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時代視域下謝晉電影創作研究

2023-08-10 10:13肖子葉任書閱張嘉鵬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謝晉女性形象

肖子葉 任書閱 張嘉鵬

摘要:文章研究主流時代視域下謝晉的電影創作。作為貫穿中國影像史半個世紀的第三代導演,謝晉的電影創作之路十分坎坷。在他的電影創作過程中,總有批判的聲音,但謝晉沒有停滯不前,隨著時間的沉淀,其電影創作越發多元。謝晉創作的影片總是緊跟時代主題,反映當下政治,通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提到謝晉的電影,總能想到其所展現的主旋律的創作形式,還有豐富多元的女性形象和發人深省的故事主題。謝晉導演在時代中反思,在反思中創造,其電影中展現出來的超前思想影響至今,在大主題下表達自己對世界的哲學思考,關注當前中國的女性形象,打破傳統、顛覆認知,不拘泥于過往題材,勇于批判現實,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電影大師”。在多年的經驗探索中,如今推出了電影的“謝晉模式”。謝晉在創作中所表達出來的時代性、敘事內涵、多元女性形象,共同形成了其電影獨有的創作特色,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關鍵詞:謝晉;電影創作;第三代導演;女性形象;反思三部曲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3

謝晉是中國著名導演、編劇,也是中國第三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創作主流電影,創作了《紅色娘子軍》(1960)、《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舞臺姐妹》(1964)、《??!搖籃》(1979)、《牧馬人》(1981)、《高山下的花環》(1984)、《芙蓉鎮》(1986)、《清涼寺鐘聲》(1991)、《老人與?!罚?993)等具有代表性的優秀電影。謝晉的電影創作貫穿中國半個世紀,其電影作品具有獨特的影響力及魅力。從20世紀50年代的“頌詩”到80年代哀而不傷的“悲歌”,他的電影大致可分為倫理和戰爭兩種類型,但無論是倫理片還是戰爭片,其中所蘊含的時代背景、敘事內涵、女性形象,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主流與探索:與時代偕行

作為中國第三代導演的先鋒人物,謝晉導演跨越了半個世紀,見證了時代的更替與興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新時代導演之一。老藝術家鐘惦棐曾說:“謝晉不只是踩著三四十年代的腳印走過來的最后一人,也是當時一批青年導演中第一個接受新的電影觀念的人?!保?]謝晉的成長歷程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其電影創作與時代政治緊密相連,無論是電影中的人物塑造、主題表達還是故事情節,都有強烈的時代性,能反映出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并給予受眾精神鼓舞。

“強身強國”一直是中國人民的愿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體育教育的呼聲漸長。因此,國家開始重視各方面的教育,包括體育教育,并且號召人們加強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女子也逐漸進入競技體育的行列。另外,謝晉導演自身熱愛體育運動、體育電影,且關心中國體育事業。于是,他結合時代背景與自身追求,在1958年創作了第一部體育彩色劇情片《女籃5號》,講述了作為籃球運動員的一對戀人的故事,展現了主人公跨越18年的愛情,反映了20世紀50年代末群眾的生活。電影充分與政治時代相結合,體現出人民的精神需求,表現出人們不滿與奮起反抗的決心,是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類似的還有謝晉的最后一部電影《女足9號》,他帶著個人感受與情懷去記錄中國女子足球隊的故事,展現了男子足球與女子足球的差異,直面傳統性別觀念導致的女子足球運動賽事的不易,反映了女足的艱難以及克服困難的歷程,成了當時的“體育焦點”。當時的中國非商業電影資金短缺,生存艱難,但在這樣的條件與時代背景下,謝晉導演仍然負重前行,完成了《女足9號》的創作拍攝。

謝晉導演還拍攝了《紅色娘子軍》,用樸實的鏡頭語言描繪問題尖銳的舊社會。電影所展現的婦女們的反抗與斗爭,成長與收獲的主題精神,皆符合時代特點。此后,中國開始回顧過去并展望未來,不斷成長,迎接新時代的到來。謝晉用電影作品回顧過去,于是電影《牧馬人》《天云山傳奇》《芙蓉鎮》應運而生,其刻畫個體人物的命運,以不同的故事情節直面當下的社會現象。

