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旅融合背景下鄂西傳統建筑空間營造策略研究

2023-08-10 14:02李青青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建筑空間鄂西吊腳樓

摘要:“十四五”規劃將鄉村振興作為重點,將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兩者相互促進,互為動力。準確抓住鄂西土家族的建筑文化,就等于找到了文旅發展的動力。文章圍繞文旅建筑處在一個動態變化中這一核心問題展開,并以彭家寨景區為例,研究其改造設計策略。分析其活化設計及融合模式,通過土家族建筑吊腳樓的內外部特征的分析,對建筑空間營造路徑進行宏觀和微觀層面的研究,提出發展策略,總結營造原則和方法。其首先圍繞更新,以場地空間為基礎。通過重構歷史的物質載體,再現場地景觀環境、整體風貌格局、傳統建筑元素以及環境空間肌理,達到文化古、近、今的融合與傳承。其次是復興,即傳承延伸物質載體。通過對生產性與居住性空間的表現性還原,重塑地方精神與文化,還原人們對傳統生活的記憶。最后是創新,著眼于居住體驗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現場改造和文化復興的實踐,創造出既能繼承傳統,延續文脈,又能滿足現代新型生活方式的需要,并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居住空間。在此基礎上,探索鄂西地區土家族傳統村落旅游開發的新途徑,為其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文旅融合;鄂西;吊腳樓;建筑空間;營造策略

中圖分類號:TU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3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第三十四章“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中提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重大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我國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堅持優勢互補、相得益彰,讓文化和旅游在共創美好生活中“融”得自然、“合”得協調。

1 鄂西宣恩縣兩河口村彭家寨景區融合設計

1.1 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沙道溝鎮南端的兩河口村,位于川鹽古道的水運線路上。兩河口村因位于龍潭河和四道水的交叉口而得名,有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其是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019年入選國家森林鄉村。河口村所在的宣恩縣是“施鶴八屬”中吊腳樓集中分布的一個縣。其沿龍潭河而建,處于“兩山夾一谷”的地勢之中,有“山歌之鄉”的美譽[1]。

1.2 規劃定位

兩河口村彭家寨景區坐落于武陵山腹地,毗鄰土家族母親河——酉水河的上游。該景區包括旅游集散中心、咸池游客換乘中心,以“耍耍街”“中意國際建筑研習營”“舍巴田園”“摩霄樓”“地仙橋”“墨客廓橋”“彭家寨吊腳樓群”“陌上花開”為主題,打造了一座集土家文化研究、建筑藝術展示、國際學術交流、農耕文化體驗、沉浸式演出、康養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新地標,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國家重點項目及湖北省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這項工程也為我國建筑界提供了一個可持續學習的實例。彭家寨風景區素有“土家文化的中樞、建筑藝術的圣地”之美譽[2]。

1.3 文旅融合與鄂西傳統建筑空間融合的發展模式

首先是經濟驅動下的產業互動延伸融合模式。旅游業與文化產業具有自然耦合與互補作用。這是一種文化與旅游的低級融合。例如,通過與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等結合,把村街文化、名人故里等文化元素納入旅游范疇,從而擴大文化產業的市場空間,使其具有更多的內涵,并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其次是需求導向下的產業重組融合模式。為更好地滿足旅游者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不同種類產品與服務經過重新組合后,形成一種整合的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方式。這一模式是旅游與文化、旅游與工業相結合的中層次融合??梢援a生新的業態產品,如將文娛、體育、傳統節日等文化業態與旅游活動重組,可以形成文娛旅游、體育旅游、節慶旅游等業態產品。

最后是技術驅動下的產業滲透和融合。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相互滲透和融合,從而構成了一種新的產業形態的文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在文旅融合進程中,從主導作用來看,這兩個行業的融合模式可劃分為兩類:文化產業向旅游產業滲透的融合模式和旅游產業向文化產業滲透的融合模式。

1.4 鄂西傳統建筑空間營造與文旅融合的可行性

一是時代背景。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十四五”時期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2035遠景發展目標的時代性要求。二是政策背景?;诤笔Χ跷髂仙贁得褡宕迓涞囊巹澃l展要求。三是可研依據?;诙跷髂鲜呛笔∩贁得褡寰奂瘏^,民族村寨和傳統建筑具有豐富性。四是研學依據。鄂西南地區是一座“沒有圍墻的木構建筑博物館”,具有重要的文化、美學藝術價值。

