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燈光技術在電視臺演播室的實踐探索

2023-08-22 07:55王真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15期
關鍵詞:實踐探索

王真

【摘要】隨著新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電視臺作為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對應的優化工作極為重要,相關人員需要保質保量地完成,而演播室作為主要的采景區域,同時也是硬件設備的集中場所,更需要了解其技術優勢,呈現出更好的播出效果。其中燈光技術便是實現上述目標的主要措施,且其具有較高的技術性?;诖?,本文通過總結演播室對燈光技術的要求,了解其內部的硬件設施,并闡述其具體的應用路徑,以期為管理者提供參考,進一步提升現場調控效果。

【關鍵詞】燈光技術;電視臺演播室;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TN949?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5.027

近年來,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電視臺演播室內部的硬件設備愈加完善,對應的管理機制也不斷優化,其中燈光技術作為輔助設施的代表性結構,其會為群眾的感官提供直觀的效果,所以對應的優化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但考慮燈光效果的呈現會受多方因素影響,一旦存在管理失誤,畫面清晰度會直接下降,故而相關人員需要深入了解其技術特性,明確應用路徑,以推動行業的轉型發展。

1. 電視臺演播室對燈光技術的需求

對攝像機而言,燈光技術是影響其呈現效果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色彩風格和色溫飽和度等,借助燈光還能實現場景氛圍的變化,故而現場管理人員需要基于技術需求,制定對應的管理預案,并針對其技術原理,細化管理指標。

1.1 主光方向

所謂主光是指布光中站支配地位的光,也被稱為基調光或造型光,其決定著景物的高光和陰影形態,使用時需要結合劇情內容、門窗位置和夜景光源來制定對應參數。管理人員需要嚴格管理光照強度,并確保燈光的照射始終聚集在拍攝對象周邊,進而深化拍攝核心,利用標準的主光方向,提升拍攝畫面的表面質感,進而滿足電視節目的拍攝播放需求。為實現上述目標,要求拍攝人員和燈光師需要協同工作,各自調試自身設備,達成色彩平衡并且還需將攝影機及其畫面作為主要參考標準,確保水平方向的燈光夾角在35度以上,垂直方向的燈光夾角在30度以上,進而確保所拍攝的對象在畫面中的布局位置準確,后續需要調試時,借助平穩的位移不會影響整體構圖。另外,燈光管理人員需要明確人物在不同情境下或不同身份下,對色彩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技術人員需要結合人物和景物對光照的要求變化,有意調整燈光形態,從而符合其多樣化需求。

1.2 逆光光源

所謂逆光是由于被拍攝主體與攝影機和光源處于交界位置,會使得曝光不充分,但合理運用也能體現出獨特的拍攝效果。其具體的拍攝手法可分為:全逆光、頂逆光、仰逆光和側逆光,布光時需要注意自然條件和拍攝時段。許多人認為逆光是拍攝的禁忌,但實質上在專業設備的處理下,適度的逆光若能穩定控制曝光率可以呈現出特殊的場景特性,還能為整個布局帶來許多微觀優勢,但上述目標的實現需基于穩定且可控的逆光光源,否則自然條件若想達到預期效果難度較大。對此,演播室要求攝影人員與燈光師需要深入了解逆光拍攝的需求,并在主體人物背后布置逆光光源,更好地呈現出人物的輪廓。但為實現穩定控制,逆光光源的參數需得以穩定控制,確?,F場技術人員能根據實際需求,實時調整光照強度,另外,須確保逆光光源的光照強度能大于主光,并結合現場需求與燈光形態,建立對應的調試方案,后續出現新需求后,還能不斷加以調試。

