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財務管理的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探析

2023-08-25 16:00王煦
南北橋 2023年16期
關鍵詞:醫院財務管理風險評估風險防范

王煦

[摘 要]醫院財務管理在醫療機構持續發展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醫院財務管理的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以提升醫療機構的經營效益和風險應對能力。本文將分析醫院財務管理的核心要素及其重要性,包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強成本控制和保障資產保值增值,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了醫院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因素,提出針對性的風險防范和應對策略,包括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加強財務人員職業素養與業務能力培訓、嚴格財務報表審核與披露制度、規范收費管理、加強預算管理和執行監控以及建立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本文旨在為醫院財務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有效方法,進一步提升醫院運營效益,為促進醫療機構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醫院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內部控制;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志碼:A

醫療機構作為公共服務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財務管理對于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促進醫院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醫療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醫院財務管理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有效地防范和應對財務風險,以確保醫院穩健經營,成為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課題。

1 醫院財務管理的核心要素及其重要性

1.1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醫療服務質量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是醫院財務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資金使用效率對于確保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醫院作為公共服務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承擔起提供優質、高效醫療服務的社會責任。為實現這一目標,醫院財務管理應注重合理配置和使用資金,優化資金投入結構,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醫院需要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配,確保每一筆支出都能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帶來最大的收益[1]。

1.2 加強成本控制,提高醫院運營效益

加強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醫院運營效益。醫院作為特殊的公益事業單位,其經營目標既包括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也包括提升經濟效益。醫院財務管理應將成本控制作為重要手段,通過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從而促進醫院整體運營效益提升。此外,成本控制可以促使醫院提高服務質量,滿足患者需求,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醫院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成本控制也是醫院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應通過制定科學的成本控制政策和措施,合理調配資源,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具體來說,醫院可以通過優化醫療流程、引入高效的管理方法、實施藥品集中采購等方式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同時,通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手段,醫院可以更加精確地掌握成本信息,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1.3 保障資產保值增值,為醫院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保障資產保值增值是醫院財務管理的核心任務之一。醫院資產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無形資產等,其保值增值對于促進醫院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通過對資產進行有效利用和價值實現,醫院財務管理可以為醫院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為促進醫院長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資產保值增值還有助于提高醫院的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醫院需要保持資產持續增值,以在資源投入、技術更新和服務創新等方面保持領先地位。醫院財務管理需要關注資產運營和投資回報,通過合理的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提高醫院競爭力。

2 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因素

2.1 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導致財務風險發生

一方面,不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可能導致財務數據不準確。由于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管和審計機制,醫院財務報表在編制過程中可能出現數據失真、錯報等現象,從而影響醫院管理層對財務情況的準確把握和判斷,進一步導致錯誤的決策和投資失誤。另一方面,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容易導致內部人員產生違規行為。醫院財務管理涉及眾多的財務往來和交易環節,若內部控制體系缺乏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可能導致部分員工違規操作、挪用公款、虛報成本,給醫院財務帶來重大損失。此外,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可能加劇醫院財務風險傳染。財務風險往往具有連鎖反應,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迅速蔓延至其他環節,使醫院整體財務情況惡化。在缺乏有效內部控制體系的情況下,醫院難以及時發現和防范財務風險,可能導致財務危機[2]。

2.2 財務報表失真問題,影響決策和公信力

首先,財務報表失真可能導致醫院管理層作出錯誤的決策。財務報表是醫院管理層評估醫院經營情況、制定戰略和決策的重要依據。如果財務報表存在失真問題,管理層可能無法準確掌握醫院的財務情況,從而導致投資決策、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失誤,進一步影響醫院的整體運營效益。其次,財務報表失真可能影響醫院的公信力。醫院財務報表要向外部監管部門、投資者和合作伙伴等展示醫院的財務情況,財務報表失真會使得這些利益相關方對醫院的信任度下降。另外,財務報表失真還可能導致患者對醫院的服務質量和治療效果產生懷疑,從而影響醫院的市場競爭力。最后,財務報表失真可能加大醫院財務風險。財務報表失真往往意味著醫院財務管理存在隱患,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資產負債率過高等風險。一旦財務風險產生,醫院的運營將面臨嚴重困境,甚至可能導致醫院破產。