2 文旅融合背景下鄂西傳統建筑空間營造路徑

2.1 宏觀層面:整體定位與特色營造

2.1.1 創新文旅融合

當地的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手工藝、土家歌舞、土家節慶等??蓪ⅰ胺沁z”手工藝納入“非遺”體驗館中。以創意文化精加工等方式,提升手工藝品的檔次,凸顯土家文化的特點,既能解決村民的生計問題,又能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將土家文化融入他們的日常文化活動和工作中,讓文化變得更加鮮活。例如,以西蘭卡普為代表的土家織錦,以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情景和信念為基礎,編織了很多栩栩如生的手工制品,是土家族民風民俗、藝術文化的具體物質載體。同時,可傳承和發揚土家節慶、土家歌舞等,用“土色土香”創新文旅融合發展形式。

2.1.2 促進產業融合

中國土家泛博物館——彭家寨項目通過活化設計,展現了彭家寨建筑群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如今,彭家寨已經從最初的“懵懂少年”搖身一變成為文旅行業的“新起之秀”。

吊腳樓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種全木結構的干欄式建筑,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因此具有建筑藝術研學意義??蓢@“保護與再生,價值與研究”這一主線進行研究。這既可以保護與傳承民族村落及傳統建筑文化,又可以為少數民族村落及民居文化的保護傳承提供依據。

2.1.3 人與自然融合

兩河口村的規劃與設計,以彭家寨吊腳樓為中心,以建筑藝術與土家文化為精髓,結合傳統村落與旅游資源,構建活化的、動態的、再生的“土家綜合博物館”,重現土家人的原始生產與生活情景,打造“沒有圍墻的博物館”——土家泛博物館。

吊腳樓建筑群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這些簡樸的吊腳樓向人們展示了土家人在鄉村建設與建筑設計中所蘊含的人文主義思想與文化內涵。在這一整體設計過程中,人們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的理念,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環境理念,從基地選址到人居環境的布局形式,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的和諧。

2.2 微觀層面:建筑內外部空間營造

2.2.1 建筑單體空間特色營造

吊腳樓單體建筑從庭院進入住宅,從外到內,從明到暗,可以感受到宅內空間意境。彭家寨民居空間形態是各空間單元構成整體后所呈現的形狀與神態,包括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這兩個方面。其中物質形態是指空間的構成方式、位置關系等,非物質形態包括居民的生活方式、文化觀念和心理認知等因素所賦予的空間特色和空間意義。物質性是非物質性的載體,非物質形態體現在物質形態的產生和變化上[3]。

2.2.2 建筑公共空間特色營造

在土家族泛博物館的規劃中,兩河口村位于西端盡頭,參觀流線單向行進,不利于留住游客。因此首先要合理規劃交通線路。規劃人行道時要考慮到整個地區的聯動發展,將其作為景觀步道,成為穿越兩河口地區的通道,展現歷史文化特色。

除此之外,還可將土家族文化融入公共空間設計中。例如針對趕場、節日慶典等習俗活動,將建筑空間劃分利用時段,滿足當地人日常作息和正?;顒有枨?。

3 鄂西傳統建筑空間營造原則與方法

3.1 營造原則

3.1.1 更新——存量改造物質載體

伴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仿佛置身于鋼筋混凝土世界,建筑形式多以現代化建造居多,缺乏地域文化元素。因此,在設計中首先要融入特色文化,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在設計中再現民族傳統結構特征。通過重構歷史的物質載體,存量改造傳統的吊腳樓,滿足個體需求。

尊重歷史,擁抱未來,在風景名勝區對村莊進行改造,在保護區之外選址植入具有當代和未來感但又不失吊腳樓師法自然精神內核的精品民宿——存量與增量設計并行。

3.1.2 復興——傳承延伸物質載體

彭家寨在修建吊腳樓的過程中,還發揮了當地建筑就地取材的優勢,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設計,就料施工”的原則,盡可能使用容易收集、便于運輸的材料,將其用作建筑和建造環境的原材料和裝飾材料。同時,在建筑設計中可以根據當地的地形、氣候等條件,發揮其實際使用功能,避免資源浪費,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生物共存,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總體來說,土家族吊腳樓包含了崇尚自然觀、天人合一的思想,蘊含著一些特殊的建筑要素,具有獨特的內涵氣質,能夠再現場地景觀環境、整體風貌格局、傳統建筑元素以及環境空間肌理。

