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策略

2023-08-14 05:41洪良偉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小學科學教學效果

洪良偉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成為各科教學的風向標。對于教學而言,高效率的課堂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構建高水平、高質量的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學科學課程作為一門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學好科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那么,作為一名優秀的科學教師,如何基于課程改革的有利背景,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落實探究式教學法,發揮科學學科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已然成為當前教學中一項值得深入思考并積極實踐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科學? 探究式教學? 教學效果? 探究過程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南安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新課標理念下培養小學科學思維的教學策略研究”(NG1452-189)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7-0010-03

一、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性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基礎性課程,在小學階段的學科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從科學課程教育目標來看,科學學科旨在成為一門“人人都能學的科學”, 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要求教學者在教學中要切實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科學教育;從它的特點來看,小學科學課程以生活中的科學為邏輯起點,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了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科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從它的學習方式來看,小學科學課程以科學探究為最重要的學習方式,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過程的本質特征,這對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無疑是重要的。與其他課程相比,小學科學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既有著社會科學中豐富的人文性,同時,也有著充滿邏輯思維的自然科學,這對學生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科學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中落實探究式教學法與科學課程本身特點不謀而合。

二、探究式教學法的內涵

探究式教學法,顧名思義是指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關知識、相應原理進而得出感悟或者結論的教學方法。它契合了新課改關于教學方法應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講授主導型走向發展主導型”“由抽象知識轉向具體情境”“由知識中心轉向素養中心”的總體要求,故而成為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趨勢之一。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探究式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但并非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而是將主導作用與主體作用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策略。其次是它更加注重在自主探究中培養學生的獨創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將自身的知識體系和能力有效結合起來,并做到綜合運用,這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最后是探究式教學法對教師的教學和師生關系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究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探究的整體進行有效設計,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的水平對探究目標、方法等方面做出靈活性調整,這是對教師教學素養的重要考驗??梢?,探究式教學策略有著重要的教學價值,這也是探究式教學法得到各科教學青睞的主要原因。從這個角度來看,科學課程是以探究為主的學科,在科學課程中落實探究式教學法,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塑造、科學素養的培養所產生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三、小學科學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各科教學也在創新中不斷尋找著適合自身的教學策略,小學科學課程也不例外。當創新成為課堂教學主旋律時,加快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號角也隨之響起。小學科學課程的核心素養是科學課程育人目標的集中體現,奠定了課堂教學策略運用的總目標和基調。從目前小學科學教學現狀來看,一方面,科學教學總體上呈現出穩中求進的態勢,受課改觀念影響,探究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實施,并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為教學的深入開展提供了良好前提。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學生在學習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知識不感興趣、學習方法掌握不到位等,再加上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未達成統一,對課堂教學效果造成了不好的影響。要想解決這一些問題,需要教師革新教學觀念,以探究式教學理念為指導,根據教學實際對教學方法做出調整,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科學知識的魅力,不斷增強學習能力;同時,也要求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學習觀,不斷增強對科學探究的熱愛?;诖?,筆者將從“創設情境,發掘探究潛能、適當點撥,誘導探究方向、開展活動,訓練探究能力、完善評價,鞏固探究成果”這幾個方面入手,對探究式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展開論述。

四、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具體應用

(一)創設情境,發掘探究潛能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那么學生很難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學習也會從享受變為負擔。對于小學生來說,寬松、開放的學習環境更加符合其學習特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而合理的教學情境無疑是最好的方式,它能夠滿足學生當前的學習需求,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有效發揮。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能夠保持昂揚的斗志,感受、體驗科學課程的獨特魅力。例如:在上科學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應以探究式教學法為指導,以合理的情境創設為支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發掘其探究潛能。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以問題來引導學生興趣。比如,在教學“水和水蒸氣”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作為導入,詢問學生“雨過天晴,地面的水很快就干了,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借助實驗預設來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水的蒸發現象,并初步得出結論。最后,再提出問題:自然狀態下的水蒸發現象和人工加熱蒸發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通過細致的觀察思考總結出相應的結論。如此一來,能夠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深入探究水蒸發現象的本質。另一方面,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情境來使教學變得具體而生動。比如,在教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制造多種類型的聲音,讓學生仔細聆聽,并依次說出各種聲音的順序,以此來吸引學生注意力,順勢引出“那么多類型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這一話題。之后,教師再依據導學案出示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任務指導來展開對這一話題的深入探究。比如,讓學生先提出自己的假設,再利用實驗材料進行自主實驗,通過不同的方法制造聲音,并記錄下實驗現象。最后,教師再進行總結、歸納,以使學生將聲音的產生與物體振動聯系起來,概括出物體發聲的規律。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體會到科學學習的樂趣。

