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定內容 優化設計 完善評價

2023-08-27 15:38金艷
小學科學 2023年20期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小學科學高效課堂

金艷

〔摘? ? 要〕? 小學科學學科的探究性與實踐性較強,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創新教學理念,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學習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形成科研精神與探究能力。項目式學習可以突出小學科學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诖?,本文探索了使用項目式學習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科學;項目式學習;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20-0013-03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在明確本課主要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基于學情為學生制定適合其探索學習的項目課題,引導學生在項目活動中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將項目式學習引入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科學綜合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一、制定項目活動內容,激發項目式學習興趣

(一)分析現有學情,制定分層式項目活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學習能力與其過往的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有關。因此,不同學生個體間存在相對明顯的個性差異及學習能力差異。為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分析現有學情,考慮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為學生設計難度不同的項目課題。多樣性的項目內容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在學習時,因項目難度過高無法完成等原因產生的畏難心理或厭學情緒,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小學科學《風向和風力》一課的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動動腦筋,如何抓住‘風?”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先用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風,包括常見的微風以及難得一見的自然災害——龍卷風。隨后,教師讓學生分別談一談自己對“風”有怎樣的認知,讓學生回憶在過往的生活中經歷過哪些與“風”有關的特殊氣象,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以此調動學生的探索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之后,教師順勢導入風力與風向的基本概念。概念教學結束后,教師正式提出本課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將學生分為學習能力、創新精神與創造性能力較強的A組,以及各項能力相對一般的B組。要求A組學生在討論與交流過程中,利用常見的工具和材料,制作可以檢測風向與風力的工具,B組學生僅需制作可用于檢測風向的工具即可。

科學合理的項目式學習活動需要建立在適宜的項目內容之上,教師需要分析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為其設計具有階梯性難度特征的項目內容,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在項目式學習中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

(二)更換項目內容,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項目式學習需要教師結合階段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制訂長期的項目式學習計劃。此時,教師需要定期更換項目式活動的主題內容,為學生帶來更加新穎、新鮮的學習體驗。靈活新穎的項目式學習內容,可以滿足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也能夠讓學生始終保持面對科學探索和科研項目的新鮮感,從而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積極性。

以小學科學《養昆蟲》一課為例,在構建本課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引入語文閱讀課文《昆蟲記》的學習,構建了學科融合式項目式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書寫閱讀筆記,搜集相關信息,獲得與昆蟲相關的知識,并將其整理成報告。隨后,教師提出本次項目式學習的驅動問題:昆蟲究竟是人類的朋友還是人類的敵人呢?假設你是一名昆蟲學家,請你用科學研究的方式,以可視化的成果展示你的答案。隨后,教師帶領學生共同開展針對昆蟲的項目研究。項目式活動進行到第二階段時,應正式開展養昆蟲活動。教師需帶領學生以分組的形式在班級內飼養蠶寶寶,并在飼養的過程中觀察蠶寶寶的生長變化狀態、生活習性等內容,記錄蠶寶寶的生長情況,并書寫觀察日記。項目活動的第三階段,要求學生基于飼養活動中的觀察結論,研究蠶的生命周期,并在小組其他成員的幫助下制作蠶的生長周期模型。

教師可以分析學生的個性特征及其興趣偏好,結合階段性的學習主題,為學生設計同一主題下不同內容或不同表現形式的項目式學習活動,確保項目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優化項目活動設計,創新項目式學習形式

(一)帶入生活元素,組織生活化項目活動

小學科學教材中有許多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知識。在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抓住科學學科的生活性特征,從生活角度入手,在設計項目內容時,導入學生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元素或內容,拉近學生與科學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利用過去的生活經驗完成探究及學習任務,使學生了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科學觀,并養成在生活中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習慣。

以小學科學《食物與營養》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的項目式學習應在正式授課前完成導入,即為學生預留課前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下搜集資料,研究“常見的食物為人體提供了哪些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對人體又有怎樣的作用?”學生應在課下自主總結項目學習資料,并匯總資料,整理出項目學習報告。正式授課時,教師需要以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導入課堂教學。即將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按照蛋白質、維生素、糖類、脂肪、能量分為五大類別,隨后要求學生根據課前的自主學習成果,將食物正確分組。之后,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自主匯報項目學習成果,并展示項目報告。接下來,教師為學生提供在線學習數據庫,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不同食物中的營養元素,并完成“制作營養均衡的飲食單”的項目研究。

生活化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能使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出發,主動在生活情境內使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是促使學生科學核心素養養成的最佳手段。

(二)開展小組活動,強調互動式項目學習

項目式學習活動通常以團隊的形式開展,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完成項目。此時,學生可以依靠集體的力量,對某一科學現象或科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分析。在交流中,學生的思維能迸發出全新的靈感火花,并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此類具有高互動性的項目式學習,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及科研能力,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

