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師德評價體系研究

2023-08-29 13:29孫英剴閔雪
經濟師 2023年8期
關鍵詞:優化建議新時代

孫英剴 閔雪

摘 要:師德師風建設是各大高校組織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的核心與根本,而開展師德建設的關鍵一步便是要建立一個適用性好、實踐性強、精確性高的師德評價體系。在新時代背景下,應充分考慮傳統高校師德評價體系固有的弊端與缺陷,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深化內涵和聯系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形成師德優化的外驅動力,引領新時代下高校師德不斷完善進步。

關鍵詞:新時代 高校師德建設 高校師德評價 優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F061.3;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201-02

一、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意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乃一國之根本,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反復強調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將其視作新時代下提升教師群體素質、辦好國民教育、建設綜合性院校的重要前提。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盵1]如果說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高校辦好普及教育、推進教育強國、提升國民素質的關鍵,那么師德師風建設便是打造這樣一支教師隊伍的根本,高校師德師風優良與否同學生能否健康成長、教師隊伍能否順利壯大、學科研究能否繼續創新密切相關。

(一)做好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堅持社會主義教學的基礎

我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高校建設也圍繞著社會主義這個大方向開展。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為本,才是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教育。作為教育的引領者和急先鋒,高校教師有必要以身作則,端正政治立場,明確自身使命,鑒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忠于黨和人民,肩負起社會主義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上好課,育好人,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惠及全體人民。

(二)做好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要求

我國的高等院校一直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任務,大學生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學校和教師悉心栽培,幫助他們系好“人生第一??圩印?。新形勢下,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國際舞臺,與世界高等教育接軌,外部環境的變化為我們的高等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硬件設施達到國家標準的同時保證課程大綱和教學內容與國家總體教育要求的適配度,同時配備優良的師資力量。高校作為為社會培養高等人才的最高殿堂,向社會各領域輸送了一大批精英,而教師隊伍作為高校開展教學任務的實際承擔者和主力軍,須得是有責任、懂擔當、思想端正,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以德育人的任務,積極為國家、為黨育才的“四有老師”才行。

(三)做好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核心

師德師風是衡量教師隊伍優良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高校有必要打造自己的師德評價體系,為高校師德的規范和完善提供外驅動力,以正確觀念引領師德進步。其中,思想層面應著重強化愛國情懷、鑒定理想信念、厚植仁德之心,實踐層面應注意強化執教能力、平衡師生關系、踐行以身作則。只有保證評價體系的規范性、科學性、綜合性,才能確保師德師風建設有序、合理、穩定地進行,進而規范教師以心立行、以理服人、以德施教。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評價體系目前存在的問題

為了貫徹落實好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2014]10號文件)“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原則和要求”[2]的要求,高校有必要建立一套長期有效與新時代相適應的高校教師師德評價體系,以此作為師德建設工作的保障。但是經過調研,目前許多高校的評價體系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打好“補丁”,及時更新一些過時的要素,無法應對當下國家對師德建設的新要求。

(一)評價指標不夠科學

教育部2019年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中指出,“以事實為依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全面客觀評價教師的師德表現”。[3]以往的評價指標過于片面,內容僵化,實際操作過程不可控,結果不夠客觀,評價指標在制定時過于注重定量評價,忽視定性評價。高校在師德評價方法的選擇上傾向于傳統的問卷打分制,將師德評價體系總分為數個師德指標,劃分以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等幾個等級,但這樣的評價機制過于陳舊,不同評級之間沒有明顯區分度,評級的標準、考核的內容都不明確,加分項過于模糊。定量評價的優點在于方便簡單易操作,適用短時間、大范圍的師德評價工作;缺點在于,師德的本質是教師的群體意識,難以量化,強行量化出來的結果有失客觀也難以服眾,很容易挫傷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有違師德評價體系用以高校教師示警、鼓勵、引導的初衷。

(二)評價主體缺失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中指出,“堅持學術委員會評價、教學督導評價、研究生評價和導師自我評價相結合,建立科學、公平、公正、公開的考核體系”[4],明確了高校在建設師德評價體系時應考慮綜合采取廣泛的評價主體與多樣的評價方法的思路。

一方面是校內評價的主體缺失。很多高校師德評價體系主要表現為上級監管部門的從上而下的評價,以及學生由下至上的評價,卻往往容易忽視來自同事之間的同級評價。教師由于個體價值觀的不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行為有所區別,即使是對于一個師德行為不同教師也會有不同的態度和評價取向。

評價主體的缺失還包含社會層面上的缺失。傳統的師德評價體系制定者、執行者、參與者大都局限在高校內部,大有“自娛自樂,孤芳自賞”之感。社會層面的評價主體中的一個典型便是學生家長,家長對于任教教師的認可度通常來自學生對任課教師的直接評價,或是學生在家庭里一言一行的側面體現。若學生家長發自內心認可一名教師,便會對這名教師做出相當的肯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如今師德評價“一言堂”的現狀。

