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選修內容融入必修模塊的實踐

2023-08-30 10:54陳智敏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2023年16期
關鍵詞:項目教學融入高中信息技術

陳智敏

摘要:本文通過“剖析智能分類系統”項目串聯了必修2《信息系統與社會》第二章“信息系統的組成與功能”與選擇性必修4《人工智能初步》第三章“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中的多個知識與技能,并從創設項目情境、提出項目問題、開展項目規劃、實施項目活動、進行項目匯報與評價五個方面闡述了高中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選修內容融入必修模塊的實踐,希望能給一線教師帶來高中人工智能普適性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選擇性必修;人工智能;融入;項目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3)16-0047-04

高中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選修內容融入必修模塊的可行性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推動著社會各領域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轉變,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刻并將持續地改變人類的生活及思維方式?!镀胀ǜ咧行畔⒓夹g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已明確將“人工智能初步”列為“選擇性必修模塊4”,希望能夠借此幫助高中學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的相關概念和典型的算法、核心原理。[1]

目前,課程的實施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先在高一上下學期常規課堂中完成兩個必修模塊的教學任務,然后繼續在高二開設有關人工智能內容的選修教學,但事實上很多學校由于常規信息技術課課時不足,在高二還需要繼續完成必修模塊內容的教學,更何況高二還有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學任務;第二種則是采用課外研修的方式,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常規課堂教學進行補充,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采用這種方式直接參與清華大學的人工智能大中銜接課程培訓,其他實驗學校則采用線上觀看直播或者回放的方式參與課程的學習,這種援助式的“雙師課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但由于不同區域使用的教材不一致、課堂互動體驗不好等最終影響了課程的實施效果;第三種則是將選修模塊的人工智能相關知識內容等融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必修部分較為基礎的教學內容中[2],以環環相扣的項目活動為途徑,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協作、探究學習,有利于學生在理論學習中掌握必修內容以及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在深入思考中體會到人工智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等。[3]

通過整體考察粵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必修1《數據與計算》以及必修2《信息系統與社會》的教學內容,筆者發現諸多基礎知識和技能與選修4《人工智能初步》的內容有所關聯[4],如必修1第三章“算法基礎”、第四章“程序設計”與《人工智能初步》的第二章“人工智能基礎算法及應用”、第三章“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相關聯;必修1第五章“數據處理與可視化表達”、必修2第二章“信息系統的組成與功能”和《人工智能初步》的第三章“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相關聯;必修1第六章“人工智能及其應用”與《人工智能初步》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相關聯……因此,圍繞必修模塊中的教學內容充分研究如何融合人工智能選修內容,設計并規劃出合理的主題項目以開展教學實踐,是很有必要的。

高中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選修內容融入必修模塊的實踐

必修2《信息系統與社會》第二章“信息系統的組成與功能”要求通過分析典型的信息系統,幫助學生了解信息系統的組成與功能,理解計算機等在信息系統中的作用,而選擇性必修4《人工智能初步》第三章“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要求通過剖析具體的智能信息系統,幫助學生在了解智能分類系統的組成時,也能夠對相關的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實現原理和技術應用的基本過程有一定的理解,兩者在教學內容上具有一定的關聯性。

筆者根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機房機位設置情況,將學生三人或四人組成一組,通過“剖析智能分類系統”項目開展教學,串聯了必修模塊“信息系統的組成與功能”與選修模塊“機器學習概述”“貝葉斯分類器”等多個知識與技能,基于日常生活以及社會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智能信息系統,借助多種數字化學習工具開展了環環相扣且具有針對性的探究活動,課時安排為6課時,項目設計與實施過程如下圖所示。

1.創設項目情境

通過“垃圾郵件智能分類系統”這一主題讓學生認識到人工智能與現實生活的關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網絡空間也需要“綠水青山”。垃圾郵件通常定義為未經用戶請求就強行發送到用戶信箱中,可能帶有廣告、宣傳資料和病毒等內容的電子郵件,一般具有批量發送的特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工具與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垃圾郵件智能分類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如樸素貝葉斯分類器,可以通過推測的概率判斷接收到的郵件中哪些是對接收方完全沒有意義的郵件,并進行攔截、刪除等操作,從而有效過濾垃圾郵件,減少垃圾郵件對用戶的干擾,改善用戶體驗。因此,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某AI訓練平臺,訓練一個能夠“識貓辨狗”的機器學習模型,體驗智能分類系統。

2.提出項目問題

項目問題是驅動學生前進的核心要素,在創設的真實人工智能情境的基礎上,針對情境中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出項目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明確整個項目的核心任務以及活動方向。[5]筆者圍繞學習活動大主題“剖析智能分類系統”,根據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以及生活中常見的信息系統,細化項目主題,組織學生開展項目選題,具體包括“剖析垃圾郵件分類系統”“剖析垃圾短信分類系統”“剖析手寫數字智能識別分類系統”等。

3.開展項目規劃

根據項目選題,各小組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協作下,參照項目范例開展項目規劃,形成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選擇“剖析垃圾郵件智能分類系統”選題,那么需要學習并解決的內容包括“信息系統的作用與組成”“信息系統的五個基本的功能”等,學生需將學習過程記錄在《項目學習活動記錄表》中,同時根據教師和其他同學的建議進行修訂與完善,為后續的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4.實施項目活動

