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電商物流的法律風險及治理路徑

2023-08-10 20:32周君卓
物流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法律風險治理

周君卓

摘 要:當前,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跨境電商物流順勢而生,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對此,文章概述跨境電商物流的基本模式,闡明現有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法律原則;對跨境電商物流中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得知,當前跨境電商物流行業存在物流法律體系松散龐雜、跨境電商物流的合同性質不夠明確、管理者或員工法律素養較低的問題。為了有效防范跨境電商物流的法律風險,文章提出了相關治理路徑,即健全跨境電商物流法律制度,明確跨境電商物流的合同性質,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的法律素養以及完善物流監管沖突協調機制。

關鍵詞:跨境電商物流;物流法律體系;法律風險;物流合同;治理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2.010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is born along with the trend, which has also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In this regard, the paper outlines the basic model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clarifies the existing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evant laws, regulations, and the legal principles. Analyzing the legal risks in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currently problems in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industry, such as a loose and complex logistics legal system, unclear natur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 contracts, and low legal literacy of managers or employe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legal risk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relevant governance path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clarify the nature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contract, enhance the legal quality of managers and employees, and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logistics regulatory conflicts.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 logistics; logistics legal system; legal risks; logistics contract; governance

0 ? ?引 ? ?言

跨境電商雖然是從傳統外貿轉型而來的,屬于傳統外貿新業態,但其很多模式與國內電商存在差異,跨境電商物流也和國內物流有明顯區別。物流對于跨境電商而言至關重要,普通電商可以選擇自建物流或尋找強大的物流合作伙伴,但跨境物流完全服務于跨境電商,也必然同步追隨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步伐,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相對來說,跨境電商物流的任何環節都不是某個公司能夠完全獨立完成的,需要各環節的相關公司全程配合,中間任何一個流程出現問題,貨物都無法成功送達買家手里??缇畴娚涛锪鹘洑v的流程、牽涉的主體更多,周期更長,并且任何行業在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都必然會面臨很多法律風險。如果不加大力度將其中的法律風險加以解決,必然會使各類主體蒙受損失,所以分析和總結跨境電商物流的法律風險、治理思路對跨境電商物流的持續發展是非常關鍵的。

1 ? ?跨境電商物流的基本模式

跨境電商物流脫胎于傳統跨境物流的,傳統的外貿業務和跨境電商大額B2B業務流程主要是由國內的工廠把貨物直接交給國內的物流公司或者貨代公司運輸,把貨物拉到國內的海關進行報關,報關之后,船舶公司通過一些國際干線通常是海運干線把貨物運輸到目的國,由目的國當地的清關行進行當地的報關,報關之后進入目的國,再由目的國當地的物流公司或者郵政公司安排運輸,最終進入買家倉庫。過程中可能涉及國內的貨代公司、跨境物流之類的綜合服務公司,??砧F卡各類干線公司以及海外的清關行、海外的貨代公司等眾多主體。

與傳統的跨境物流相比,跨境電商出口B2C業務和跨境電商小額B2B業務比較常用的業務模式在國內段增加了攬收、集貨、分揀等環節,在國外段可能會存在第三方倉庫或自建倉以及尾端的派送系統。目前,我國主流的跨境電商物流的業務流程包括兩種基本模式,即直郵模式和海外倉模式。直郵模式指賣家接收到海外買家的訂單后在過跨境物流系統中進行填報下單,由跨境電商的物流商上門攬貨,攬貨之后安排國內運輸。例如,在廣西攬貨,運輸到深圳,由深圳的倉庫進行分揀、貼標簽,接著由國內的物流公司運輸到出口的口岸,進入海關特別監管區之后安排出口報關。出口報關通過后,再通過國際的??砧F卡國際干線進入目的國的港口岸進行清關。只有清關完成之后,這批貨物才可以在目的國合法銷售,否則可能涉及走私。海外倉模式和直郵模式的差別并不大,細微區別在于海外倉模式把國內分揀環節統一放到了海外倉。如此一來貨物不需要在國內分揀,運輸至國外后進入海外倉,海外的買家下單,由賣家給海外倉發出一個出庫的指令,再把貨物運輸到某地交給某人,海外倉接收到指令之后再進行分揀、貼標簽,最后安排尾程的派送把貨物交到買家手里。這個過程主要是針對提前備貨環節,例如,在應對圣誕等重大節日時,需要提前備貨,采用海外倉模式把貨物提前運輸到目的國,可以使買家更快、更高效地拿到貨物。

