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研究

2023-08-10 13:16常瀚文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高等院校教學研究

摘要:在我國素質教育全面深入開展、社會各行各業對創新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的形勢下,高校制定創新型人才培養發展戰略,構建與公共藝術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發揮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藝術審美能力方面的作用,能夠明確公共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增強課程設置的邏輯性與教學內容的銜接性,突出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中的學科優勢,推進公共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環環相扣,對化解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創新人才培養教育機制、提高我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水平大有裨益。要創新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需要及時轉變觀念和方法。文章以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為主線,以優化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效果為重點,分析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創新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策略,包括優化教育改革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等,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人才培養;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J0;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3

1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概述

1.1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

通常而言,藝術教育根據學習性質和專業程度的不同,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本文的高等院校公共藝術教育屬于廣義的藝術教育范疇,主要指高等院校面向非藝術專業學生,以培養藝術審美力、藝術感知力為重點,以培養藝術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為目標,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因此,高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是指在基本藝術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開展美術理論、文學藝術、音樂藝術、舞蹈戲曲、戲劇影視、藝術評價等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接受文學藝術熏陶、參與音樂藝術創作、進行藝術作品演繹的濃郁氛圍,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促進其全面發展。

1.2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因此,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目標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發揮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作用,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品格修養,為學習知識、提升素質做好鋪墊[1]。高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必須深刻認識藝術素養在形成創新思維方面的催化作用,將藝術教學深化、量化、具體化,發揮其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難以替代的作用。融合藝術鑒賞、美術鑒賞、音樂鑒賞、書法鑒賞、影視鑒賞等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創新思維的引領下豐富藝術學習方式,提高藝術素養品位,形成獨具特色的綜合素質能力。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在方法內容上具有相融性,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

當前高校高度重視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大公共藝術教育與人才培養融合的力度,充分發揮公共藝術課程的影響作用。一是教育部出臺了高校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提出了將公共藝術課程作為選修課的特殊要求,為高校明確公共藝術教育目標、樹立正確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審美品位和人文藝術素養指明了方向。二是為推進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常態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國家明令要求各高校必須設置專門的公共藝術教育機構,明確提出公共藝術教育對師資配備的標準和要求,為高校順利開展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提供政策性保障[2]。三是國家通過開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逐漸形成了以“鑒賞藝術作品、學習藝術理論、參加藝術活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高雅的審美品位”為核心的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框架,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行了宏觀規劃。

2.2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如前所述,雖然我國高校在推進公共藝術教育、普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方面進行了各種嘗試,但公共藝術教育屬于新生事物,在高校中的應用時間較短,缺乏經驗積累,因此在普及推廣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高校在開展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中,缺乏對人文素養、中外優秀藝術成果的吸納總結,沒有認識到多元文化、形象思維的重要性,導致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發展理念不清晰、思路不開闊、創新力不足,教育教學仍處在初級階段。二是各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師資力量參差不齊,不夠重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沒有培育藝術教育師資力量,許多高校藝術教育教師由相近專業的教師兼任,公共藝術教學容易與其他專業教學混淆,造成公共藝術教學效果不理想。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師資力量薄弱,人才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素養有待優化提升,不能將人才培養、公共藝術教育過程與大學生靈活、開放、想象力豐富等思維特征相結合,難以獲得激發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效果。三是部分高校學生不能理解藝術教育在促進自身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對公共藝術教育課的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目標任務不明確、缺乏內在驅動力,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提不起興趣,開展公共教育實踐缺乏主動性,導致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教育教學規劃目標與教學實踐不符,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3]。

3 創新視角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實踐措施

3.1 建立完整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

高等院校要圍繞教育部關于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部署開展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精準定位公共藝術課程。一是高校要樹立公共藝術教育教學長期作戰的思想,建立公共藝術教育常態化機制,糾正“一朝一夕就可以構建好公共藝術教育教學體系”的思想。要以藝術鑒賞課、藝術創作、藝術評價等課程設置為重點,建立內涵豐富的藝術教學體系。以藝術專業選修課的方式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進行課時安排組織,形成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學生自主選擇的靈活教學模式。二是要借鑒國外高等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經驗,實現藝術史、文學史等不同學科之間的交融互動,形成思想互通、藝術共融、方法互促的交叉性人文學科體系,倡導高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創新理念的百花齊放。三是針對我國高校公共藝術課程開設時間短、知識積累不夠、規律性認識不深的特點,拓展藝術教育課程的發展空間,為打造系統完整的藝術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審美愛好和鑒賞需求,發揮藝術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作用提供助益。四是結合創新人才培養要求細化藝術教學目標,調整優化內容,增強課程結構的邏輯性等,使人才培養與藝術教育環環相扣,夯實藝術教學框架體系的根基[4]。

