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志視域下貴州竹文學藝術與制作技術研究

2023-08-10 12:23曹尊夏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楠竹竹筍竹子

摘要:在貴州地方志中,有很多關于貴州竹文學藝術和制作技術的記載。貴州的竹文化既有中華竹文化的普遍性,又有貴州區域文化的獨特性,貴州竹文化在與陽明文化、移民文化、黔北詩學的交融下,展現出貴州獨有的文學藝術特征,陽明心學使貴州的詩詞具備深刻的哲思,貴州詩人對竹的深層思考有心學的意味;源源不斷進入貴州的移民使貴州出現了更多的外來竹類,這些竹子承載著移民的鄉思,與之相關的文學藝術作品也表達了中華民族移民浪潮中的鄉土情懷;閑適安逸的貴州人賦予了貴州竹子濃郁的民間情調,由此誕生的詠竹詩歌讀起來平易近人,具有鮮明的貴州本土風韻;貴州竹還與竹王文化息息相關。貴州竹的制作技術包括竹筍的制作和竹編的制作,貴州竹筍的制作方法和種類都具有地方特色,因此貴州竹筍的銷量一直不錯。貴州竹編技術的發展使貴州竹產業越發繁榮,其制作技術在省內外具有很高的認可度。貴州竹類的制作技術可以轉變為品牌效應,貴州現代竹產業應加強與知識考古的聯結,貴州竹類文化和產業需要深度融合。文章研究貴州地方志中記載的貴州竹文學藝術和制作技術,挖掘其中的優秀內容,以實現古為今用。

關鍵詞:竹;貴州;地方志;文學藝術;移民文化;黔北詩學;制作技術

中圖分類號:G127;F32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3

0 引言

在長期制作和加工竹類的過程中,貴州人不僅受益于竹類種植,還形成了豐富的本土竹文化。

1 貴州竹的文學藝術

1.1 貴州竹文化與陽明心學

在謫居龍場期間,王陽明修造了君子亭,并“環植以竹”,而后自撰了《君子亭記》[1],他認為竹子兼具虛懷若谷、寧靜致遠的君子之德,堅強耿直、不被外物改變的君子之操,能忍受低谷的君子之明,禮讓恭謹、不屈不撓的君子之容。他的君子亭“環植以竹”,不愧“君子”之名。

此時此地的王陽明遭逢劫難,困頓不已,生活異常艱苦,他看到貴州的竹子“中虛而靜”“外堅而直”“應蟄而出,遇伏而隱”“挺然特立,不撓不屈”,從中獲得了療愈和鼓舞。王陽明之所以能在龍場一朝悟道,離不開他從竹子身上體悟到的性命之理。

君子亭周圍郁郁蔥蔥的竹林,不僅給予了王陽明心靈的偉力,還感化著追慕陽明心學的后世貴州學人,一名游歷君子亭的貴州詩人就曾為君子亭作詩一首。

這名詩人在竹影斑駁里,思索著《君子亭記》的妙語箴言,他苦心鉆研陽明心學,希望從君子亭和周圍的竹子中獲得靈感,他認為自己的操持德行應該多元兼備,儀態上應該勤勉努力避免犯錯,哪怕不能成為和陽明先生一樣的天縱之才,也要足以繼承往圣的學說。他在君子亭里無語踱步,以求“思義悟真詮”。心學的強大魅力,使他和王陽明在不同的時空產生了思想上的輝映,君子亭的竹子因為王陽明和其仰慕者的到來,愈發富有哲學氣息。貴州的竹子不僅是文人墨客排遣幽怨的寄托,還是求道者們參悟天地的導引,王陽明和君子亭拓展了貴州竹文化的內涵和層次。