2 ? ?跨境電商物流的法律體系

2.1 ? ?關于跨境電商物流的法律法規

跨境電商物流有著流程多、主體多的特點,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下,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極其關鍵,重點在于若發生糾紛,該怎樣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目前,國內法包括民法典、刑法、保險法、海商法、海關法、民航法、鐵路法、郵政法、關稅條例,國際法有海牙規則、維斯比規則、漢堡規則,還有國際民航方面的華沙公約、蒙特利爾公約及國際鐵路運輸方面的國際貨協、國際貨約。很多運輸需要多種方式聯合完成,一種運輸方式通常沒有辦法達到最高時效或最好性價比,這就涉及國際多式聯運,我國也加入了國際多式聯運公約,但暫時還沒有生效。目前我國已經加入華沙公約、蒙特利爾公約、國際貨協、多式聯運公約、成為其締約國的公約;而海牙規則、維斯比規則、漢堡規則、國際貨約目前我國還未加入。

2.2 ? ?糾紛解決的法律原則

首先,發生糾紛時,本著充分保護合同締約雙方合同自由的訂立原則,要充分尊重雙方的意思表示,即有約定按約定。關于法律適用,可以突破實際聯系原則選擇國內法、美國法、柬埔寨法、新加坡法等或者選用國際公約,哪怕是多式聯運公約這種對我國還未生效的國際公約都可以選擇。如果不選擇這些國際法律,選擇國內法的話,若對于某個法律問題,我國國內法的規定和國際公約的規定有沖突,那么仍然要優先選用國際公約。另外,在無約定的情況下,應按照最密切原則解決糾紛,即無約定最密切。例如,深圳的一個跨境電商賣家把一批貨物交給深圳的物流公司安排跨境運輸,雙方之間沒有簽定合同,但是兩家主體都是我國的公司,起源地又在我國國內,雖然這是一個涉外法律關系,但是根據最密切原則,和糾紛最密切的仍然是中國,因此還是適用中國法。

3 ? ?跨境電商物流的法律風險

3.1 ? ?物流法律體系松散、龐雜

跨境電商物流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法律風險,由于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歷史尚淺,且在我國法律上并無明文規定,主要采取的是尊重意思表示原則,導致一旦出現超出合同約定范圍的風險,雙方就必須通過談判處理,而談判失敗又沒有明確的法規規范,從而加大了法律風險??缇畴娚虨榱私档妥陨砦锪鞒杀?、提高利潤選擇跨境物流公司,但我國目前的物流方面法律法規松散、龐雜,分散于保護消費者、航空、鐵道、保險、供銷等各方內容,表現出了一種雜亂無章的狀態,從而導致秩序和價格的混亂及市場機制的不完善。因此,在我國,盡管物流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物流業的法律卻仍然滯后,這為物流公司的運營帶來很大的法律風險,同時也會對其發展造成持續制約[1]。

3.2 ? ?跨境電商物流的合同性質不明確

第一,傳統物流中包含了儲存、運送和加工等環節,盡管跨境電商物流的服務功能相較于傳統物流更為完備細致,合同卻仍然由這些基本服務構成。隨著現代物流業和傳統物流業之間的差異日益顯著、增值服務增多,物流運營商往往還會為貨物提供包裝、分揀等服務,這時的物流合同還具有加工、承攬的特點。第二,如果合作的跨境物流公司因為自身能力的限制不能為跨境電商公司提供整個過程的物流服務,所以便和其他物流公司簽訂協議,使其獲取相關權利,承擔一定的責任。此時就可以認為跨境物流公司是一個行紀人,它與跨境電商公司之間形成了經紀合同法律關系,就不再只是普通的物流合同法律關系。第三,跨境物流公司由于經費不足或設備不健全,經常以轉包方式來完成客戶要求,例如把打包和裝卸的工作轉包給一家搬運公司、把運輸業務轉包給一家運輸公司,在此情形下,雙方便構成了一種代理法律關系,跨境物流公司以其名義進行有關活動,由此所引起的權利與義務同樣還屬于跨境電商公司。所列出的三類合同法律關系基本上涵蓋了跨境電商物流的各個環節,所涉及的業務領域廣泛,合同主體多元、內容復雜且綜合,然而,我國至今尚未出臺一項全面的物流合同法規,還是選用民法典中的相關條文解決跨境電商物流合同的法律適用問題。但這些條款屬于比較原則的條款,對跨境電商物流業無法給予針對性的指引,不能很好地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問題。

