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策略探究

2023-08-23 04:00門文娟
考試周刊 2023年28期
關鍵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堂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摘 要:小學課堂教學中,改革創新的方向之一就是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其中。文章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多方面將其滲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挖掘其教育價值,探索教學策略,讓學生感受中華數學優秀的傳統文化底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核心素養。文章將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成因及策略進行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28-0087-04

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就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是我國薪火永傳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數學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可以實現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我國從古至今發展的方方面面,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積累。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貫穿者,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知識教學,對學生的思維培養也有著較大的幫助,因此在我國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地滲透傳統文化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也需要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略了教材中知識拓展欄目內容

就目前情況來說,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沒有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每章節前都有拓展欄目,是對本章節內容的傳統數學文化的介紹,內容大多以圖片、故事的形式呈現,其涵蓋很多方面,例如數學與歷史、數學與生活、數學與工藝、數學與圖形等。編者設計本部分內容的目的無疑是激發學生對課前知識拓展欄目的興趣,使學生在傳統文化中開闊視野、體會數學的魅力,以此來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但大多數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忽略了該部分內容講解或一嘴帶過,只注重講解理論內容,導致學生對數學傳統文化的了解甚少。

(二)教學方法機械,缺少文化內涵

隨著數學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有些教師已經開始重視對中華數學文化的講解,但也僅僅停留在表層事件的描述,沒有對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入的挖掘。如果單單是這樣,那跟學生自己閱讀一遍又有什么區別呢?所以教師要對其內容進行拓展,使學生充分了解其中的內涵和文化知識。如在學習圓周率這一章節時,大多數教師就只介紹祖沖之這個人,對學生說圓周率是祖沖之發明的,僅此而已。但祖沖之克服種種困難,經過無數次測量驗證圓周率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這對學生來說更有教育價值,教育學生不能輕言放棄,做事情要持之以恒,然而很多教師卻未能做到。

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問題的成因

(一)教師沒有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要性

課堂是思維形成、道德培養的主戰場。我國的傳統文化都是歷經千年傳承至今,傳統文化傳承至今都是我國古代先民的文化智慧結晶,所以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入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對學生來講有著較大的幫助。但是依然有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導致沒有發揮其重要作用。

(二)教師自身教學文化素養不足

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老套,追求考試時取得較高的成績,傾向于對學生進行教科書書面知識的傳授,沒有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以及沒有引發學生對數學學科背后潛藏的中華傳統文化的思考,導致學生對本學科的了解視野變窄。

(三)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

由于升初中壓力,教師為了學生取得較高的成績,過分追求教學進度,挑選課本中重點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進行機械化學習。由于傳統文化在考試中占比不大,所以教師對此的重視度較低,導致部分教師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度不夠,無法向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拓展。

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策略

(一)深研教材,學說結合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般以教材為主導進行學說結合。通過將其滲透到課堂當中,能夠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中學習到不同的德育內容,進而從思想層面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在平時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根據教師所講做好課堂筆記,保證數學習題多樣化,收集與數學相關的故事。鼓勵學生將數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改變老套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主導,教師為輔助的形式?!半u兔同籠”在《孫子算經》中首次出現,是民間廣泛流傳的數學趣題,由此衍生出很多相似的數學題,“假如一個籠子里,有若干只小雞和兔子,在上面看共有35個頭,從下面看共有94只腳。問:籠子里有幾只小雞,幾只兔子?”在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的教材中是用算術的方法來進行解答的,“假設籠子里都是小雞,那么就有35個頭,70只腳,顯然不對,接著假設有34只小雞,1只兔子,那么就會有72只腳,不足94只腳,以此類推,繼續減少雞的數目,增加兔子的數目,最終得出有23只小雞,12只兔子,符合題意?!痹诮虒W中實行“學理解”與“說思維”相結合的模式,不僅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氣氛,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在《數學廣角——對策》課題中引用“田忌賽馬”的故事進行教學,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天與齊威王約定了一場賽馬比賽,賽馬前商量好,將三匹馬分為上中下等,依次進行比試,由于齊威王的每匹馬都比田忌的強一些,三場比賽,齊威王整體占上風,田忌并不服氣,但他又束手無策,這時他在人群中看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為田忌分析了失敗原因,給他提供了六種策略,但只有唯一一個能夠取勝,最終反敗為勝,贏下了比賽。以經典民間故事為基礎,將學說結合運用到數學的學習當中。

