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空間里的景觀營造思考

2023-08-16 14:36何欣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營造方法園林景觀

摘 要:園林景觀的應用場景多種多樣,不同的場景對園林景觀的營造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針對實際項目中,小空間酒店戶外景觀對傳統造園方法的使用展開思考,也對傳統園林的傳承和創新進行探討,希望可以更好地推動小空間中的園林景觀營造。

關鍵詞:園林景觀;小空間;營造方法

中國傳統園林作為東方園林的代表,歷經千年,不斷推陳出新,以獨樹一幟的造園手法獲得重要的國際地位和巨大的文化影響力。其使用場景也在千年的演進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宮殿的皇家園林、大戶人家的私家園林走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它在社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美好生活環境和理想的生活狀態的當下,變成一種對文化的傳承。那么在中國古代就已成熟的傳統園林的營造技藝,面對當代人居環境下園林景觀涵蓋的領域、使用場景的拓展又該如何傳承和創新?

一、小空間里的傳統園林景觀營造思考

(一)小空間

明代造園家計成在《園冶·相地·傍宅地》開篇寫道:“宅傍與后有隙地可葺園,不第便于樂閑,斯謂護宅之佳境也?!秉c出小空間有隙地即可葺園,且通篇展現了園林藏萬千氣象于方寸之內的精妙,和可容納天地山水的意蘊。園宅相依,動靜互補,疊石成峰、挑土為山,造竹修林茂、柳暗花明之境,體現出舒適安閑、悠然自得的園宅之樂。結合本案來看,傳統園林不在于大而在于精。

(二)園林景觀設計步驟

當代風景園林學家孟兆禎在《園衍》一書中寫道:“中國園林設計序列與西方比較有較大的差異。西方的設計思維序列首先強調理性分析,分析空間的功能、性質和形態。有時甚至最后才確定用什么植物種類進行點綴?!泵险椎澖梃b傳統的造園理法將園林的設計序列總結為明旨、相地、問名、布局、理微、余韻6個步驟,并以借景為核心,與各個環節構成緊密的整體。如圖1所示,這6個步驟既是設計的順序,也反映出造園人的初心,從宏觀到微觀,從選址到布局再到細節,涵蓋了園林景觀設計的方方面面。

明旨,就是明確興建園林的目的。不同于人們談到的園林旨在滿足人對美好人居環境的追求這個宏觀目的,而是明確園林是為展開某種活動設計的,具有其特殊的目的。這要求明確用地性質,在設計之初就開展收集相關資料的工作,不僅收集涉及地理、人文歷史、風物傳說掌故等方面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資料,還要了解和理解該用地所屬上一層的總體規劃,就城市景觀來說,涉及區域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乃至城市設計等。只有將通過充分調研所獲取的自然與人文資料,和通過深入學習后形成的主觀認知相結合,才能進一步進行定性和定位,否則設計思路將無從談起。

相地,是對用地進行觀察、審視和思考。計成的《園冶·興造論》寫道,“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梢娤嗟厥亲怨啪陀械钠毡樾缘脑O計環節?!秷@冶》中的“相地合宜,構園得體”,也明確了相地與設計成果之間的必然聯系。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相地除了表示對用地的選擇外,也有對已確定的設計用地進行踏勘的意思,調研用地,“明地之宜和不宜方能發揮地宜”。

問名,就是揣摩考慮景觀的名稱,對設計者而言是起名,借景抒情,對參觀者使用者而言是顧名思義。園林可以借某一寓意,而造景呼應,引觀者共鳴,也可因某一景色而為園林命名。就像文學作品一樣,采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取名以與景觀相呼應,有可能起到奇效。比如園林雖小但精致的“殘粒園”原稱東園,園主人吳待秋取“紅豆啄殘鸚鵡?!本湟?,命名“殘?!?,殘而不全,更見其園小。

布局,是組織,是設計,是引導。園林就像一篇小說:起,開端;承,承接上文;轉,轉折;合,結束全文。小說是由作者提前布局,用文字章節引導讀者隨著文章的情節產生情緒起伏,而園林可以看作設計師對園區內總體的景致進行組織與組合,利用空間開合、視線引導、景點串聯等方法,對游覽觀賞的節奏與順序視覺感知進行把控,形成園林設計的整體構思?!靶≈幸姶蟆笔切@布局的主要理法。布局常用的布局元素有:園林建筑、園路場地、植物假山、小品、水體等。

