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愛校榮校教育實現路徑研究

2023-08-28 02:11古越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

古越

摘? 要:高校開展愛校榮校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熱愛自己的學校,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和自豪感,還能激勵學生傳承學校優良的精神品質,培育學生的進取心、奮發情和效能感,高校對校史文化的宣傳和建設是實施愛校榮校教育的重要路徑。同時,高校目前在教育管理中出現“知乎治?!钡痊F象,面臨著大學生中“躺平”“擺爛”等價值理念廣泛流行的治理難題,開展愛校榮校教育可以改善學校在學生心中的形象,涵養學生的奮斗精神。文章以合肥工業大學開展的愛校榮校教育活動為研究對象,闡述高校開展愛校榮校教育的必要性、實施思路和實施路徑,旨在通過探析愛校榮校教育融入大學生德育的有效路徑,加快校園文明建設,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關鍵詞:愛校榮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6-0024-04

合肥工業大學創建于1945年,2020年,學校在成立75周年之際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工大海內外校友的愛校榮校情懷。2021年3月,學校發布《關于在全體學生中開展愛校榮校主題教育》的通知,并舉行愛校榮校教育啟動儀式,切實推進“五育并舉落實行動計劃”。啟動儀式后學校掀起了愛校榮校教育熱潮,校友和學生的愛校榮校熱情空前高漲,“承愛校榮校之風,鑄工業報國之魂”也極大地激發了校友和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形成了一系列創新的、富有成效的教育理念、教育機制和教育方法。對于合肥工業大學在愛校榮校教育方面所做出的成功探索和形成的有效經驗,有必要對其進行概括和凝練,形成可廣泛推廣的愛校榮校教育模式。

一、新時代高校開展愛校榮校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需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念的集合,是一個科學、合理、崇高價值的統一體,具有規范大學生行為秩序的功能[1]。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高校通過愛校榮校教育對大學生進行引導教育,通過文化熏陶,榜樣塑造,實踐感染促使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愛校榮校教育對學生進行滲透,可以促進學生思想道德與政治素養的提升,使學生成為具有道德素養、擔當意識、堅定理想信念的棟梁之材;需要通過愛校榮校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適時合理地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將“四史”教育與校史文化教育相結合,引導大學生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四個自信”,不斷適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發展的需求,促進思政教育體系的完善,促進二者有效融合。

(二)是培養新時代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好青年的現實需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青年強,則國家強”,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對廣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當代大學生在思想上雖然整體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奉獻意識和責任意識,但是在思想認識上存在缺乏斗爭精神、政治定力不足的問題,在主流價值觀認同上存在理論認同與實踐認同相背離、虛假認同和反向認同等問題,在就業價值觀上存在追求利己主義、享樂主義,道德信仰匱乏、學習目標和意義感較弱等問題。面對外部環境和內部形勢的變化,為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需要打造良好育人環境,持續以愛校榮校教育為題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幫助大學生克服惰氣、暮氣、驕氣與嬌氣,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三)是高校優化提升治理效能和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伴隨網絡自媒體時代的來臨,“00后”大學生已經成為互聯網使用的主力軍。知乎作為國內熱門的高質量網絡問答社區的代表,不少學生將其作為發聲平臺,導致“知乎治?!钡默F象頻發,嚴重損害了學校在學生心中的寶貴形象,影響了在校大學生和家長的愛校情感,導致學生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產生較強的抵觸情緒,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負面影響。不僅如此,近年來受錯誤思潮滲透、不良媒體誘導以及大學生自身缺乏閱歷和成長環境復雜等多種因素相互疊加的影響,大學校園里以“躺平主義”“躺平族”“擺爛”為代表的“躺平”話語符號及其價值理念廣泛流行,動搖和誤導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與人生追求。通過愛校榮校教育,可以培育“躺平”大學生的進取心、奮發情和效能感,涵養奮斗精神,增強“躺平”大學生的拼勁、干勁和韌勁,重構“躺平”大學生理想信念的認知基礎、情感基調以及意志支撐和行動根基,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在大學生群體中得以不斷澄明和牢固,是高校提升治理效能和優化治理效果的重要手段[2]。

二、新時代高校開展愛校榮校教育的實施思路

高校開展愛校榮校教育,必須要以黨的二十大和第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敢于做工作、善于做工作,在學生中開展浸潤式愛校榮校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校園精神文明的熏陶,發揮愛校榮校教育的實效。以合肥工業大學的愛校榮校教育為例,其具體思路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組織結構