(二)實踐活動,積累素材

在小學數學課堂與實踐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潛能,拓展自身知識儲備,發揮數學學科特性,結合數學教學中涵蓋的中華傳統文化,對學生加以引導。在數學《年、月、日》課題中,了解我國古代年月日的來源與發展以及其中包含的數學問題;可用拳頭記憶法來區分大月和小月,攥起拳頭,手背朝上,凸起部位每月31天,凹陷部位每月30天,2月除外。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不僅提升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還使同學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鏈接生活,喚醒經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被生活中種種事物所應用。數學學科已經成為生活中較重要的一部分,學生應該貼近生活、走進生活、鏈接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的奧秘,拉近與數學學科間的距離,將數學難題生活化。在五年級數學《多邊形的面積》的課題中,帶領學生去學校的蔬菜地,量出梯形茄子地、方形黃瓜地的各邊長,計算出兩塊地的周長和面積,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實現對古代數學文化的探索,完成生活中數學的實踐應用。

(四)塑造品格,了解文化

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存在很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其滲透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能增加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從小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底蘊。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成長、使其養成良好的品格,還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教師應該將傳統文化內容與數學教學課堂相融合,不斷帶領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貫穿于數學課堂中,學習古代優秀學者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如《圓的周長》這一節課,毋庸置疑,大家都知道圓周率是數學家祖沖之發明的,但是關于他發明圓周率的過程有多少人知道呢?所以可以引導學生自行進行預習,簡單講述祖沖之的“故事”,了解他的品質。鼓勵學生參加有關數學、數字的社會實踐活動:如觀察本地降雨、降雪統計圖;讓孩子自主拿錢購買東西等,以此來創設數學問題。數學文化無處不在,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使其具有家國情懷,吸收傳統文化中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全面發展。

(五)古為今用,創新思維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科技工藝日益進步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古物作用被高科技產品所替代。所以教師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應不斷灌輸古人的方法,學習其中精髓,將數學課堂學習與傳統文化運用相結合,以此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如在學習《計算工具的認識》這一課中,學生學習了象牙、獸骨、竹子等不同材質的古代計算工具——算籌,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發明了這個計算工具,慢慢地人們發現了這個工具的弊端:只能擺小一點的數,如果擺大一點的數就要擺一大堆,太麻煩不說,還容易混亂。對此問題,他們想到了解決的辦法,發明了更方便簡潔的計算工具——算盤,在算盤上,每一串珠子代表一個數位,使用起來比較方便,看起來也較為直觀。雖然現在算盤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但仍有一些老人在使用,大多數年輕人并不會用算盤,忽略了傳統文化的運用。對此教師將實物展現給學生,活學活用,讓學生感受古代人聰明的才智,豐富學生的知識。教師還要將數學課堂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原理相轉化。例如,古代數學家劉徽運用出入相補的原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出入相補原理簡單說是指:一個平面圖形無論在哪,它的面積都不變,將其分成若干份,然后轉化為其他的圖形,轉換后圖形與之前圖形面積相等。就此事例,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三角形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三角形面積與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不同,來引出三角形面積公式。讓學生借助學具擺一擺,提升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理解幾何圖形的特性。

