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師心理研究知識圖譜計量分析
——以CNKI 1985—2022年期刊文獻為例

2023-08-18 11:57趙慧楨王曉靜
黑龍江科學 2023年13期
關鍵詞:發文高校教師圖譜

趙慧楨,王曉靜

(西安工程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西安 710048)

高校教師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教書育人與科學研究的雙重工作,其心理狀況對于學生身心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及高校教育質量有著直接影響[1]。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斷吸引學界開展相關研究。為系統了解國內學者在高校教師心理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梳理高校教師心理研究的發展脈絡,利用文獻計量軟件CiteSpace 5.8.R3生成國內高校教師心理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以期為后續該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

借助CiteSpace 5.8.R3軟件,以中國知網為數據來源,以“高校教師心理”為主題詞進行高級檢索,限定文獻語種為“中文”,期刊來源類別為“全部期刊”,時間跨度為1985—2022年共得到1510篇文獻。通過人工排查剔除征稿、書評、通知、會議報道等224篇無效文獻,最終獲得樣本文獻1286篇。

1 年度發文趨勢

1985—2022年間,國內高校教師心理研究領域的發文量呈現先整體上升后穩步下降的趨勢,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①起步階段(1985—2001年):此階段相關文獻數量極少,16年內發文總量僅為57篇,占樣本總量的4%,年均不足4篇。②發展階段(2002—2022年):此階段相關研究發文數量進入快速增長期,整體發文量激增,20年內共發文1228篇,占樣本總量的96%,其中2009年發文量達到頂峰,為97篇。雖然2009年后,除2013年和2015年發文量較上一年有明顯增長外,發文量整體呈下降趨勢,但最低年發文量仍不低于20篇,說明國內學者高度重視該領域的研究,并產出了豐富的研究成果。詳見圖1。

圖1 發文量年度變化趨勢

2 發文機構及作者情況

2.1 發文機構

利用CiteSpace 5.8.R3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后得到發文機構共現圖譜。高校教師心理研究成果產出較多的機構主要是高校的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及其相關部門,如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均發文5篇,發文量排名第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蘭州大學教育學院、許昌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南昌大學教育學院、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和南京中醫藥大學經貿管理學院均發文4篇,發文量居第二位;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3篇)和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系(2篇),分別位居第三、第四。國內學術機構間對高校教師心理的科研合作力度較弱,僅有的少量合作也多為機構內部合作,尚未形成跨團體、跨區域、大規模、多元化的合作網絡。詳見圖2。

圖2 發文機構共現圖譜

2.2 發文作者

利用CiteSpace 5.8.R3軟件的作者分析功能生成發文作者共現圖譜。節點大小與節點間連線深淺代表該領域作者發文量的多寡與合作關系的強弱,該圖譜具有點多、線少、不均勻的特點,說明發文作者合作關系呈現“分散多,聚集少”的狀態。發文量并列第一的作者有石若坤、鄒循豪、陳向麗、姜淑梅、宋薇和李斌,均發文4篇,但這些學者發文多以獨立研究為主,群體產出成果甚少。有合作關系的作者多為同一高校內的教師且都深耕單一領域,尚未形成跨學科、跨院校的較大研究群體。詳見圖3。

圖3 發文作者共現圖譜

3 關鍵詞共現圖譜

利用CiteSpace 5.8.R3軟件繪制關鍵詞共現圖譜。心理健康、心理契約、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壓力、心理資本的節點較大,說明這些關鍵詞出現頻次較高,是國內高校教師心理領域研究的熱點。詳見圖4。

圖4 關鍵詞共現圖譜

1)研究內容上,該領域研究主要從心理健康和心理契約兩個維度考察高校教師心理。其中,心理健康研究主要借助標準的測量工具SCL-90癥狀自評量表[2-3]及其本土化量表[4]進行實證研究,或通過橫斷歷史元分析法[5]探析高校教師的心理狀況。心理契約主要圍繞其存在[6-7]、發展變化[8-9]及在教師管理中的應用[10-11]進行研究。

2)研究對象上,該領域研究主要聚焦高校青年教師、體育教師及女教師,體現了年齡、學科、性別三個不同視角。如,圍繞高校青年教師,研究該群體的情景適應心理,探索有效的激勵策略[12-13]。圍繞高校體育教師,主要關注其心理挫折的消除及心理資本的提升[14-15]。圍繞高校女教師,研究主要致力于構建緩解其心理壓力的社會支持環境與心理健康扶助機制[16-17]等。