2.3 收費管理混亂,損害患者權益

首先,財務報表審核流程存在不足。在醫院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報表的審核與披露環節至關重要,它能確保財務報表的準確與完整。然而,部分醫院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審核程序和專業的審計人員,導致財務報表未能經過嚴格審查,進而影響其準確性與可靠性。其次,信息披露不透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直接影響著醫院的公信力和投資者信心。然而,在現實中,部分醫院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及時或難以獲取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投資者、患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難以全面了解醫院的財務情況,從而加大財務風險。最后,內部人員可能存在徇私舞弊行為。在審核與披露制度執行過程中,部分內部人員可能受利益驅使,故意隱瞞財務問題或篡改數據,使得財務報表失去其真實性。這種行為不僅會給醫院帶來負面影響,還可能導致患者對醫院服務產生懷疑,進而影響醫院的聲譽和競爭力[3]。

2.4 預算編制與執行脫節,影響醫院發展規劃

首先,預算編制過程中可能存在戰略目標與財務實際情況不相匹配的現象。醫院在制定預算時可能出現高估收入或低估支出的情況,導致預算目標與實際財務情況不符。這種情況會使得預算執行階段出現困難,從而影響醫院的運營效率。其次,預算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資金使用不當的問題。部分醫院在執行預算時可能存在資金分配不合理、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等現象。這不僅會導致預算目標無法實現,還可能影響醫院長期發展規劃,進而對醫院整體運營造成負面影響。最后,預算編制與執行過程中溝通不暢也是一個關鍵問題。若各部門之間在預算編制和執行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調,可能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預算執行偏離目標等問題,將進一步影響醫院的經營效益和發展規劃。

2.5 財務風險識別與評估不足,難以預防和應對風險

首先,財務風險識別能力不足。在醫院財務管理過程中,負責財務工作的人員可能缺乏對財務風險的敏感度,導致難以及時發現潛在的財務問題。這不僅可能導致財務問題累積,還可能使醫院在面臨突發性財務風險時難以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其次,財務風險評估方法和工具不完善。醫院在進行財務風險評估時可能采用的方法和工具不夠科學、全面,從而導致評估結果不準確。這將使醫院在制定防范和應對風險的措施時難以依據評估結果作出正確的決策。最后,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不健全。醫院應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確保財務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部分醫院可能存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力等問題,導致財務風險難以得到有效預防和應對。

3 醫院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及應對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一方面,強化組織結構和職責劃分是建立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基礎。醫院應設立專門的財務部門并明確各級財務人員的職責,確保每個財務環節都有專門負責的人員。此外,各部門間應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溝通,提高財務管理的協同性和效率。另一方面,醫院應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和流程。制定并執行合理的財務預算、報表編制、審計和監控等制度,確保財務活動合規。同時,通過建立完善的財務報告流程和內部審計機制,加強對財務數據的監控和控制,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4]。

3.2 加強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培訓

首先,醫院應制訂系統性、針對性強的財務人員培訓計劃。針對不同層次和崗位的財務人員,開展針對性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培訓,如財務制度、會計準則、財務軟件操作等。同時,定期組織內部和外部專家對財務人員進行業務指導和交流,拓寬財務人員的知識視野。其次,加強對財務人員的道德教育和職業操守的培訓。通過舉辦相關講座、案例分析和實踐活動,培養財務人員的職業操守和法律意識,提升其抵御貪污腐敗的能力。同時,設立財務人員誠信檔案,定期對其誠信情況進行考核和公示,提高財務人員的自律意識。最后,實施動態的崗位培訓與崗位輪換制度。通過不斷調整培訓內容,緊跟財務管理領域的新發展和新變化,確保財務人員始終處于行業前沿。此外,實行崗位輪換制度,讓財務人員熟悉各個財務環節,提升其綜合素質和應對風險的能力。

