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下幼兒科學創造力的培養

2023-08-09 01:01張雨晴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3期
關鍵詞:幼兒教育

張雨晴

摘 要:幼兒擁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創造力,他們眼中的世界是新奇有趣的,不僅會通過觀察、觸摸、品味等不同方式認識世界,還會在探索過程中不斷提出新鮮問題,故激發幼兒的科學創造力成為幼兒園教學活動開展的源動力。本文先對陶行知教育理論和幼兒科學創造力的概念和實踐意義予以概述,隨后分別論述了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下培養幼兒科學創造力的原則和策略。

關鍵詞:陶行知創造理論;幼兒科學創造力;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3-0078-03

幼兒園是開展學前教育的主要場所,在園內開設科學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啟發幼兒心智、培養幼兒科學意識、提升幼兒創新能力是促使幼兒健康成長的必要積淀。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肯定了幼兒的個性差異、創造意識,在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下優化幼兒教學模式、培育幼兒科學創造能力便是亟待幼兒教師攻克的難關。

1.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概述

(1)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的含義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早年在國內接受了系統教育,后留學海外進一步深造,歸國后對中西方教學理論加以整理、實踐,在教學改革、教學實踐方面建樹頗豐。后人對陶行知先生的實踐成果和理論思想予以歸納整理,陶行知教育理論就此誕生。與傳統教育的耳提面命、知識灌輸手段不同的是,陶行知教育理論聚焦于幼兒本身,其肯定了幼兒的學習地位、個性差異,提出了“生活教育”“自然教育”“平等教育”等創新理論,這些理論發展至今已然成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要素。陶行知先生還格外看重教師的引導作陪伴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教學做合一”理論,要求教師不僅要提升幼兒的知識水平,更要留心幼兒的素養提升、實踐創造,讓幼兒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便是陶行知教育理論中“創造”思想的集中體現,創造即構建、制造新鮮事物的實踐過程,創造能力直觀展現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各項素養。因此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便是強調教師應為幼兒營造舒適、輕松的實踐環境,讓幼兒釋放天性、自由創造,以此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

(2)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在幼兒教育的中優勢

第一,有助于幼兒教學趣味化。目前我國幼兒園招生年齡限制在3~6歲區間內,這一年齡段的幼兒正處在身心發育的初始階段,對周遭事物抱有高度的好奇心、求知欲。若幼兒園課程設計科學而有趣,教學形式多樣而生動,那么幼兒的自主學習意愿便能得到有效激發。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在保障原有課程教學專業性的同時,為教師教學注入趣味元素,游戲活動的介入讓幼兒的參與度、配合度均得到了顯著提升。

第二,有助于幼兒教學科學化。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應試制度影響,幼小銜接對幼兒園課程設置有著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略顯單一、機械。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打破了幼兒園教學困境,“生活即教育”思想讓生活場景有機融入了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更為科學合理。此外,平等民主教學理念也有效拉近了師幼和諧關系,教師越發了解幼兒教學設計便更能吸引幼兒注意,長此以往,教師教學將邁入良性循環。

第三,有助于幼兒教學高效化。隨著素質教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地位提升,教師及社會各界對幼兒園教學改革的呼聲越發強烈。較之傳統教學思想,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極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兒的學習地位,陶行知先生本人便是反對“讀死書、死讀書”的,他認為教師教學應擺脫教材限制,借助生活元素、自然元素開闊教學視野。

2.幼兒科學創造力概述

(1)幼兒科學創造力的含義

創造力包括智力、敏覺力、變通力、精進力、獨創力等多層含義,創造能力是個體觀察、發現、實踐行為的指導動力,盡管上述五種能力要素對個體創造力高下有著直接影響,但并不構成決定作用。創造能力同樣可視作一種思維能力,即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想象與創造存有直接聯系,但天馬行空的想象未必能在生活中一一對應,因而如何取舍、如何實現便是創造能力的培養核心所在。舉例而言,幼兒看到下雨會認為這是“老天在哭”,幼兒看到閃電會認為這是“老天生氣了”,如何將幼兒的奇思妙想轉變為科學教育內容便是教師的職責所在。對此,幼兒科學創造力便是帶有科學思維的創造能力,它是幼兒創造力發展和科學教育相結合孕育的產物,將科學觀察、科學實驗、科學學習、科學分析等各項能力培養涵蓋其中。與其他能力培養實踐相一致的是,科學創造力培養同樣受到先天條件和后天環境的多元素制約,因而幼兒科學創造力培養需經歷相對漫長的系統教育。