合肥工業大學愛校榮校主題教育由學校黨委學生工作部整體負責,統籌協調學校黨委宣傳部、組織部、校團委等相關職能部門、各學院的資源力量,充分調動各個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各學院團委、學生黨支部、政工干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具體策劃組織實施,各部門各司其職,部門間互相協調配合,建立完善的組織結構,形成齊抓共管局面,各組織結構縱橫交錯,互相補充,互相配合,有條不紊地推進主題教育活動開展[3]。

(二)制訂詳細的實施方案

完善的活動實施方案制訂是活動開展的基本保障,合肥工業大學愛校榮校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入學、畢業等關鍵節點,制訂詳細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并針對愛校榮校教育做出專門布置?!蛾P于在全體學生中推進“全程融通”一體化育人體系的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分年級、有側重地進行愛校榮校教育,并通過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方案,記錄學生在校成長發展成績,鼓勵更多學生參與愛校榮校主題教育。

(三)建設有品質的新媒體平臺

合肥工業大學通過構建完備的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體系,充分推動校園融媒體平臺建設,做好愛校榮校教育的宣傳保障。學校運用合肥工業大學、微言合工大、合肥工業大學團委等微信公眾號平臺、《斛兵學工》???、校園網,以及各個學院的微信、抖音等平臺賬號,及時廣泛宣傳推廣各學院愛校榮校教育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果,在學院新媒體平臺持續發布工作動態,讓學生可以共享校園精神文化活動成果。

三、新時代高校開展愛校榮校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以課堂教育為主渠道,深入挖掘校本“四史”資源,將愛校榮校教育融入課程教學

思政課作為當前每個進入高校學習的大學生所要學習的必修課程,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課堂,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發揮著主渠道作用,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發揮思政課在愛校榮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思政課教師通過深入挖掘蘊含紅色基因的“安徽實踐”,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學校的“四史”資源,將校史、院史、專業發展史、校友先進事跡等融入思政課教學,推動紅色校本“四史”資源進思政課,著力優化思政課課程體系,錘煉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作用。

此外,專業課教師通過專業導論課程教學、課程思政項目建設,組織學生到校友企業參觀、實習,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的專業發展歷史和老教師、老黨員、優秀教學團隊的先進故事,將愛校榮校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4]。

(二)以隊伍建設為抓手,發揮輔導員隊伍主導作用,形成愛校榮校教育骨干力量

合肥工業大學在學生政工干部隊伍建設中,通過成立分年級工作組和輔導員工作室,橫向上打通學院間的工作壁壘,提升工作的整體性,縱向上幫助年輕輔導員聚焦職業發展特色,提升工作能力。同時,依托工作組和工作室開展教師業務培訓、能力提升、職業發展、實踐考察等活動,不斷提升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凝聚育人合力,打造除思政課教師外的另一支開展愛校榮校教育活動的骨干力量。輔導員日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創建工大文明校園,規范日常行為養成”為主題的小班輔導活動,加強大學生文明行為的日常養成教育,引導在校學生將工大文明校園創建與自身文明行為養成緊密結合起來,規范學生在校園、教室、寢室等場域的日常禮儀、行為舉止,用良好的習慣構建優良的校風、學風、班風、室風。在第二課堂建設上,輔導員依托企業、學院、社會等多方力量,圍繞“五老”、杰出校友、行業精英等群體組織各類科研報告講座、專家人物訪談、創新創業教育沙龍活動;指導班級和社團圍繞愛校榮校主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團日活動和文體活動,在豐富學校校園文化生活的同時,幫助學生從多角度體悟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精神內涵,鍛鑄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擦亮工業報國的鮮亮青春底色[5]。

(三)以典禮教育為契機,牢牢把握學生成長關鍵節點,涵育學生愛校榮校情感

合肥工業大學牢牢把握新生入學和老生畢業兩個學生成長的關鍵節點,通過開展隆重的典禮儀式、溫暖貼心的服務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涵育學生愛校榮校情感。在每年的迎新工作中,各學院精心設計迎新標語,布置拍照打卡標牌,設置宣傳展板,發放印有學校、學院標識的文創產品,提供貼心暖心服務,舉辦形式豐富的新生開學典禮,讓新生入校后有獲得感、榮譽感和成就感。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組織參觀校史展覽館,開展校史校情教育,舉辦優秀校友事跡報告會和優秀學長經驗交流會,開展校歌同唱、校園地標打卡、演講比賽等活動,幫助新生了解學校的發展歷史和輝煌成就,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大學生的使命和擔當。

