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春晚的視覺美學魅力

2023-08-10 10:13張熙唯徐文生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傳統文化創新

張熙唯 徐文生

摘要:央視春晚作為我國最具影響力和觀賞性的電視節目之一,每年都會展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創新效果,創新性的藝術呈現效果賦予了觀眾前所未有的視聽享受。文章針對央視春晚,從色彩、元素、形式、技術四個維度進行美學分析,發現央視春晚運用視覺美學手法傳遞出開心信心、頑強奮進的主旋律,呈現出吉祥典雅、傳統現代的視覺美學氣質。在色彩方面,利用現代化手段挖掘與呈現傳統色彩,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氛圍,體現出獨特的民族特色。在元素方面,善于運用各種富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和創意設計,展示出中國文化的內涵和魅力。在形式方面,央視春晚采用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方式和場景布置,打造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和空間感受。在技術方面,借助先進的科技手段和設備,實現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創新和突破。2023兔年央視春晚選擇了以“花”作為貫穿整臺晚會的舞美主題符號,并以創新性技術和視覺藝術表現為輔,通過舞美、多媒體等手段為觀眾呈現出別具匠心、精彩絕倫的節目?!盎ā边@一符號所承載的,既是新的一年里祖國百花齊放、欣欣向榮,又代表了中華大地上充滿勃勃生機與活力,中華文化煥發新的光彩。央視春晚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還是一次視覺盛宴,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和中國創造的力量。

關鍵詞:央視春晚;視覺美學;藝術與科技;傳統文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3

1 傳統藝術的現代化挖掘與呈現

色彩是人類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藝術創作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現手段之一。色彩不僅具有現實功用,還具有文化屬性和精神功能。色彩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和聯想,傳達出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影響和引導觀眾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取向。因此,色彩設計是舞臺視覺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環節。

色彩的現實功用使色彩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屬性,應熟練掌握色彩的一般性規律,了解色彩的精神功能,使其成為傳達主題的重要方式。2023兔年央視春晚所應用的傳統色彩設計與之前有所不同。為使整臺晚會的美學調性得到整體、系統的提升,舞臺設計團隊設計了一套屬于春晚的色彩系統,并通過現代科技手段,整理出了一本在春晚歷史上尚屬首次的色彩系統運用手冊。本手冊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配色工具和色彩運用指南,供所有參與創作和制作的團隊和個人使用,不僅提高了團隊設計和制作的效率,而且為整體形成視覺美學奠定了重要基礎。

《難忘今宵》這一節目通過科技手段對傳統藝術色彩進行了當代解讀,深入挖掘與呈現了中國傳統色彩,并通過“尋色”“拾色”“弄色”“舞色”四個階段,對整個色彩系統的建構和應用進行歸納分類。

整個色彩系統的設計,從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追求開始。中國藝術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把中國的哲學思想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藝術性具有怪異特別的特征,中國畫先是重彩后為筆墨,文人畫審美分為兩種美,即出水芙蓉之美和錯彩鏤金之美。出水芙蓉之美意為樸素、自然、大道至簡,錯彩鏤金之美意為雕刻、描邊、人為雕琢。魏晉六朝是一個重要的更迭節點,人們找到了一個新的審美角度,呈現出一種新的審美志向,人們的美感逐漸以一種美為主流思想,其地位比“錯彩鏤金”要高,這就是“出水芙蓉”。李白詩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傳統文人畫也是如此。莊子曰:“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畫家受老莊美學思想的影響,更是崇尚出水芙蓉之美,繪畫重氣尚神,不求潤色,不求匠氣細致,加倍重視自身心理情感的天然吐露。中國人崇尚自然、求索自然,往往從萬物、天地四時中尋找色彩。

遵循這一理念,舞美設計團隊從中國傳統色彩入手,五種具有吉祥寓意的主色調便是從中“拾色”而成,分別為吉紅、富貴黃、福壽綠、延年青、如意藍。并將每個主色延展、組合,最終形成了新的色彩應用系統。

藝術的“弄色”需要科技的“校色”方式來支撐,而色彩系統的應用則需要經過設計師與工程師同步協調、共同測試,并進行校準,只有經過幾百次的修整,最終才能使畫面色彩呈現出最佳境界。把色彩系統這樣的理論通過燈光和屏幕體現在設計中,呈現在觀眾眼前,叫作“舞色”。設計團隊以色系設定為基礎,并結合“滿庭芳”的視覺設計理念,設計出一套獨屬于春晚的色彩美學系統,將以往缺少整體風格的舞臺視覺充盈起來,同時多了一份唯美的調性?!峨y忘今宵》結合現代聲光電技術所創造的新形式,在使傳統藝術重新煥發活力的同時,表達和寄托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的不懈追求和對質樸之美的向往。

