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融入高中政治課堂的策略探究

2023-08-29 11:33陳向峰
學周刊 2023年27期
關鍵詞:政治教學融入高中

陳向峰

摘 要: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時,應適當融入核心素養相關內容。尤其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不能單純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從政治學科素養出發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培養學生個人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文章就核心素養融入高中政治課堂的策略進行分析探究,以期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教學;融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7-011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38

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個人思想,完善政治認知的重要時期,通過政治學習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政治教師可以結合學科素養內容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政治對學生來說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他們了解時政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師需要格外重視核心素養在政治課堂中的滲透。

一、核心素養融入高中政治課堂的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

對于學生來說,高中是一個既特殊又重要的階段,他們需要面對較重的學習壓力。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格外注重從教材出發,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理論知識,通過死記硬背或反復刷題的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這就導致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無法發揮政治課程的價值。在課堂中融入學科素養,教師需要結合政治課程搜集更多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分析探究,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有利于完善學生思想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認知,但網絡時代背景下,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較多,思想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因此,社會各界都格外注重學校思想教育的開展[1],以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而政治課程剛好可以滿足這一教育需要,教師在政治課程中融入學科素養相關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時政,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完善。

(三)有利于實現教育改革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要有效落實教學改革要求。然而如今有些高中政治教師仍然使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也未發生變化,這嚴重限制了教育教學發展。為了改變此種情況,學校需要引導教師從新的教育理念出發,創新教學方法。而想要在政治課堂中滲透核心素養,就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借助新型教學方法改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這就保證了在高效開展政治教學的同時,實現教育改革。

二、核心素養融入高中政治課堂需做的準備

(一)拓展教育視角,加強對學科素養的重視

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時,一般會從三維目標出發設計教學內容。從三維目標這三者的關系來看,知識目標是教學基礎,另外兩個教學目標是在知識基礎上完成的,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增加了學生的情感經歷,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但在實際教學中,知識目標更為突出。以此為目標教學時,學科素養往往會被忽視。為了推動學科素養與高中政治教學的融合,教師要拓展教育視角,調整教學目標,加強對學科素養的重視。

(二)轉變教學角色,注重教學向教育的轉變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堂中占有絕對主導地位,學生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這種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為此,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改變課堂教學的本質,實現從教學向教育的轉變。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以引導者、輔助者的角色開展教學,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鍛煉各種能力的機會,以便在政治課堂中融入核心素養,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為了充分保證核心素養在政治課堂中的融入,學校還要組織教師培訓,加強他們對以學科素養培養為重點的教育的理解。政治學科素養的四項基本內容是教師開展教育工作的起點,學校要組織教師對此進行研究討論,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三、核心素養融入高中政治課堂的策略

(一)使用多種方法,提升學生政治認同

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時,不能拘泥于教材,還要注重從社會發展角度出發,搜集與時政相關的內容,以此豐富政治課堂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為此,高中政治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利用政治課程反映社會問題,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觀念。

首先,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從多個方面出發收集資料。既要保證教學內容符合高中政治課程標準,又要保證教學內容與時政相結合,利用最新、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開展教學。大部分教師在選擇政治案例時,都會回避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現象,從而影響學生是非觀及價值觀的形成。為了充分發揮政治教學的價值,實現核心素養在其中的滲透,教師要直面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共同討論,促使他們形成客觀、公正的態度。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積極投入政治課堂教學中來[2]。另外,為了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感,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還可以選擇黨和國家在改革發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中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黨和國家的偉大,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他們對國家的政治認同,充分發揮政治教育的價值。

其次,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教師要深入分析高中政治課程的特點。高中階段學生學習任務較重,學校在劃分不同課程的課時比重時,會更重視主科,政治課程的課時相對較少。所以,教師想要打造高效政治課堂,在其中融入學科素養,就要創新教學方法,改善課堂氛圍。教師通過分析發現,采用問題引導、時政對比、任務探究等方式開展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從歷史、實際國情、文化發展等角度看待問題,促使他們從更深層次了解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真正理解我國的制度和基本國策,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

