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創新分析

2023-08-28 11:44李超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話語體系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深入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在當今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里,話語的傳播方式也在不斷發展。為了適應這種話語體系的變化,就必須牢記政治性、科學性的基本原則,努力創造一個融合性較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幫助高校提升教育質量,使高校教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0-0029-04

話語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變。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深入,社會主要矛盾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社會結構正經歷重大調整,利益格局發生巨大改變,新媒體技術普及,社會精神文化領域的多元思潮不斷融合,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正在不斷演變。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基本原則和重點也有所不同。

一、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構建的語境特征

(一)爭奪話語權的斗爭變得更加復雜和激烈

話語權在話語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關乎話語體系的基礎特征,更關乎意識形態的斗爭。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正處在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歷史性節點上,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國正在邁向“兩個一百年”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必須加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特別是在政治、意識形態領域,要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對青年一代的培養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痹谝庾R形態領域,合法公民都擁有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大學作為一個開拓性強且與時代最為貼近的陣地,大學生無疑就是這場斗爭中影響力最大的力量。

西方世界憑借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科技發展,強行滲透“西方話語霸權”,以獲取其在全球的影響力。西方文化和價值觀深深地影響著青年學生,這些文化觀念滲透到我國社會思潮當中,如享樂主義、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以電影、文學、動漫等形式傳播,使我國的年輕一代受到了較大的影響,甚至有一些人開始追隨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盡管目前這種現象還不算多,但已經開始給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社會道德風尚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隨著一些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滲透,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正面影響力面臨挑戰。因此,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成為思政教育話語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1]。

(二)話語體系面臨的挑戰多樣化

話語作為一種獨立的、針對特定目標的表達方式,在傳統的大學里,由于受到學科的限制、課程的要求,往往只能采取一些比較寬泛的、沒有太多深度的表述,比如純理論性的、文字的表述等,這種方式可能會讓人覺得缺乏深度,缺少實質內涵,也會讓人覺得缺少真情實感。當今的大學生正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轉折點,他們渴望探索、激發創造力,熱衷于接受新穎的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和網絡文化,而不愿接受傳統規則約束。

近幾年,伴隨“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落地生根,也伴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學習與推廣,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普及在我國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并且越來越深入。然而,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建設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面臨著雙重挑戰:一方面,高校應該摒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采用更加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話語形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盡管高校努力迎合大眾文化熱點,使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話語,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采用的話語中仍然包含著一些貶損、諷刺、嘲笑性的粗俗低劣內容,以及一些消極、虛假、腐朽的網絡言論,這些都嚴重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理論深度和價值取向。

(三)話語傳播媒介化、信息化更加豐富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話語被視為一種中心化和權威化的表達方式,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和要求,強調問題導向和意識形態指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及采用程序化的表達方式。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新媒體的飛速崛起,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傳播模式正在被徹底顛覆,微博、微信、慕課、微課等社交媒體正在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進行實時溝通的主要渠道。通過這些社交工具,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傳播變得更加方便、廣泛、多樣化。這些方法不僅具有開放性、及時性、交互性和平等性,還能夠提供強大的議題選擇功能,使參與者能夠輕松地獲得話語優先權,甚至影響社會輿論的發展。這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體系建設來說,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

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一)政治性

政治性的特點一是要注重明確政治立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當緊緊圍繞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鮮明的政治立場,以政治正確性為準則,加強學生的政治意識,使其遵守政治紀律,并培養其政治鑒別能力和政治敏銳性,以此來指導學生形成健全的政治觀念,為實現國家發展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理念為行動指南。高校應當緊緊抓住馬克思主義思想這一根本性原則,積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讓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確保馬克思主義思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據主導地位。三是要以牢固理想信念為目標。為了更好地培養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高校應該建立一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讓青少年在道德上更加成熟,增強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增強他們對理論、制度以及文化的認同感,讓我國青少年更加透徹地領悟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轉變成實際的行動[2]。

(二)科學性

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體系中的一種內在的要求,也是一種科學的表達方式。話語的科學性要體現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其一,基于真理性的認知成果,讓人類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全新的思想形式,它以其獨特的視角,深入探索了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思想發展的本質,并且以其獨特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著人們的日常行動。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指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依然占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在大學思想政治課上,教師應該將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原則、思路和方法融為一體,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探索更加具有時代感的思維模式,以此展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不斷發展。其二,將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導向。隨著新媒體和其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量信息被碎片化、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各路信息良莠難辨,這給大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帶來了極大的困擾。所以,在思政教育話語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教師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思想融入其中,以此來傳達知識、思想、真理,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的信念,讓“科學思想的偉力”成為他們的指南。

(三)時代性

話語的活力源于它能夠與時俱進,勇敢地面對當下的挑戰,并且能夠傳遞出時代的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演變過程中,實踐是指引,而不斷的創新則意味著不斷地更新和產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時代性在思政教育話語體系中表現為兩個方面:其一,通過對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的深入探究和解讀,讓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并且能夠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從而更好地實現“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其二,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必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并將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高校應該緊密結合中國的國情,豐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內涵、理論基礎和方法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在新的歷史時期,共產黨員應該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行動準則,以此來推動國家的發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共產黨員必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和學習當中,以便將其轉變成有影響力的話語體系[3]。