2 藝術與科技融合創作的意境表達

“意境”基本是指“藝術境界”,是把描繪的生活情景與文藝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融會貫通起來?!耙饩场痹隗w現“境”的同時,要把蘊含感情的“意”表現出來。中國古代書法繪畫及詩詞歌賦是以“意境”為最高審美境界進行評判的,隨著古代文明的沉淀與積累,“意境”與道、儒等思想逐漸融合,形成了極具民族特色的“大道至簡”“天人合一”“景外之景”等境界,成為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身份

特征。

“意境”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反映傳統藝術發展規律和審美觀念的一種審美心理境界,是中國古典美學理論中特有的一種反映傳統藝術的重要審美范疇?!耙饩场币辉~的出現與使用最早見于文學創作與文藝批評中,是中國藝術創作與價值審美追求的最高境界[1]?!耙饩场睂徝览碚撛诮涍^漫長、復雜的時間沉淀后被孕育發展出來,因此具有獨特性與豐富性,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與美學思想的概括。

“意境”就是“意”與“境”關系的和諧統一?!熬场笔恰耙饩场毙纬蛇^程中的基礎,指日常生活中與景物有聯系的具體景物和含有某種情思的景物?!耙狻碧刂父星?,是在特定的生活條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2]?!耙狻敝杏小熬场?,“境”中有“意”,兩者相輔相成,“意”不能獨立存在,需要寄托于“境”。

虛與實是中國傳統意境理論中的兩個概念,藝術家創作的形象是“實”,引起人們想象的是“虛”。如果沒有觀看者的積極想象,一件藝術品就是死氣沉沉的。而思想家則認為,創造美的方式和主觀與客觀的結合是分不開的,要想把景物轉化為情思,就必須把美與客觀結合在一起。而“情思”是從“境”中產生,此時的“境”就是“情中景”。中國古人常借書法繪畫、詩詞歌賦抒發日常生活中體會到的情感,即寄情于景、托物言志。這一境界是情與景的聯系和交融,描寫生動又意蘊豐富。所以意境的營造,很重要的手段就是情景交融,融會貫通。情景關系貫穿整個中國傳統藝術創作,從中積累到的經驗財富同樣適用于新時期藝術和科技的融合與創作。

藝術與科技融合創作既是基于現代“意境”理論的深入研究,又是藝術家在創作中對審美多元化的需求,也是新時期美學研究的理論需求,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振興?!耙饩场崩碚摰慕槿肟梢匝由焖囆g與科技融合創作的人文價值與民族文化深度,使作品呈現出自然性,當受眾獲得審美感受后思想得到升華,進一步塑造了中華民族文化價值。

“情景交融”中的“情”與“景”多為藝術創作中形成的氛圍渲染,與受眾群體抒發的思想情感緊密結合,創作時多強調交互、沉浸觀念。2023兔年央視春晚中的《當神獸遇上“神獸”》,以中國典籍如《山海經》《抱樸子》《史記》等中的吉祥神獸為原型,結合VR三維圖像繪制、AR等技術,讓古代神獸從文獻古籍中“走出來”。藝術與科技融合創作實現了文化與現實、歷史與現代的時空交會,同時利用現代聲光電技術,跨越了時代的鴻溝,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邊界,將生機勃勃的中國氣象呈現在觀眾眼前。

創意節目互動視覺秀《滿庭芳·國色》在現場實時拍攝,并結合了CG特效、AI影像生成等科技手段制作而成,將中國傳統色彩賦予舞者演繹的同時,從自然萬物、天地四時中追尋中國傳統色彩,并運用AR技術將舞臺打造得猶如色彩幻境,讓觀眾感知到中國傳統色彩的文化底蘊。

縱觀中國5000年的歷史,留下了無盡的文化遺產。2023兔年央視春晚正是以當代審美視角,將民族特色和傳世瑰寶呈現在觀眾面前,這既讓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又讓傳統文化得以薪火傳承,增添了時代性,同時完成了當代人對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彰顯了我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價值。

