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媒體語境下侗族服飾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2023-08-14 16:02肖昕夏璐
設計 2023年13期
關鍵詞:數字媒體服飾文化民族文化

肖昕 夏璐

摘要:為探究產品設計與侗族服飾文化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通過梳理侗族服飾與產品設計學科融合發展現狀,對當下民族文化融入設計學科的發展進行深入思考。目前設計中缺乏對于侗族文化的深入挖掘、紋樣本身的設計及設計方法的合理運用。遵循功能與使用需求適配原則、形式與觀點適配原則、產品與推廣模式適配原則進行設計,有助于傳承與傳播侗族文化,拓寬產品設計領域。

關鍵詞:侗族服飾 服飾文化 產品設計 民族文化 數字媒體

中圖分類號:TS94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3-0009-03

Abstract:To explore a new path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oduct design and Dong clothing culture.By sorting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ng costumes and product design disciplines,and deeply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into design disciplines.At present,there is a lack of in-depth excavation of Dong culture,design of tattoos and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design methods.Desig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adapting function and use needs,the principle of adapting form and viewpoint,and the principle of adapting product and promotion mode is helpful for inheriting and spreading Dong culture and broadening the field of product design.

Keywords:Dong costumes Costume culture Product design National culture Modern application

引言

隨著時代的演變與科學技術的發展,傳播媒介不斷更新變化,產品設計展示也走向多元化,基于數字媒體視野下的產品設計融入了更多數字化技術,傳統的產品設計,如家具設計、服飾設計等都運用了新的設計媒介及移動終端平臺傳播,給受眾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侗族服飾有著悠久的歷史,其造型色彩古樸雅致,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設計的根基,侗族服飾文化為設計提供了創作資源[1-3]。在飛速發展的時代,民族文化融入產品設計,既是應時代發展所作出的選擇,也是未來設計之路的大勢所趨。

一、侗族服飾元素分類

服飾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侗族服飾是一本無字史詩,通過紋飾記載侗族歷史蘊涵著的深淵的文化特征。紋飾是文化的印記,是對民族精神的顯示。下面將從服飾紋樣分類和紋樣寓意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服飾紋樣分類

1.動物紋樣。動物紋樣的流行主是來源于侗族人對民族圖騰的崇拜。侗族的龍被視為吉祥之神,侗族人認為龍可以庇護他們的民族與后代,因此龍在侗族寓意著吉祥如意,龍鳳紋常出現在侗族女子的衣袖、圍裙、銀冠和嬰孩的背扇、童帽等處,如圖1。

山多、水多、魚多是侗族生活環境的一大特色,所以魚紋也是侗族紋樣中最常見的裝飾紋樣之一。侗族人對于魚類的崇拜反映了人類對繁衍能力的崇拜。侗族的魚紋是極簡概括的風格,色彩以深藍色為主,魚紋造型既有單獨的魚紋游動,也有魚鱗和魚骨架的形象,如圖2,采用抽象概括的方式,使得整體風格獨樹一幟,具有很強的識別性。這些動物形象反映在侗錦中時已與自然界中存在的動物形象不太相同,而是融入了侗族人的思維方式與審美觀念。

2.植物紋樣。植物紋樣主要來源于真實的生活環境,樸實無華,但是其造型并不是寫實風格,而是將植物造型高度概括抽象化,對植物的重視也體現了侗族人對大自然的崇拜之情。

榕樹四季常青、枝繁葉茂,樹冠巨大,樹根緊緊纏繞,充滿生機活力,也象征著侗族百姓對未來的祈福,印證著萬物有靈的思想。因此侗族女子常常在兒童的背扇、童帽上繡上榕樹紋與月亮花結合的紋樣,如圖3(a),以此來庇佑侗族孩童,希望其能健康成長。

侗族人對身邊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珍惜,認為它們是有生命的、是神性的。侗鄉常見的山茶花、石榴花、杜鵑花、桃花、蕨類植物等都被刺繡在各種服飾中,如圖3(b)。蕨芨紋樣一般是由6~8個圖案組成一個完整的圖形,常常刺繡在兒童的領口、童帽的頂部、肩墊等處,如圖3(c)。

