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老子的“玄之又玄”談哲學基本問題

2023-08-31 20:42張福中
大連大學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周易圓心老子

張福中

(呼和浩特海關,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玄之又玄”的問題,在遠古河圖洛書中已經出現,在《周易》中也有所闡述?!吨芤住贰俺尚源娲?,道義之門”[1]575的“三才之道”[1]638闡述的三位一體哲學基本問題和與之相一致的三點論,遠早于軸心時代的老子、畢達哥拉斯等先哲的三位一體形而上學思想。后人還在追問這個己經闡明的問題,只因沒有破解周易與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奧妙,或沒有領會畢達哥拉斯三元思想的真諦。為探索文明之源,此文將以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形而上學思想為切入點紓解疑難。

一、玄之又玄和三位一體及三點論

(一)玄之又玄

《道德經》開篇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盵2]2老子的道,不是陷入不可知論的道,而是可知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形而上學之道。老子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2]131”老子又講:“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盵2]29可為天地母,是眾妙之門的本體世界。老子將山谷比做眾妙之門,又把眾妙之門比做玄牝之門。玄牝之門是以雌性生殖器為門,以雄和雌的生殖器為玄和牝,進行玄之又玄相交的地方。門心即玄和牝的交點是本體世界的天地根,子子孫孫從門中繁衍,谷與谷神是天地母與天地根相對應的門和門心,是“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2]70,是萬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老子觀世界盡在門中,門即圓是老子哲學的本體——天地母,門心即圓心是老子哲學的本原——天地根。圓心的圓心、圓心、玄、玄之又玄和圓的邏輯關系對應老子數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223。這是借數學語言認識遞進演化的客觀事物,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言明,“純數學的對象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3]35,在《自然辯證法》中也說,“數學是一種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學?!盵4]192反思,萬物歸三,三歸二,二歸一,一歸道。道,它以圓、圓心、圓心的圓心形成更深入的圓、玄、玄之又玄的三位一體,以至無窮的三位一體。老子講:“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盵2]147谿即小溪,是谷的源頭;式即式樣如晝夜更替玄之又玄的變易,是本體世界運轉的標準;谷即眾妙之門如谿歸宿的家鄉,是囊括萬有的本體世界。初始的谿;中間的式;終了的谷;谷又返樸歸真回到谿。正如畢達哥拉斯所講:“開始是單純者;中間是它的變易(二元、對立);統一(精神)是終了:終了是從開始的對方回到統一?!盵5]234因此而形成同樣的玄之又玄三位一體的圓,是老子哲學與畢達哥拉斯哲學的共相。這種返樸歸真的圓之“樸”的完美,如莊子所言:“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6]262。雌雄、白黑、榮辱為三對反的玄之又玄,雌雄代表生命存在,白黑代表自然存在,榮辱代表篇精神存在,組成自然、社會和人三位一體的世界。黑格爾在《邏輯學》中說:“在真正的三位一體中,不僅有統一,而且有一致,即結束導致了富有內容的和現實的統一?!盵7]356因為老子“玄之又玄”的形而上學不僅有本原的圓心與本體的圓的統一,且有特殊性玄與普遍性玄之又玄的一致,還有獨立不改周行不殆的永恒與圓滿,即結束導致了富有內容的、現實的統一,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形而上學是真正的三位一體。

(二)三位一體

關于意識和物質何為第一性的問題,被認為是無須懷疑的哲學基本問題,其實不然。在客觀世界的本體圓中,每個人可抽象為具有特殊性的意識和物質一條玄的兩點論問題。當兩條或多條玄相交成玄之又玄時,生命產生、延續,思想交鋒、傳承。而個體的一條玄問題只具有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性,稱不上哲學基本問題。

柏拉圖說:“假如在美本身之外還有其他美的東西,那么這些美的東西之所以是美的,就只能是因為它們分有了美本身。對于所有其他的東西來說也是這樣?!盵9]176對于三位一體來說,意識與物質只是三位一體本身的分有,而設問意識與物質何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做非此即彼的選項,禁錮了思維。笛卡爾在《談談方法》中說,“用一些盡可能短的數字來說明”、“研究對象之間的各種關系”[10]16。他的方法己深入到“為了便于分析研究它們,就該把它們假定為線的關系的程度”[1017,但思維僅在“我思故我在”[10]27二元論的玄內徘徊,沒有進一步突破。

馮友蘭先生講:“哲學必講到超乎形象者,然后才能符合‘玄之又玄’的標準?!盵11]73探討玄之又玄需著眼于超乎形象者,“過去產生的第一個裝飾物,十字,有著一個性欲的起源”,“是第一個藝術性的行為。一根水平橫線,一個躺臥的婦女,一根垂直的豎線,一個進入她身體的男子”[12]137。兩性交融,浸透伏羲與女媧、亞當與夏娃的遠古文化,映現玄而又玄的內涵。周易講:“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盵1]596其中蘊含遠古文明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標志著中華形而上學的開端,這正是周易數說的:“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1]648的思想之源。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三樣東西:愛者、被愛者、愛”[8]254。人與人因愛者與被愛者相交產生生命而延續愛,又因思想交鋒、傳承而推動文明進步。以意識和物質為玄的人肉體相交并以沖血盈氣達到陽舉陰抱時,正是愛的延續成為“和”,和則圓滿,圓滿即和的理念的成性,圓滿的圓滿即成性存存。以圓到圓心為一條玄,圓心到圓心的圓心為另一條玄,成性存存的圓、圓心、圓心的圓心又是深入的三位一體玄之又玄。所以,“一點、兩點和三點三位一體、有序變化、循環運轉的關系問題是哲學基本問題”[13],與之相一致的“一點論、兩點論和三點論結合統一有序變化是哲學基本的方法論認識論”[13]。

