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應用型高校廣告專業校企協作的創新探索

2023-08-28 02:11馮雅穎蔣蘇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3年6期
關鍵詞:協作應用型校企

馮雅穎 蔣蘇

摘? 要:地方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理解校企協作能夠為廣告專業帶來的更多可能性的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其可能存在的困難。不斷創新探索協作模式,緊扣相對珍稀的企業資源、跨課程群打造企業案例庫;培育具有基本人才素養、專業知識技能、學習創新能力以及敬業精神的四級廣告專業人才,努力促進校企雙方實現生存、轉型、發展與共贏,最終構建穩定的、可持續的協作關系。

關鍵詞:地方應用型高校;廣告學專業;校企協作;跨專業案例庫;“四級廣告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6-0014-04

2018年第一次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發展工作座談會將辦學、育人、就業、發展四個領域的“合作”是地方高校從“新建”到“新型”的必由路徑。利用好“政企學商研”五大協作要素,尤其是反映傳播媒介技術變革的企業要素。利用好高校和企業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環境和資源[1],借企業之力培育高質量廣告人才是地方應用型高校的首選之路。

蚌埠工商學院前身為安徽財經大學商學院,其廣告學專業2007年開始招生教學。2020年3月正式轉社會辦學后,緊扣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定位,創新校企協作模式,不斷結合企業的真實需求,替代以往“以賽促學”等傳統的知識內化和技能提升方式。

一、困境中的廣告校企協作

(一)校企協作賦能專業教育

微觀層面上,校企合作能夠融入行業專家、企業高管、技術精英等個體項目經歷、經驗與認知,從而豐富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式。但校企協作真正賦能領域體現在宏觀層面,即長期對社會生態的改變。如圖1所示,校企合作更應該向第一、第三象限演變,充分影響學生的就業認知與教師的雙師能力成長。

首先,良好的校企協作有助于構組建用度高的師資隊伍。當前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師資多來自研究型高校的碩博研究生,實踐知識和職業技能方面的欠缺恰成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大障礙。引進具有一線經驗的人才,均衡師資隊伍實現理論與實踐統一。而專業教師以掛職的方式參與企業經營管理,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具有企業背景的教師危機意識更強、對新知識的吸收轉化效率更高,也擁有更強的團隊合作意愿。

其次,校企協作能較早影響學生的就業認知。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緩就業現象明顯,“高學歷的終點是縣城公務員”等就業認知偏差廣泛存在。較強的自主意識且物質富足使學生“期待良好的生活品質、關心工作條件和待遇、工作能否得到穩定的地位和高度評價”[2]。但究其根源是信息不對等,大學生不了解行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無法準確進行職業定位,從而導致其行業認同度低,以及對體制內身份的盲目追求。

(二)“三對矛盾” 制約校企協作

協同應用領域中成功的案例明顯少于失敗的案例,“協同陷阱”難以避免[3]。對于地方應用型高校而言,首先需要處理好“快產業”與“慢教育”的天然脫節。專業教育的“慢”受知識生產周期的影響,把行業實踐的“信息”轉化為課堂中講解的案例、知識與理論,往往以“學年”為單位。但行業卻以“快”為導向,營銷熱點往往依賴于成名的“十五分鐘”。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要求廣告從業者快速響應市場、應對輿論、“出圈、破圈”。

其次是“多需求”與“少資源”的供給不均。廣告專業教育,既需要商業傳播案例支撐教學,也需要實踐契機與平臺保證動手操作,但優勢資源往往集中于頭部。以北京大學廣告學課程為例,引入騰訊廣點通等大數據營銷平臺與聯想、蒙牛等“廣告主”,讓學生分組進行創意、制作與投放,課程結束時以平臺數據為考核標準。但諸多非頭部院校身處三四線城市,本地企業品牌營銷意識較弱,外來大型企業的廣告營銷決策權也不在本地,因此合作企業資源有限。