3.其他紋樣。抽象幾何紋樣主要由三角形、圓形、四邊形或者其他不規則圖形組成。這類紋樣大部分沒有特殊的語義內涵,但由于其裝飾性強,所以深受侗族百姓喜愛。

侗族服飾中的井紋是不可或缺的,自古以來人類的生存就缺不了水,在黔東南侗寨,每個侗寨都有一口水井,用石板圍成槽狀。侗家人對井十分喜愛與敬仰,因此將井紋繡制到服飾中。如圖4(a),侗族人模仿當地的井臺織有雙井紋。侗族人認為井里的泉水象征著子孫滿堂,家族興旺,同時也認為井紋象征著繁衍人類的女性生殖器,是侗族生殖崇拜的一種符號表現。

在侗族人們心目中,太陽是兒童的保護神,太陽紋分為具象與抽象兩種。具象的太陽保留了太陽圓形形狀與光芒四射的特點,并在圓形中添加各種花紋、蕨芨紋等,形成一個充滿詩意和內涵的太陽花紋,如圖4(b)。而抽象的太陽紋造型大多表現在童帽上,在帽頂部用6片魚紋拼合成一個放射狀的太陽紋,用來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逢兇化吉。

(二)服飾紋樣寓意

侗族人有著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個信仰多神的民族。雖然現如今依然崇拜,但卻更多反映在服飾中、侗錦中。在侗族人們心中,對于生殖崇拜和信仰由來已久,這種崇拜意識也稱“母親崇拜”。侗族人把繁殖能力強的植物、動物作為崇拜的對象,如魚、蛙、谷物、浮萍、葫蘆、竹子等。

侗族沒有形成專一的宗教信仰,民間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為主,自然崇拜極為普遍。在侗族人看來,山、水、花、草、鳥、獸、風、雨等萬物都具有靈魂,且認為每個人都有靈魂,不論人生與死,都要通過不同的祭拜方式來求得自身和子孫后代的安寧與幸福。由此也產生了許多神話傳說中的圖騰,例如龍神、鳳神、蛇神、太陽神等。

二、侗族服飾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質的飛躍,審美意識也逐漸提高,對產品的藝術性、審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侗族服飾紋樣具有包融性、裝飾性、獨特性、創新性等特點,侗族服飾紋樣運用在產品設計中不僅可以豐富產品的形式,使得產品變得多元化,也可以促進工業的發展,推廣侗族文化的魅力。

(一)包裝設計領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物質需求上提升的同時,也對精神文化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對包裝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包裝不再只是具有保護產品的功能性作用,而且具有提升商品附加價值的作用。

從侗錦的研究方法來看,國內一些學者運用眼動試驗對侗錦進行跨學科探索,其可以更精準地得到消費者對于產品、文化元素的視覺喜好。楊碩等人整合分析了文化元素對于消費者的感性影響,采用眼動技術試驗進行分析,探討了侗族文化元素視覺符號特征的傳播利用價值,得出借助科技手段,將民族元素注入創新思維可增強民族文化的趣味性[4]。一些學者對侗族紋樣進行深度剖析,將侗族紋樣的基本類別進行分類,梳理了代表性紋樣的構圖特征和文化內涵。將侗族紋樣利用現代裝飾設計手法與形式進行創新設計,更好地發揮文化載體的價值與功能[5]。通過研究可以看出,侗族傳統紋樣可以使現代包裝設計更具有藝術性、實用性、時尚性,也可以更好地增強民族文化的認同感[6]。

從促進旅游消費的角度上來看,侗族傳統服飾紋樣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譚斯斯提出,侗族民族文化在雕花蜜餞包裝設計中的應用,可以使產品本身的文化性和審美性更上一層樓,同時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欲望[7]。而在侗族旅游特產包裝設計上需要將設計元素民族化以及設計簡約化,既符合侗族特色,又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調性,從而在滿足消費者消費欲望的同時對侗族文化加以了解與傳承[8]。

綜上所述,侗族服飾元素在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成果頗多,但大多都停留在理論層面上,而在設計實踐層面上缺乏深入研究?,F如今,產品包裝設計呈現出與科學技術融合發展的態勢,設計與高科技變得越來越密不可分。設計師利用新技術與新方法不僅可以優化設計方案,還可以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與喜好,對于設計市場進行精準把控,通過設計傳播民族文化,達到傳承與保護優秀民族文化的目的。