(2)在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科學創造力的價值

第一,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誠如前文所述,園內幼兒年齡尚幼、認知有限,其雖對周遭陌生事物抱有濃厚的探索欲望、學習興趣,卻常常不知從何下手,有時會在實踐過程中遭遇潛在傷害。培育幼兒的科學創造力便是為了告知幼兒“可為”和“不可為”的界限,在安全教育、規則教育、情感教育中引導幼兒茁壯成長。幼兒會被躍動的火焰吸引,想要觀測、想要觸摸,但火焰的熱度可能會導致幼兒燙傷,因此在面對與火有關的科學實驗時教師應額外關注幼兒的人身安全。幼兒的探索欲望、創造欲望得以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肆意釋放,對其身心健康發育也將起到積極影響。

第二,有助于幼兒創新思維發育。所謂創造便是將腦內想法化作實際的實踐行為,幼兒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視角與成人存在一定出入,其豐富的想象力常會幫助幼兒創造出成人想象不到的事物。成人看到落葉便只是落葉,幼兒眼中的落葉卻是小傘、小船、小果盤等不同事物。因此培養幼兒的科學創造力便是為了給予幼兒創新實踐的充足空間,讓幼兒思維擁有足夠的自我提升、對外展示機會,幼兒的創新思維全面提升也將帶動幼兒積極投身于生活之中。

第三,有助于幼兒科學思維發育。想象變為實際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幼兒看到窗外飛過的小鳥時會自然萌生“我也想在空中飛翔”的想法,但在現實中人們只能借助飛機、飛船、熱氣球等載具才能實現飛天夢想。教師可就此設計“熱氣球”放飛實驗,讓幼兒在實驗中直觀感受引力、重力的客觀存在,如此,在培養幼兒的科學創造力實質上也有效提升了幼兒的科學思維,讓幼兒在實驗活動、游戲活動中體悟了世間萬物背后所蘊含的科學道理,幼兒科學思維提升的同時其自我創造才更易取得成果。

3.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下培養幼兒科學創造力的原則

(1)教師教學應遵循平等性、針對性原則

園內幼兒人數眾多,不同幼兒有著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長背景、教育背景,因此教師在教學時絕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標準、評價標準,而應正視幼兒的個性差異。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肯定了幼兒的主體學習地位,認為教師應平等對待園內幼兒,根據不同幼兒的性格特點、興趣偏好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對于那些喜歡植物的幼兒,教師可帶領其參與“光合作用”實驗;對于那些喜歡繪畫的幼兒,教師可帶領其參與“光的色譜”實驗??傊?,平等性、針對性原則確保了平衡了幼兒需求和教學要求的相互關系,有所針對的教學內容在細化幼兒思維培養目標方面同樣可取得積極影響。

(2)活動設計應遵循趣味性、科學性原則

無論教學活動如何轉變其開展形式,其最終目的均是提升幼兒能力、增強幼兒素養??茖W教育活動是培養幼兒科學創造力的主要形式,而科學實驗又是科學活動開展的主要手段。專業、嚴謹是科學實驗的代名詞,但過于嚴肅的教學氛圍只會加劇幼兒的畏懼心理、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內容時既要遵循科學性原則,細化教學流程、明確教學目標,以此保障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又要遵循趣味性原則,盡可能增強幼兒自主實踐機會,將幼兒感興趣的元素設計為活動主題,如此一來幼兒的創造力才能有的放矢、有所實踐。

(3)教師管理應遵循監督性、引導性原則

教師和幼兒同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考慮到幼兒的年齡限制、認知限制,教師應全程參與幼兒的科學實踐,借由提問、對話手段啟發幼兒思維、帶動幼兒攻克教學難關。為保障實驗安全、維護課堂秩序,教師在管理幼兒時應遵循監督性、引導性原則,及時為幼兒答疑解難,幫助幼兒建立科學自信,如此一來,幼兒才能收獲成果喜悅,也才能不斷涌出實踐動力。

