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藝術在大學校園環境設計中的表現形式及策略探究

2023-08-16 14:49洪維康朱濤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校園景觀公共藝術環境設計

洪維康 朱濤

摘 要:公共藝術在大學校園環境設計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構建人文環境、營造公共空間、形成裝置藝術。將公共藝術設計與大學精神相融合,將生活藝術化的設計理念融入校園環境,構建互動空間,通過合理的物質媒介傳達大學精神。借助公共空間、公共藝術等,可以有效提升校園形象,塑造校園文化,闡發校園精神。探討人、環境、公共藝術之間的關系,解讀在大學校園環境設計中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旨在提升校園環境的人文性和自然性。

關鍵詞:公共藝術;校園景觀;環境設計

一、公共藝術與環境設計概述

(一)公共藝術

公共藝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被社會認可與追捧。針對社會面臨的諸多問題,公共藝術可以成為一種重要的手段,揭示、質疑和顛覆當下環境,從而建構起一個更加完善的公共空間、精神世界。正如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指出的那樣,“公共藝術代表了藝術與社會關系的一種新的取向”[1]?!肮病币辉~,就可顯現出其公共性,而這公共不僅僅指空間形式上的公共,更深層次的還是人、空間和社會三者間的關系。

公共藝術作為具有社會功能的藝術形式,以人為核心,依附于環境,是提升城市與鄉村環境文明程度與空間品質的有力手段。從根本上來說,公共藝術的思想追求是對環境空間的重新定位,以及對當下環境空間的改善與提升,是對人們空間審美需求的進一步滿足。它不僅可以表達人類的精神需求,亦可成為一種有效的社會意識形態構建方式。

(二)環境設計

環境設計,就是通過對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方面的綜合塑造與規劃,打造人工改造的生活空間,全面提升人們生活的空間品質。隨著環境與藝術的全面融合,建筑設計和環境設計共同筑起了現代公共空間,城市中大量的現成品藝術、裝置藝術進入人們的視野。一方面,借助公共空間中的公共藝術,可以“通過藝術家按照一定的參與程序來創作融合于特定公共環境的藝術作品,并以此來提升、陶冶或豐富公眾的視覺審美經驗”[2];另一方面,環境空間的開放維度帶來了互動的可能性,讓公眾不僅成為參觀者,而且成為使用者和塑造者,大家共同使用和享受城市空間的無窮價值。

二、公共藝術在大學校園環境設計中的作用

大學校園中的公共藝術因所處的高等學府的場所特殊性而有別于城市空間中普遍的公共藝術,它對校園中的物與人都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3]。公共藝術作為一種景觀表現載體,可以凸顯校園的場所精神,引導學生共同營造具有大學特有文化藝術性質的校園氛圍,進而構筑學校的文化公共領域。因此,在大學校園環境設計工作中,公共藝術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大學校園中的公共藝術具有特殊的情感價值,能夠發揮重要的藝術教育作用和審美教育功能;其次,大學校園中的公共藝術具有美化環境的作用,這是其作為藝術品的本質屬性;最后,人們對于空間的認知是基于其所具有的標志性,具有特殊意義和審美價值的場所標志能幫助人們對空間進行定位,同時具有重要價值的場所可以幫助人們發揮環境認知和文化營造的重要作用,由此實現空間的審美教育功能,這是校園環境設計和公共藝術的另外一層重要的價值。

三、公共藝術在大學校園環境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一)雕塑

20世紀初,從西方傳來的雕塑藝術在我國得到運用,主要的表現方式是皇家園林中的雕塑作品。隨著社會的發展,雕塑逐漸由少數人的私有物品,開始轉化為大眾共同享有的物品,即從展架上走向了公眾與自然,被人們廣泛運用在公園、廣場、校園等公共空間中。

大學校園中的雕塑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功能性雕塑,主要與校內綠化、地面、墻面等校園環境設施或者建筑物配合使用,一方面滿足人們對校園公共空間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提升這些空間的藝術品位。第二種是裝飾性雕塑,以烘托藝術氛圍、美化校園環境為主要目的,題材選擇上重視趣味性與生動性,還可以借助一些抽象的表達方式,將具體觀念灌注到藝術作品中。第三種是紀念性雕塑,是為了紀念某一歷史事件、人物或者精神而制作的[4-5]。