在畢業文明離校教育中,學校開展微視頻、推文等告白母校征集活動,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示宣傳,營造溫馨、溫情、溫暖的濃厚氛圍;在畢業班舉辦“最后一堂課”和“我為母校辦實事”等主題活動,通過評選、表彰、宣傳優秀畢業生,設置“校長”獎學金,舉辦隆重的畢業典禮,激發畢業生報國成才之志、愛校榮校之情、感恩奉獻之心;開展“感恩力行”主題實踐活動,例如“我為母校建言”“我為母校辦實事”等,引導畢業生積極參與學校服務建設;通過探望授業恩師、拍張師生合照等,引導畢業生回報老師教誨之恩;開展“我和工大合個影”活動,鼓勵全體畢業生再游工大,拍攝青春紀念冊、建校友通訊錄等,激發學生校友情懷[6]。

(四)以實踐活動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創新形式開展愛校榮校教育

合肥工業大學的愛校榮校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學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了一系列形式新穎、富有成效的實踐活動。

在“我為學校做貢獻”主題實踐活動中,學生可在校內參加文明校園、文明寢室、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網絡等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參加迎新志愿服務活動,動員組織全體學生從身邊人、身邊事做起,自覺做護校興校的先鋒;面向校外,鼓勵在校學生在假期返家鄉擔任資助政策宣傳大使,“為母校代言”,通過座談會、宣講會以及咨詢會等方式宣傳學校,發揮朋輩傳遞作用,幫助高中學子提前了解大學生活,感受大學氛圍,搭建起高中母校與工大情感傳遞的橋梁;舉辦“工大”系列作品征集展示活動,以“愛在工大”“四季工大”“青春工大”“記憶工大”為主題,開展圖片、詩文、標識、標語、視頻等作品和典型人物事跡征集活動,并將征集材料以線下主題墻、圖片展和線上推文、視頻等形式進行宣傳,展示學校美景美食、弘揚優秀校風學風、宣傳典型好人好事;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學校專門設立“工業報國”愛校榮校實踐專項,鼓勵學生將愛校榮校教育和暑期社會實踐相結合,在假期通過實地走訪學校舊址,學習了解學校發展變革的軌跡和道路,感悟學校發展成就和紅色文化底蘊;開展“國旗下的思政課”和主題升旗儀式活動,激發學生愛黨愛國、護校興校的意識[7]。

(五)以場館建設為依托,打造一批愛校榮校教育基地,營造愛校榮校校園文化氛圍

近年來,合肥工業大學在校園內建設了包括校史館、工程認知博物館、地質博物館和著名校友人物雕塑等一批校園文化場館和地標建筑,校史館造型別致,館內融合文字、實物史料與多媒體影像展示于一體,生動呈現了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內涵,這些場館也成為校園文化的“主陣地”、對外交流與形象展示的“新窗口”、社會科普教育的“打卡地”和深受師生喜愛的“新地標”。

學校還打造VR校史館,運用新型720度全景展示技術,通過線上虛擬互動的方式,讓更多的校友和學生足不出戶就能隨時隨地參觀校史館內的全部場景。校園文化場館和設施建設提升了學校文化傳承創新的能力,極大地豐富了學校文化育人的載體,在形式和內涵上將愛校榮校教育和校園文明建設深度創新融合,促進愛黨愛國愛校榮校共識,為學校的建設目標匯聚強大精神動力[8]。

四、結語

合肥工業大學開展愛校榮校主題教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遵循和把握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規律,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這是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情感體悟、能力素質、意志品質、人生觀、價值觀的全面教育,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明確了使命責任,涵養了學生“知榮明恥、遵規守紀、善思篤行”的良好品質,激勵了學生以實際行動彰顯愛校之心、榮校之情,為學校建設發展貢獻力量,探索出了一條將愛校榮校教育融入大學生德育的有效路徑,一條推進校園文明建設的高效路徑,以及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路徑。

參考文獻:

[1] 趙建波. “泛娛樂化”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消極影響及其應對策略[J]. 思想教育研究,2018(11):72-76.

[2] 賈茹. 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J]. 決策探索(中),2021(08):53-54.

[3] 王新學,李四忠. 高校愛校榮校教育的實施思路與行動策略——以上海理工大學基礎學院為例[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3):64-65.

[4] 葛玉紅. 基于校史檔案視角下的大學生文化認同教育研究[J]. 江蘇高教,2021(03):93-96.

[5] 李舍梅. 融媒體視域下校史文化的傳承與教育實踐探析——以河海大學校史館為例[J]. 檔案與建設,2020(10):55-57.

[6] 張義,田貴雙,樸悅嘉. 論校史文化在高校品牌建設中的作用[J]. 高教探索,2018(05):36-39+61.

[7] 李鑫,許靜波. 高校校史文化融入大學生德育路徑探析[J]. 邊疆經濟與文化,2021(11):93-97.

[8] 傅益南. 基于“知乎治?!爆F象的網絡輿論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6):38-39.

(薦稿人:潘莉,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任編輯:胡甜甜)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思想政治教育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