(二)文創設計領域。融合民族優秀文化的文創設計,既可以傳承民族文化內涵,又可以拓展文創設計領域。有學者指出將侗族民間節會作為設計元素應用到旅游文創設計領域,有助于解決目前旅游文創產品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問題,有利于侗族文化的發揚和傳承[9]。

一些學者提出將侗族文化元素進行拆分重組,應用到文創產品中,可滿足消費者的功能需求、心理需求和數字化需求[10]。例如陳立民和周友通過分析侗族文化產品的視覺要素,總結出設計方法要以結構重組、技術與文化融合創新為主[11]。余夢結合通感理念,提煉出侗族儺戲文創設計需遵循情感傳達、受眾體驗、文化創意、量體裁衣四原則,重在提煉儺戲視覺造型,實現滿足現代人的心理需求、社交需求[12]。利用其他學科中的理論結合現代設計方法進行交叉學科研究,可多方面地促進設計方案的優化進步。而寧彤彤則以侗族文化中的鳥圖騰為切入點,通過產品呈現形式將鳥化作一個國際文化交流的符號,從而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銜接,以此來保護和傳播侗族鳥圖騰文化,從而提高產品設計的“差異性”[13]。學者龔項成了解到侗錦工藝復雜、學習難度大且耗費精力,而機繡具有單位價格低、速度快、產能大等特點,使用機繡來制作侗族旅游文創產品能夠形成產能化、規?;б?,為侗錦發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徑[14]。

隨著現代人對精神文化層面上的訴求越來越強,對文創設計的美觀性和實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設計學研究人員利用侗族服飾文化的紋樣、造型、語義、材料等營造多感官體驗,引導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交互行為,具有促進產品銷售、發揚侗族文化精神和提升人們思想文化意識等作用。因此,在產品設計中融合民族文化不僅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選擇,也是未來產品設計的發展趨勢。

(三)家具設計領域。近年來,有的學者也將家具設計中的侗族紋樣作為研究對象,將侗族傳統圖案引入到現代家具設計中,可以增強感官反差與沖擊,符合現代消費者所追求的藝術美感。例如陳錦霞和李納璺基于侗族服飾、火塘、建筑等文化提煉設計元素,將圖案的紋樣與裝飾、傳統元素與造型、室內環境文化與功能、木造榫卯結構與工藝相結合入手,將情感化設計與侗族元素相融合,運用在家具產品中[15]。在家具設計中,不僅侗族服飾的紋樣上進行選擇,也可以選取侗錦為材料載體應用于設計中,從而很好地突出家具的民族和地域特性,運用現代設計創作手法,結合現代審美需求,進行家具創造設計[16]。馬麗莎等人為快速配置侗族木質民居個性定制構件,使得其最終造型可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出了一種基于眼動模式的個性定制構件配置方法,實現基于多感官通道的根性化產品定制 [17]。

現在家具市場少有富含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家具產品,對于民族文化的運用略顯淺薄。將侗族服飾元素符號與現代工藝相結合,基于現代審美理念,精準把控設計市場需求,探索出具有侗族文化特色的創新設計之路。因此,在當下的設計活動中,如何使民族文化與現代設計活動有機結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服飾設計領域。服飾是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大事,在現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衣著和裝飾都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若侗族服飾紋樣使用得當,不僅有助于形成優良的個性化服飾設計,而且可以創造客觀的經濟價值[18]。例如潘雋媛和王軍總結了黎平侗族服飾中的結構、紋樣、色彩、款式等元素,結合侗族傳統服飾中的百褶、圖案、色彩進行創新設計,不僅傳承了侗族傳統美學,還結合現代審美,對于現代服飾設計進行創新研究[1]。陳曉玲等人從仿生學的角度研究發現侗錦紋樣具有巨象仿生、抽象仿生、色彩仿生等三個方面的特點,將這三個特點運用在現代服飾產品中,可為侗錦傳承與創新提供新的思路[19]。

