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野下大瑤山教育扶貧現狀與對策研究

2023-08-29 12:09王虎平
經濟師 2023年8期
關鍵詞:大瑤山教育扶貧對策研究

摘 要:鄉村振興是我國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而教育扶貧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少數民族地區普遍存在著民眾教育觀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低、升學率低、輟學率相對較高等問題。文章結合廣西瑤山地區教育發展及教育扶貧現狀,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建議。

關鍵詞:大瑤山 教育扶貧 存在的問題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135-02

一、瑤山地區教育發展現狀不容樂觀

筆者通過參考查閱廣西東蘭縣三弄瑤族鄉扶貧辦關于全洞村學生受教育統計情況;訪談三弄鄉陽光幼兒園、中心小學;長樂鎮中學、東蘭民族中學部分教師以及部分民眾等方式,獲得了全洞村學生受教育狀況、在校表現情況及家長受教育程度,調查的數據均是對全洞村的調查數據,包含各年齡、各文化層次的群體。根據整理發現瑤山地區全洞村教育狀況及對民眾對教育扶貧的認知存在如下情況。(數據詳見表1、表2)

(一)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但依然存在因學生厭學而產生個別的輟學現象

近年來,隨著教育扶貧政策的有序推進,義務教育保障是中央關于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指標。數據顯示,該地區義務教育保障達到100%,但仍存在個別輟學現象。3年來累計發生輟學現象5次,經政府、學校及家長的多方努力勸返后均能夠回校就讀。

(二)初中以上入學率低

瑤山地區,特別是貧困村學生學習基礎較差、綜合素質較低。中職、高中在校人數較少,其中2019年僅有18人,2020年17人,2021年16人。2019—2021年,高職高專累計在校人數僅分別為7人、11人、12人;本科在校人數分別為3人、4人、4人;無研究生階段在校就讀學生。

(三)中職、高職教育亦存在輟學現象,且勸返成功率低

近3年來累計輟學人數為4人,經多方勸返無效后,均放棄學業,在外務工。

(四)學生家長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

通過對隨機抽取的全洞村適齡學生的80位家長的受教育程度進行分析,每戶家長中以文化程度最高者為統計依據,數據顯示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其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40%,初中文化程度占比49%,高中及中專文化程度僅占比11%,無高職高專及以上文化程度。

(五)學生家長對國家教育扶貧政策了解不深入

筆者在抽取的80戶學生家長中對當前國家教育扶貧政策的了解程度進行訪談,圍繞雨露計劃補助、降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學雜費、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高等學校國家助學金、不同高中國家助學金以及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費補助7個方面,對于以上國家教育扶貧政策不太了解的家庭占比34%,只了解一些的占比56%,非常了解的僅占比10%。

二、瑤山地區教育過程存在問題

(一)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

全洞村身處大石山區,石漠化嚴重,水土資源匱乏,皆為旱地,無水田,海拔800米左右,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極度貧困村,全村220戶,825人,其中瑤族占比50%以上??偢孛娣e556畝,人均為0.7畝。因地理受限,村民分散在13個村民小組27個自然屯,本村無幼兒園、小學等,學生上學需要到9公里之外的鄉鎮幼兒園、小學就讀,初中階段需要到其他鄉鎮就讀,因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讀書熱情。

(二)留守兒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

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1],缺乏對學生子女的有效指導。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為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大石山區青壯年家長外出打工的現象極其普遍,這對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和轉變固有思想觀念有明顯益處。特別是西部民族地區大石山區貧困村,因當地的農林牧副漁生產資料匱乏,民眾依附于當地資源的勞動收入無法滿足日常生活、教育等支出,青壯年家長大多外出務工,因此,便會出現大量的留守兒童,常住人口的人員年齡結構呈現兩極化,即祖輩和孫輩,這對小孩的家庭教育造成明顯缺陷。

(三)長久的自我封閉,形成消極的價值取向

良好的社會教育環境對提高全民綜合素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反之則會帶來不良社會影響。以全洞村為代表的大石山區為例,由于交通不便與世代世居民族的自我封閉,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良的貧困文化,主要表現為:“聽天由命的人生觀,安貧守舊的生活觀,重農輕商的財富觀,安土重遷的鄉土觀,好逸惡勞的人生習性,厚死薄生的消費觀,多子多福的生育觀,消極等待的時間觀,盲目排外的社群觀”[2]等,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形成一種消極的價值取向和一成不變的思維定勢,不注重下一代的培養與引導,教育觀念落后,只看重自身一代人的“及時行樂”,奉行“兒孫自有兒孫?!钡睦砟?,缺乏有效的教育指導。同時,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不注重女孩子的教育,片面認為女生“識字兒”便可,由此便產生了不良的婚戀觀,女生在18歲時大多均已結婚生子。

