園應重點加強心理銜接、培養幼兒相應的意識觀念、加強物質銜接、加強知識能力的銜接、調整活動時間。

參考文獻

[1]陳婷.談幼小銜接背景下大班幼兒交際能力培養策略[J].新教育,2023(02).

[2]張琴.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大班數數活動[J].早期教育,2023(01).

[3]陳祎磊.幼小銜接視角下提升大班幼兒時間管理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2(36).

[4]王伊.幼小銜接背景下大班幼兒社會適應性準備的實踐探索[J].文科愛好者,2022(06).

[5]張乃潔.幼小銜接中大班幼兒的關鍵素質培養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10).

猜你喜歡
實踐研究
基于自主學習的初中化學“學案導學”實踐研究
汽車專業學生創業孵化園提升職業能力的實踐研究
問題教學法在思修教學中的實踐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生物實驗拓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水輪發電機組狀態監測分析系統及其在抽水蓄能電廠的實踐研究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校公體課中的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微課的實踐教學研究
基于“項目導向”的稅法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