侗族服飾紋樣是侗族人對圖騰信仰及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除了要滿足人們的功能性需求和外觀審美需求以外,還要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將侗族元素融入現代服裝設計中,可以使傳統美與現代美在服飾中有機融合。雖然目前有許多設計人員深入研究侗族服飾,但將侗族服飾元素運用在現代服飾設計中的仍舊不多。未來服飾設計可以充分結合民族文化進行創新再設計,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弘揚民族文化自信。

三、侗族服飾元素應用的不足與拓展

(一)侗族元素應用的不足。目前侗族元素應用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從侗族服飾文化變遷的角度來看,侗族服飾不斷變遷,服飾文化、服飾材料、傳統工藝也隨之變化,變遷后的侗族服飾文化缺少深入研究和再設計[20]。侗族服飾紋樣不僅僅只是一個民族的服飾紋樣,還是傳統文化的內涵所在,因此要保護與傳承侗族文化[21]。

1.侗族文化缺乏深入挖掘。從文化提取角度來看,對侗族文化元素的提取沒有從根源處發掘文化精髓,而是利用單一文化元素與文化直接畫等號,所傳達的精神文化內涵是不完整的,所表達的情感是有歧義的。對傳統侗族文化符號的使用,在包裝設計中應用最為頻繁,最直接的方式是再現侗族服飾紋樣,這就會出現對傳統符號的淺層次使用,即對視覺符號的原樣照搬照抄,從而失去了侗族文化的韻味,缺乏對傳統侗族文化的內涵思考,雖再現了侗族紋樣的形式,但僅僅停留在視覺層面,而不能對傳統文脈進行更深入的表達。

2.對于侗族紋樣本身的設計不足?;诙弊寮y樣的產品設計既包含產品的設計也包括對侗族紋樣本身的設計,而現代侗族紋樣的產品設計大多把重心放在了產品的造型與紋樣的布局上,忽略了對于紋樣本身的設計。從所收集的產品設計作品來看,大部分的侗族產品設計將已有的侗族紋樣拿來即用或將侗族傳統紋樣稍作變形、調整配色就進行再使用,對紋樣的選擇過于隨意,對紋樣本身的設計、選材與制作重視不夠,形成侗族紋樣產品略顯平淡,缺少耳目一新的視覺感受[22]。因此對侗族紋樣的再設計有待加強。

3.侗族元素設計方法欠缺。從設計方法角度來看,設計方法較為單一,對侗族這種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沒有系統性、針對性及科學性的設計方案,設計方法較為陳舊,需要與時俱進。對設計師、開發者來說學習研究成本高[23],為研究侗族文化帶來了不便,同時也給研究侗族文化學者造成了困擾,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

(二)解決途徑。隨著國家扶貧政策的不斷發展,對侗族文化的傳承、保護與開發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因此應當首先從戰略上厘清思路,有計劃地保護、傳承與開發侗族傳統文化,形成一個具有科學性、可行性的保護策略。同時將侗族紋樣基于現代審美進行再設計,以達到傳承、保護、開發侗族文化的目的。

1.功能與使用需求適配原則。在現如今的設計中,很少有消費者將產品完全當作純裝飾品,消費者除了對產品的觀賞性有需求以外,產品還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即要求現代設計要考慮設計的功能性原則,從而滿足人們的日常使用需求。這就要求設計人員要基于日常的事物入手,分析產品的可拓展性,在設計中將侗族文化更好地融入進去,最終的設計產品既具有文化性,也滿足了基本的功能性需求。

2.形式與觀點適配原則。要把侗族文化元素應用到產品上,需要在產品具體設計過程中,能夠將侗族文化元素以符號化的視角進行抽象化表達,再考慮如何使得設計產品與文化相互交融與契合,最終形成消費者認可、可批量生產的、符合當代消費習慣的產品。在設計中,需要通過具體的物體模式對設計產品繼續說明,從而讓消費者能夠借助相關事物的設計,更好地了解侗族傳統文化的特征與內涵?;诖瞬趴稍诋a品設計與侗族文化元素表達之間良好融合。