3 將視覺與舞蹈表演深度融合的藝術創新方法

舞蹈是人類最原始、最直接的藝術表達方式之一。它通過身體動作和肢體語言表達人類對生活和世界的情感和思想。舞蹈的美不僅體現在動作的形式上,還體現在動作所蘊含的神韻上。舞蹈的神韻美由個性強烈的動態和含蓄深邃的意蘊結合,彼此相互作用,只有形與神之間合理貫通、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傳神達意,展現出舞蹈藝術的美學價值。

舞蹈表演最能體現藝術美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美。其可以美化生活中的事物并將其搬上舞臺,使視覺成為表演的有力支撐,并在舞臺上使各種混亂元素形成協調統一的表達。美是舞蹈最本質的特征。舞蹈必須講求美,以美的動作、美的線條、美的造型、美的畫面、美的旋律、美的服裝,創造出美的形象,表現美的情操和美的生活內容[3]。

受眾在面對直觀的美感享受時,會由于欣賞等理性因素不自覺地捕捉舞者行動間產生的韻律與節奏,感受他們帶來的動勢美。這種韻律所蘊含的內在意義會使觀眾在心理意識上產生共鳴,隨著節目的深入,產生一種賞心悅目的審美感受,即意蘊美。由于舞蹈藝術缺乏文字和語言表達手段來描述現象,因此其主體是一種視覺表演藝術,將具有節奏感和韻律感的行為動作、服裝道具和舞臺布置作為主要表達手段來反映客觀事物。

科技的介入,不僅重塑了藝術作品的外在面貌,而且更新了新時期的審美意象,使現代藝術創作轉向大眾性與交互性。運用全息投影、VR、AI影像生成等多種數字媒體技術手段,將演員的表演與數字顯示屏的圖像交互相結合,具體的形狀和抽象的光影重疊變化,不僅提高了觀眾的參與度,還打破了傳統舞蹈藝術與觀眾之間的障礙;呈現了一場身臨其境、別具一格的視聽盛宴,也體現了中國古典美學中崇尚空靈、追求意境、注重內蘊的思想精髓。

舞蹈《碇步橋》的靈感來源于浙江溫州泰順縣仕陽鎮的仕水步橋。碇步是一種水上步石,是根據人們行進的距離將石頭放置在淺水中。這些石頭微露于水面上,讓人們可以跨步過去。碇步橋的美在于當你跨步于石碇上時,會因石橋切割而不自覺地放慢腳步,身心也就由此被青山綠水圍繞,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被拉近。

《碇步橋》呈現了一幅人、水、橋共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江南畫卷,通過清新的“青綠感”彰顯了“詩畫江南”的審美意境。通過對青綠色調的使用及少女們輕盈的舞姿,不僅將少女嫻靜靈巧的氣質、生機勃勃的活力展現得淋漓盡致,還將現代人對自然界的追求與向往體現出來。該節目運用了全息投影、AR視角再現,令觀眾嘆為觀止,心生靜謐,仿佛在靈動的水鄉里跟著一眾舞者裊裊而行。一人、一水、一橋,倒映在水面,領悟自然,感受自然,表現自然,進而追求天人合一、大道至簡、水載萬物的江南自然美學。江南自古與水交融,其美學更側重于自然生態與文化生態,柔美、輕盈是其主旋律。其中最突出的舞臺表現是調度變化,步石橋的位置隨著石凳的移動而演變成斜線橋、豎線橋、直線橋等,各種大斜線的調度,凸顯出少女游玩時的心潮澎湃,其樂融融的景象。舞蹈中設計出微晃膝蓋顫抖的動作,體現出過橋時身體微微晃動的失衡神態,更為貼近生活,人與橋動靜結合,視覺上更具美感。

4 結語

春晚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張名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演繹作為核心創作方法貫穿始終。展現了科技與藝術的跨界融合和創新實踐,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審美的趨勢相結合,創造了一種獨特的視覺美學風格。央視春晚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還是一場視覺盛宴,展示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和中國創造的力量。這些經驗與創新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開闊視野、提升品位、激發靈感的平臺,也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時代印記和文化財富。

參考文獻:

[1] 王方良,李立全.傳統美學意境理論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8(3):120-125,148.

[2] 孫遠志,李佳倩,周佳昱.中國傳統“意境”理論對藝術與科技融合創作的啟示研究[J].湖南包裝,2021,36(6):18-20.

[3] 徐子欽.用后背跳舞的感受[J].藝海,2013(7):148-149.

作者簡介:張熙唯(1999—),女,內蒙古赤峰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美術。

徐文生(1966—),男,山東青島人,學士,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美術、中國畫。

猜你喜歡
傳統文化創新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