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載移動辦公空間設計研究

2023-08-10 12:23林煊力高矚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辦公空間

林煊力 高矚

摘要:移動辦公方式的興起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指在辦公室以外的場所借助無線聯網辦公,處理業務。移動辦公車是全新的移動辦公方式在交通工具上的綜合運用?;诖?,文章對移動辦公車展開設計研究,通過數字座艙設計以及空間拓展設計,使用戶在車內即可完成基本辦公,通過車體組合形成用戶所需的不同辦公場景。以移動辦公車空間代替固定辦公場所,車載移動辦公空間數字座艙需要滿足用戶在車內的辦公需求。通過需求層次確定基本辦公空間;對設計的空間進行人機工效學分析評價,并優化空間設計;研究移動辦公特征,設計相應的造型形態語義,進行造型設計。為了實現車載移動辦公空間的可拓展性,要選擇合適的拓展結構以延伸移動辦公車的空間。此外,通過組合多個車體模塊,形成大型聯合辦公空間。針對車輛群的連接端口現狀,選擇適當的連接途徑。結合數字孿生技術,構建多車互聯方案。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符合人機工程學的車內活動流線,構建未來移動辦公車群的場景,以保持車群場景的整體性和統一性。

關鍵詞:辦公空間;移動辦公車;空間拓展;汽車群;協同辦公

中圖分類號:TU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3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 研究背景

1.1.1 移動辦公

移動化發展使各行業機構的內部辦公和業務應用系統逐漸實現了移動化,幫助用戶擺脫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隨地按需處理工作。

1.1.2 智慧出行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被應用到交通工具中,汽車的空間和交互發生變化。汽車從運載工具變成包含個人和社交空間的設計對象。

1.2 研究意義

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要求把握全球數字化發展新機遇,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1]。以車載移動辦公空間替代辦公樓,能為打造城市管理智能體帶來新的可能,為數字化社區服務新業態積聚新潛力。

2 文獻綜述

2.1 移動辦公車發展現狀

2.1.1 辦公空間發展歷史

現代辦公空間出現在一戰前后,雖然實現了工作效率最大化,但是沒有考慮人和社會的因素。1939年,賴特基于摩天大樓設計了開放式的辦公空間,出現了對照明、吸聲的設計研究。21世紀后,辦公室設計開始接受“熱桌辦公”。2010年前后,隨著聯合辦公的興起,以及WeWork公司的推動,共享辦公空間遍布英國的各大城市。后疫情時代,出現了許多為個人協作而設計的辦公空間。

2.1.2 移動辦公車發展歷史

早期移動辦公模式:1994年,美國的普旱茅斯洛克保險公司在車內配備了移動電話、工作站等設施,用戶只需要打電話表達訴求,公司就會驅車提供上門服務。

鐵路辦公客車:同時期,瑞典研制了世界上首輛鐵道辦公室客車,以滿足職員上下班途中的需求。

車載硬件辦公:2001年,revolve公司設計了一款車載硬件設備,通過副駕駛的支架連接設備,使用戶可以在汽車內辦公。

商務辦公:2004年,奔馳推出了Viano商務車,以“移動總裁辦公室”為原則進行設計。

生活空間系統:雷諾于2018年發布了ez-pro概念車,這款車由調度車廂和無人駕駛的機器人車廂組成,可以成為移動辦公室或擺攤店鋪,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強調空間概念:2021年,日產發布NV350辦公概念車,采用辦公吊艙的概念,后方配備了可電動伸縮的辦公區,增強了內部的舒適性和多功能性。

2.1.3 移動辦公車未來發展趨勢

(1)增加內部使用空間。移動辦公車從早期的車輛簡易配套硬件模式發展到商務辦公車模式,再到改裝車模式。如今的移動辦公車設計主要關注空間的營造,空間的可拓展性屢屢出現在新的辦公概念車上。

(2)系統化應用。移動辦公車針對的辦公場景由單獨一人的辦公模式擴展到整個辦公系統,提供不同的辦公空間、滿足不同的辦公需求成為發展趨勢。

(3)加強數字化應用。中國移動辦公市場的發展得益于宏觀經濟、軟件開發技術和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隨著實有主體數量的不斷增加,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逐漸擴大,協同辦公軟件量質齊升。

2.2 移動辦公車數字座艙及造型設計研究

2.2.1 移動辦公車數字座艙現狀

2020年,豐田發布了e-Palette概念車(見圖1),基于無人駕駛技術,e-Palette作為一個移動空間,低底盤和箱式空間的設計,讓這款概念車擁有了更大的車內空間,將移動辦公、移動商業、移動零售等生活場景囊括在內?;究钭鳛榻煌üぞ咴跂|京奧運會上使用,其內部座位可以拆卸,以便空間另作他用,如將辦公空間(辦公桌、辦公椅)移到車內。

移動辦公車概念經歷了車載硬件辦公、商務辦公再到現在重視系統化、空間拓展化的階段。由于無人駕駛技術的出現,汽車人為操作弱化,汽車作為移動工具的概念被強化,用戶在其中具體的辦公共性需求為可以放置電腦辦公桌、符合人機工程學的辦公椅,以及有Wi-Fi設備,車內的辦公方式也由簡單的在汽車座椅上辦公發展演變為將辦公室移到車內。

2.2.2 人機工效評價方法現狀

傳統的人機工效評價方法是真人樣機現場評價,由于評價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分析結果過于片面,且這樣的評價缺乏完整的體系,在理論研究上缺乏科學依據。Jack軟件是目前全球范圍內最成熟的一款人體建模仿真與人機工效評價軟件,目前我國有多名學者使用這款軟件對產品進行人機工效分析。