4.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下培養幼兒科學創造力的策略

(1)尊重幼兒想法,啟發幼兒思維

自然界的動物植物、日常生活的微小細節不經意間便會激發幼兒的探索熱情,探索欲的誕生與實踐便是幼兒科學創造力的提升途徑。以衛生教學為例,“飯前便后要洗手”是幼兒園內隨處可見的宣傳話語,幼兒洗手時無意中看到陽光照射下的肥皂泡會發出七彩光芒,其他幼兒也會紛紛效仿只為看到帶有彩虹光芒的泡泡。教師面對幼兒的這一行為時無須過多阻攔,而應進一步帶領幼兒思考:“為什么泡泡會有彩色光環?”“為什么平常注意不到而陽光一照泡泡就變色了?”“你還在什么場合見過泡泡上的七彩光芒?”并將其轉變為科學教育活動主題。幼兒想法得到教師認可,幼兒想法成為研究主題,如此一來,幼兒的科學創造意愿便能最大程度上得到調動。

(2)優化活動氛圍,引導幼兒探索

教師是幼兒在園中接觸最為頻繁、交流最為深入的一類群體,經由長期接觸幼兒對教師抱有天然的信任、依賴情緒,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成長有著直接影響。對應至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抱有耐心和親和態度,將知識講解轉變為互動游戲、故事講述、現場實驗等不同形式,在現代化教學設備輔助下活躍活動氛圍,全面激發幼兒的探索熱情。美術作為一門幼兒園基礎教學課程,教師通常會為幼兒設計手動制作和繪畫活動。紅黃藍構成美術繪畫的“三原色”,這種三種顏色相互融合便可創造出其他色彩。對此,教師可在設備中直接融合不同色彩,讓幼兒進行現場觀察。隨后教師可鼓勵幼兒猜測兩種顏色融合后可誕生出哪種顏色,幼兒帶著思考聽講活動效果變更為理想。

(3)精選活動材料,深化幼兒創造

科學活動開展需要道具支持,活動道具制作通常需遵循物美價廉、環保安全、操作簡單的原則。就實踐而言,教師應在園內創設科學活動區域,在區域內投放多樣化材料給予幼兒自主選擇權利。在生活中幼兒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衣袖不小心進入水中,水會隨著衣物向上攀升、浸染,這就是所謂的“毛細現象”。針對“毛細現象”探究,教師可提供不同顏色的液體和不同材質的浸染物,如衛生紙、毛巾、玻璃管等,讓幼兒運用不同材料測試實驗效果,并在表格中留下書面記錄。區域內材料絕非一成不變的,教師應定期更換區域材料保障幼兒安全,若部分實驗所需材料特殊教師還需額外投入相關材料。

(4)落實教學評價,建立幼兒自信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科學活動比起美術、音樂活動更具危險性,制定活動規則一方面可有效保護幼兒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促進游戲活動的穩定開展。制定規則并非限制幼兒的想象與創造,更多的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服從、合作、分享等集體性素養。故教師不僅要制定詳細的活動規則,還需時時監督幼兒進程以此確保規則的有效性。幼兒在科學創造中獲得的成果大小不一,有時幼兒需經歷漫長的觀察才能取得最終成果。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創造時,不僅要肯定幼兒的實踐成果,即使這個成果多么微小,教師還要肯定幼兒的實踐過程,幫助幼兒建立持續實踐的自信心。自信建立有助于幼兒在面對未來生活中或學習中的困難時始終不忘記初心、不放棄希望,始終抱有最初的創造動力。除過教師鼓勵外,教師還應與幼兒家長達成共識,在家庭環境持續激勵幼兒創造,形成家園共育科學環境,為幼兒長遠發展奠定環境基礎。

綜上所述,陶行知創造教育理論提升了幼兒的學習地位,給予幼兒內在需求足夠關注,并讓教師明確培養幼兒的科學創造力關乎其未來成長,教師應嚴格落實這一工作開展。就實踐而言,教師應在陶行知先生創造教育理論的指導下著力幼兒創造力的科學培養,讓幼兒在實踐中收獲創造快樂。

參考文獻

[1]宋金蓮.讓幼兒在創造中自由翱翔——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對幼兒教育的啟示[J].幸福家庭,2021(06).

[2]徐榮.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J].清風,2020(22).

[3]張夢,何建雙,劉瑋.美術教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J].教育觀察,2021(12).

[4]蔣甘興.論幼兒教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1(30).

猜你喜歡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中如何實施挫折教育芻議
試析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的價值
如何在農村幼兒教育中滲透德育
在“自然”課堂中探索幼兒教育新途徑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優化師幼互動,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與發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農村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