3.1.3 創新——增量植入物質載體

鄂西山多地少,建房選址難度大,屋基以木柱子支撐在斜坡上,以適合斜坡的地勢,形成吊腳樓式房屋。在垂直方向上,吊腳樓的外形構成了“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輪廓,既能緩解高低差,又能保證人的視野。這種建筑形態既與當地地形相適應,又在視覺上增強了空間層次和上下明暗對比,給人一種生動活潑的感覺,沒有絲毫生澀呆滯。

由于鄂西地形復雜,因此建筑主體可采用鋼制結構,外層為鋁板,內層和內層之間留空隙,用于隔熱和防水。全部在工廠加工,并在現場吊裝。建造簡單快捷,運輸方便安全,這能很好地保證農村工地施工的準確性和適應山區建設的復雜性。并且不需要進行大量的挖掘和平整,能夠基本上維持原有的自然區域,保持原來的天然地帶,實現更好的綠化,避免由于破壞地層結構的穩定性而導致的滑坡、崩塌等工程事故的發生。把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維護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

3.2 營造方法

3.2.1 元素提取

土家吊腳樓除了具有人居實用功能外,還具有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式及不同起吊方式的空間層次感。其在木建構造型及裝飾上除了能表現造型美和裝飾美外,還能反映木構件的靈活性。

3.2.2 結構重組

傳統構件的結構重組突破了原來的設計思想,既是對傳統建筑元素的顛覆,又是一次傳承中的創新。在設計時可以通過“同質異構”式設計——選取建筑的一種元素的形,通過單一的固定模式創造出特定的形體?!巴|異構”式設計與“異質異構”式設計就是將各種元素和諧地嫁接起來,使它們在不同的結合形式下發生沖突,從而產生一種全新的視覺效果。

3.2.3 提煉簡化

在傳統的建筑設計中,簡約提化就是將復雜的要素簡化、歸納、去繁存簡的一種方法。土家族的吊腳樓種類繁多,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點,因此,在應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簡約提化,就是要運用傳統民居整體形態中的細部具象特征與抽象民俗理念,通過現代設計手法,將新材料、新技術與新形式結合起來表達[4]。

3.2.4 場所精神

“天人合一”的建造觀是中國建筑非常注重的一點,偏愛天然的材質。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以木質建筑為主體的。中國的木質建筑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建筑,而是一種組合建筑,這種組合建筑并不是很大,其中采用了非常先進的建筑理念。這種木構建筑體系具有靈活性、可變性,對需求和環境的改變有良好的適應性。

4 結語

建筑不是靜止封閉的,而是動態的、與外界有交互的。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要更新、復興、創新建筑文化空間。在鄂西建筑中植入文化主題,用一種“形散而神不散”的力量統領整個建筑空間,從而建構一種具有秩序感、體驗感的場所精神。鄂西土家族的吊腳樓是一種典型的民族建筑藝術,不管是在結構形式上,還是在建筑裝潢布置上,都是均衡、協調的。文化帶動旅游發展,旅游促進文化傳播,二者互為補充,共同促進鄉村振興。發掘農村文化資源,發展農村文化旅游,不僅符合旅游市場需要,而且能極大地推動文化振興。

參考文獻:

[1] 冉迪斯,陳嵐,陳一.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鄂西土家族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以鄂西彭家寨為例[J].湖北農業科學,2020,59(19):170-173,177.

[2] 胡冰潔.恩施州彭家寨民居建筑形態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9.

[3] 盛建榮,章玲.彭家寨鄉土建筑的生態特征對未來建筑發展的啟示[J].華中建筑,2007(8):166-167.

[4] 李貴華.鄂西土家族吊腳樓傳統建筑元素的創新設計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20.

作者簡介:李青青(1998—),女,湖北十堰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建筑空間鄂西吊腳樓
鄂西高速機電信息化管理系統
苗族吊腳樓在民宿設計中的應用
巴渝文化——吊腳樓
吊腳樓(外三首)
滬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節能技術應用研究
某休閑場所室內空問設計改造方案
探析重慶吊腳樓對山地建筑的啟示
鄂西鐵尾礦燒結磚的燒結過程及機理
賀龍與鄂西“神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