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紅色經典塑造“紅色基因”

2023-08-14 23:02徐素華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紅色教育紅色基因語文教學

徐素華

【摘要】紅色文化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所蘊含的精神,振奮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新的時代,語文教師應當將紅色文化繼承并發揚下去,讓下一代也受到紅色文化的浸染與熏陶。本文將以小學語文作為切入點,論述開展“紅色教育”的策略與方法,希望可以給各單位的同仁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小學語文? 紅色教育?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7-0001-03

“紅色教育”是當前教育的主要旋律之一,一代代的中國人閱讀著先烈的故事,體會英雄的胸懷,共同走向了為國奉獻的道路。為了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在課堂上進行紅色滲透,讓學生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有多來之不易。

一、新時代小學“紅色教育”的問題

如今,“紅色教育”已經對培養學生產生了十分突出的成績,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在開展“紅色教育”的時候,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教育方式缺乏創新

學校作為進行“紅色教育”的前沿陣地,有責任將“紅色基因”傳播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里。但是目前,有部分學校的紅色教育方式比較傳統、陳舊,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缺乏創新意識,這就導致最終的效果不甚理想。有一部分學校雖然購買了紅色教材,但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這就導致了學生嚴重缺乏學習紅色文化的動力,使紅色文化無法扎根于學生心中。

(二)學生缺乏對紅色文化的興趣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只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對于其他方面的培養,關注度不足。雖然其按照教師的要求,去購買了《紅巖》《林海雪原》這類的紅色經典,但由于不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對紅色經典吃不透,嚼不爛,無法達到紅色教育的目的。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國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學習、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加,家長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為學生安排了很多輔導班,缺乏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紅色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課本資源

在我國的語文課本上,有很多英雄的故事,語文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些資源,對其進行深入、擴展,從而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應該一味地灌輸,而應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1]。例如:在學習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課文《小英雄雨來》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先去閱讀課文。這篇文章內容較長,但是故事性、趣味性比較強,其文字也是比較淺顯的,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鑒賞一篇文章,光是閱讀故事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教育要求學生“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并且注重情感體驗”,但是雨來所處的抗日時期,距離學生較遠,如何引起學生共鳴,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師所面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需要不斷對學生進行引導,從文章當中尋找雨來和學生的共同點,讓學生可以在閱讀課文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文章中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閱讀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敵人是怎么對待雨來的?而雨來又是怎么進行斗爭的?”在學生回答過后,教師再次進行提問:“課文中的雨來,年齡只有12歲,與各位同學的年齡相仿,請問,為什么各位學生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知識,而雨來卻要和日本侵略者進行斗爭?是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引導學生進行回答之后,教師應該對學生們的想法進行歸納總結,如果學生在思考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定的偏差,那么,教師應該及時予以指出。值得重視的是,語文教師在指出學生缺點的時候,不應該是以居高臨下的語氣,而是應該以引導的方式,對學生循循善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理解課文。然后,讓學生帶有感情地閱讀課文。通過舊社會與新社會的強烈對比,學生會在不知不覺間,受到紅色英雄的熏陶,提高其愛國情操。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豐富紅色教育形式

小學生的思維并不成熟,很難對抽象的內容進行思考。故此,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讓學生閱讀課文,而是應該積極地利用信息化技術,豐富“紅色教育”的形式,利用圖片、視頻、漫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紅色教育[2]。例如,在學習課文《黃繼光》的時候,教師應首先進行情境導入:“1950年6月,朝鮮半島爆發軍事沖突。我國軍民為了抵御帝國主義的不斷擴張,開展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在這場戰場中,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戰斗英雄,在這些英雄中,有一位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讓我們共同呼喚他的名字——”學生齊讀課題。隨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朝鮮戰場的場景,科普美軍和我軍武器上的差別,以及我軍在朝鮮戰場上的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艱苦,讓學生對朝鮮戰場的兇險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教師再次對學生進行引導:今天我們跟隨先烈的足跡,去探究英雄短暫卻又光輝的一生。然后,利用視頻軟件,播放黃繼光生前的故事,以及其親人、朋友對其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英雄的平凡與偉大。隨后,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閱讀課文。在這時,學生對英雄的事跡、故事的時代背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更為深刻地體會到黃繼光身上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在朗讀過后,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標記出文章當中的重點句子,讓學生針對這些句子進行思考。例如:“戰士們屢次突擊,都被比雨點還密的槍彈壓了回來?!苯處熆梢栽儐枌W生:“同學們,在這一句話當中,‘屢次一詞,具有怎樣的含義?你認為去掉這個詞可以不可以?‘比雨點還密這句話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這句話說明了志愿軍戰士面臨著怎樣的危險?”通過這種詢問的方式,不但可以讓學生對基本的修辭手法有一定的了解,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志愿軍戰士當時所面臨的艱辛,提升其愛國情懷。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根據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布置作業“假如你現在站在黃繼光烈士的墓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老師現在請你利用課余時間,將此刻你想說的話,拍攝成視頻,發布在班級微信群中?!边@個環節為小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抒發自身情感的機會,將學生的情感再一次推向高潮。