(三)現實導向不夠明確

高校和高校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落實國家提出的“立德樹人”這一根本要求,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同時也是師德評價應有的價值導向。正確的評價導向能激發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熱情,促進教師高尚的品格的形成,進而從正面引導學生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和高尚的道德品格。傳統的師德評價體系從屬于教師考核系統,而教師的考核最終目的是評優評級,往往輕過程重結果,輕品德重學術。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不同高校之間師德評價體系同質化嚴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矛盾的對立與統一關系。個性和共性表面上是對立的,但個性組成共性,共性又離不開個性。高校間的評價體系差異不大,流于形式,難以引起教師的重視。每個高校都是獨立而有特點的個體,所處的城市、面向的群體、預設的目標都不盡相同,高校應建設能反映自身特點的師德評價體系。

二是同一高校師德評價體系沒有貼合高校實際。教育部要求,不同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校的師德評價指標體系,提高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適用性,以促進師德評價的引導與激勵作用。許多高校師德評價指標體系過于簡化,沒有與學校日常工作建立起密切聯系,內容流于表面,形式大于實質。

三、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評價體系的優化建議

(一)優化評價指標,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師德的定性評價是指采用觀察、訪談等多種方法對師德進行資料的收集,做出德性的描述和善惡的分析,最終形成價值判斷的師德評價方法。師德的定量評價是指通過運用數字對師德情況做出抽象的量化描述,它主要是對具體的師德行為進行的價值大小及高低的判定[5]。

從評價方式的性質上來說,前者適用于判斷教師的德行水平以及定性教師的師德行為,注重教師的長期發展,但其本身主觀性較強,缺乏客觀依據和內容效度。而后者適合對教師日常表現和教育行為進行“價值量”的分析和評價,客觀性、易操作性較之前者更強,缺點在于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師的思想情感和理念信仰。

從教師主體師德的構成上來說,師德包含教師內在的德性水平和外在的行為表現。德性是內在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難以用數值等級等指標來精準量化。另一方面,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師德行為、遵守的職業操守、奉行的人生理念,均是其德性的具象化,這些在量化起來是有據可依、有法可循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聯系,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對事物的全貌進行完整科學地評價。

(二)豐富評價主體,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

一方面需要對不同評價主體要有科學的理論認識。師德評價的主體大致分為兩類,即教師自身以及除教師外的其他人,評價方式上分別對應自評和他評。自評即教師的自我評價,是教師對自身師德行為的自察、自檢、自醒,是教師自我激勵和提高的重要環節。他評的范圍更將廣泛,同事、學生、相關各級部門等。不同評價主體有著不同的身份、社會地位、所處環境,能夠提供更多看待教師師德的視角,便于讓教師更好地認清自身師德的不足與優點,從側面促進教師樹立正確的師德。

另一方面要推動部分管理者與教師觀念的轉變。部分管理者與教師觀念尚未完全轉變,認為學生、家長等群體的評價失真。如一些教師認為,家長擔心學生的學業受到影響,往往會礙于情面無法給出公正客觀的評價,這樣的考慮不無道理。因此,不僅要提高不同評價主體在評價體系的地位,同時也要保證評價過程的科學性、合理性,做到評價結果的及時分析與反饋,從而讓高校管理者及教師更好地感受到來自同事、學生、家長等評價主體在師德建設中的不同作用。

(三)理論聯系實際,深化內涵和聯系實際相結合

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將教師專業發展納入考核評價體系”[6]。新時代下教師評價體系應注意區分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類別的教師,考慮不同崗位教師工作的特點與重點,體現多元化的思想和宗旨,發揮每一位高校教師在日常教學、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特長,從而帶動提升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要防止在如今功利主義、欲望主義、金錢主義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高校教師背離傳授知識、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初心與使命,杜絕學術腐敗、惡性競爭等現象的發生,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考察,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發揮師德評價體系的導向作用[7]。

高校在設計自己的師德評價體系時應秉持“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特點,綜合制定師德評價體系。如理工類院校要以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實踐能力等作為主要尺度,以同行評價為主;軍事類院校要以思想教育和愛國情懷等作為主要尺度,以社會評價為主;師范類院校要以思想引領和人文關懷等作為主要尺度,以學生評價為主。

只有深化新時代師德內涵,同時聯系各校實際,才能制定出適用性強、目的明確的師德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新華社,2017-10-18.

[2] 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EB/OL].2014-09-30.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409/t20140930_175746.html

[3]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EB/OL].2019-12-06.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912/t20191213_411946.html

[4] 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EB/OL].2018-01-18.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5] 糜海波.新時代師德評價與師德建設的應有維度[J].倫理學研究,2018(02):117-123.DOI:10.15995/j.cnki.llxyj.2018.02.022.

[6] 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6-08-29.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20_281586.html

[7]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2020-10-13.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作者單位: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大連 116026)

[作者簡介:孫英剴,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閔雪,女,漢族,遼寧沈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責編:趙毅)

猜你喜歡
優化建議新時代
高校實施陽光體育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建議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