理微,顧名思義就是對設計細節的處理。明旨、相地、布局都是宏觀層面的研究和設計,確定園林的立意、位置選擇、布局起承轉合,進行宏觀的設計;理微則是在山水、遠近的大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的細節雕琢,是近在眼前的精致,可以是建筑的雕刻、窗欞等,可以是植物生長的方向,這些都是設計落地的細節。

余韻,宋代蘇軾《石鐘山記》中有“桴止響騰,余韻徐歇”,意思是鼓槌停止了敲擊,聲音還在傳播,余音縈繞,慢慢地消失。置身于園景之中就像鼓槌持續敲擊,當游者離開園景,就像鼓槌停止了擊打,但余韻縈繞。余韻要求園景對觀者產生的影響應該是持續的、值得回味的。

(三)借景與成景

孟兆禎提出的明旨、相地、問名、布局、理微、余韻無一不是以借景貫穿始終的,足見借景的重要性。

“巧于因借,精在體宜”是《園冶》一書中最為精辟的論斷?!耙颉笔峭獠康淖匀画h境,是草木枝椏、飛花流水,會隨著園地的不同而全然迥異,因此借景的精髓并不是“因”,而是在“體宜”。了解如何體會、如何體現因園地不同而不同的“因”,而這個“因”又因為“體宜”而得以呈現,即可明白“景因境成”的原因。成景需要設計師具備卓越的審美,而審美的形成離不開視覺。

視覺是人感知空間的主要途徑之一,人們通過視覺的觀察、感受、分析、認知,進而形成對空間的體驗,這種空間體驗最開始形成于自然,然后在造園人的認知體驗中逐漸應用于造園。在審美感知方面,傳統園林空間與山水畫有著諸多的共通性。伴隨著時間的流轉,傳統園林造園技法的傳承與創新,實則伴隨著造園人自身審美體驗的積累,造園人利用自身“體宜”的經驗與感悟因地制宜,借“因”成景,在園林景觀中,使觀看者引發情感共鳴,體悟到景色中的情感、人生哲理。利用這層體悟在園景中展現園之“異宜”,這是傳承,也是創新。

二、堯山書院酒店

(一)區位背景解讀

項目地位于蒲城,地處關中東北部堯山前平原地帶,歷史悠久,自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建縣至今,已有2 300多年的歷史,古稱“重泉”“南白水”。古代蒲城縣有五臟(五座廟宇)六腑(六個街區),七十二牌坊,七十二街巷,形狀似臥牛,故有“千年蒲城,臥牛名城”之美稱。作為陜西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蒲城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和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遺存,文化遺產眾多,具有典型的關中民間風格,同時又不乏當地文化特色。

項目地堯山書院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由知縣羅文思捐資創建于東槐院,也就是現今的“槐院里”?!镀殉强h志》曾多次提到道光初,邑紳王鼎、程儀鳳盡力謀劃,資助英秀人才,予以津貼,收生員和成年童生入學,講經義、作詩文、練考試?,F今堯山書院只余下舊址,但其所在的“槐院里”在上位規劃中被定位為最具東府風情的院落情境體驗式歷史街區,在建設上則以歷史街區復興再生為基礎,以“東府記憶”為線索,來整合關中文化的歷史遺存,以“院落、民居、生活”為載體,去構建歷史文化街區生活,再結合吃、住、行、游、購、娛的全方位旅游產業鏈,形成古樸、典雅的古韻特色的歷史風貌區。

(二)建筑風格解讀

酒店新建建筑以現代關中民居建筑為主,經過了千百年的變遷,關中民居以自己獨有的古樸恢宏的建筑風格,在中國民居建筑中自成一派。其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磚、石護墻,青瓦置頂,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在現代酒店建筑中,這些關中民居的風格特點都得以延續,顯得敦厚簡約又韻味十足。

(三)定位與定性

擬建成具有關中書院風情的合院式低奢酒店,植入堯山精神符號。酒店以住宿、會議、對外開放式書吧等功能為主,并在長期經營中形成“堯山講堂”文化品牌。

(四)設計范圍空間功能流線分析

紅線范圍內去掉建筑面積,景觀建設面積約為4 080m2。場地北側緊鄰紅旗街,東側為人民路,西側與清代考院博物館僅一墻之隔,酒店內部為預留消防通道,日常封閉管理,非必要不開門。南側為槐院巷步行街,并且是堯山書院酒店的主要入口;北側紅旗街上的人行出入口主要服務于宴會廳,因宴會廳除去舉辦婚宴及聚會日常會外,日常會對外開放簡餐,而此出入口主要是為方便非住宿客人進出宴會廳和日常就餐。酒店東側和北側緊鄰市政路,各有一個地下車庫出入口,酒店內部建筑布局南北方向為合院出入口,因此結合動線連接。