最后是“長遠協同”與“短期合作”的失衡窘境。校企協作理想狀態是培育優質人才、服務地方經濟、以構建“長遠協同”穩定的伙伴關系為目標。但現有很多校企合作方法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并不可行,由于“應用型人才”并不等同于高職高專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企業引入式”“校企共訓”等協作方式缺乏合作動力?!霸O備共享式”偏向生產經營實踐,資金需求量大,綜合類本科院校尤其是文科院校缺乏技術基礎?!坝唵伟唷睂ζ髽I規模有相對要求,學生形成“招生即招工”的認知偏差。而在知識密集、資金密集與人才密集的廣告行業,尚未完成專業學習的在校生并不具備“頂崗學習”能力。因此,地方應用型高校很容易因缺乏產業技術重大創新的長期合作內容、創新目標,形成“一次性交流”不合理的合作方式,浪費企業資源。

二、創新培養廣告“四級人才”

廣告專業的畢業生常被詬病為“通才不通、專才不?!?。雖然課程覆蓋市場營銷、企業管理、文化藝術等領域,但學生很難融會貫通,文案功底不如中文專業、設計功底不如藝術專業、創意策劃難以叩擊人性中的“性靈”?!伴]門造車”式的培養方案,無法解決人才培養的尷尬窘境。

通過走訪企業,當下廣告人才應滿足四個層級素養能力。第一層是語言表達、寫作、溝通協作能力的基本素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企業對基本素養的要求明顯增強,“Z世代”畢業生雖熟悉網絡規則,但對現實的商務禮儀、工作流程知之甚少。而社會結構的轉型、權威消解也使青年學生服從意愿低、執行力低以及責任意識弱化。

第二層是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即以營銷策劃為中心,掌握文案寫作、創意設計、媒介投放及整合營銷等綜合素養。當然不同的企業與時代,對廣告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追求的重點不同。紙媒時代的廣告人才需要能寫作、會設計;整合營銷傳播時代的廣告人才需要跨媒體、懂策劃、能營銷;數字化媒體時代廣告人才更要把握數字媒體技術、理解虛擬現實與人工智能技術等。

第三層是“學習創新”的能力?;ヂ摼W社會中技術持續迭代,新新融合業態倒逼廣告行業轉型,廣告專業人才應該具備開放的知識結構,可以快速上手業務。例如課堂教學時雖然能夠介紹RTB、DSP與SSP等專業術語,也能夠通過“圖示+案例”的方式闡釋理論,但依然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論鏡像。學生更需要將理論快速應用于實踐中,快速內化為自己的經驗。

第四層則是敬業意識。眾所周知廣告行業人才流動性偏高,行業內普遍存在“跳槽即漲薪”的浮躁心態。良好的廣告專業教育需要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坐得住、耐得住、學得下”的敬業精神。學院開發了差異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滿足上述四個層次的人才需求。

三、開發跨課程群的企業案例庫

在實踐中,蚌埠工商學院以企業資源為中心,通過多維度開發,打造穩定的跨課程項目庫。課程群是若干門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的課程組成的課程集合,是實現案例、賽題、實訓的共享平臺。在協作初期,通過企業方的自我介紹或專業教師的觀察,將企業的成果、項目、經驗“舶來”。對于已經終止、比稿未中標、企業日常內訓的項目,可以按照“中文寫作、設計表現、營銷策劃、媒介傳播”四個課程群大類進行拆解。對于即將投標的、創意并未成型的、行業接近但并未整合梳理的項目,則可以保持在案例庫中的動態進出。

例如與蚌埠工商學院合作的南京某文化咨詢公司,業務領域集中于公共服務品牌的建設與運營。2021年在其負責的“96196”熱線電話服務品牌正式停用后,企業將可公開資源共享給校方。雙方教師圍繞課程群構建案例庫,最終形成十個企業命題。命題直接融入具體課程,緩解學生對實踐實訓的抵觸心理(如表2)。