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構建的著力點

(一)樹立陣地意識,講好政治話語

一是做好解釋和說明工作。思想政治課程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指導和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實踐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并為他們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懊鎸ΣㄗH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大學思想政治課程應該準確地反映當前的國際、國內局勢,比如資本主義的演變、社會主義國家的未來、社會轉型中的矛盾等。這些課程,可以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引,并使他們能夠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分析各種現象和問題。二是做好意識形態的引導工作。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人們之間的溝通和思考變得更加開放和多樣化,因此,人與人之間更加需要使用正確的語言來促進共同理解。如果沒有及時糾正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就可能會引發少數大學生對傳統價值觀的反感,使他們的理想信念變得模糊不清,甚至迷失在信仰的漩渦中。加強思想政治話語的指導性,是大學生在面對外來文化的挑戰、抵制不正確思維的影響、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避免主流文化的危害時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三是確?!八吝m應”。在這個思想多元、觀念多樣的新媒體時代,如果僅僅依賴政治術語和文化表述,就會導致政治話語難以適應當下的環境,影響年輕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因此,為了激發青年學生的積極性,高校應該讓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用真實的語言來反映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解決“水土適應”問題,從而提高政治話語的實效性。

(二)應對現實挑戰,講好理論話語

一是結合中國的實際發展。及時重新審視“話語跟隨”價值觀,以便更好地構建一種新的話語體系。通過創新思維,提升中國話語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關注中國社會發展,把握中國國情,及時反映中國社會變化,展示中國文化,宣揚中國價值觀,傳遞中國聲音。本土的才能成為世界的典范,以中國發展實際為基礎,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根本動力。二是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理論話語應當植根于本土文化,以此為基礎才能創造出具有活力的話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四個講清楚”是一項重要的宣傳和闡釋中國特色的價值引導之一,即“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中國的獨特文化不僅體現在具有幾千年傳承歷史的傳統文化上,還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和價值觀上,這些都為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文化資源。三是要緊密結合學科的發展趨勢。通過深入研究學科的內涵和豐富的學術知識,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形成、完善和發展,使其能夠更好地闡釋新的概念、范疇和表達。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應該努力培養優秀的教師團隊,根據學科的發展規律,不斷增添學術資源,促進理論創新與言論創新[4]。

(三)樹立創新意識,講好新生話語

一是要密切關注當下的社會焦點和話題潮流。通過深入探究當下社會熱門議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表現形式以及其所帶來的公眾輿論影響,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運用流行語言,以提升其與當下社會的聯系與共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指引,“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說明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的重任,絕對禁止任何形式的低俗和平庸的內容出現在課堂上。二是重點關注媒體的發展和網絡語言的影響。網絡上的流行語、表情符號等都是非常獨特的,這些網絡文化通過簡單、大眾化、前衛、口頭等形式來傳遞信息。這些話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并且更容易與他們的想法同頻,使得思想政治課程的建設方向更加明確。三是重點關注日常生活和交流方式。通過對大學生日常生活的調查研究,探究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習俗、社會觀念、價值觀念等,從而更好地理解其中蘊藏的思想、思維模式和認知需求,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多有益的話語資源,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其中,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社會很多方面,其中網絡語言成為另一種流行的語言文化。根據語言理論的分析能夠看出,網絡語言應當算作一種新的語言文化,因為“4V+1O”的大數據影響,網絡環境對大學生的生活和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是網絡的主要使用者,在網絡文化中大學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網絡語言已經形成了一種動態的非規范化語言體系。分析網絡語言生成的動機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對建設網絡育人系統具有重要的意義,分析網絡語言和網絡環境對網絡輿情安全和社會環境穩定具有積極作用。因此,以大學生為角度分析網絡語言的影響,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語言文化,提高大學生對網絡環境中負面能量的影響力,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對教書育人和建設符合國家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此外,高校教師還需要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大學生心理年齡的屬性,分析大學生對待網絡語言的必然性,正確地引導學生使用網絡語言,不斷地完善大學生對待網絡語言的思維能力,規范網絡用語中對語言文化的曲解部分,促進網絡語言合法化和正規化[5]。

參考文獻:

[1] 孫旭紅,顧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現實挑戰及優化策略——大學生網絡圈群視角[J]. 高校教育管理,2023,17(02):35-43.

[2] 蔣曉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提升策略——基于00后大學生話語表達特點[J]. 傳播與版權,2022(11):99-101.

[3] 劉佳奇. 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影響分析[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9):92-93.

[4] 溫泉. 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創新研究[J]. 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03):96-98.

[5] 蔣鵬. 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與實踐探析[J].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21,38(01):11-12+24.

(薦稿人:白雪,吉林體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汪旦旦)

作者簡介:李超(1991—),女,碩士,吉林體育學院冰雪產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政工作。

猜你喜歡
話語體系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核心素養如何在中小學校落地生根
在修辭與實踐之間:環境權概念的貧困及其義務轉向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新
中國故事中國認知國際表達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