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3-08-27 00:09劉喆何燕杏
大學教育 2023年10期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會計人才培養

劉喆 何燕杏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數字經濟的深入推進,經濟管理逐步國際化,會計行業也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成為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如何構建高職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選擇引進國際證照項目以及促進國際課程體系“本土化”,是目前高職院校相關專業面臨的主要難題。文章基于中國—東盟區域經濟發展對高職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探討“立足國際視野、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高職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背景、路徑和成果,其立意、過程和成果均具有典型性。

[關鍵詞]會計;應用型;國際化人才;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0-0108-05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建設推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廣西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是從西南到西北內陸地區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隨著與各國之間貿易往來的不斷增多,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過程中,廣西企業在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時面臨更多更復雜的問題,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的國際化人才的支持,但目前相關人才供應缺口巨大。本文擬探討“立足國際視野,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中國—東盟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一、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背景

(一)“一帶一路”倡議和國家產業政策為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新方向

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持續高質量發展,從要素驅動轉為創新驅動,促進了中國經濟的提質增效。數字化發展是“一帶一路”背景下經濟復蘇的著力點,如著力推進各行各業在人工信息智能化、數字化、大數據處理等方面的轉型升級,并以區域為模塊協同并進,使中國與東盟各國達成互聯互通,并依托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不斷擴大開放格局,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國際化數字經濟的發展格局明確了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新方向,我國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應立足國際視野、服務區域經濟,助力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市場。

(二)數字經濟時代財務數字化轉型對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

隨著網絡、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新方向。而移動終端技術、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數據技術的應用,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廣西區域經濟建設中不可分割的內容,同時也重塑著我國會計行業,這無疑是另一場對我國會計行業的巨大改造。社會大變革時代下的數據技術發展,如大數據技術等促進了企業內部環境的改造升級。企業財務變成了企業內部工作運轉的關鍵紐帶,并關系到企業采購制造、管理營銷等重要方面。數據企業時代發展的趨勢以財務管理的數字化轉型為主,財務信息是整個企業工作的關鍵紐帶,并關系到整個企業采購制造、生產等業務,而數字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就是以財務管理的電子化轉型為首,將大數據信息技術應用于企業財務領域的數據處理中,如財務數據分析、財務管理、會計預警等信息的有效運用,實現信息資源的更高效傳遞與共享,建立更加完善的財務信息網絡系統,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1]。面對來自智能機器人與共享經濟的巨大挑戰,會計行業對基礎型會計人才的需求將會不斷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具備綜合數據分析和管理控制能力的管理型會計人才。在此背景下,廣西高職院校需要重新審視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稱我校)按照“有國際視野人才、有國際化課程、有跨國企業合作、有國際合作項目、有國際合作成效”的發展思路,根據中國—東盟區域經濟的人才需求,結合學院區域辦學特色,打造國際化會計專業品牌,培養出具備廣西區域經濟特色且具有國際財稅職業資格的會計國際化人才,為本土企業“走出去”和外資企業的“走進來”提供人才保障。

(三)“一帶一路”視角下的財務管理風險對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提出新標準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企業的財務管理在國際合作視野下受到諸多限制,中國企業要想順利進軍國際市場,需要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財務處理能力的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做支撐。財務風險使我國企業走出國門較為艱難;會計政策的風險容易使企業在執行會計決策時出現意見分歧,造成核算管理的失誤;資金管理的風險主要是受海外資金安全管制等,導致企業的投資風險擴大;稅務管理的風險包括企業的雙重征稅和稅收“歧視”等,阻擋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且由于一些中國企業缺乏對國際稅收政策的了解,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無法適應國際市場。此外,文化的差異、市場環境的多變性等客觀因素都是國際化企業在財務管理上所要面臨的挑戰。除此之外,企業在對海外財務管理人員進行調配時,企業人員的國際思維以及國際財務工作能力都會影響其國際化發展。職業教育應立足中國經濟的發展進步與國際貿易的運作機制,順應國際社會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需要培養國際化人才。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2]。為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教育水平,滿足國際經濟發展和學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引進國際職業資格證書項目。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為應對國際競爭,適應國際認證體系,同時引進國際專業資格證書項目,旨在促進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制定專業課程標準和引進高質量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引進高水平專家和高質量教育資源,開闊教師的國際視野和促進教學科研水平的提升,加強對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市場開拓能力和較高專業素養的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并且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及用人單位的認可度。

二、“立足國際視野、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路徑

(一)確定適應當前廣西經濟發展需求和會計發展變革的高職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

在中國—東盟區域經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廣西會計國際化人才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同地域對會計國際化人才職業素養和能力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應該準確定位廣西高職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對100家有東盟進出口業務往來的廣西本土企業從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專業知識、崗位職責和工作過程等五方面入手進行了“中國—東盟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問卷及實地調研,通過調研歸納總結出適應當前廣西經濟發展需求和會計發展變革的高職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符合中國—東盟區域經濟合作產業發展需要,在國外企業開展會計業務,掌握中國國際貿易、會計制度和標準、法律和稅收制度,熟悉東盟語言、東盟文化、市場規則和會計事務的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