四、目標兼容,校企協作轉型發展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教育的首要動因仍是自身經濟利益追求[4],其次才是承擔社會責任的價值認同和追求。地方高校的首要任務是培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最后才是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這種目標重要性的差序導致合作不暢。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出現轉機。宏觀經濟下行導致地方性企業出現了勞動力不足、市場萎縮、融資困難等問題,更面臨“不轉型就退出”的局面。此時校企雙方合作目標為助力周邊企業轉型、求生存謀發展。

以蚌埠工商學院為例,在與房地產營銷策劃公司合作的初期,校方關注學生的實習就業;企方也需要應屆畢業生深入房產營銷一線。在此目標下,校企雙方都看重學生的項目分析、賣點提煉、活動策展以及商業交流等專項能力。隨著地產營銷數字化趨勢明顯,傳統先看房、再商談、再買房、最后簽合同的過程,現在轉變為社會化媒體平臺上的主播分享、按需精準推薦、VR看房體驗,最后在線上平臺或小程序交易。因此企業對人才需求也從原先的“理解策劃、能寫文案與善于設計”轉變為“懂直播策劃、能吸引流量、會促進觀看轉化率”。在此背景下,專業課程內容也應相應調整:《影視語言》增加了“播音主持”的知識模塊,強調了主持人對受眾試聽體驗的影響;《網絡傳播概論》課程內容降低了網絡新聞采寫的篇章比重,增加新媒體營銷與數字媒體營銷的比重。同時積極拓展第二課堂,鼓勵在校學生參與“直播助農”“直播助商”等公益活動。緊扣企業真實需求,推動專業學生快速儲備就業技能、助力周邊企業轉型發展。

五、結語

由于缺少頂層設計與榜樣標桿、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5],地方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難出成效。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新機制,面向區域服務深度融合是地方應用型高校廣告專業的必然之舉。充分調研把握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積極利用校企協作各環節培育適用度高的專業人才,避免“一次性”合作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通過對內的跨課程群案例庫建設、對外的校企協同轉型發展,真正將校企協作升級為長期伙伴關系。

當然,應用型人才培養與校企協作深度依賴“雙師型教師”。作為“橋梁”,雙師型教師既需要扎根校方、又立足企業,主動參與校企協作關系的搭建與維系,能夠調動雙方資源的有效轉化,尤其是辨析、識別出企業方深層次的需求。作為“大腦”,雙師型教師既需要能夠理解專業課程的結構、分布與能力培養指標,又需要擁有足夠開放的認知結構吸納新知識、新經驗,將企業資源適度轉化為跨課程群的案例庫。最后作為“雙手”,雙師型教師更需要以“做項目”帶動學生的充分參與、沉浸學習、培育學生的“廣告匠人”意識,還需要以“做科研”帶動其他教師集思廣益、服務地方經濟、構建雙師型教師團隊。而作為地方應用型高校需要識別此類人才,在教學型教師、科研型教師外增加產業型與雙師型教師,設置獨立的考核指標體系。將經費用于創造性活動,擴大橫向課題的比重、實行項目獎金、給予單獨的晉升評級通道,鼓勵教師積極持續參與校企協作。

參考文獻:

[1] 張艷萍.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效能及改進[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09):6-8.

[2] 黃帥. 新時代大學生“慢就業”心理研究[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7):120-121.

[3] 劉小敏. 協同發展的理論基礎與應用研究綜述[J]. 時代經貿,2021,18(10):76-79.

[4] 馬永紅,陳丹.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教育動力機制研究——基于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視角[J]. 高教探索,2018(03):5-13.

[5] 劉佳.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的現實困境與解決路徑——以泰州地方本科院校為例[J]. 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06):63-66.

(責任編輯:羅欣)

猜你喜歡
協作應用型校企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5-2-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團結協作成功易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第8講 “應用型問題”復習精講
協作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協作
可與您并肩協作的UR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