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題語境的初中英語單元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2023-08-28 02:54楊蕓屹陳銀
電腦迷 2023年5期
關鍵詞:主題語境初中英語

楊蕓屹 陳銀

【摘 要】 當下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往往偏重于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偏重基礎性而忽略實踐性與綜合性,仍然著力于破碎的知識點講解,一味追求高效地應試,忽略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本應被賦予的“文以載道”的教化功能。文章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和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基于主題語境的單元閱讀教學。

【關鍵詞】 主題語境;初中英語;單元閱讀教學

一、研究背景

本文結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結合人教版初中英語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的Section B閱讀教學為例,探討基于主題語境的單元閱讀教學。

二、基于主題語境的單元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一)研讀教學文本,分析語篇特點

本課是該單元的第四課時, 課型為Read and think。本課主題是“達人秀”。

1. What

本課語篇是一篇論說文,文章向學生介紹了“達人秀”的起源、流行、基本特點、受人喜歡的原因以及它引起人們爭議的方面。

2. Why

本課通過對“達人秀”這一話題的闡釋,讓讀者了解了“達人秀”文化從美國起源,風靡全世界的原因及探討此類“達人秀”的相同點,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看待“達人秀”文化的流行,啟發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理性看待類似流行文化,深度思考流行文化背后的價值和意義。

3. How

該文本屬于論說文,有明顯的標題特征、結構特征和語言特征,有清晰的文本結構。

從語篇結構看,首先,文章分為三段,圍繞“Talent show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展開討論。第一段講“達人秀”為什么流行(why?),第二段講“達人秀”如何流行,即環節設置,比賽形式等(how?),第三段講人們對“達人秀”流行正反兩方面的觀點(What opinions?)。其次,作者在行文結構中具有嚴密的邏輯性,主要體現在對過渡句的使用。其能幫助學生理解語篇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使語篇內在的邏輯顯性化,幫助讀者連貫地理解語篇內容。英語文章通常具有清晰的邏輯結構,或顯性或隱性。建構和理解英語語篇的關鍵在于邏輯。該語篇通過過渡句的使用很好地體現了英語語言的邏輯性。

從語言特點看,第一、二段文字趨于感性,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詞、副詞喚起讀者情緒,如“Some people are truly talented.”“Its always interesting to watch…”“Talent show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ll these shows have…”“All kinds of people…”“They usually play a role in…”“And the winners always get…”等,將讀者置身于“達人秀”文化風靡全球這一現實背景中,引發讀者情感共鳴,增強了讀者的體驗感。第三段文字趨于理性,作者在第三段段首以一個“However”將讀者拉回理性思考的狀態,表達一種否定“達人秀”的聲音,繼而又用第二個“However”表達支持“達人秀”的聲音,闡釋作者對于“達人秀”的看法,表達支持(作者同樣使用了感性的表達引發讀者認同,如“If you dont take these shows too seriously, they are fun to watch.” “And one great thing…”)。

所以,本篇文章既有訴諸感性的表達,又有訴諸理性的探討。讓學生對于論說文的感知以及學習如何闡明一個事物并說理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二)聚焦核心素養,制定課時目標

學生來自八年級英語基礎較好的班級,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好。學生通過Section A的學習,掌握了形容詞和副詞最高級的變化形式。對于“達人秀”這一文化現象(節目形式),學生在電視上或互聯網上已有或多或少地感知,語言和話題上都有了一定的鋪墊。但學生并不具體了解“達人秀”的起源、流行以及這類節目運作的機制,對于各類“達人秀”節目,也僅僅是粗略地“看個熱鬧”,缺乏深度思考。

基于此,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1. 教學重點:分析文本結構,準確找到主題句、過渡句,理清文本邏輯;從文本中找出事實依據,推斷出作者對于“達人秀”的態度,理解評價文本傳達的價值觀;運用形容詞、副詞最高級,表達自己對于喜愛的“達人秀”節目點贊的標準。

2. 教學難點:梳理、整合、概括和重組文本信息,內化信息和語言,能根據提示復述“達人秀”流行的原因、節目機制以及觀眾的觀點;結合所學,表達自己對“達人秀”以及追星問題的觀點和看法。

根據以上對教材內容和學情的分析,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單元主題和大觀念的引領下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acquire information about talent shows and apply the superlatives. (語言能力)

2. have a general idea about talent shows like Americas Got Talent. (文化意識)

3. identify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talent shows and evaluate participation of the audience. (思維品質)

4. work with others and think critically. (學習能力)

筆者從Bloom的目標分類理論、英語學習活動觀以及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三方面對本課時目標進行解讀如表1所示。