(六)家校共建,高效課堂

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訓練,學校與家庭要積極配合教育。因為家庭是傳統文化實踐的場所,每個家庭有著不同的家風家德,他們所包含的孝道、民俗等也是不一樣的,對學生的創新數學學習也有著或大或小的差別。在學習《簡易方程》這一課時,讓學生在家長帶領下了解《九章算術》一書中以“方程”命名的一章,了解算術真理,研究方程的發展史。如在課堂上創設問題:小華有60塊糖,小麗有x塊糖,小麗比小華多8塊。學生們根據算理推出公式:小麗的總糖數-8=小華的總糖數,或小麗的總糖數-小華的總糖數=8,即x-8=60或x-60=8。家校積極配合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發揮想象空間,利用創新能力制造出合理的解題思路,提升創新思維,創造高效課堂。

(七)開發興趣,提高積極性

采用具體合適的方法來不斷地對傳統數學文化進行滲透,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以及對數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來對數學文化進行滲透。在滲透傳統文化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主導,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方式,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體系,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本學科的文化素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方式指引,有效提高各個學生的能力,激發其對數學學科的興趣,進而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習習慣的養成離不開三個方面,課程前的預習、課堂中的認真聽講及課程后的復盤。因此,教師應圍繞這三方面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上課前自主預習,在教師講解新知識點之前,通讀一遍教材,認真思考相關習題,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是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上課過程中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緊跟教師講課思路是解決課后問題的基礎?!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課后及時復盤,梳理解題步驟,總結解題技巧,在完成一道數學題目后,反問自己是否能夠舉一反三。此外,善于問問題也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重要步驟之一,教師要向學生灌輸“不懂就問”的重要性,不懂裝懂、一味地積壓只會讓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使學生產生惰性心理。上述教學方法不僅能指引學生養成自身的行為習慣,而且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一切未知的事情都充滿著好奇心,教師應該抓住學生這一特性,將單調乏味的數學題有趣化,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更深入地理解題目背后隱藏的含義,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為理想化的掌握程度。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傳統數學文化中有趣的知識為主來進行相關的舉例。比如,教師在講解等量代換的計算方法時,可以引用古代“曹沖稱象”的例子進行講解,在拓展學生思路的同時,還讓學生看到了問題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都可以采取這種方式,通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來培養他們綜合性的學習能力。

(八)應用媒介,增強有效性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在小學教學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來進行相關文化、課程的講解,不斷地對小學數學知識和其中的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擴展,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應改變原有的、單一的機械式教育,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互動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將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加入課件中,例如:音頻、視頻、圖片、操作動畫、故事等,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教學活動也應該不斷更新,教師適當改變問題的難度,通過有趣的提問方式,例如:在白板上錄入每個同學的名字,進行隨機提問,每個學生都懷揣著緊張的心情,所以注意力定會很集中。將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課堂傳統模式改變為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或學生提問、教師回答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課堂的有效性。目前,在大多數學校的課堂上,也都普遍出現了先進的教學工具,同時也不斷更新了教育方式,方便教師們授課,也便于學生接收新知識,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授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工具,實現互動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PPT的展示對數學知識進行講解,不用像以前一樣寫板書,節約了課堂時間。由于小學生對新奇事物的好奇性,將課程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科技巧妙結合,通過展示教學內容文字的顏色、圖畫等來調動學生的感官系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曹沖稱象”這一數學內容的講解時,就可以采用多媒體形式來進行,用學生易于接受的動畫來展示稱象過程。將數學知識以簡單有趣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也使學生記憶深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教學下的課堂是多么的有趣,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形式豐富課堂,以此來增強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教學改革的不斷變化中,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有著積極的影響。將傳統文化滲透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還能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供有利的條件,推動了國家歷史文化的建設,傳承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傮w來看,中華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更加彰顯其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志穎.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的路徑探析[J].教師博覽(科研版),2021(27):75-76.

[2]陸蘭仙.讓數學課堂走向自主開放[J].數學大世界,2019(6):69-72.

[3]黎勇锃.淺談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中的滲透[J].當代家庭教育,2020(4):2-5.

作者簡介:門文娟(1981~),女,漢族,山東東營人,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傳統文化、小學數學。

猜你喜歡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課堂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高校開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長效機制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任務分析觀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中職專業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專業課課堂教學中融入“三觀”教育初探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