3.3 ? ?管理者或員工法律素養的缺乏

因為跨境電商物流在近年剛剛發展起來,所以對于這方面的很多問題并沒有明確的法律來加以規范,通常情況下,都只能采用意思自治的方式加以解決。實踐中,很多管理者并不能很好地履行管理職責,不太注重法律風險防范,在簽署合同時只是單純地對合作伙伴進行程序性審查,沒有將一定的實體情況納入考量[2]。另外,員工也缺乏法律素養,在實施公司法律風險防范措施的時候沒有盡可能避免有關風險也沒有樹立保存重要證據的意識。實踐中,由管理者或員工法律素養的缺乏導致公司蒙受損失的情況很常見。例如,跨境電商企業和物流公司之間壓根沒有合同或者簽訂物流合同的格式合同中有霸王條款等,使得出現糾紛很難維權。新制定的電商企業管理不規范,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管理者和員工的法律意識和個人素質跟不上企業發展步伐,有些以報價單替代合同,缺少正式的合同。在物流公司系統中下單,沒有托書、沒有正式的合同。再比如,面對時效延遲、影響銷售、預期利潤損失慘重的情況,管理者或員工沒能很好地在合作中保留關鍵證據,導致間接損失在訴訟中難以得到支持。在傳統物流中,時效延遲不是問題,尤其在B2B模式下,對時間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跨境電商追求旺季,時效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跨境電商更多使用空運或者快船進行運輸。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有些跨境物流公司為了降低成本、賺取超額利潤,會出現一些違約行為,例如將空派改成海派或者將快船改成慢船。還有一些情況下,物流企業由于缺少倉位或者多次轉手、轉委托導致時間延誤。傳統外貿很少會因為時效延遲產生糾紛,在跨境電商物流中,各種原因的存在導致時效延遲成為普遍性問題,但管理者和員工依然保留著傳統思維模式,并未意識到時效的重要性,更缺乏保留主要證據的法律意識,相關工作人員常常因為自身情緒就將微信截圖之類的關鍵證據刪除,給公司造成不利影響。近幾年物流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行業準入規則導致物流公司身份不明,而管理者或員工又不能盡職盡責地調查合作者的背景情況,仔細審查合同中約定的交易全過程以提前發現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缺乏及時將重要證據保存的法律意識,導致公司受損風險增加且難以維權。

4 ? ?跨境電商物流法律風險的治理路徑

4.1 ? ?健全跨境電商物流法律制度

我國物流法律服務體系相對落后,幾乎是根據不同時期的不同問題制定出解決問題的規范和管理辦法,這就造成了在處理物流糾紛的時候經常涉及哪方面就利用與該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解決。面對跨境電商物流不同環節的矛盾糾紛,往往會出現必須援引不同領域的法條,運用不同的法律和規定才可以完整解決問題的情況。我國大部分的物流法律法規都是在計劃經濟體制期間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制定出來的,難以與物流國際化發展、跨境電商物流的發展需求相匹配,因此,迫切需要對其進行修改、完善?!岸喽ⅰ笔俏覈壳拔锪鞣煞ㄒ幍闹饕獞B勢,所以需要對現行的物流法律法規進行全面整合以健全體系,確保法律法規的系統性,補足立法空白。尤其要對跨境電商物流進行相應規定,并在此基礎上,對有關規定持續修訂,從而進一步優化法律法規。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將為跨境電商物流發展提供體制支持,政府應該將自己的功能發揮到最大,從多個角度去理解跨境電商物流行業的發展需要,并與海關、檢驗等有關部門展開合作以健全跨境電商物流法律,對特定的問題進行法律保護,讓跨境電商物流行為有法可依,即便出現違約、貨物丟失或損毀、間接損失無法索賠等問題,也有明確的補救辦法,簽訂合同時就能預測到其中的風險點,從而極大降低各方所面對的法律風險[3]。