(三)挖掘語篇內涵,開展教學實踐

1. 讀前創設真實語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讀前準備的主要任務是明確閱讀目的和布置任務,主要活動有導入或引出話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本課通過視頻引入,讓學生觀看兩則“美國達人秀”短視頻,置身于Talent show這一主題語境中,根據視頻內容談論哪些人在參賽、評價參賽選手以及討論他們的共同點,旨在激活他們對“達人秀”的這一話題的興趣,引出文本中的重點單詞和短語,為后續閱讀做好鋪墊。在開始閱讀之前,筆者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和標題(Whos Got Talent?),聚焦Who和Talent兩個關鍵詞,預測文本內容,旨在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并激發他們閱讀正文的興趣。

2. 讀中梳理文本邏輯,引領學生解讀文本

讀中階段的主要教學活動包括概括段落大意、分析課文結構、獲取細節信息等,逐步從基于語篇走向深入語篇。該階段主要開展學習理解類和應用實踐類活動。本研究設計了以下活動:

(1)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理解、梳理并整合事實性信息,找出每一段的主題句。旨在梳理信息,抓取文章段落大意,清晰文章結構;

(2)教師提出“Why talent show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內容和文本結構上的宏觀邏輯關系,即因果關系;通過提問“What three talent shows are mentioned?”發現過渡句中的關鍵詞similar,旨在深入理解文本內在邏輯聯系。

(3)讓學生根據框架結構圖和關鍵提示詞回答有關“美國達人秀”的賽制問題,旨在概括整合信息,把知識結構化。

(4)引導學生兩兩對話,談論自己作為觀眾的投票標準(What is your standard of giving a YES?),旨在讓他們在語境中運用形容詞和副詞的最高級形式,給出自己的評價標準。

(5)以探討社會熱點新聞,帶著學生批判性地思考觀眾決定選手晉級這一設置是否總是合理,旨在啟發學生批判性地看待問題,引導他們理智追星。

(6)學生閱讀第三段,找出人們對于“達人秀”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及理由,并能通過文字表述明確作者的態度和觀點,旨在訓練學生理解作者意圖的能力。

(7)引導學生復盤文本結構并根據思維導圖復述文章內容,旨在幫助學生厘清文本邏輯脈絡,提升他們概括與整合的能力。

3. 讀后結合時事熱點,引導學生升華文本

讀后是指閱讀內容的拓展階段,走向超越語篇的學習,是對閱讀內容的鞏固和深化,完成主題意義的探究。主要開展遷移創新類活動。筆者設計了以下活動:

(1)學生四人一組,以group work的形式探討為什么現在“達人秀”在中國不流行了以及哪些節目開始流行,旨在啟發學生批判性思考以及能夠評價新近流行的節目類型。

(2)學生分享自己對于以上兩個問題的看法,旨在讓學生相互探討,深入思考“達人秀”在中國的衰落及其他節目類型興起的原因。

(3)老師總結“達人秀”的興衰,并通過劉畊宏、王心凌的爆紅到過氣,再次印證萬事萬物都有興衰起伏,旨在跳出文本,啟發學生感悟人生哲理,正確看待波折與興衰。

(4)本堂課在結束時過渡到學校特色“達人秀”活動——“繽紛藝術節”,讓學生對比“達人秀”,思考“繽紛藝術節”長盛不衰的秘密,并布置家庭作業。目的有兩個:①實現語言的輸出運用,包括模仿篇章結構,運用所學詞匯詞組句型。關聯學生生活,審視身邊的“校園達人秀”,讓學生有話可說,讓學生用所學語言和所共同經歷的真實場景表達自己真實的思想;②培養學生遷移創新的能力。學生學以致用,對比“繽紛藝術節”和“達人秀”文化,發現校園文化獨特的魅力,深挖“繽紛藝術節”流行20多年背后長盛不衰的原因。這是基于課文又高于課文的表達活動,利用文本中所學的知識表達自我,利用所學的價值觀思考自己的生活。這是閱讀的本質和最終目的,也是高階思維創造性思維的體現。

三、結語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本節課設計的評價活動圍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個維度開展,和教學活動相對應且貫穿始終,落實“六要素整合的英語活動觀”,通過英語活動反映的學生學習效果來進行評價,指向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互輔助,體現了“教—學—評”一體化。比起指向應試的“填鴨式”語法教學,基于主題語境的單元閱讀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教師站在更高維度的視角,深度挖掘主題意義。盡管本課的教學設計還不盡完美,但有助于一線教師在這樣的過程中得以修煉自己的教學技藝、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參考文獻:

[1] 洛林·W.安德森. 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分類學視野下的學與教及其測評[M]. 蔣小平,羅晶晶,張琴美,譯.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51-52.

[2] 梅德明,王薔. 新時代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新發展——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 徐娜. 如何在英語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以繪本教學為例[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05):24-2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猜你喜歡
主題語境初中英語
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以讀促寫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英語主題語境教學研究現狀及教學建議
利用主題語境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以主題語境為引,助力寫作教學輕負增效
芻議主題語境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
主題語境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研究
基于文本話題的英語語言知識教學
初中英語教學“四部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