(五)空間布局及節點定名

堯山書院酒店,除4號院酒店大堂、5號院獨棟合院外,院內建筑山墻均為南北向分布。根據酒店建筑分布及空間特點,將景觀空間分為入口景觀、軸線景觀、庭院景觀三種類型。由入口景觀引導,軸線景觀串聯庭院景觀。入口核心景觀節點“門庭雅士”門,是入戶禮序之始。無門儀,不成門第。門庭作為府院的臉面,不僅體現出歸家儀式的第一重禮序,也象征了客人尊貴的身份。

離開入口空間后就進入到內殿的軸線景觀空間。東西向的軸線景觀是與建筑結合較為緊密的交通空間,合院出入口均在東西向的軸線景觀上;南北向的軸線景觀則緊鄰客房窗戶,空間布局上有意識地根據寬窄和主次將南北向軸線分出動靜。在設計上利用園路場地、植物、假山、小品、水體等布局元素,將南北軸線分為一動一靜:靜的為“竹影悠悠”,緊鄰3號院和6號院的戶外泡池,因此道路兩側密植竹林,為兩側合院及軸線景觀通廊形成相對私密的景觀屏障;另外一條南北向景觀軸線,一側緊鄰人民路地下車庫出入口,另一側臨3號院客房,空間相對富裕,且與宴會廳的庭院空間形成聯動。

主要的庭院空間分別分布在酒店的前中后三部分,較好地平衡了酒店每一部分的客人對有景可賞的戶外庭院空間的需求。入口附近的“陽光庭院”,東西向可達9米,較為寬敞,結合分枝點較高的國槐,空間上可以很好地打造出業主希望的樹下飲茶、樹影搖曳的生動畫面?!爸窳中№碧幵谒膫€合院客房之間,為緩解建筑物太近帶來的壓迫感及冷硬的疏離感,使用竹林布置讓步行小徑蜿蜒其中,反而讓場地有一種別有洞天之感,為在竹林小徑中穿行的游人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宴會廳建筑形成的L形空間內,與落地窗交相對應的庭院景觀是“群賢畢至”,出自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指賢能者齊集,濟濟一堂,都匯聚在這里,與宴會廳的特性相呼應。漫步槐院里,棲居書院中,傾聽將相王侯的故事,感受士人風骨,靜享花間風光。

(六)植物種植

1.種植原則

利用地形變化,豐富植物組團層次和植物空間。在背景基調常綠的基礎上,結合觀花、觀葉、觀果、聞香、觀形,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豐富植物景觀。結合書院氣質,將植物的文化意境與空間設計相結合,力求打造內涵豐富的植物景觀空間。盡量選擇漢中地區鄉土樹種,適應當地環境,凸顯本地特色。

2.種植策略

近建筑物區域:強調層次,以常綠喬木為“背景”,保證冬季不枯,點狀使用中型落葉喬木讓背景開合有秩,冬日不遮戶內陽光;中景常綠灌木搭配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前景木本花卉結合混播草坪接路,如紫葉李,使得視線通透,突出植物色相變化。主入口區域:選擇銀杏或國槐為入口主景觀樹,樹形挺拔,強調序列感。邊界:圍墻內結合園路小散步道種植國槐,樹形挺拔,分支點高,夏季遮陽效果好,作為邊界遠觀均有較好效果。

3.植物主題

(1)聞香識趣

聞香選擇小型喬木及灌木結合基調種植布局,主要考慮沿散步道點植,園中聞香,增加游園樂趣。

(2)百果豐碩

結合附近休息節點分片區布置不同品類,不同片區可四季觀花、觀葉、觀果,別有一番園林之樂。

(3)春花爛漫

花卉植物片植獨立成景,孤植作為視覺焦點,或配合基調樹種局部使用。

參考文獻:

[1]計成.園冶注釋[M].2版.陳植,注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2]孟兆禎.園衍:珍藏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3]鄔烈炎.視覺體驗[M].蘇州: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何欣,碩士,商洛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猜你喜歡
營造方法園林景觀
作品六
生態環境建設與園林景觀結合初探
淺析竹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論生態美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
創造小學語文良好學習氛圍的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營造有效課堂氛圍
房地產開發中園林景觀工程建設成本管理與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