3.3 嚴格財務報表審核與披露制度

首先,完善財務報表編制流程和標準。根據國家財務管理法規和醫院實際情況,建立健全財務報表編制流程,確保報表數據來源真實可靠。同時,參照國際通行會計準則和行業最佳實踐,制定詳細的報表編制標準,以提高報表質量。其次,加強財務報表內部審計工作。組織專業的內部審計團隊,對財務報表進行全面、獨立的審核,發現并糾正潛在的錯誤。此外,定期邀請外部審計機構進行財務報表審計,確保報表客觀公正,提高其公信力。最后,強化財務報表披露的透明度和時效性。建立健全財務報表披露制度,明確披露的時間節點、內容和方式,確保報表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給相關利益方。同時,提高財務報表的可讀性和可比性,便于利益相關者對醫院財務情況的評估和監督[5]。

3.4 規范收費管理,提高收費透明度

首先,建立和完善收費項目及標準。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醫療服務的實際成本,合理設定醫療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同時,定期評估和調整收費項目及標準,以適應市場變化和醫療成本的波動,確保收費公平合理。其次,強化收費政策的宣傳和解釋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如宣傳欄、廣播、互聯網等,廣泛宣傳收費政策,提高患者對收費政策的了解程度。此外,設立收費咨詢窗口,解答患者的收費疑問,消除患者對收費的誤解和抵觸情緒。最后,加強收費管理的監督與審計。組織內部和外部審計團隊對收費管理進行定期檢查,確保收費行為合規、合法。對于違反收費政策的行為,及時糾正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以維護醫院的聲譽和患者的權益。

3.5 加強預算管理和執行監控

首先,完善預算編制流程。確保預算編制過程的合理性、科學性,對預算指標進行嚴格把關,強化基層預算編制能力。同時,加強部門間的溝通協作,確保預算編制充分反映各部門的實際需求和醫院的整體發展規劃。其次,建立動態預算調整機制。隨著醫療市場和政策環境的不斷變化,醫院應適時對預算進行調整,確保預算目標與實際業務需求保持一致。通過定期評估預算執行情況,對預算進行調整,提高預算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最后,加強預算執行監控。建立完善的預算執行監控體系,確保預算執行過程的合規性和有效性。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定期分析,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對于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偏差,應查明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糾正,確保預算目標得以實現。

3.6 建立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

首先,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綜合運用財務指標分析、專家評估等方法,定期對醫院財務風險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同時,完善風險評估標準和流程,確保風險評估準確和及時,為醫院決策提供有效參考。其次,實施風險預警管理。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或人員,負責收集、整理和分析醫院財務風險信息。最后,通過建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實時監測財務情況的變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范和應對。

4 結語

醫院財務管理將面臨更加復雜的內外部環境。因此,醫院應持續關注醫療行業的政策變化、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提高風險防范和應對能力。此外,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推動財務管理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將有助于促進醫院財務管理的高效、透明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仕娟. 大數據下醫院財務風險防范與內部控制[J]. 大眾投資指南,2022(11):158-160.

[2]劉云芳. 醫院財務風險的防范和管理[J]. 商訊,2021(13):37-38.

[3]周金輝. 關于醫院財風險防范的思考[J]. 納稅,2020,14(2):146.

[4]楊玥. 健全醫院財務機制防范財務風險[J]. 經貿實踐,2018(9):121.

[5]熊煒. 淺談醫院財務管理與風險防范[J]. 經濟師,2015(2):133.

猜你喜歡
醫院財務管理風險評估風險防范
信息技術背景下醫院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和對策
大數據在基層醫院財務管理中的必要性及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