4.2 ? ?明確跨境電商物流的合同性質

關于跨境電商物流合同的性質,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定論;在我國,學者的觀點也是眾說紛紜。一份成熟的跨境電商物流合同,通常會為客戶提供一種綜合性服務,除了一些基本的合約條款之外,還包括了與財務、倉儲、貨代、行紀等有關的條款,將多項業務融為一體,而且這些業務之間還互不分離,分別構成了承攬合同、委托合同、保管合同、行紀合同等法律關系。與基本服務相比,跨境電商企業和跨境物流公司之間的關系包含更廣泛的服務功能,并以更長期、更互利的關系存在。當物流活動中出現爭議的時候,不能僅憑契約的條款、合約簽章就確定當事人的義務,而要以跨境物流公司具體的服務功能和項目為依據明確合同的法律性質。此外,跨境電商物流模式也在不斷改進,在一定范圍內形成了一條物流鏈,它不僅可以提供勞務,還可以制定物流規劃、選擇供應商、應用信息管理系統等;同時,它還具有委托、代理、信托等服務功能。所以,跨境電商物流合同是一份綜合性的以服務為標的的合同??傊?,跨境電商物流合同應該屬于非典型合同中的混合合同,是一份聯合性合同,其內容也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是它仍然是一個合同。若有意固化物流合同,那么不同環節的主體在適用明確的合同條款時就會出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只需要按照當事人之間的具體契約內容采用不同的契約規則就可以了,不需要強制設定統一的合同標準、法律依據,根據雙方各自的責任合理劃分即可,以免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4]。

4.3 ? ?提高管理者和員工的法律素養

其一,提高管理者的法律素養和自身素質。管理者在簽署合同時要提前盡職調查,對合作伙伴及雙方的交易流程仔細確認,收集合作伙伴的背景、雙方確定的交易模式、雙方以往的爭議等信息,并且要進行實質性審查,要盡量防止由于信息收集不到位而在簽署合同時出現失誤,進而造成公司損失。要想盡量防止這些現象的出現,管理者應該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法律素養,簽署合同時,盡量不用格式合同,警惕霸王條款,對協議中涉及時效、貨物丟失、保險、付款期限等關鍵條款要格外注意。其二,強化對員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防范法律風險是靠人執行的,如果相關政策調整以后,工作人員無法理解和執行,就會變成一紙空文。一套完善的法律風險預防方案必須要由大量高素質員工完成,理解和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注意規避相關風險,留存關鍵證據。因此,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可以更好地防止法律風險,確保防范法律問題的對策被有效執行,從而保障公司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4.4 ? ?完善物流監管沖突協調機制

跨境電商物流行業環節復雜、主體多元、鏈條長,因此,在多個部門和政府機構的聯合監管下,就會產生利益的相互抵觸,此時,擁有一套完善的沖突協調機制是十分必要的。監管出現沖突的情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適用法律準則的沖突,另一種是監管部門的執法沖突,可以從兩種途徑對監管沖突進行協調:一種是事先緩解,另一種是事后協調補救。一方面,實現統一的、系統化的、嚴謹的立法,以此在法律規范適用過程中有效防止沖突。我國物流法律在管理權限方面的規定不夠明確,職能不清是引發監管機構之間矛盾的主要因素,直接導致各個部委、各個地方的權力爭奪,互相推卸責任。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明確工作責任與范圍,進行監管分工,給予相應的管理權以協調相關工作的開展。當然,還要對監管部門的權力加以約束,使其在法定范圍內、行業規范框架下行使職權,盡可能地減少因各自獨立、分頭運作而產生的監管矛盾。另一方面,如果是已經存在的矛盾或沖突,就需要一種能夠對其進行事后調整的協調機制。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特殊法優于普通法”的規定,也就是行政法規范中有關調整法律規范與部門間權力沖突的原則,同級法律規范之間發生沖突時,由上級立法部門作出裁決;當兩個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行為之間出現矛盾時,共同主管部門可以出面協調或設立專門的協調組織處理沖突。

參考文獻:

[1] 徐楠楠.第三方物流的法律風險研究[J].物流技術,2017,36(11):40-43.

[2] 牟炳熹.第三方物流的若干法律風險問題分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1(7):46-47.

[3] 孫如玉.“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物流現狀及發展策略[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20):44.

[4] 周冬冬.第三方物流合同之法律性質[J].中國遠洋航務,2013(3):60-62.

猜你喜歡
法律風險治理
淺析商業銀行法律風險防控體系優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淺析大學生創業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數據+輿情:南方報業創新轉型提高服務能力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