1.3 燈光色調

所謂色調是指圖像的相對明暗程度,其也是地物反射和輻射能量強弱在圖像中的表現,其分為暖色調和冷色調,具體應用時需根據項目風格予以選定。在演播室中,節目播出時會予以統一的色彩色調調試,并基于鏡頭參數,將其運行情況維持在穩定閾值內,保持均衡的工作態度,后續予以調控時,還應當對圖像對比度予以綜合考量,促使畫面變得科學合理,進一步為室內環境調控提供參考,并平衡人物光照需求。另外,燈光色調的調整相對復雜,尤其是在現代拍攝需求不斷多元化的背景下,許多時候伴隨基礎信息的調整,燈光色調也需隨之變化,此時最重要的一項問題便是如何保障基本的色調平穩,并提升其變化同步性。對此,燈光師需要了解不同色調背后的內涵,并提前根據播出內容制定預案,后續再結合現場情況,實時調試,以應對未來復雜多變的臨場環境和突發狀況,進而提升其播出質量。

2. 演播室燈光的硬件設施配置

演播室內的燈光演示屬于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內容,雖說現有的硬件設備能夠完成自運行,后續即使現場存在特異化需求,也能借助完善的信息處理體制來做出優化,其實用性較強。但若想達到預期效果,除基本的色彩自適應調整外,還需了解現場情況并基于特殊需求做出應對,完善內部配置,如此方能達到預期效果。

2.1 LED影視模板

所謂LED影視模板是提升節目制作效率的重要渠道,其能夠減少許多人力工作量,同時也能配合燈光技術,建立融合式的模板結構,后續使用時,代入指定場景,可減少前期處理工作量,以此為基礎予以調整即可。目前已知的LED影視模板多為mp4、flv或mkv等形式,其適用于各個處理軟件中,優勢顯著,即:首先,其能夠以工程文件的形式保存,雖能夠直接使用,但面對多樣化需求時,工作人員也可拆分其圖層,更改細致的色彩參數,從而配合燈光技術。其次,LED影視模板能夠為視頻特效及燈光色彩變化奠定基礎,工作人員可以借助蒙版或圖層覆蓋等方式,將特效與燈光色彩的呈現順序予以調整,其能夠創造出許多復雜的意境。

2.2 燈具光源

對燈光系統而言,聚光燈是其執行工作的重要依靠,其能夠實時調整光照強度等多種標準,細化燈光施加效果,并控制LED等核心設施的功率,從而穩定燈光效果。例如LED平板燈,其具有調光功能,能長期運行,在使用時不會產生異常的紫外線或紅外線,更不會出現過高熱量或輻射,所以適合演播室使用,但其挑選時需要加大管控力度,了解其階段時間的能源消耗情況,驗證其實際運行穩定與否,尤其需要驗證其燈光強度的變化情況,確保其色彩轉換時是循序漸進的,從而穩定藝術效果。另外,典型的光源還包括鹵鎢燈、熒光燈等,從專業角度其也被稱為熱輻射光源、氣體放電光源、電致發光光源和自然光源,其在演播室中使用時需要結合畫面需求,同時協同分析額定電壓等基本參數,確定演播室類型,針對性地選用燈具規格,并控制成本。

此外,硬件設施完善的基礎上,工作人員還需注意其安裝及運行所需輔助設施,例如走線情況及軌道安裝,尤其是在時代發展迅速的背景下,電視臺的節目播出需求變得多樣,若想保障其基本運行質量,軌道的安裝需要準備更多備用品,后續無論是支架安裝還是走向確定都需按既定方案執行,但若需求發生變化,則可使用備品改變走向,以免影響拍攝處理進度。另外,在保障硬件設施完善的基礎上,還需提升其安全性,以免出現不必要的資金損失或人員傷亡,保障其燈光效果能夠逐漸提升。

3. 電視臺演播室燈光技術的實踐應用路徑

電視臺演播室是制作電視節目的主要地點,其內部的硬件設施眾多,若想保障其均能穩定運行,后續也能結合燈光技術原理,演化出對應的機制,便需要針對其優劣勢,建立對應的應用方式,并隨之優化路徑。

3.1 合理設定機位

對演播室燈光予以管理時,需要調整燈具角度,也可以理解為燈光照射方向,而后根據拍攝的大體需求,將對應的設備予以歸位,提升其處理效率,后續需要調整時也能減少工作量。但為達到最佳效果,難免需要多次完成調控,所以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其原理,制定對應的工作體制。

