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美育教育策略研究

2023-08-29 11:33徐君艷
學周刊 2023年27期
關鍵詞:美育教育高中數學意義

徐君艷

摘 要:數學是一門富含美學元素的科目,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重視開展高中數學美育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的興趣,也能加深學生的審美體驗,發展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素養。文章分析了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美育教育的實施意義,從應用數學文化資料、創設幾何圖形情境、依托數學概念教學、基于數學公式推理、開展手動操作探究等五個方面,探討數學美育教育的實施策略,以供相關教育人士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美育教育;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7-009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33

一、前言

核心素養背景對新時期高中數學教學提出美育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落實美育教育目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對數學美的感受、理解和創造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嚴謹求真的科學精神,提升數學教學水平。為此,教師應該明晰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美育教育的實施意義,根據數學美的基本特征和學生的認知情況,開發數學課程中的美育資源,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向學生傳遞數學的自然美、對稱美、簡潔美、嚴謹美,引導學生積極地動手創造美,從而實現數學教學與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美育教育的實施意義

立足核心素養視野實施高中數學美育教育,簡而言之就是教師開發數學課程中的美育素材,通過情境創設和教學探究,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鑒賞數學之美,從而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和客觀世界的認識,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及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美育教育的實施意義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課程中包含眾多美學元素,如對稱美、和諧美、奇巧美等。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重點實施高中數學美育教育,能夠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如教師可以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美育資源,通過創設生活化、信息化情境展示給學生,帶給學生美的感受和新穎的學習體驗。

第二,有利于強化學生對數學之美的感知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些數學美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而學生缺乏自主發現數學美的意識和能力,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和滲透。核心素養中的人文底蘊,要求學生將數學和美學聯系起來,體會數學用獨特的方式詮釋美學,立足核心素養背景開展高中數學美育教育,能夠顯著強化學生對數學之美的感知能力。如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推理和構建數學模型,結合教材中的數學概念語言感知數學概念,以最簡單的方式抓住現象本質的簡潔美,從而促進學生領略數學美,形成良好的審美理解和鑒賞能力[1]。

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實踐創新、審美情趣都是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美的生成需要依托于研究、發明和創造,正是對美的不懈追求,才產生了數學。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實施高中數學美育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很有幫助,如教師可以利用課程中的美育資源開展模型制作、圖形設計、數學小實驗等探究活動,啟發學生對數學美的感受,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動手創造富有美感的數學探究成果,從而驅動學生實踐創新精神的發展,彰顯數學美育的實施價值。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美育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應用數學文化資料,向學生滲透數學的自然美

數學存在的意義,是以理性思維揭示自然界的現象和規律,使人們具有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依據。許多數學研究都是初始于探索自然界的現象,所以數學是自然美的集中體現。數學除了是一門學科之外,還是一種文化,在數學的研究發展歷程中,蘊藏著數學家對自然規律的探索精神,以及對美的孜孜追求。為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實施高中數學美育教育時,教師應該重點應用數學文化資料,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研究的來龍去脈,以及數學在自然生活中的運用,從而向學生滲透數學的自然美和文化美,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素養。

教師應該根據數學課程內容開發相關的數學文化史料,包括數學家的研究事跡、研究成果,以及數學理論在自然生活中的應用實例等,將這些文化資料編輯成圖、文、短視頻相結合的微課件,引導學生閱讀資料、開展交流,了解數學家對自然規律的發現,從而傳遞數學的自然美。

比如,在幾何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文化資料向學生講述古代幾何學的起源,同時展示中外數學家的研究經歷,介紹相關的古代數學著作,以及課程理論在現代社會各領域的應用案例。學生熟悉數學文化資料的內容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美學元素:“同學們,從這些文化資料來看,古代幾何學的產生和發展最早是為了什么?”學生交流后反饋:“為了觀察天空星體的形狀和排列位置,為了丈量土地、測量容積、制造器皿、繪制圖形?!苯處熥穯枺骸斑@些研究都和什么有關?是為了滿足什么需要?”學生回答:“都和自然、生活有關,為了探秘自然、改造自然,滿足社會發展和生活實踐等需要?!彪S后,教師引出幾何課程的課題。這樣,通過應用數學文化資料,學生認識到數學是為研究自然規律而產生的,體驗到悠久的數學文化和數學科目的自然美,從而起到良好的美育效果[2]。