1.2 貴州竹文化與移民文化

貴州是一個移民省份,當地很多人是由外省遷移而來,隨著外來人口的遷入,外地的植物也被引進貴州,其中就有福建的楠竹。乾隆三十四年,福建上杭縣人黎理泰因在黔置業安家,想接老母及兄弟一家人來享福,可惜老母年邁多病,不能遠行,只能留下三弟在家照顧母親,臨別之際,黎理泰挖取四根楠竹母帶回貴州,象征黎氏兄弟在異鄉安家。從上杭至后槽,行程八千余里,歷時兩個多月,一路艱苦非常。運來竹母后,好客的黎氏兄弟頻頻將竹母贈予鄉民,不少人依靠楠竹種植維持生計。道光年間,時任仁懷同知的陳熙晉在知曉黎理泰的故事后,備受感動,于是賦詩一首:“前身莫作竹王看,千尺梢云又一般。記否無諸臺上客,八千里外報平安?!保?]

黎理泰在種植楠竹的過程中,勾連起他鄉與故鄉的羈絆,哪知最初為了排解鄉愁的楠竹,到后來竟然為當地百姓造福良多,越來越多貴州人參與到楠竹的種植中,之后楠竹母又被四川的商人們帶回家中種植,本屬于福建的楠竹隨著中國人來往交流的步伐播散到了我國西南地區,如今川黔地區處處可見楠竹的身影。楠竹不僅反映了移民們離鄉萬里奔赴異鄉的壯闊歷史,還展現了中國人深入骨髓的鄉土情結和開拓精神。作為新加入“貴州竹大家庭”的成員,楠竹賦予了貴州竹文化別樣的意義。

1.3 貴州竹文化與黔北詩學

竹有“有節”“中空”“堅韌”等特點,竹的文學內涵被歷代文人墨客極盡挖掘,產生了大量優秀作品。晚清遵義文化名人蕭光遠曾就苦筍賦詩一首:

種竹及夏五,五貓頭齊出。

人愛其品清,我食其味苦。

十字中城街,擔負常佝僂。

間有長盈遲,亦有肥似肚。

紫包信手攜,青錢隨意數。

成竹足干霄,微利竟何補。

聞自賣菜傭,此物多竊取。

偷兒入篁中,狼藉不問主。

是以販之市,賤值同野苣。

嗟嗟此奇品,豈與凡蔌伍。

佐食可清心,點酒更滌暑。

常買付中饋,沸湯合殼煮。

煨剝尤絕佳,屢戒近羞脯。

南園味勝肉,黃酒非浪語。

老夫亦有得,間詠入筍譜。

這首詩前半部分描繪了一個佝僂著身子挑著竹筍販賣的底層百姓,他雖然辛苦,但對賺到手的錢財似乎不屑一顧,他明知賣竹利潤微薄卻淡然處之,在詩人的詢問下,他告知所賣竹筍是被“偷兒”在人家竹林搗亂一番后竊取的。后半部分,詩人詳細講述了苦筍佐食清心、下酒解暑的妙用。這首詩讀起來詼諧可樂,平易近人,展現了黔北“風物詩”富有生活氣息和現實關懷、“既詠風物亦記史”的創作風格。貴州詩人在認知竹筍、描寫竹筍時所展現的獨有風格,使貴州詠竹文學區別于其他省份,帶有鮮明的地域色彩,從中可以窺見貴州人隨遇而安、淡泊閑適的生活追求。

1.4 竹的儀式

竹王是創建夜郎古國的一代賢王,他的出生與竹子有密切關聯,因此貴州的竹子與竹王一起,享有崇高的祭祀地位。竹王的誕生和竹子扯上關系,一方面說明古夜郎國的先民們依竹而居,竹是追溯其文明發源繞不開的重要植物,貴州有非常悠久的竹類種植歷史。另一方面說明貴州少數民族竹文化的象征意義不同于漢族竹文化,漢文化中的竹多以“有節”“虛懷”等清貧君子的面目示人,而少數民族提到竹,心里會產生敬畏感、神秘感、安全感,會不由自主聯想到征戰四方、武功顯赫的古夜郎王。因此,竹與很多莊重的信仰儀式相互綁定。