在正式授課前,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預習。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一般表現形式為5~10分鐘的短片,其時間較短,內容較為集中,可以很好地對學生進行疏導。例如:在學習《延安,我把你追尋》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圍繞著這節課中的重點,拍攝成短視頻,發布在班級的微信群中,讓學生圍繞著視頻進行預習。值得重視的是,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應該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積極地迎合學生的內心需求。例如,部分學生對影視劇很有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剪輯一些紅色影視劇,如《黃克功案件》《周恩來回延安》等,拉近學生和視頻內容的距離。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報刊雜志等渠道,搜集延安的故事,為之后的學習夯實基礎。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這些故事,在全員講述后,通過民主的方式進行投票,對于那些名列前茅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其一定的鼓勵。

(三)依托紅色活動,進行課外延伸

語文教師不但要將目光放在課堂上,還要針對課本內容、教學目的、學生內心需求等元素,進行課外教學延伸。讓學生們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

(1)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

語文教師在開展“紅色教育”的過程中,目光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應該向課外進行擴展。例如,在進行課間休息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紅色影片,如《英雄兒女》《野火春風斗古城》《紅珊瑚》《打擊侵略者》等等。值得重視的是,觀影不能夠只關注電影中的故事,教師應該對于故事的背景、歷史原型等進行科普。在觀影過后,教師應該對其進行詢問:“同學們,你覺得影片中的英雄為何而戰?你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怎樣的精神?你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什么樣的精神?”通過這一連串的問題,會促進學生思考,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提升其對紅色精神的認識[3]。

(2)家校合作,對學生開展“紅色教育”

家庭教育是社會、學校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會伴隨孩子一生,對其成長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和家庭展開合作,共同開展對學生的“紅色教育”,比如,可以讓家長帶著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去看望烈士家屬,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基本物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受到烈士事跡的感召,從而提升其愛國情懷。再如,教師可以利用當地的愛國主義基地,讓學生通過網絡渠道,查詢該愛國主義教學基地背后的故事。然后,利用節假日的空隙,帶著父母去愛國主義教學基地進行參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擔任“小小講解員”,通過這一方式,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印象,又可以讓家庭關系更為融洽,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四)對課文進行擴展

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依照課本,但卻不拘泥于課本。在講述課文時,應該積極地對該課文進行擴展,讓學生對課文的背景故事有所了解,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在正式授課前,可以讓學生搜集周總理的生平、我國當時的社會情況等等。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名人名言?”在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周總理的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隨后,教師可以再次詢問學生:“大家想知道周總理是在什么社會背景下說出這一番話的嗎?”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朗讀事先讓其搜集的資料。通過這些手段,讓學生真正地明白,周總理為什么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體會到周總理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然后,教師再將學生分成小組,分角色對課文進行朗讀。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偉人的情懷,產生共鳴和了解。在課程的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如:“同學們,你們覺得周總理的夢想現在已經達成了嗎?請說出你的理由?!痹谶@個過程中,學生們會將舊社會的種種不幸,與如今的幸福生活進行對比,從而明白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真理,提升學生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感情。

(五)關注平凡人物的紅色事跡

在很多教材中,為了體現人物、事件的代表性,課文中常常以革命領袖為例。但是,對于大多數小學生而言,革命領袖與其相距甚遠,其很難從偉人的故事中產生共鳴。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搜集身邊的平凡人物的紅色事跡。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采訪那些參加過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讓其敘述當年在戰場上的經歷。這些老兵和學生是同鄉人,有著和學生相似的口音與經歷,其中有不少甚至是學生家里的長輩,從其身上汲取紅色基因,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在采訪后,學生可以將老兵們的口述歷史,由口頭語言轉變成書面語言,并且在彼此之間進行傳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接受到“紅色教育”的熏陶,還可以鍛煉其溝通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為其之后的工作與生活奠定基礎。

(六)將紅色資源融入口語交際教學中

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認為,語文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語”,即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一部分是“文”,即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在過去的紅色教育中,部分教師只關注閱讀、寫作等書面表達能力,對于口語交際能力的關注力度并不夠。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提升其愛國意識,教師應該對口語交際課程予以重視。例如:教師在教授《口語交際:講歷史人物故事》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我國革命的過程中,曾經涌現出了很多老一輩革命家,你們是否可以說出幾位革命家的名字?并說出其主要貢獻?”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著“我所了解的老一輩革命家”這一主題,講述革命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互相溝通、互相交流。在不斷思考、不斷討論的過程中,不但可以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顯著提高,還可以使學生們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感受到這些故事當中的深刻內涵,從而達到傳承紅色基因的目的。

三、結語

總而言之,物質生活極度發達的今天,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地向學生普及紅色精神,讓學生從那段崢嶸歲月中,感受到其祖輩的偉大,并讓學生以其祖輩為榜樣,走上為國奉獻的道路,為我國之后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齊艷玉.紅色校園文化如何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戰郵精神為例[J].文教資料,2021(8):25-26,47.

[2]楊亞星,孫青.建黨百年視域下紅色校園文化的當代價值[J].文苑,2021(15):28-30.

[3]茍進萍.紅色基因融入文明校園創建路徑探析 ——以臨夏中學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2(13):54-56.

猜你喜歡
紅色教育紅色基因語文教學
對“紅色教育”回歸本位的思考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改善課堂教學質量, 完善黨校紅色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