(二)創設幾何圖形情境,向學生滲透數學的對稱美

對稱美是數學學科中最常見的美學元素。具有對稱性的事物,廣泛地存在于客觀世界中,反映的是審美對象形態或結構的均衡性、勻稱性。在高中數學幾何課程中,包含很多空間對稱圖形或現象,是教師實施美育教育的絕佳資源。為此,基于核心素養視角開展高中數學美育教育時,教師應該創設多樣化的幾何圖形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欣賞、討論等活動,從而向學生滲透數學的對稱美與和諧美。

教師應該開發教材中具有對稱性的課程內容,利用幾何軟件、信息化課件等為學生繪制和展示對稱的幾何圖形,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發現圖形的對稱特點,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作對稱圖形,幫助學生直觀、深入地理解數學的對稱美。

比如,在關于雙曲線的漸近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在白板上出示一張雙曲線的漸近線示意圖,同時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示意圖,圖中雙曲線和矩形框有什么特點和位置關系呢?”學生觀察后回答:“示意圖中雙曲線在矩形框對角線所確定的左右區域內,矩形框的對角線和雙曲線無限靠近但永不相交,雙曲線是向外無限延伸的,兩根雙曲線具有對稱性?!苯處熞鲎鲌D任務:“那么,如何能畫出對稱又美觀的雙曲線呢?請大家回憶橢圓草圖的畫法,嘗試畫一張雙曲線的草圖?!痹趯W生自主作圖期間,教師指導學生先在練習紙上確定平面直角坐標系和矩形框,然后標出頂點和矩形框的對角線,根據圖形的對稱性作出標準的雙曲線,最后求出漸近線的方程。這樣,通過創設幾何圖形情境,學生扎實地掌握了雙曲線的特點,感受到幾何圖形和諧、勻稱的對稱美[3]。

(三)依托數學概念教學,向學生滲透數學的簡潔美

富有簡潔美也是數學科目的基本特點之一。所謂簡潔美,是指數學對象能夠用最精簡的組成要素反映出明確、豐富、深刻的內容。數學概念可以表現出數學結構的簡潔美,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實施高中數學美育教育,教師應該依托于數學概念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構建數學概念的過程,了解簡單表述的背后隱含著的大量的數學信息,從而向學生滲透數學的簡潔美。

教師應該根據數學教材中的概念知識,圍繞概念的理論前提和理論表述精心設計問題,先啟發學生理解和構建概念,再引導學生分析數學概念是如何用最少的符號和語言去建立、表述理論的,促使學生發現數學的簡潔美和實用性。

比如,在關于四種命題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合作自學課本中原命題、逆命題、否命題、逆否命題的定義,學生初步形成概念認識后,教師用概念的理論前提設計問題:“同學們,根據大家對概念的理解,如果原命題的形式表示為若p則q,那么其他三種命題的形式該如何表示?”學生討論后反饋:“逆命題的形式表示為若q則p;否命題的形式表示為若非p則非q;逆否命題的形式表示為若非q則非p?!苯處熣J同后繼續追問:“p和q分別代表什么?”學生回答:“p和q分別表示原命題的條件和結論?!苯酉聛?,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詳細解釋四種命題的表示形式,學生解釋完畢后,教師追加問題:“同學們,通過對四種命題表示形式的語言概括,大家有什么體會?”有學生回答:“由p和q構成的四種命題表示形式,能夠非常簡練地表現出各個命題之間的區別和相互關系,使人一目了然地理解四種命題的邏輯結構?!边@樣,通過概念教學和科學的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理論表述的簡潔美[4]。