2 貴州竹的制作技術

2.1 竹筍制作技術

竹筍風味鮮美,甘脆可口,自古就被譽為“天下第一素食”。自周代起竹筍就被端上了國人餐桌,北宋僧人贊寧在《筍譜》(中國第一部關于筍的專著)中[3],記載了90多個竹筍種類以及保存竹筍的9種方法。

貴州土產的竹筍風味獨特。光緒《仁懷直隸廳志》記載:“茅臺村酒合江柑,小閣疏簾興易酣。獨有葫蘆溪上筍,一冬風味舌頭甘?!J市一帶多南竹,冬筍味甘?!辟F州的竹筍風味鮮美,與茅臺的美酒、合江的佛手柑都是貴州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民國《桐梓縣志》記載,“縣屬婁里,盛產方竹筍,生于秋,肥嫩而鮮,財貨大宗”“方竹筍若干,大利行商”“地近婁山,多金竹,村人無不獲筍利者,干儲四售,人爭購取”。貴州桐梓的方竹筍肥嫩鮮美,質地優良,慕名而來的購買者很多,當地人通過販賣方竹獲得大量收益,而桐梓也因為方竹筍的暢銷被稱為“中國方竹筍之鄉”。

民國《岑鞏縣志》記載:“春季地下莖發芽曰筍,未出土即掘取,蔬味甘脆,冬間亦生,筍味尤佳。玉蘭片即此制成?!辟F州人民不僅會烹飪竹筍,還會加工竹筍,經過煩瑣工序制作而成的“貴州玉蘭片”素有“玉蘭王”的稱號,此菜鮮脆可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貴州名小吃,受到廣大食客的喜愛。

2.2 竹編制作產業

竹子很早以前就是我國勞動人民編制器皿的主要材料。先秦時期出土的竹編文物,紋樣豐富,品類繁多,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貴州的竹編工藝是中華竹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岑鞏縣志》載:“蘭竹:……籜脫成竹,大者供建筑用,小者可作帆桿、船篙、樓梯或劈篾,編曬簟及各種器具,新竹為制紙原料,其枝可作竹帚;金竹:……莖性堅韌,可制曬簟、篩、簸箕、簍筐、箱之屬,并供造紙用;苦竹:……作曬衣桿,棚架或劈作香燭心;水竹:……制簫笛及各種器具,編臥席尤宜,供農家造田車、編筐、夾壁之用,野生之細莖可作園籬及竹帚;紫竹:……性韌,用作杖竿或幾案,諸具頗雅觀,刻字以作竹杖更佳,持之可避瘋犬;慈竹:……繩制纜用,織臥席尤佳,新竹可造紙,籜為鞋底用料;箬竹:……葉可制箬笠,俗稱葉為斗篷,縣屬多以紙制,用箬葉者少見,又可編篾二層,鋪葉其中以為篷,伺鴨田野者用此住宿,謂之鴨篷?!?/p>

位于黔東南的岑鞏縣因竹編工藝而聞名,從其縣志可以看出,竹的用途幾乎覆蓋了當地人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住宿用的竹篷、歇涼用的竹簟、儲物用的竹箱、掃地用的竹帚,還是寫字用的竹紙、奏樂用的簫笛、遮陽用的箬笠,種類各異的竹子經由當地人民制成了不同的器物,擁有不同的功用。高大的慈竹,人們往往制成大件;低矮的箬竹,人們更傾向于精細打磨。貴州人對不同種類的竹做到了因材制物,物盡其用。時至今日,黔東南的竹編工藝因種類繁多、美觀耐用等特點,屢獲好評,遠銷海外,已被列為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民國《續修安順府志》記載:

一是竹織業?!俺幙楏@、篾籮、篾筐、篾簍、竹篩、簸箕、撮箕等家常日用器具與各處略同外,其較為精致而突出者,當推細篾斗笠一項,勻巧輕便,光澤經久,盛銷本省及云南。于云南省會設有斗笠專行,年中銷出甚多,為安順工業品出口之大宗?!?/p>