⑴燈光師需要了解,隨著燈具工作角度的變化,被照射的物體會產生明暗度變化,同時其輪廓形狀也會受到影響,所以為保障其基本效果穩固,需使用多種燈具,在使用時不斷調整其照射角度,盡量滿足所有需求。但為避免效果之間不適配,需要結合市場信息,明確其各自的適用范圍與工作模式,以客觀數據為參考。

⑵假如所用燈光和方向具有明顯的差異性,便可能導致在指標變化時,出現呈現效果的變化,此時若把攝像機的所處位置作為標準,與其相近的燈光便是所謂的正面光,對此燈光師需結合其實際需求,調整照射方向等,完成整體方案變化,確保其不會因為方向變化而產生連帶性的負面影響。

⑶在演播室拍攝與燈光照射過程中,攝像機可能會跟隨拍攝對象的位置而不停轉動,此時光線會透入至攝像機方向,其光線為逆向光,若未能加以有效調整,并使用對應的硬件設備,逆向光會對節目播出質量造成負面影響。對此,工作人員需要了解演播室常用的光源類型,將熱光源和冷光源予以對應處置,例如熱光源在燈光技術中便體現為熱鎢燈光源的使用,其色溫一般在3200K以上,但其耗電量也極高,所以工作人員需要適當使用輔助設施,或及時獲取市場中的優化信息,以提升其技術性,再加之其發光位置的溫度極高,所以需要加以防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損失。而冷光源則體現為三基色燈的使用,此時需要靈活運用其顯色能力強的優勢,并將其節能等優勢予以深化應用,建立對應的使用機制,雖說其高強度照射能力弱,但可以綜合實際發展需求,將兩種光源融合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3.2 科學選擇布光方式

目前已知的布光方式共有三種,分別是三點布光、軟正面光和多區域布光,其各自具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后續在體制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其各自融入了新型理念,其不僅工作效果更穩定,更有逐漸融合的趨勢。

3.2.1 三點布光

三點布光屬于電視臺燈光布光技術中最常用的一種,其需要在主光、逆光和輔助光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完成工作,但其在使用過程中不能隨意搭配,需要結合實際拍攝需求予以調整。首先,逆光處理不能是正背面燈具,而是要基于拍攝角度及拍攝內容予以調整,一般都是在側面角度,通過光照暈染來提升其燈光效果,若直照會導致局部地區的曝光管理難度上升,一旦處理不當還可能導致畫面不清晰。其次,輔助光的使用需要更加規范,尤其三點布光作為一項集成性技術系統,若輔助光的處置不夠完善,其可能會導致整體效果下降,但相對而言,輔助光的強度適中,但燈光師也需嚴加管理,否則細微的瑕疵也可能導致整體效果直接下降。

3.2.2 軟正面光

軟正面光大多情況下適合多機位取景工作中,當燈光師完成初步全面照射后,根據其底光參數即可了解實際需求,并獲得足夠的同色調控能力,如此拍攝所得的畫面更加清晰,同時還能對畫面整體性起到助力。但軟正面光布光應用至今,其存在一個明顯短板,燈光相對分散,雖說其不會出現異常曝光的情況,但是也使得管控難度上升,細微的燈光誤差是可能影響整體效果的。對此,燈光師需要深入了解軟正面光布光的優劣勢所在,后續適當通過外部設施予以干預,例如添加逆向光源,輔助完成照明工作,后續細致調整各個分散光束,以此來穩固拍攝效果。

3.2.3 多區域布光

多區域布光屬于現代電視臺演播室最常用的方法,其能夠將拍攝及燈光處理場地,按照功能等指標完成區域劃分,后續結合其實際執行情況,適度調整布光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便是先予以多區域劃分,后續在獨立單元區域內使用三點布光融合,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提升燈具擺放規范性,進而提升拍攝效果。