(二)適當點撥,誘導探究方向

探究式教學歸根結底是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長期以來,教學問題出現的最大原因在于教與學之間的節奏把握不好,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是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在探究式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是引導者,要起到啟發誘導作用,而學生則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者,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自己的探究,發現知識并提升能力。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擺在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處理好教師的“引”和學生的“探”的關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讓學生漫無邊際去探究,也不能過多牽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當的點撥和指導,使學生產生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頓悟感,從而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上科學課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應對學生的探究過程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撥。一方面,教師要針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在學生思維的困惑處進行指導,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這一課內容時,首先,教師要以“溶解”這一概念的復習作為導入,以舊引新,使學生對液體的溶解現象產生初步思考。之后,教師再借助實驗來引導學生展開對溶解現象的自主探究,出示實驗步驟,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并觀察實驗現象,鼓勵學生以形象化的語言進行描述。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明白溶解的原理,使學生由此及彼,聯想到生活中其他液體的溶解。最后,教師要與學生共同總結重點,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學生思維的空白處進行指導和點撥,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教學“空氣有重量嗎?”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稱重案例作為導入,使學生對物體的輕重有初步的概念,并借助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進而導入“我們身邊的空氣有重量嗎”這一課題。之后,通過合理的實驗對比來讓學生對空氣重量有初步認知。在學生探究中教師要對“如何收集空氣”這一問題進行指導,使學生掌握空氣收集的方法。最后,再展開空氣稱重的實驗。通過這樣的方法,能拓寬學生知識面,使其感受到科學學習的神奇之處。

(三)開展活動,訓練探究能力

豐富的學習活動是探究式教學應用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學生展現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載體。對于教師而言,按部就班的教學雖能夠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滿足不了學生日益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探究活動為這一情況的轉變指明了方向。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活動是展現自我的重要方式,是享受學習的基本途徑。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探究活動,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究、自主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探究能力,培養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例如:在上科學課時,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教師應從開展科學活動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師依據教材內容合理設計探究活動。比如,在教學“運動和摩擦力”這一課內容時,教師應在學生了解基礎原理的前提下,設計實驗活動。比如,準備必要的實驗器材,引導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在課堂上探究“物體輕重與摩擦力的關系”,如,將活動以游戲的方式展開,讓小組派出代表參與活動,最終得出“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的結論。另一方面,教師要組織學生適當地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學生觀察生活,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既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收獲樂趣,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完善評價,鞏固探究成果

完整的課堂既需要以科學的教學觀念和正確的方法為指導,同時,也離不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僅是教學的基本環節,而且也是推動師生關系向前發展的重要途徑。探究式教學要注重整個探究的模式、過程,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學生的評價。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兼顧到教學的整體,考慮到教學的各個方面,抓住教學評價這一環節,通過多樣化的評價策略來鞏固學生已有的探究成果,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教師的尊重與信任,推動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構建,從而進一步完善小學科學教學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例如:在上科學課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能力,教師應在教學中采取探究式教學策略,并在教學評價環節上下功夫。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綜合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針對表現好的學生,要不吝嗇自己的贊美,而對于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則是要給以積極的鼓勵,提高學生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家校合作在學生評價中的作用,讓家長充分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家長的評價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助推力。如此一來,能夠讓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為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貫徹落實探究式教學法,對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探究式教學并非完美無缺,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著其特定的適用范圍和優缺點,就探究式教學法本身而言,它的劣勢在于耗費時間長,不適合人數多的班級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對教學情況有精準的把握,把握教學時機,合理運用探究式教學法,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科學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要始終不忘育人初心,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以便更好地應對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

參考文獻:

[1]唐婷.淺析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策略[J].讀寫算,2021(23):201-202.

[2]顏麗平.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中課堂提問策略的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1(20):22-23.

[3]劉秀芬.淺談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有效性策略[J].讀寫算,2021(8):151-152.

猜你喜歡
探究式教學小學科學教學效果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高中化學習題課探究式教學設計的研究
探究式教學法在立體幾何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要將探究式教學融入到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之中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