(二)壁畫

作為一種古老的裝飾藝術形式,壁畫在公共藝術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心靈互動、行為互動,是其主要的創作形式與特征。壁畫被描繪在墻壁上,是人們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法,在人工墻面或者天然墻面上繪制的圖案。它附屬于主體建筑,可以在建筑的表面制作完成,具有重要的裝飾功能與突出的藝術氣息,在環境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環境設施

隨著大學校園公共設施與校園建設的同步發展,環境設施對外代表了校園的整體形象及文化底蘊,對內逐漸成為衡量校園文化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因此,大學校園公共設施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從設計原則出發,契合文化傳承要求、注重整體規劃、強調以人為本是優化校園設施的核心要點;從設計方法探究,首先應注重功能與形式的有機統一,其次尋求視覺語言的協調表達,最后強調整體與局部的科學規劃。

(四)植物景觀

高校中的植物景觀是指結合藤本、草本、喬木、灌木等來創造景觀,從而體現色彩、質感、形態等植物的自然美[6]。植物是校園綠化工程中的重要構成要素,具備靈活多變的配置方式、豐富多彩的觀賞特性以及生態環保的規劃觀念,契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發展需求??偠灾?,優美的校園植物造景可以為廣大師生創造一個學習、探索、成長的理想環境,有利于師生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并在此環境下不知不覺形成美的行為、美的語言、美的人格。

(五)鋪裝

在校園中,鋪裝具有重要的實用功能和藝術價值??梢赃x用人工材料,或者借助自然媒介,創造藝術性的環境。鋪裝形式與鋪裝風格同場所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鋪裝可以發揮具體的功能,例如圍合空間、引導視線等,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與此同時,人們還可以創造性地利用鋪裝構成的顏色、圖案與肌理效果,構筑一個飽含藝術氣息的公共環境。

然而,在現階段的大學校園環境設計中,鋪裝總體來說缺乏美學設計。由于經濟因素的制約和公眾整體審美水平的限制,鋪裝往往會被忽視。行走和停留是多數人對于鋪裝作用的固有印象,其往往顏色簡單、圖案單一、紋理枯燥。因此,校園鋪裝應基于校園精神與生態理念,從顏色、道路結構、材料應用、細部圖案等方面進行改造。

(六)其他形式

大學校園中的公共藝術有著多種多樣的形式,除了以上內容外,還包含校園標志、校園小品等。就校園標志而言,它是展示校園文化的重要形式,可將校園文化內涵語義符號化、形式化,直觀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校園標志易于識別,形式較為簡單,通過文字、圖像等符號形式的結合,直觀體現學校的文化氣質。

四、公共藝術在大學校園環境設計中的表現策略

(一)空間層面表現——強調公共藝術表現形式的整體規劃

大學校園公共藝術需要置放于師生可以自由進出的校園公共環境之中,以全部的公眾為接收對象,而非是某些特定的個人或者群體。校園公共環境不僅包括建筑室內空間,而且包括室外空間。與建筑室內空間相比,室外空間是人們開展游樂、交往、集散等活動的公共場所,有更明顯的功能多重性特點。通過在藝術環境中的相互接觸產生具體感受,展開有效互動,可以幫助人們構筑健全的人格精神,留下獨特的環境記憶。

互動性是公共藝術在空間層面表現中的一大本質屬性。在新時代背景下,互動與在場體驗是校園公共藝術設計的關注焦點,通常更加強調欣賞者與創作者、藝術作品與空間環境的有機關聯。公共藝術的互動性在于所處時代主流群體的價值認同感,其最終目的是滿足公眾的需求,在最大程度上為公眾提供使用、鑒賞、發言的平臺,從而激發公眾的內在精神及對公共藝術文化使命的認知。進一步說,公共藝術表現了為對公眾權利的尊重,成為公眾表達自身意志的權利圖騰,是民主精神的一種象征。