3.2 明確創新人才培養方向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要緊緊圍繞培養優質人才這一重點,明確創新人才培養發展方向,狠抓教育培訓手段的組織實施。一是高校人才培養既要抓住專業知識傳授和技法實踐的關鍵環節,又要在提升人文素養、精神品格等綜合素質方面下功夫,使人才培養實踐的各項措施環環相扣。二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要在明確目標的引領下,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缺乏創新人才發展規劃指引、公共藝術教學理論與教育實踐脫節等問題,消除片面的創新人才發展觀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造成的不利影響。三是高校公共藝術教學要全面落實教育指導方針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措施,圍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現狀和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不斷調整目標、措施、結構,增強創新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提升人才培養視角下公共藝術教育的整體質量水平。四是要充分認識培養優質人才是一個系統、長期、漫長的過程,預設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摒棄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等畸形人才培養觀念。

3.3 優化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效果

高等院校要將提高公共藝術教育教學質量建立在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教學理念指導的基礎上。一是要按照國家有關高等院校藝術教學的要求,抓好教學環節措施和規定的落實,圍繞教學實踐和教學內容形成人才培養長期規劃、對不同階段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明確重點要求,在教師的指引下圓滿完成公共藝術教學任務。二是高職院校要基于教學目標篩選完善藝術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基礎條件、認知水平、接受能力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圍繞培養學生實際能力這個重點,目標明確、條理清楚、有條不紊地開展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活動。三是公共藝術教育教學要以科學的教學方法為指導,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按照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要求,摒棄傳統藝術教育中教師“唱獨角戲”、不注重學生感受、不開展教學過程互動、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錯誤做法,深入研究課堂場景設計方式、挖掘藝術教材思想內容、選擇與教學重點相符的教學組織模式,優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效果。

3.4 加強公共藝術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高等院校要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優化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效果的基礎性支撐。一是分析高校藝術教師隊伍現狀,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綜合素質能力低下等問題,解決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方法不合理、不注重藝術教學實踐效果、忽視學生能力培養、藝術理論與實踐創新能力不足等矛盾。二是在公共藝術教育長遠發展規劃的指導下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教師提供接受再教育的機會,提供專業培訓、外出觀摩、“慕課”交流等提升專業知識的平臺。同時加大對網絡技術的應用力度、改進藝術課授課方式、增強公共藝術教學的新鮮感、激發學生對公共藝術教學的興趣。三是編制完整詳盡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內容,落實強有力的執行措施,加大對公共藝術教師梯隊的建設力度,構建年齡結構、知識結構、人才儲備相匹配的藝術教師人才庫,擺脫人才缺乏造成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與藝術教育規律極不相符的被動局面,將高校公共藝術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四是提高教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的教學能力。教師要開闊視野,將藝術理論作為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激發學生興趣、優化教育效果、開闊學生視野,充分發揮優秀案例在藝術教育中的突出優勢,增強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的全面性、系統性、完整性。

3.5 注重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效果評價

高等院校要開展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效果評價,將評價結果作為檢驗人才培養目標與藝術教育契合度的重要標尺[5]。一是準確記錄教學效果。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要全面記錄教學實踐、教學效果及教育流程,精準描述教育環節內容,為總結教學經驗、查找措施不足、優化教學效果、解決問題提供原始資料支撐,發揮其在具體實施環節分析教學效果特征一致性、保證教學效果代表性的重要作用,促進公共藝術教學工作有效開展。二是重視復盤教學過程。復盤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過程是對教學實施情況、教學組織規劃、教學措施落實情況的一次全面檢驗,也是促進教學工作具體措施與教學目標一致、形成完整教學思路的重要抓手。復盤教學過程有利于查漏補缺,提出具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對優化教學流程、及時糾錯、提高教學針對性大有裨益。三是提高教學效果評價的有效性。高校開展公共藝術教育教學過程評價,有利于跟蹤評價藝術教學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動態檢查措施環節落實的匹配性。通過實施教學分類管理、梳理教學程序解決藝術教學中的矛盾,優化藝術教育管理,夯實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基礎。四是高等院校要建立業績考評激勵制度,提高對藝術教育的重視度。通過開展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頂層設計,發揮考核的激勵作用。除了考核教師的基本能力、職業操守、師德師風等常規內容以外,還要將學生對公共藝術教師的反饋意見以及教師的藝術修養、理論知識水平、專業素養技能作為綜合考核的重點,將考核效果與教師個人利益、職務晉升、職業發展掛鉤,發揮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效果評價的激勵與約束作用。

4 結語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探索實踐表明,創新人才培養目標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必須了解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特點和要求,結合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具體類型、培養方案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建立完整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明確創新人才培養方向,加強公共藝術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效果評價,才能切實優化公共藝術教育教學的效果,實現素質教育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郝嫘儡.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提升大學生審美素養的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6):17-18,21.

[2] 石一洋.淺談大數據時代博物館的公共藝術教育功能[J].藝術教育,2023(3):253-256.

[3] 陳想,王鈴.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及優化[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4):70-71,74.

[4] 金明磊,鄭羽蘅,葉志良.新時代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文化自覺[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3(1):31-34,53.

[5] 周娟.全面加強美育背景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發展研究[J].藝術教育,2022(11):237-240.

作者簡介:常瀚文(1988—),女,遼寧沈陽人,博士在讀,科員,研究方向:教育學。

猜你喜歡
公共藝術教育高等院校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研究現狀剖析
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獨特價值研究
高職院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現狀、探索與實踐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淺析VB程序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革
交替傳譯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