(二)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與辦學優勢,引進國際財會職業資格證書

通過對國內外企事業單位及學生國際職業證書需求的充分調研,分析總結國內外企事業單位及學生對國際職業證書需求的關注點,再結合“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會計行業發展趨勢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方針,我校對高職院校國際職業證書引進條件進行研究論證,從不同需求主體出發,制定符合廣西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財會類國際職業證書引進標準。我校自建校以來,積極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和建設服務,為廣西經濟社會的創新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我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以下簡稱專業群)課程得到了多個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認證機構的認證。專業群根據《國際職業證書引進標準》,在眾多財會類國際職業證書中進行選擇分析,通過調研和訪談,確定國內外企業對國際專業資格證書的接受情況,以評價國際專業資格證書的活力和有效性,進一步選取項目并優先引進開展合作辦學。通過實踐驗證國際職業資格證書引進標準的可行性,同時也為國際職業證書引進標準的優化提供依據。

(三)以職業崗位能力標準為導向重新設計課程內容,并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國際化課程體系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融入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課程,并給予學分,一旦學生通過相關的課程考試就可以予以頒發資格證書,并給予成績認可,構建起廣西特色會計專業的“課證融通”教學體系。同時,專業群利用“產學研合作育人”培養機制,以我國企業的用人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與專業研究所合作共同對國際職業資格證書標準的若干小指標進行“本土化”植入,既涵蓋了國際相關領域先進的經驗、方法,又適用于中國的實際情況[3]。此舉滿足了高職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課程需求。此外,順應時代發展,以職業崗位能力標準為導向,培養具備數字信息化技術、創新理念的復合型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是課程體系建設的根本目標。國際化的會計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技術技能,更要具備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素養、實事求是的人格品質。與此同時,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要立足國際視野、服務區域經濟,就要具備國際化視野、精通國際會計準則等,更要具備優秀的外語溝通能力。因此,基于廣西面向東盟的發展定位,專業群還開發了符合廣西區域經濟特色產業需求的國際化課程,如語言、國際商務禮儀、會計專業外語以及跨境電商等課程。

(四)校企共建國際化“雙師”師資隊伍

我校堅持學校企業合作政策的“以服務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理念,以共建高質量的國際職業“雙師”隊伍為目的,創新學校企業合作模式,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國際教師培訓模式的建設,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訓的質量和水平,推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對接,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發展的能力,關心和支持當地企業的成長與發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首先,專業群每年至少派出5名骨干教師參加國際化職業教育培訓,到國外學習進修以及完成國際財會證書的培訓認證。其次,專業群每年至少安排5名教師到涉外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崗位的頂崗實踐或參與合作企業的涉外項目,熟悉企業涉外業務流程和職業崗位的業務操作,提升學校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再次,定期安排一定名額的專業群教師參與合作企業面向社會開展的職業技能實操培訓和職業資格證書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操作技能。最后,專業群還公開向社會招聘多名精通一種東盟國家語言并在當地有財會工作經驗的企業導師。

(五)構建“雙軌制校企協同育人”階段式企業管理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雙軌制校企協同育人”的階段式企業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由公司與學院聯合培訓國際化應用型會計人員,根據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的職業能力特點,通過定期赴外公司進行跟崗見習或企業實踐學習,逐步完成職業角色轉變,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現代化財務職業能力、企業管理意識與專業技能[4]。具體實施方式如下:首先,對學生的教學采用工學替換模式,除不能替換的學分理論和思政課內容需要和其他同學同時學習外,學生在其他時間(包括寒暑假)均為公司雇員,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接受實踐課題教育。日常參照公司模式對學生進行管理,讓學生體驗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場景。其次,企業根據業務需要,不定期將學生帶到大型涉外企業進行階段性訓練。如由企業導師及校內導師帶領學生到東興口岸保稅區外貿企業、廣西農工商集團等企業完成企業委托的賬務、稅務托管業務。最后,學生除了在“雙軌制校企協同育人”基地和企業進行實踐,還需要定期參加專業涉外財稅知識更新、企業文化、國際社會禮儀、國外溝通與協調、職業規劃等培訓。

(六)搭建社會服務體系

廣西作為中國—東盟經濟交流的核心地區,區域經濟的發展建設對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具有國際職業資格證書的人才的需求同樣也越來越大。因此,職業院校應依托市場環境需求,提升自我的市場競爭意識,在社會培訓服務、專業人才培養以及從“工匠精神”出發的師資隊伍強化方面進行突破,提升自身教育內涵,增強服務廣西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具體做法有如下三點:其一,整合多方優秀資源,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如我校通過與企業、培訓機構、教育協會等多方進行資源合作,共享優秀資源,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證書技能培訓等。通過專家講座、企業實踐學習、技術合作共享等方式開展社會培訓服務,并通過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組織線上教學,打破地域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社會服務的范圍。其二,迎合國際市場需求,加強專業規劃和建設。完善會計專業建設能夠使高職院校更進一步立足國際視野、服務區域經濟,從而培養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為此,一方面,職業院校應通過不斷激發會計示范專業教師的教學潛力,突出教學精品化課程,并將其作為精品培訓課程服務社會。另一方面,會計專業應瞄準中國—東盟區域經濟的市場需求,按需開設培訓課程,逐步提升其在社會培訓中的影響力。其三,深化“工匠精神”培養,強化學生職業道德素養。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和知識素養,而且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兩者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職業院校的社會培訓服務中,培訓教師隊伍的素養更是“工匠精神”的體現?!疤豳|培優”一直以來作為職業教育的先驅思想,在教育教學中尤為突出。例如,會計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會計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強化職業道德素養。在社會職業培訓課程的教學中,培訓教師也應該具備“提質培優”的教學意識,并不斷深化社會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從而使其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