以武漢大學的櫻花節為例,每到春季,武漢大學珞珈山上紅墻綠瓦、楊柳依依,早櫻晚櫻就開遍了山頭。櫻花節更像是武漢大學的一張名片,人們相伴走進初春明媚的陽光里,去赴一場久違的三月櫻花宴,在武漢大學校園環境中賞櫻,并在此與景色進行有機互動。武漢大學的美是生動有活力又沉淀著濃厚歷史韻味的美,廣大師生和社會群體除了欣賞美麗的自然饋贈外,也能感受武漢大學深厚的歷史底蘊。櫻花作為一種互動媒介,在有形與無形之中傳遞著生命之美和藝術之美。人們在欣賞櫻花的同時,還可以欣賞萬林藝術博物館、鯤鵬廣場、珞珈山等,同時展覽、雕塑、古建筑都能映入眼簾,通過直觀感受,與觀者進行積極互動,使其感受武漢大學的校園環境之美,并在校園環境中產生情感共鳴。

(二)視覺層面表現——突出公共藝術的美學作用

公共藝術通過一種非語言的視覺符號形式,將教育精神和校園文化在潛移默化中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通過獨特的美學形態、材料形式、表現手法,讓每個人在公共空間中展開互動體驗,從而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和思考水平。

在大學校園環境中,可以將壁畫、雕塑等藝術品置于校園公共場所中,讓教師、學生和游客能隨處感知它們的存在,并通過視覺感官接收這些藝術作品的美,從而在感受過程中產生精神互動。在視覺層面表現設計中,設計師應注重人們與原創藝術作品的視覺接觸,通過觀察培養大眾在校園環境中對藝術作品的鑒賞力,從而提升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使他們了解藝術品制作中使用的一系列材料、技術及背后的故事,進而探索藝術作品更深層次的意義和詮釋手段,并逐步形成描述、欣賞藝術品的審美語言和思想,促使這些公共藝術品豐富大學校園環境,突出公共藝術視覺表現的美學作用。

(三)文化層面表現——注重公共藝術表現形式的文化傳承

公共藝術與純粹的藝術之間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互動品質。公共藝術的核心是“公共”,它需要公眾的廣泛參與,并盡可能滿足公眾的訴求。簡單來說,公共藝術并非指定某種風格流派或單一樣式,而是一種借助其自身具備的互動媒介屬性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圍,在有限的空間環境和無限的藝術意境中傳遞社會和文化價值取向的藝術。其中,公共性是公共藝術價值取向的核心,藝術家能通過這一藝術形式服務大眾,進而幫助社會公眾積累審美經驗。

校園中的公共藝術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而且是展現學校當下發展與推動其未來進步的重要平臺。一方面,它們能引發學生對校園環境的認同與關注,體現校園文化的生動性和教育性;另一方面,其對整個校園環境的健康發展、可持續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以我國臺灣東海大學中的路思義教堂為例,作為大學校園環境中的公共建筑,其集中反映了大學校園環境中的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展示了大學的精神價值,更是東海大學的地標性建筑和校園文化的象征。臺灣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由著名設計師貝聿銘、陳其寬共同設計,其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狀,外觀則由四片面排列組合,于屋脊分開,構成一線形天窗。建筑內部的菱形瓦和月部交叉的格子梁,能產生形狀呼應的視覺美感。路思義教堂這一建筑的存在,既彰顯了東海大學作為基督教大學的歷史淵源,又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公共互動場所,同時學校的相關儀式活動、典禮都在此舉行,亦踐行了公共藝術服務大眾的理念。

五、結語

大學校園環境中的公共藝術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涉及社會學、景觀學、心理學、規劃學、管理學、藝術學、建筑學等諸多領域,豐富的景觀層次、合理的空間結構、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觀節點以及富有文化內涵的象征圖騰應該是大學校園環境設計中要思考的重點內容。公共藝術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載體,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與表現機會,同時在校園環境中有所體現,最終發揮自身多方面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孫振華.什么是公共藝術[J].雕塑,2002(4):32-35.

[2]包林.藝術何以公共?[J].裝飾,2003(10):6-7.

[3]易師儀.當代公共藝術與城市環境設計的融合發展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4]馬欽忠.公共藝術基本理論[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221-222.

[5]周海濤.公眾認可的藝術:淺析公共藝術的環境對話與建構[J].藝術工作,2017(3):85-87.

[6]于中興.淺談公共藝術與環境藝術設計之關系[J].美術觀察,2014(11):137.

作者簡介:

洪維康,三峽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朱濤,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猜你喜歡
校園景觀公共藝術環境設計
中學校園景觀設計
鄉村傳統民居環境設計改造與保護略談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大連濱海路公共藝術的美學探究
現代校園景觀生態規劃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