再次,教師在選擇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時,需要從時代發展角度出發,盡量做到與時俱進。尤其在網絡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以及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教育教學領域逐漸出現一批信息化教學模式。為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使用視頻、微課、多媒體以及教育云等教學手段,將所學知識內容以圖片、文字、動畫及音頻等方式呈現出來,增加政治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朋友圈、群組等方式輔助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增加師生溝通交流渠道,提高教學質量。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尤其需要利用網絡搜集時政信息,以此輔助開展教學,加強學生對不同時政內容的了解,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設生活情境,規范學生法治意識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新課程標準對政治課程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倡導教師結合生活實際開展理論教學。在探究核心素養融入高中政治課堂的策略時,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了解他們的認知心理以及思想觀念,將生活情境融入政治課程教學中,讓學生更加直接地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政治內容。法治意識是政治學科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想要規范學生的法治意識,就需要利用他們熟悉的情境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政治知識,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提高學生個人素養。然而,結合政治教材內容設計生活化情境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堂中運用生活化的語言,通過通俗易懂、簡單幽默的教學用語引導學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減小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后續學生融入教學情境打下基礎。然后,教師要對所教內容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選擇合適的生活化案例進一步創設情境。在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時,會遇到與之相關的教學內容?!懊袷聶嗬土x務”“信守合同與違約”“勞動就業與守法經營”“家庭與婚姻”等法治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為此,教師可以從高中生的實際生活經歷出發,設計案例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中,并對其中涉及的法治問題進行討論探究。創設生活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有故事創設法、表演創設法、視頻輔助創設法。在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時,為了讓他們融入情境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表演,實現情境創設[3]。比如,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打架斗毆的現象并不陌生,教師可以利用實際案例創設情境,要求學生進行相關角色扮演,之后分析其中涉及的不同法律內容。另外,“家庭與婚姻”也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法治內容,大部分學生對《婚姻法》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結合影視作品創設情境,鼓勵學生發表看法,引導學生探究相關法律知識,分析《婚姻法》是如何保護婚姻的。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還能形成法治意識。最后,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在本堂課中的收獲以及遇到的問題等,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改變學生對政治課堂的看法,促進其能力發展,實現核心素養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滲透。

(三)開展辯論活動,鍛煉學生理性精神

在政治課堂中開展教育工作時,教師不能拘泥于單一的教學方法,而是要結合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表達自身想法,展現自身能力的機會。以此促進教學發展,實現政治學科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除卻政治認同以及法治意識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養成理性精神,確保學生可以理智地面對不同的問題,并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然而傳統教學方法無法促使學生形成該精神。為此,教師要選擇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確保他們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通過分析探究發現,開展辯論活動可以促使學生的理性精神得到鍛煉。

首先,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辯論主題。內容既要具有爭議性,又要具備教育價值,保證學生在思考、探究、辯論過程中可以有所收獲。政治課程中不僅包括法治、文化等方面的內容,還涉及哲學方面的內容。由于哲學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可辯論性,教師可以從這一角度出發設計辯題,將學生分成兩組,引導他們參與到辯論當中?!拔ㄎ镏髁x”“唯心主義”是兩個相對立的觀點,教師可以提前告訴學生辯題內容,并確定正方、反方,為他們預留足夠的時間搜集資料,組織語言,為正式開展辯論活動做好準備。在辯論期間,學生會引經據典論證自己的觀點,同時也會理性地分析對手表達的內容,尋找其中的突破口。在整個辯論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加強對辯論內容的了解,各種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很好的鍛煉。論辯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一起復盤辯論過程。當學生脫離辯手身份,不持任何觀點觀看辯論活動時,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思維會得到進一步的鍛煉。最后,教師可以借助時政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利用實際問題鍛煉學生的理性精神,從而加強政治學科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設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共同參與

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時,需要格外注重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讓他們認識到集體的力量,并在團隊合作中展現自己的才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一般情況下,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很難為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這也使得他們無法參與其中[4]。對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注重創新,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通過分析發現,政治課程中的部分內容很適合開展實踐活動。為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其中,以此實現政治學科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

文化是我國重要的精神瑰寶,近年來教育部門格外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滲透,希望通過各個學科教師的共同努力實現文化傳承,擴大文化傳播范圍。而文化是高中政治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會從“世界文化”“傳統文化”“文化創新”等角度出發,引導學生了解多種文化。但是,在課堂中學生只能接觸到理論性內容,并不能真正體會不同文化的魅力。為此,教師可以從眾多文化中篩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內容設計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接觸不同的文化,改變他們對文化的固有態度,從而實現文化傳承。

比如,教師可以以“文化展覽”為主題設計活動,將活動場地劃分為不同區域,每個區域介紹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鼓勵學生參與其中,主持不同的區域,向其他學生介紹文化內涵。最初學生會因為不自信不愿意參與其中,對此教師可以從民族自豪感以及責任感等角度引導學生,促使他們形成共同的參與意識,發揮實踐活動的作用。通過此種教學方式,能夠改變學生對政治課程的看法,在提高活動開展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素養發展。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師想要在課堂中融入核心素養,需要充分了解當前的教學開展現狀,認識到融入核心素養的意義。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認識到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找到合適的創新方向,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實現政治學科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丁孝磊.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政治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5):42.

[2] 許福生.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學生學習能力評價研究[J].考試周刊,2022(30):131.

[3] 王向東.建構主義視角下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7):159.

[4] 林立國.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之科學精神角度談高中政治教學[J].高考,2022(17):25.

猜你喜歡
政治教學融入高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新課程視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學探析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