(四)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教育資源分布不均

目前,瑤山地區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教育教學資源相對落后的現象,因山區部分地區的學校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教師住宿環境差、薪資待遇低,教師人才流動性較大,優秀的年輕教師未能“留得住”,接續師資未能及時“引進來”;部分老年教師由于長期在此教學,無上升空間,漸漸形成了思想惰性,缺乏進取和創新精神,同時,隨著數字化賦能教學質量提升進程的逐步推進,數字化在拓展教學時空、共享優質資源、改進課程內容、豐富學生學習方式、精準開展教學評價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并得到了廣泛應用,數字化智慧教學模式已經開始延伸至山區的教育領域,部分老年教師受年齡及學習適應能力的限制,逐漸難以緊跟當前教育發展的要求,勢必影響瑤山地區教育質量的提高。

(五)過早接觸網絡環境,內生動力不足

網絡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有利于快速便捷接觸新知識和新文化,改變傳統線性思維所固有的較狹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交流意識。但同時,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過度接觸網絡,缺乏家長的監管,會影響其社會適應行為,還可能患上“網絡社交障礙癥”;過分地依賴網絡,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成長成才及后期自身的社會化。

三、瑤山地區教育扶貧對策研究

(一)加大教育扶貧政策宣傳

各級政府學校應加大扶貧政策宣傳力度,全面提高民眾對各項教育扶貧政策的知曉率,確保扶貧政策深入民心,實現全覆蓋?!耙七M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在少數民族貧困山區,要充分發揮駐村扶貧工作隊作用,在入戶遍訪過程中,特別是對建檔立卡戶家庭進行廣泛宣傳,結合受教育子女的實際情況及未來的升學發展,細致解讀與其自身家庭息息相關的扶貧補助政策,使其消除“供不起學、讀不起書”的種種顧慮。同時,學校也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在“家校聯合培養”機制的基礎上,宣傳在校學生所能享受到的教育扶貧優惠政策,以及優秀學生的榜樣故事,使其能夠在孩子的求學生涯中傳播更多的正能量,逐漸消除“讀書無用論”的偏見。

(二)完善鄉村教師激勵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5年的《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國家教育經費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同樣要向貧困地區基層傾斜。要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加大支持鄉村教師支持力度,建立省級統籌鄉村教師補充機制”。當地政府要制定良性的教師激勵機制,在工資待遇和發展晉升上給予政策傾斜,解決好青年教師的生存和發展問題,讓優秀青年教師能夠“留下來、穩得住、有認同”,才能更好地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全心全意投入到鄉村教育事業中,教出風格、培育出人才。

(三)重塑貧困人口價值理念

對于深受“貧困文化”禁錮并“甘于貧困”的現象而言,要想改變其固步自封、盲目排外、好逸惡勞等消極價值取向,必然需要充分發揮廣大社會各方的“文化扶貧”資源,改善其落后的文化生態環境,重塑貧困人口價值理念?!皩嵤┪幕鲐?,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加強職業教育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科學文化素質”[3]。同時廣泛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實現“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充分利用大學生“三下鄉”“夏令營”等活動,將城市的新思想、新潮流、新知識、新面貌帶到鄉村,達到“帶動一批、影響一批”,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傳統文化、文化資源和民風民俗,打造當地獨特的文化活動。

(四)激發內生動力

“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通過教育和學習使人的素質、知識、能力及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可持續發展得到增強。教育能幫助弱勢人群改變觀念、提高知識和技能水平,是縮小知識差距、促進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貧困人群增強可持續脫貧能力的關鍵”[4]。貧困山區發展教育要把扶貧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貧困子女要想改變當前生存現狀,必須加大內生動力的培養力度,提升通過教育提升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精神匱乏、智力匱乏、信息匱乏以及“貧困價值觀念”等內因問題,通過接受廣泛的教育來實現,用知識來改變命運。

參考文獻:

[1] 王軍,董艷.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11.

[2] 饒世權,鞠廷英.從文化扶貧到文化精準扶貧:近三十年來我國文化扶貧研究述評[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02):47.

[3] 趙迎芳.當代中國文化扶貧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理論學刊,2017(05):120.

[4] 教育部課題組編。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8-69.

(作者單位: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7)

[作者簡介:王虎平(1988—),男,漢族,山西朔州人,碩士研究生, 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責編:趙毅)

猜你喜歡
大瑤山教育扶貧對策研究
西南考察與費孝通的民族思想來源
桂東大瑤山地區金成礦背景及找礦方向——以新眾金礦區為例
教育扶貧,助力精準扶貧
新時期特困地區農村學校體育發展機遇探析
羅陽明:大瑤山里的年輕博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