以小學科學《鐵釘生銹》一課為例,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先為學生展示鐵釘生銹的圖片,之后詢問學生是否在生活中見過這種銹跡,引導學生猜測這種銹跡是怎樣形成的,以問題正式導入本課教學。授課時,教師需要使用媒體設備,利用視頻為學生展示鐵生銹及控制鐵生銹速度的科學實驗,并為學生講解鐵釘生銹的原理以及控制鐵釘生銹速度的方法。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小組內討論鐵釘生銹的原因,并設計鐵釘的生銹實驗及預防鐵釘生銹的對比實驗。在課堂上,學生需要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設計實驗方案。教師給予評價,并幫助學生改進方案,提高實驗的可行性。鐵釘生銹及其對比實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本次項目式學習預計為45天,45天后,要求學生展示項目成果,并將45天內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記錄總結成項目報告,在課堂上完成小組匯報。

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構建以小組為學習單位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思維也會得到相應提升。學生會在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幫助,繼而共同進步,實現學習目標。

三、完善項目學習評價,提高項目式學習效果

(一)教師協同參與,了解項目式學習進展

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教師必須發揮輔助者與引路人的作用,與學生共同參與到項目學習中去,適時給予學生幫助。教師要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引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向自己學習。教師協同參與學生的項目調查及項目式學習時,還應該觀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行為及表現,構建項目式學習期間的師生互動環節,促進教師與學生間的雙向交流,有利于了解學生的現實情況,便于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反饋,及時調整后續的教學計劃。

以小學科學《做個生態瓶》一課為例。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先帶領學生回憶此前學習過的生物鏈、生物圈等知識點,并要求學生總結一個完整的生態圈應具備哪些特征。接下來,教師可以使用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生態瓶,帶領學生欣賞絕美的“瓶中世界”。之后,教師再為學生布置后續的項目式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根據教師展示的生態瓶的視頻與照片,分析制作一個生態瓶應具備哪些必要元素,并要求學生討論、設計出生態瓶的制作方案。討論方案時,教師應讓學生表明個人的想法,分析其他學生提出的方案是否可行,并在已有方案的基礎上進行補充改進或完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在學生提出的方案存在原則性錯誤時,應適當給予指點,或為學生提出新的思考路徑,幫助學生健全制作方案。在確認方案無誤、可行后,由教師帶領學生親自動手完成生態瓶的制作。

良好的師生互動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先決條件,而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是提升教學水平、優化教學質量的必然選擇。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參與項目學習,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及榜樣作用,使學生更高效地完成項目式學習。

(二)優化項目評價,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項目式學習的重要環節。過去,許多教師在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時,并不注重項目評價,教學反思與總結力度不足,嚴重限制了項目式學習對構建高效科學課堂的促進作用。優化項目評價應從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入手,教師需要在單次項目式學習活動中,設計完整的過程性評價及結果性評價流程。除了對學生項目作業的完成度進行評價外,還應關注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再結合評價結果,調整后續的項目教學方案。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完成自評與互評,幫助學生養成自我審視、自我反思的良好習慣。

以小學科學“理想的家園”單元教學為例。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為:讓學生意識到人類日常生產、生活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正面影響及負面影響,宣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引導學生樹立生態環保理念。本單元的項目式活動由課堂教學、實踐教學、項目匯報與項目評價四部分組成。前期,教師要導入環境污染的相關課題,要求學生在項目式實踐活動中,構建水源、空氣、土壤等不同的環境污染模型,并使用該模型討論環境保護或環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案。各小組學生在項目式活動中,收集了大量與環境治理相關的資料,并將其應用于項目實踐中,完成本次項目調研活動。在匯報時,教師要求每組學生選派一名代表,總結本組的項目調研過程,并展示本組的項目式學習成果。由教師與其他學生共同打分,對該組學生的調研做出評價。之后,要求該組學生自主總結本次項目式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完成自評。課后,教師也對本次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進行梳理與反思,構建出相對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科學嚴謹的教學評價體系,可以讓教師反思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也可以引導學生尋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便于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查漏補缺,有助于雙方共同成長。

總之,在構建項目式學習的高效科學課堂時,教師需要從確定項目活動內容、優化項目活動設計、完善項目活動評價這三方面入手。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確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現有能力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個人的引導作用及輔助作用,幫助學生找到探究思路,并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參考文獻

[1]洪曉玲.基于項目學習的小學科學STEAM課程實踐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成才之路,2022(15):67-69.

[2]賴元元.基于兒童真實問題的小學科學項目化學習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2(8):29-30.

[3]王芝蕓.基于項目,探索本質:關于小學科學課堂項目式學習策略的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1):28-30.

[4]沈洋.核心概念統領下的小學科學趣味實驗項目化實踐研究[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3(2):40-45.

[5]沈曉茜.“項目式學習”視域下小學科學有效課堂構建探索[J].小學生(下旬),2022(12):58-60.

猜你喜歡
項目式學習小學科學高效課堂
項目式學習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實施項目式學習
網絡信息平臺支持下的PBL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