(四)基于數學公式推理,向學生滲透數學的嚴謹美

每一個數學公式或定理都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形成的,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思想,具有唯一的性質,協調的數學結構、規范的數學語言、靈巧的計算方法和證明方法等,都能體現數學的嚴謹美。核心素養要求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和辯證思維,為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實施高中數學美育教育時,教師應基于數學公式推理,帶領學生探析各種辯證的關系和轉化,感受數學公式推導過程的絕對嚴密,從而向學生滲透數學的嚴謹美。

教師應該利用教材中的公式或定理知識點,采用情境創設法和問題導學法,點撥學生合作推理數學公式,用類比推理和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促進學生體會數學嚴謹的美學魅力。

比如,在關于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的教學中,教師在帶領學生推理公式時,可以讓學生先畫出單位圓,給出任意角的正弦和余弦,回憶三角函數的定義。學生作圖、溫習舊知識完畢后,教師提問:“結合大家作的圖,單位圓正余弦線段和半徑所處的三角形形狀是什么?”學生回答:“直角三角形?!苯處熇^續追問:“那么直角三角形有哪些重要的定理?”學生回答:“勾股定理?!苯處焼枺骸坝晒垂啥ɡ砦覀兛梢酝茖С鋈呛瘮档哪男╆P系式?”學生探究后推導出平方關系式和商數關系式。教師把兩個關系式寫在黑板上,追加問題:“公式在哪種情況下不能成立?公式中是否存在限制條件?”學生交流后作答:“公式中必須有同角,沒有同角公式則不能成立,應用商數關系式時有限制條件?!边@樣通過分析公式的成立條件和限制條件,學生就認識到數學的嚴謹論證之美[5]。

(五)開展手動操作探究,促進學生親手創造數學美

實踐創新是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以核心素養為背景開展高中數學美育教育,教師不僅要通過新知講授向學生滲透數學美,還要給學生提供動手操練的機會,使學生思有所得、練有所獲。因此,教師可以立足于數學美育的目標,根據具體課程開展手動操作探究,促進學生親手創造數學美,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實踐創新素養。

在基于數學美育開展手動操作探究時,教師應該根據課程內容和美學元素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審美觀察素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欣賞收獲審美體驗,學習課程中的基礎知識點,然后給學生布置手動操作任務,鼓勵學生實操創造數學美。

比如,在關于棱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棱錐,包括金字塔、裝飾物等,學生欣賞、交流后反饋:“棱錐的外觀具有形象美,在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彪S后,教師給學生提供紙板、膠帶等材料,組織學生四人一組動手制作棱錐模型。在學生操作探究期間,教師提醒學生合理設計棱錐的底面、側面、側棱、頂點和高,制作比例和諧、外形美觀的棱錐模型。這樣,通過手動操作探究,學生深刻地認識棱錐的各部分構成,形成理解、欣賞和創造數學之美的能力[6]。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實施高中數學美育教育,不僅有利于提升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強化學生對數學之美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素養。教師應遵循核心素養的思想指導,應用數學文化資料、創設幾何圖形情境、依托數學概念教學、基于數學公式推理,向學生滲透數學的自然美、對稱美、簡潔美和嚴謹美,同時加強開展手動操作探究,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創造數學美,從而多角度深化學生對數學美的體驗,實現高中數學的美育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建權.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美育教學實踐研究——以

“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2(6):67.

[2] 劉海珍,楊德懷.高中數學滲透美育的策略研究[J].中學數學雜志,2022(7):10.

[3] 張新勝.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滲透美育的策略[J].讀寫算,2022(15):112.

[4] 董志彪,馮園園,孟彩彩,等.高中數學美育的學科特征及實現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1(33):107.

[5] 林品玲,葉誠理.探析美育教育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名師在線,2021(30):6.

[6] 孫洪昌.探究數學美育功能 促進高中數學教學[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6):99.

猜你喜歡
美育教育高中數學意義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