另外,在具體的演播室燈光調試過程中,需要適度調整光照強度,配合管理體系,彌補拍攝時的所有問題,若拍攝人物衣著相對明亮,則可適度減弱布光方式,反之則需要提升,促使區域亮度適中。另外,還需結合拍攝人物的細致特征做出調整,例如其面部皺紋較多,便需要相互配合,先使用低硬主光,而后加上輔助光,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配合輔助光,淡化面部皺紋,降低光線反射強度。

3.3 調控燈具位置及方向

按照基礎設計需求,燈光師需要對配光距離等基本參數予以測算后,使用槽鋼完成焊接,并逐漸形成水平橋架,并將其固定,后續再調試可以減少工作量,但其燈具位置及方向的控制不得輕視:

首先,在具體調控時,應當結合待拍攝人物的特點,配合節目播出需求,適度調整燈光位置,并在器械的幫助下,渲染現場環境,為觀眾呈現出更合理的氛圍。另外,在對燈具予以調控時,應當對燈具的方向予以相應調控,伴隨著燈具的角度變化,觀察拍攝人物的外貌變動,后續再對應調整技術參數,以達到預期效果,但由于對應的模板效果不理想,所以其需要控制時間段、強度和環境因素等輔助條件,保障畫面更穩定合理。

其次,在該環節中,應該對不同時間的燈具位置予以準確記錄,確保在后續的節目播出過程中能快速完成對應調整,并借助燈具的調控保障燈光的穩定照射,滿足節目的多樣化需求,為觀眾帶來更多樣的觀看體驗。另外,實際拍攝過程中,難免會涉及同類型燈光調試,當詳細記錄后,其歷史數據將得以留存,未來調整時能減少計算需求,快速完成工作。

3.4 安裝燈具吊掛

目前已知的燈具種類較多,其各自具有不同職能,適用范圍也各異,若現場想要妥善調控,其不僅需要保障硬件設施完善,更需要保障其基本的安裝形式,即:首先,需要執行軌道安裝技術,這屬于難度最大的一種,其需要利用平板支架將其軌道固定在天花板上,一般適用于層高3.3m以上的現場結構中,否則會導致軌道運行不穩定。其次,為葡萄架安裝形式,需要在層高2.8m~3.3m的結構中安裝,采取懸掛式作為核心,相對成本較低,屬于演播室中最常用的手段。最后,為固定支架安裝,屬于成本最低廉的一種,但只適用于部分層高較低的演播室中,且沒有足夠的空間安裝膨脹螺絲,所以其燈具安裝后是不能移動的,只能固定方向照射,若必須提升靈活性,只能再次安裝恒力鉸鏈,流程相對繁瑣。

4. 結束語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變得多元化,其年齡跨度較大,所以對電視節目的需求也變得更多樣,唯有對現有的技術體系予以創新才能滿足多樣需求。而燈光技術便是實現上述需求的重要助力,保障各系統內容能照常運行十分重要,故而燈光管理人員需要深入了解燈光技術的要求,并結合實際拍攝需求,配合多種光源及輔助技術完成現場管理,并提升其調整靈活性,進而推動行業的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博.電視臺演播室燈光技術的應用[J].采寫編,2021(08):167-168.

[2]劉洋.芻議電視臺演播室的燈光技術[J].電視指南,2018(08):5-6.

[3]吳鑫婧.高校舞臺燈光課程開展產教融合的探索研究[J].戲劇之家,2021(06):29-30.

[4]黃曉鳴.舞臺燈光技術中光影的虛實表現[J].藝術家,2020(10):86.

[5]艾孜買提·阿里木.燈光技術在電視臺演播室的運用[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12):23-24.

[6]裴恩發.演播室燈光技術人員與視頻技術人員的配合要點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07):202-203.

[7]孫國櫳.分析燈光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9(15):199-200.

猜你喜歡
實踐探索
提升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實踐探索
“一站式”學生服務中心的實踐與探索
民俗文化傳承與中專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
我國教師教育實踐研究綜述
新經濟時期高校紀律檢查與業務監管協同機制建設的探索
“微課程”轉化“數學后進生”的實踐探索
政治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實踐探索
新形勢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
淺談新時期煤礦員工教育培訓的實踐探索
《機電傳動控制》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