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角下中職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2023-08-28 22:48陸愛玉
電腦迷 2023年5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陸愛玉

【摘 要】 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專業課、通識課的教育實踐活動,是“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課程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和呈現。文章從信息技術課程思政概念、現狀、實踐路徑等方面入手,對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思政進行教學改革探究,以期發揮信息技術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同向同行作用。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一、信息技術課程概念

信息技術課程是目前中職學校普遍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通常在一年級開設。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他們在所學專業與相關領域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為學生日后生活就業和繼續學習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課程思政現狀

現象一:課程教學目標定位出現偏差。部分教師以全國計算機考試通過率衡量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認為提高教學效果的辦法是刷題,沒必要去研究新教材、新教法,對于新教材里的很多工具、一級B中可能沒有涉及的知識點,直接“忽略”。

現象二:課程教學為“思政”而“思政”。有些教師雖能認識到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性,但僅僅當成一項任務來完成,或是寄希望于有現成的教學方案可供實施,或是隨意在網絡上下載思政教育內容放到課程教學中,只注重“量”的完成,而不注重“質”的效果。

現象三: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不足。一是找不到合適的課程思政素材。二是因缺少對專業崗位的了解,找不到適合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載體。三是把握不準素養目標的設計。四是教學過程與課程思政相脫節,“兩張皮”現象。五是評價內容與素養目標相脫節。

三、信息技術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一)提升信息技術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

“育人”先“育已”,要做好課程思政,教師首先應該從自身做起。教師應得到五種能力的提升,包括專業(技術)能力、課程思政開發能力、課程思政設計能力、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和課程思政評價能力,各項能力指標見圖1。

具體提升途徑:1. 加強共享,建立課程思政資源共享機制,在經驗交流、教學觀摩、師資培訓中進行共享;2. 強化培訓,將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和內容納入各級教師培訓內容等;3. 重視合作,充分發揮學校教科室、教研組等教學組織作用,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4. 樹立表率,鼓勵學科帶頭人帶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5. 深入研究,加強信息技術課程思政的建設重點、難點問題的研究。

(二)深刻理解《信息技術》新教材的課程思政內涵

課程思政視角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需找準“契合點”,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信息技術課程之間的“生成性”關系,以無縫對接和有機互融的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內在契合關系。

對標三全育人目標,結合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專業特色,以《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依據,使用馬成榮、夏英主編的“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信息技術》,制定實施性課程標準,明確信息技術課程各部分內容的思政要求,將思政作為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梳理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教育,重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勞動精神等為代表的各類精神教育,深化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

(三)找準課程知識點、技能點、思政維度及對應思政元素的結合點

全面梳理信息技術課程結構、課程知識點、技能點及對應的思政元素,以加強對課程整體的把握,為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打下堅實基礎。

在教學中,遴選的案例與素材,除了上述公共思政元素的恰當融入外,還要本著公共基礎課服務于專業的原則,從講解范例、處理對象、教師的示范、案例分析等角度尋找思政內容與課程內容、學生所在專業最有利的結合點,提升學生專業認同感和職業素養,培養團隊精神、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明確信息技術課程思政的遵循原則

思政點融入教學設計應做到“如鹽化水”般融入,不能出現“貼標簽”“兩張皮”等形式主義現象,應遵循三個原則:一是自然融入,即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需巧妙;二是嚴謹貼切,即設計教學時要吃透相關思政理論,做到嚴謹貼切;三是畫龍點睛,即思政元素在教學中運用恰當、適量,使之在緊要處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掌握信息技術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方法

1. 教學目標滲透

信息技術課程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課程目標,教學目標設定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個維度展開。其中,把價值塑造作為教學的第一目標,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將思政目標融入其中,與傳統教學內容相結合。

2. 思政資源挖掘

(1)運用教材本身蘊含的思政資源

信息技術發展本身蘊含豐富的思政內涵。教師可以運用教材提供的思政資源,結合所授學生學情,進行二次加工后授課。如《信息技術應用基礎》項目一“制作數字家庭改造方案”,教材中涉及很多信息技術的運用案例,如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也提供了豐富的思政資源庫“中國數字科技館(http://www.cdstm.cn)” 教師可進入數字科技館選取合適的素材將之巧妙地運用到課堂。

(2)結合學生所學專業挖掘思政資源

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充分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思想動態,選擇與學生思想特點發展共進的內容,結合學生思想實際,貼近社會熱點問題,以此實現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心理同頻,獲得有效的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3. 教學策略運用

實現良好的教學,要求教師選擇和運用正確的教學策略。思政元素同樣可以借助于合適的教法、學法加以無痕滲透。常用的教法有情境教學法、競賽教學法,常用的學法有合作學習法、自主學習法。

(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尤其適用于課程思政隱性滲透,教師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可讓學生自始至終能沉浸其中,在適切的情境中掌握技能、提升思想認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競賽教學法。將課程內容轉化為項目任務,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政點巧妙融入素材。競賽教學不僅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工匠精神,若能巧妙地設定競賽規則,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3)合作學習。培養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需要從合作形式、合作內涵上下功夫,且要長期有意識培養。

(4)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探究精神,可設計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

4. 評價體系設計

課程思政的效果如何,最終要落到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發展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健康的專業倫理和科學的信仰、良好的行為習慣。以此構建信息技術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涉及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手段、評價結論五個方面,全方面衡量信息技術課程思政的質與效。

參考文獻:

[1] 趙繼偉. “課程思政”涵義、理念、問題與對策[J]. 教育學研究,2019(03):114-119.

[2] 王立新,王英蘭.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課教學改革探討[J].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6):21-24.

[3] 劉建功. “課程思政”視域下全面提升中職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探析[J]. 現代職業教育,2021(51):116-117.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課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淺談新課程下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講授法簡析
如何將教改精神與創新信息教學融合在高中教學中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