2.2.3 移動辦公車造型設計現狀

在電動汽車與無人駕駛技術出現之前,移動辦公車的設計基于商務辦公車以及普通車輛的改裝,與普通車型的外觀無異。由于電動能源與無人駕駛等技術的成熟,眾多造型概念方案涌現,其共性是低底盤與大空間的組合。

移動辦公車的造型設計涉及復雜多元的因素,不僅需要滿足辦公人員特殊的功能需求,而且需要考慮用戶的審美偏好。作為一種獨立而特殊的汽車類型,移動辦公車的設計要與普通汽車區別開來,重新定義其概念和價值,因為它面向的是特定的辦公人群。要以移動辦公車造型作為設計的目標主體,依據基本國情、心理共性、安全性等制定設計原則,并以所學專業方向,結合產品語義學、交互設計等理論方法設計研究外觀造型[2]。

2.3 移動辦公車空間可拓展性設計研究

2.3.1 汽車空間拓展結構現狀

傳統的汽車內部空間因為內部與外部造型的布置固定不變,所以在使用過程中無法調整大小,少數房車以及概念車,由于對車內空間的需求高,所以配置較為豐富,座椅和空間的拓展性強,能通過拓展車身結構,增強內部空間的實用性。移動辦公車作為辦公空間,內部對空間多樣性的需求增加,通過拓展車身,擴大辦公空間。國內外的汽車空間應用主要集中于房車、拖掛車,拓展方式主要分為柔性拓展與剛性拓展(見表1)。

2.3.2 汽車支撐結構應用現狀

汽車在拓展使用空間后,為了保證用戶在車內空間的活動安全以及汽車平穩,會加裝駐車支腿。駐車支腿的主要作用是平衡和穩固車輛,而非作為車輛的主要支撐,具體有5種類型(見表2)。

移動辦公車的流動性較強,需要較強的地面適應性,將單動型支腿結合空間拓展結構結合進行設計,能夠保證移動辦公車的安全性與路面適應性,同時可以將單動型支腿與氣動支腿結合,避免拓展空間時需要煩瑣的操作。

3 研究內容和創新點

3.1 研究主要內容

3.1.1 移動辦公車數字座艙及造型設計

(1)移動辦公車基本空間設計:通過需求層次分析,設計能夠滿足需求權重最高的辦公空間,聚焦青年人的移動辦公空間典型情景。

(2)人機工效學分析:對基本空間設計進行建模,通過調研設計典型用戶人體模型,對其進行數字模擬,分析并優化辦公空間人機工程。

(3)移動辦公車造型設計:以低底盤和大空間為基本造型意向,梳理移動辦公車外觀造型典型設計方法,強調辦公特征性,進行形態語義及色彩語義設計。

3.1.2 移動辦公車空間可拓展性設計

(1)移動辦公車空間拓展結構設計:調研次級需求權重的辦公空間,并分析現有可拓展結構的汽車,選擇適合次級辦公需求空間設計的結構進行優化,并構建空間拓展的辦公場景。

(2)移動辦公車拓展結構支撐設計:調研支撐結構現狀,分析合適的結構,滿足移動辦公車拓展結構的支撐需求[3]。

3.1.3 移動辦公車整體系統及其功能協同性研究

(1)移動辦公車車輛群連接途徑:由于存在對大空間體量的辦公需求,所以需要連接不同的移動辦公車,形成大空間,調研分析現有的車輛連接實踐,選擇適合的移動辦公車連接結構進行設計研究。

(2)辦公車內活動流線設計研究:建立典型場景,分析用戶在移動辦公車中的交互行為,調研原辦公場景行為,將兩者進行對比分析,規范梳理移動辦公車的活動流線。

4 研究方法和設計方案

4.1 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查閱、研究和整理已有的研究以及文獻資料,收集相關的無人駕駛智能座艙應用,明確移動辦公車的系統設計應用思路。

調研法:調研已經開展遠程辦公的企業與企業員工,使用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等進行研究,內容包括各企業遠程辦公人員的共性特征、遠程辦公環境的必要工具等。

4.2 技術路線

技術路線如圖2所示。

5 結語

移動辦公車的設計問題集中在車載移動辦公空間數字座艙及造型設計方面,要在調研辦公空間需求的基礎上滿足用戶在車內的辦公需求,同時對設計的空間進行人機工效學分析評價,優化空間設計。通過研究移動辦公特征設計相應的造型形 態語義,進行車輛整體的造型設計。在拓展結構的設計上,選擇合適的拓展結構延伸移動辦公車空間。車群的協同性設計要基于構建未來移動辦公車群場景,使車群場景保持形態整體性。

參考文獻:

[1] 關于《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的政策解讀[J].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報,2022(13):21-23.

[2] 劉社明,王小平,陳登凱,等.基于JACK的駕駛艙仿真及人機工效分析[J].計算機與現代化,2013(8):106-110

[3] 譚浩宇.基于無人駕駛技術的老年人代步車造型設計研究[D].沈陽:魯迅美術學院,2022.

作者簡介:林煊力(1998—),男,福建南平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產品造型藝術與應用實踐。

高矚(1965—),男,上海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交通工具設計形態學及其產業化。

猜你喜歡
辦公空間
論線元素在辦公空間中的應用
淺析室內環境藝術設計
淺析可持續發展在辦公空間環境中的體現
淺析辦公空間的人本化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