三、“立足國際視野、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成果

(一)引進國際管理會計師(FIMA)職業資格證書,成立廣西首個國際管理會計師(FIMA)培訓(考試)中心

根據財會類國際化項目引進標準,專業群引進了國際管理會計師(FIMA)培訓項目。該項目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引進,由美國財務(金融)與投資協會(FIA)組織培訓、考評并頒發證書。美國財務(金融)與投資協會專門從事財經、金融投資行業從業高級管理人員職業發展研究,高級從業者交流研究,專業流程/技術標準研究,促進財務管理的全球化研究等。該協會在金融和金融行業人才培訓標準、專業技能培訓和專業技能評估方面具有較大發言權。我校通過了美國財務(金融)與投資協會的考核并獲得授權,設立了廣西首個國際管理會計師(FIMA)培訓(考試)中心。

(二)開辦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國際財會證照方向),實施具有廣西特色的國際證書課程體系

為更好地實現會計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我校會計系開辦了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國際財會證照方向)。該專業方向利用“產學研合作育人”培養機制,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將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標準進行符合中國國情的加工處理,融入符合中國財政部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以滿足高職會計國際化人才需求,既吸收了國際先進的經驗、方法,又適用于中國的實際。此外,結合“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發展的會計國際化人才需求,我校開設了“會計+”國際通用課程和專業課程,包括國際商務禮儀、小語種、涉外會計、國際貿易、跨境電商、會計專業外語和東盟國家會計規范等課程[5]。該專業方向課程體系及證書課程互換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三)建設一支國內外認可的國際化創新教學團隊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組建了一支國際管理會計創新教學團隊,教學團隊中留學歸國人員占比高達 90%。創新教學團隊派出 8 名教師進行國際管理會計師(FIMA)培訓,考取國際管理會計師( FIMA)高級證書。這些團隊教師負責學校國際管理會計師(FIMA)項目線下培訓課程的教學,同時承接國際管理會計師(FIMA)證書項目的社會培訓。另外,國際管理會計創新教學團隊與有關國際教育企業合作,面向東盟國家職業學校學生、行業從業人員以及國內企業的海外員工開展預算管理、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會計基礎、中國財經技能等4門國際化管理會計課程的在線培訓,團隊教師們全程用英語與東盟國家的學生溝通交流,得到了他們的熱情反饋,教學效果顯著。

(四)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會計國際化高素質人才,初見成效

為了更好地完善應用型會計國際化高素質人才企業實踐輸出路徑,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與國際金融外包服務公司及廣西多家進出口服務公司簽署了共同培養會計國際化人才的校企合作協議。對獲得國際管理會計師(FIMA)證書的學生,全部推薦到銀行從事銀行數據錄入審核、大堂經理、大堂引導員和賬單分期業務等工作或到廣西東興口岸保稅區外貿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實習期結束后學生可繼續留崗正式入職。通過兩年的建設與推廣,專業群中考取國際管理會計師(FIMA)證書的學生逐年增加。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群為“一帶一路”建設輸送的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也日益增多,開創了一條具有廣西區域經濟發展特色的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

四、結語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下,高職院校人才“走出去”成為社會人才流動的常態。高職院校作為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主營地,在人才培養方面要立足國際視野、服務區域的經濟發展。本文提出了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實施路徑,從學校、社會、企業三方視角對應用型會計國際化人才進行培養,明確了高職院校培養會計國際化人才的培養目標,為職業教育立足國際視野、開展專業建設提供了參考。

[ 參 考 文 獻 ]

[1] 鄭義,金濯.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6):97-101.

[2] 鄭亞莉,魏吉,張海燕,等.高職院校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問題與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21(12):92-96.

[3] 李瑞萍.高職院校推行LCCI國際職業證照考證項目實證研究[J].現代交際,2017(2):5-6.

[4] 王曉洋.“一帶一路”背景下職業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10):67-70.

[5] 楊繼杰.會計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模式[J].中外企業家,2020(5):212.

[責任編輯:劉鳳華]

猜你喜歡
國際化人才會計人才培養
我國國際商務人才供求失衡問題研究
“一帶一路”新形勢下高職英語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會計統計發展探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淺談國有石油工程建設企業如何培養國際化項目管理人才
基于微課翻轉課堂的職業院校遠程教育創新模式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