20世紀80年代,中國處于改革開放初期,保守與改革的矛盾影響著謝晉的電影創作。在這個時期,謝晉創作了《最后的貴族》《老人與狗》這些看似與時代不太相關的電影,反映了當時的中國百姓內心迷茫與期待并存的精神狀態。在90年代,謝晉導演與時俱進,在香港回歸之際創作了《鴉片戰爭》,開辟了電影改革的新道路。

謝晉導演曾說:“一個比較重大的作品,總歸是要跟國家的命運、時代特征、人民關心的東西聯系在一起的?!保?]謝晉導演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電影創作中,展現了對國家、社會及時代的思考,其關注國家形勢和時代特征,同時超越時代,把握時代脈搏,讓電影在虛構與現實之間巧妙形成機制,相輔相成,產生了極大的戲劇張力。其電影作品在現有的線性結構敘事中散發出獨有的魅力,成為主旋律電影的代表。

2 含蓄與深沉:敘事手法巧妙

就電影創作手法與表現形式而言,謝晉導演是現實主義的集大成者,其電影創作呈現出大眾性與通俗性的特征,而在電影現實主義的背后是思想意識中含蓄且深沉的處理方式,通過電影本土敘事所傳達出來的含蓄內核反映當下社會現實,又通過對當下社會現實的呈現來教育影響中國民眾。謝晉的電影順應時代又超越時代,因此成為影史經典。

電影《天云山傳奇》講述了在特殊時代發生的愛情故事,影片表面上講述男女之愛,實際上思考了男女關系背后的人性。愛一個人究竟應純粹得像馮晴嵐一般,愛其所有尤其是靈魂,永遠不離不棄并且絕不產生二心;還是應該及時止損,在組織與他人眼光的脅迫下、在利益的驅動下放棄愛情。電影最后還思考了政治運動的“正義性”。電影將幾個年輕人的悲歡離合、喜樂憂愁置于時代大背景下,通過情感敘事闡釋現實問題,告訴人們,應在堅持正義與真理的基礎上對待感情,對待個人選擇,含蓄卻令人深思。

電影《牧馬人》則講述了因出身問題而被劃為右派的高知分子許靈均牧馬草原,在平反后拒絕其留學美國后成為企業家的父親出國請求的故事。電影中設置了兩個空間——城市空間與農村空間,將個體生命意識、國家集體意識以及家庭意識結合起來表達,通過主人公許靈均身上三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向觀眾展現家國情懷。作為幫助主角成長的角色,李靈芝將許靈均從死亡邊緣拉回,自此許靈均重拾希望,認真生活,這對當時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芙蓉鎮》通過描繪辛勤女主胡玉音與“落魄秀才”秦書田的悲慘命運以及后期兩人的相偎相依,贊揚了靠自己雙手獲得財富與勇敢追求愛情的精神,同時反思了當時的政治環境對平民百姓的壓迫。謝晉導演的“反思三部曲”,一方面對電影中人物所表達出來的正面精神進行贊揚,對反面精神進行批判,從而發揮教育功能,讓人們學習與思考;另一方面反思時代帶來的社會創傷,反思權力與社會,謝晉導演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顛簸,其將遺憾和希冀注入劇本,帶著所思所感所愿塑造人物,并將其融入電影創作。謝晉導演的“反思三部曲”在歷史的土壤里開花結果,并且具有極強的魅力。

除了“反思三部曲”,謝晉還在電影《女籃5號》《女足9號》《紅色娘子軍》以及《??!搖籃》中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地位及精神,告訴人們男女應在社會中擁有平等地位,女性同樣能夠改造世界、創造未來,其展現出的教育意義同樣發人深省。在電影《鴉片戰爭》中,其以悲劇性的現實話語展現出濃厚的家國情懷,反思戰爭的殘酷性以及中國被欺壓的歷史,讓歷史展現出合乎邏輯的哲思,以史為鏡,以史為師,頗具教育意義。電影《清涼寺的鐘聲》以抗戰勝利為背景,通過講述羊角大娘將日本孤兒撫養成人的故事,表達出跨越國家與民族的愛,讓人們反思與再思考個體生命及人道主義精神。

作為藝術家,對那些阻礙國家發展的東西,如不敏銳地發現,勇敢地揭露,大聲地吶喊,就沒盡到自己的責任[3]。謝晉作為電影藝術家,在電影創作中,融入教育性與悲劇性。無論是“反思三部曲”還是其他電影,謝晉都將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意識作為重點,反思當下、自身,不斷認識世界、體驗人生,再將其體會融入電影創作,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3 開拓與創新:女性形象多元性