4 關鍵詞時區圖譜

為了解國內高校教師心理相關研究的發展變化趨勢,以1年為單位,利用CiteSpace 5.8.R3軟件繪制關鍵詞時區圖譜。由圖5可知,1985—2022年,國內學者圍繞高校教師心理這一話題開展了各類研究,各研究節點之間連線密集,說明相關研究在不同時期存在較強的傳承關系。

圖5 關鍵詞時區圖譜

基于關鍵詞時區圖譜及相關文獻,可將近40年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大致分為以下3個階段:

1)雛形萌芽階段(1985—2000年):該研究領域的關鍵詞主要包括“心理特征”“高校青年教師”“高校體育教師”“中年女教師”等,說明有關高校教師心理的研究大多根據人口統計學指標劃分教師群體,小范圍抽樣調查其心理狀態,評估其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法,側重于經驗描述,分析歸納高校教師心理特征、影響因素及保健措施。

2)蓬勃發展階段(2001—2012年):該研究領域的關鍵詞主要包括“心理壓力”“職業壓力”“心理問題”“心理契約”“職業倦怠”“心理資本”等。該階段恰逢新課程改革之初,社會對教師職業的高期望及教育系統的深刻變革導致教師高強度的勞動與其社會經濟地位失衡,給教師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與心理沖突。另一方面,教學改革及教育的快速發展要求高校教師在科研領域投入更多精力,使得其在心理上易產生倦怠感、壓力感。故如何開發高校教師心理資本,緩解教師職業倦怠,幫助其提高心理幸福感逐漸受到學界的關注。

3)擴展深化階段(2013—2022年):該研究領域的關鍵詞主要包括“職業發展”“民辦高校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管理對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等,說明此階段相關研究更具延展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①學界開始關注高校教師心理與其職業發展間的關系,這可能是由于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能夠有效避免高校教師在工作中出現心理障礙,幫助其增加職業認同感,促進其專業發展。②學界加強了對民辦高校教師群體的關注,這與2016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有重要關系。③學者開始綜合考慮影響高校教師心理的因素,試圖從教師個人層面和高校組織層面,全方位提出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對策,構建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5 結論及展望

通過對1985—2022年高校教師心理研究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學界在高校教師心理領域的研究持續升溫,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故對該領域未來研究作出以下幾點展望:

1)加強團體合作,改善研究人員結構。已有研究的作者多以個體為中心獨立開展研究,僅有的合作也局限于同一機構內部,形成研究“孤島”現象,不利于學緣關系的形成。未來應開展一定尺度的跨區域、跨領域合作,促進研究群體結構多元化,改善研究者知識結構和專業歸屬單一化問題,助力研究成果的轉化與研究質量的提升。

2)關注教師個性特征,拓寬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已有研究多從認知因素,如教師職業倦怠、心理沖突、心理壓力等方面探究高校教師的心理問題,欠缺對教師的動力、意志、情緒等個性心理特征及其與教師心理健康的關系或教師心理健康提升策略等方面的專門研究,限制了對高校教師心理研究的深度。教師心理是復雜、動態、變化的,未來應從更加多樣化、微觀的角度去深入探究,以有效提升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3)更新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結果可信度。已有研究方法較為單一,多以量表或問卷為測量工具,采用訪談法、干預實驗法、觀察法的研究成果較少。研究類型以橫向研究為主,個案研究和縱向研究較少。未來研究可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縱深了解國內高校教師的心理狀況。還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動態追蹤教師心理的變化過程,為高校教師心理研究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數據[18]。

4)立足信息化教育環境,關注高校教師心理新問題。在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為主的信息化教育環境中,高校教師成為促進知識信息化、教學網絡化的課程建設、教學創新及技術整合的主力軍。近年來,線上教學的興起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展沖擊著教師原有的教學觀念,給其帶來了更多的心理壓力。未來研究應多關注高校教師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中心理上面臨的新問題及其改善策略,以更好地發揮其心理調適潛力,促進其職業發展。

猜你喜歡
發文高校教師圖譜
繪一張成長圖譜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補腎強身片UPLC指紋圖譜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主動對接你思維的知識圖譜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論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人力資本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