通過有意義且具有針對性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計算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根據項目規劃及安排,通過體驗活動、查閱資料、微課學習等開展項目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1:剖析信息系統及其組成

組織學生結合小組的項目主題,通過相關操作分析“智能分類系統的組成要素”“系統是如何開展工作的”“計算機和移動終端的作用”。學生在完成探究并記錄好探究結論的同時,以小組為單位談談對信息系統組成要素的理解,以及信息系統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探究活動2:信息系統的五個基本的功能

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繪制智能分類系統的工作流程圖,進而分析該系統的功能及作用,包括“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控制”。學生在完成探究并記錄好探究結論的同時,以小組為單位談談對系統的改進建議。

探究活動3:智能信息系統對人類生產或生活的影響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相關文獻資料,進而討論垃圾郵件的影響,了解垃圾郵件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技術處理方法,學生在完成探究并記錄好探究結論的同時,結合小組的項目主題,以小組為單位談談智能信息系統對人類生產或生活的影響。

探究活動4:智能分類系統的實現原理和基本過程

組織學生根據選題針對性地查找并閱讀相應的學習資料,如針對“剖析垃圾郵件智能分類系統”需要閱讀“認識文本分類”“自動提取關鍵詞”等材料。借助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體驗文本分類,通過中文分詞、詞袋構建、特征提取、分類預測等過程初步認識樸素貝葉斯分類器;通過“疾病診斷”案例具體講解條件概率、貝葉斯公式的應用,幫助學生理解貝葉斯定理主要用于在給定特征數據的情況下,判定樣本屬于某個類別的概率;引導學生結合教師以及教材的講解,理解樸素貝葉斯分類法的計算過程和中心思想,并進一步結合小組選題開展探究,記錄好探究結論,把小組觀點記錄在項目活動表格中。

探究活動5:機器學習的基本原理及主要類型

組織學生閱讀學習資料“識貓辨狗:監督學習中的感知器分類”“物以類聚:非監督學習中的K均值聚類”等,通過具體的生活應用幫助學生理解人工智能技術如何模擬人類建立計算模型,結合輸入數據,通過數據計算最終呈現智能行為的工作原理和過程,從而引導學生了解機器學習以及機器學習的主要類型,理解“機器學習”“監督學習”“無監督學習”等概念和特點。組織學生觀看有關人工智能倫理的微課,引導學生結合智能信息系統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辯證分析特定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與人類的關系。[6]

5.進行項目匯報與評價

擬定項目評價量規組織各個小組進行成果匯報,引導學生回顧、理清、串聯本項目中完成的內容,凝練出匯報重點并合理運用數字化工具總結學習所得,在互動與交流中促進思維的提升。組織小組間根據評價量規開展自評與互評,評價內容包括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小組協作完成項目實施等方面,這些方面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學生的計算思維以及數字化學習創新水平。

結語

當然,根據內容的關聯性,還可以在必修1第一章“數據與信息”以及第二章“知識與數字化學習”中,基于真實情境與問題解決,開展項目教學,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經歷運用數字化工具制作完成有關人工智能的數字化作品,在了解數據、信息知識以及智慧等知識內容,體驗數字化學習過程,樹立數字化學習意識的同時,深刻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創新創造和計算思維能力以及智能素養。在第五章“數據處理和可視化表達”中,可以通過關聯分析、聚類分析等數據分析微項目,以及體驗在線制作詞云和編程制作詞云等項目活動,讓學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相關核心算法及其應用。[7]

缺少學習人工智能課程的課時是目前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教學的主要困境之一。通過項目教學的方式,將選修模塊人工智能的相關知識內容等融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必修部分較為基礎的教學內容中,可以幫助學生在了解、掌握相關的必修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或者相關典型的算法的原理以及技術的實現過程等有一定的探究,有助于學生體會到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和環境的緊密關系,增強利用智能技術服務人類發展的責任感,形成適應新時代的正確價值觀和關鍵能力,更能使更多有潛質、有才華的學生得到鍛煉和發展,為將來進入高校繼續開展相關方向的學習以及應用人工智能進行創新創造做好準備,以適應新形勢下國家和社會發展對拔尖創新與應用復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從而在人工智能教育大中銜接中推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持續、健康發展。[8]

參考文獻:

[1]張志新,杜慧,高露,等.發達地區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20(09):40-49.

[2]于勇,徐鵬,劉未央.我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課程體系現狀及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20(08):93-99.

[3]盧宇,湯筱玙,宋佳宸,等.智能時代的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總體定位與核心內容領域[J].中國遠程教育,2021(05):22-31+77.

[4]陳凱.人工智能教學融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基礎模塊的幾個策略[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0(Z2):103-105.

[5]秦朋緒,陳明選.高中人工智能課程中項目化學習設計與實施——以“智能語音電話簿的制作”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2(07):38-42.

[6]黎清萬,鐘嘉寶.AI視覺識別——人工智能項目式學習實踐(PBL)設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2(04):16-20.

[7]姜正梅.綜合實踐活動視角下的高中人工智能教育創新實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16):49-53.

[8]馮士海.融入信息技術課程的人工智能教育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05):87-89.

猜你喜歡
項目教學融入高中信息技術
高中信息技術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提升信息技術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項目教學分組學習探討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基于項目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