法國電影學者弗朗索瓦曾說,電影是女性的藝術。而謝晉導演在影片創作中,給予女性角色更多光彩,使人物角色鮮活且迷人,對女性角色獨特命運的描寫以及后期女性意識的蘇醒,都是謝晉導演電影創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20世紀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影視作品大多抨擊舊社會、舊制度。歌頌勞動婦女是當時最鮮明的主題,但創作手法和表現形態單一且臉譜化,謝晉導演的電影內容創作也受到了一定阻礙。因此,《紅色娘子軍》主題選擇了中國特色時代藝術內核和紅色精神,女性皆為英姿颯爽的中國娘子軍形象,女性人物的塑造與時代偕行。

20世紀末強調電影的真實性,呼吁人性回歸,但謝晉導演每每遇到敏感話題時,只是蜻蜓點水般將其轉換為情感與道德的博弈,在塑造女性人物時,過度使用情感以窺視民族心靈的瘡疤?!盾饺劓偂分械暮褚簟跋裆谝粯踊钪?,但是她仍憧憬未來,將政治追責轉換為道德批判,將歷史審視轉換為人性凝視。與20世紀中期相比,這一時期的女性角色開始反思自我,具有清晰、清醒的自我意識。

即將進入21世紀時,謝晉導演逐漸跳出“謝晉模式”,女性角色不再限于女戰士、女商人,角色選取變得更廣闊、更多元。時代不斷更迭,思想與時俱進,文化思潮不斷襲來,謝晉導演面對這些沖擊,更想努力突破“謝晉模式”的桎梏。因此其電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涉及的主題更加豐富,形象內涵更加多元。這一階段謝晉塑造女性形象的電影主要有《女兒谷》《最后的貴族》《女足9號》。

電影《最后的貴族》的主要人物是新中國成立前夕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四個貴族小姐。其中主角李彤的父親是國民黨外交官,這使她在美國順風順水,之后經歷了親人的突然離世、愛情的不如意,孤獨的個體最終迎來悲劇結局。而黃慧芬留學美國后將父母雙雙接去美國,最后成了在“紐約圈”失去自我的主婦;張嘉行本擁有滿腔熱情,一心撲在歌劇上,但在追夢過程中屢遭打擊,最終向現實妥協,成了音樂老師;雷芷苓的性格與李彤最相似,擁有獨立的人格,特立獨行,不妥協,與李彤不同的是,這是個正面色彩更多的角色,最終她也成了教授。

總之,謝晉的電影就像鏡子一般,反映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女性形象。透過一部又一部主旋律電影,我們可以對謝晉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有兼具階段性與整體性的把握。女性在電影中不只是他者,謝晉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勤勞的、感性的。女性形象的不斷進步反映了導演的不斷進步,并且體現了時代的發展。謝晉導演在電影創作中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體現出其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

4 結語

謝晉的電影根植于中國政治,與國家的歷史相融,作為一名關注現實的導演,其在推陳出新的同時不斷創新以實現平衡。謝晉導演的電影關乎民族的興衰、個人情感的同頻共振,既有時代的使命感、現實的憂患意識、人性的捕捉,又實現了對電影形式與風格的拓展。在謝晉電影創作中,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時代性以及創造性、多元性,主題深刻,影像將歷史現實含蓄地融入敘事和情感表達,二元對立的角色設置以及大團圓的結局,呈現出大眾性與通俗性。電影對國家、政治、時代的思考,以及所傳達出來的精神和意義,使得謝晉導演被譽為“中國最后一個電影大師”,在中國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 黃會林.謝晉電影創作論[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1):1-9.

[2] 汪暉.政治與道德及其置換的秘密 謝晉電影分析[J].電影藝術,1990(2):23.

[3] 謝晉.心靈深處的吶喊:《天云山傳奇》導演創作隨想[J].電影藝術,1981(4):11.

作者簡介:肖子葉(2000—),女,湖南邵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影學。

任書閱(2002—),男,遼寧阜新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傳播學。

張嘉鵬(2003—),男,山西長治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傳播學。

猜你喜歡
謝晉女性形象
與謝導合作是我藝術生涯最大的喜悅和驕傲
謝晉尋子
謝晉的《尋人啟事》
謝晉的《尋人啟事》
謝晉的“尋人啟事”
緬懷謝晉導演
“看”與“凝視”中的美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