3.產品與推廣模式適配原則。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消費的轉型升級,用戶對設計互動性要求越來越高,設計團隊既要充分考慮到侗族傳統文化元素與交互技術結合的合理性,也要考慮消費者的消費渠道,在產品推廣的過程中,若未能獲得全面優質的推廣渠道,即使設計產品呈現效果較好且價值較高的特性,也很難取得良好的市場效果。侗族文化產品多為消費品,所以更需要建立文化產品與銷售渠道的聯合推廣模式,比如依托當前已開發的電子商務平臺,對產品進行詳盡的宣傳與說明,同時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揚。

總結

目前,侗族服飾元素在現代產品設計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侗族文化的變遷了解不足、不能深入發掘侗族文化精髓、設計方法較為單一等,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導致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和侗族文化的核心思想與文化理念無法被目標用戶所領悟與接受。而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包括產品的推廣模式以及適配、產品思想的表達、產品的銷售渠道配置等,只有考慮到上述種種因素,設計出的產品才會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和文化價值。通過對銷售模式的升級,一方面可以為當地帶來較好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對侗族的核心文化及情感理念進行有效傳遞。

基金項目:

1.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研究中心2023年重點項目(編號:JY2023A02);

2.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旅游發展研究中心資助(編號:LY23-11);

3.桂林理工大學科研啟動基金(GLUTQD2017082)。

參考文獻

[1]潘雋媛,王軍.黎平侗族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中的創新設計[J].絲綢,2019,56(10):74-80.

[2]張云婕. 侗族傳統服裝藝術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3]周夢.貴州苗族侗族傳統服飾研究文獻綜述[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6(04):131-137.

[4]楊碩,張超,朱曉君.基于眼動技術的侗族文化元素包裝設計[J].食品與機械,2020,36(09):149-154.

[5]何嬋.侗族刺繡在食品包裝中的應用[J].肉類研究,2020,34(07):98.

[6]姚惠婷. 基于侗族文化符號下的新晃牛肉包裝設計報告[D].湖南師范大學,2019.

[7]譚斯斯. 苗侗民族文化在特產包裝設計中的應用[D].湖南工業大學,2016.

[8]李納璺,葉德輝. 旅游產品服務設計的再設計研究─以三江侗族程陽八寨景區為例[J].裝飾,2016(06):128-129.

[9]姜又春.節會旅游與侗族民間節會的知識產權保護[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5(02):90-95.

[10]張瀟丹. 基于符號學的文創品牌設計[D].四川美術學院,2020.

[11]陳立民,周友.鄉村振興背景下文創設計研究——以新晃侗族文創產品設計為例[J].設計,2020,33(11):23-25.

[12]余夢. 侗族儺戲“咚咚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四川美術學院,2020.

[13]寧彤彤,季鐵,閔曉蕾.基于侗族鳥圖騰文化的數字創意產品開發[J].包裝工程,2018,39(10):34-39.

[14]湯潔.三江侗族服飾圖案的審美形式及現代應用[J]. 包裝工程,2019,40(04):277-282

[15]陳錦霞,李納璺.廣西侗族傳統元素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工業設計,2018(04):16-18.

[16]孟婷婷. 侗族建筑裝飾元素在現代家具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17]馬麗莎,呂健,潘偉杰等.基于眼動模式的木質民居個性化定制構件配置方法研究[J].工程設計學報,2018,25(04):374-382.

[18]馬麗. 三江侗族服飾審美及時尚元素應用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08.

[19]陳曉玲,黃家劍,曾琬儀.通道侗錦的仿生設計解讀及現代應用[J].絲綢,2021,58(04):113-119.

[20]陳守湖.原鄉視景與“地方美學”——審美現代性視域下的侗族服飾藝術[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6(01):48-52.

[21]周夢. 苗侗女性服飾文化比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22]孔藝霖,賀陽.從江侗族信地蘆笙服上衣結構及工藝研究[J].設計,2019,32(15):56-58.

[23]周玲,葉德輝.基于服務設計的民族旅游開發[J].設計,2016(15):36-37.

猜你喜歡
數字媒體服飾文化民族文化
傣族服飾文化在現代生活的運用
甘丹頗章時期藏族服飾文化解讀
凈美雪頓·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裝與服飾文化展演活動盛大舉辦
現代流行服飾文化視閾下的符號化消費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淺談環境藝術設計中數字技術的運用
數字媒體藝術的現狀與前景
數字媒體的時代特征
內蒙古民族文化對外傳播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