原編者按:“據最近調查,安順城鄉合計有竹織業十五家,工人三十八人,年出斗笠約十萬枚,總值約四萬元?!?/p>

二是竹器業?!皩R灾褡又瞥筛鞣N竹椅、茶幾及小兒坐臥用器具(俗稱椅子匠)。此等竹器系穿斗而成,不用編織,與普通竹織業不同?!?/p>

原編者按:“據最近調查:舊州有竹器業六家,椅子匠約十余人?!?/p>

三是竹扣業?!爸窨蹫榭棽贾匾ぞ?。每架織布機必用細致竹扣一張,方能經緯合度。以縣城廖姓所出者為最著名?!?/p>

原編者按:“安順竹扣,以廖源發家所出者為最優。據最近調查:每扣售洋約二元左右?!?/p>

四是磨礱業?!耙灾?、術、士、石等材料打成磨礱等?!?/p>

原編者按:“據最近調查:城鄉合計有磨礱業約五十家,工人約一百人?!?/p>

五是梳篦業?!耙阅?、竹等材料制成梳、篦,設肆于城內顧府街?!?/p>

原編者按:“據最近調查:城內有梳篦業二家,工人六人?!?/p>

六是紙扎業?!耙灾?、線、色紙等材料扎成各種冥器房屋以及花草人物等?!?/p>

原編者按:“民國以來,紙扎工藝較前更為進步。除扎各種冥器外,又能制花圈,以及各種風箏。據最近調查:城內有紙扎業五家,工人一十五人?!?/p>

由此可見,在民國時期,安順竹產業就十分發達,竹子從自產自足的農家所需,轉變成了帶動眾多安順民眾就業創收的暢銷產品,尤其是竹織業,“盛銷本省及云南”“為安順工業品出口之大宗”且“年出斗笠十萬枚,總值約四萬元”,在當時那個交通極其不便、商品經濟欠發達的時代,安順竹織業僅憑十五家工廠、三十八個工人實現如此規模的產量、如此可觀的效益、如此廣泛的銷路,實屬不易。民國時期貴州竹制產品的優良品質和不俗口碑,昭示著其所具有的巨大市場潛力,必將在合適的時機迸發而出。

3 結語

如今,如何發掘、應用這些歷史知識,以促進貴州鄉村振興、黔貨出山大背景下的竹產業發展,是一個重要問題。對此,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將貴州竹類的深厚文化底蘊轉化為品牌效應。貴州竹產業當前的發展可謂欣欣向榮,但美中不足的是,賣出產品,吸引游客,不僅要有好的質量和景色,還要有好的品牌,如何向外地消費者推銷貴州竹,如何向外地游客介紹貴州竹,如何讓本地竹產業從業者提高對貴州竹的信任度,這些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文化底蘊的支撐,應當著力將貴州竹的深厚文化底蘊轉變為品牌效應,強化貴州竹產業的人文色彩和歷史質感。

第二,加強竹產業的知識考古與現代經營聯結。歷史的前進總是伴隨著遺忘和新知,二者相互印證,也相互排斥,貴州竹類種植的發展也不例外,很多有關食用竹筍、編制竹子、加工竹子等經驗和成就,都逐漸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弘揚傳統文化,通常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另外就是知識考古,文物所的考古學者們考的是有形之古,他們讓沉睡的墓坑重見天日,而歷史學者們考的是無形之古,他們讓被遺忘的知識重獲新生。歷史工作者應該喚醒被人們遺忘的歷史知識,將之重新整理,并助力當今竹產業發展,為竹產業的現代經營提供具有借鑒意義的歷史知識,讓貴州竹產業在先輩智慧的加持下,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 王守仁.王陽明全集[M].吳光,錢明,董平,編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982.

[2] 王利華.人竹共生的環境與文明[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50-51.

[3] 贊寧.筍譜[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2.

作者簡介:曹尊夏(1999—),男,四川瀘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貴州區域文化史。

猜你喜歡
楠竹竹筍竹子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楠竹豐產措施探討
陽光薄荷糖
小竹筍的夢
挖竹筍
和竹子在一起
提高材用楠竹林生產力的技術和措施
竹子長得有多快呢?
段太勇念活了楠竹加工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