(三)三點論

哲學是研究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其意義在于為認識世界提供方法論。無論本體如何改變,圍繞本心的三位一體哲學基本問題永恒不變;與哲學基本問題相一致的方法論永恒不變;回答“是什么、怎么做、為什么”(分別對應本體論、方法論和認識論)的三點論邏輯關系永恒不變。

本體圓是關于本體一點論的問題,體現邏輯同一律;玄是關于二位一體兩點論的問題,體現邏輯矛盾律;玄之又玄是關于三位一體三點論的問題,體現邏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三位一體的統一一致,是矛盾共存的邏輯體系。范疇里包含:關于自然、人、意識、物質、有、無等本體一點論的問題;關于有無、真假、善惡、美丑、因果、矛盾、乾坤等本體玄的兩點論問題;關于天、地與人,圣父、圣子與圣靈,梵天、毗濕奴與濕婆以及儒、佛與道等玄之又玄哲學基本問題與相一致的三點論問題。

運用與玄之又玄標準相一致的三點論研究本體圓的問題,就是用“數學是一種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學”的方法,在圓上抽取三點高度概括圓的共相;通過研究同出于圓心而異名于玄的有序變化、動態平衡、否定之否定的變易規律,逼近準確完整的看問題方式;以按客觀規律辦事為準則,用至簡而系統的方法論解決問題,以期達成圓滿的目的。因三點是決定圓的充分必要條件,缺一點非系統不充分,多一點非至簡沒必要。無論是一體多少位的多點論,最終都必然圍繞圓心、去偽存真、化繁為簡統一于三點論的體系中。

二、東西方形而上學、三位一體及三點論

(一)以中華經典為代表的東方形而上學聚焦三位一體及三點論

周易有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盵1]648日月、柔剛、仁義反映天、地和人三位一體的變化規律,構成玄之又玄的圓圈。周易講:“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盵1]571陰陽之玄在同心圓中轉動變成玄之又玄是繼之者;繼之者形成自身完整的圓是普遍的善者即成之者;成之者突破自身限制追求更圓滿的自已,實現到另一個圓圈的推移是圓滿的成性存存。所以,繼之者、成之者、成性存存者是更深入的圓、圓心、圓心的圓心玄之又玄的三位一體。周易闡述運動周期性、變化合理性、規律可知性的本質,是宇宙萬物普遍遵循一個體系的天、地、人的三位一體之道,是哲學基本問題及與之相一致的三點論的哲學系統。

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131,其人與地、地與天、天與人三條玄遵循玄之又玄的方法原則,構成人、地、天的形而上學之道,恰周易的“三才之道”。曾子在《大學》開篇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盵14]249“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如同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從”[2]109,在止于至善與周易“易簡之善配至德”[1]574相對應,亞里士多德也說:“萬物同歸于終極而復于本善”[15]45。曾子講:“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盵14]250先是闡述天下、國、家與身、心、意的本與末的關系;而后又闡述意、心、身與家、國、天下的始與終的關系。本與末連線是一條玄,始與終連線又是一條玄,玄之又玄就是格物致知的方法,因此形成和的理念的圓圈,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中庸之道并非簡單的折中主義,而是三位一體形而上學之道。從圓的定義中可以追溯“中”的概念,墨子表述為:“圜,一中同長也”[16]382。圜即圓;中,即圓心,而圓心的圓心是中庸的大本之意。子思在《中庸》里講:“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盵14]289可見,子思視天下為本體圓;中,即圓心是本原;大本即圓心的圓心,是太一的道;和,即形成三位一體的圓,就是圍繞圓心達到圓滿;致中和,即圓心與圓的相統一;天地位焉亦周易中“天地定位”[1]648,即時間的玄與空間的玄相交的方位;萬物育焉,即萬物遵循規律而生成。在致中和過程中,與圓相交的三角形的玄的中線相交于圓心。圓、圓心、圓心的圓心三位一體的統一,即太一的道,是關于一的真理。同樣,莊子的“內圣外王”之道,也是關于一的真理,內圣修的是圓、圓心到圓心的圓心三位一體和的理念的太一的道,外王即王者為圓滿的一。正如馮友蘭先生講:“關于‘一’底真理,就是內圣外王之道”[11]10。墨子提出的邏輯“三表法”,也與三點論相仿:“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盵17]7而后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8]62。周易等經典一脈相承的道是一的一即太一,是本體、本原、本原的本原相統一的哲學基本問題??芍^,伏羲八卦論三才,形而上者道太一;成性存存存本根,道義之門明明德。依道而行行天下,內圣外王致中和;玄之又玄三點論,眾妙之門同心圓。

(二)以古希臘經典和黑格爾為代表的西方哲學聚焦三位一體及三點論

縱觀西哲史,當泰勒斯思考萬物的本原之時,預示著西方形而上學萌芽。他研究了圓與直角三角形的關系,并“向埃及人學習過幾何學,在一個圓里面畫出了直角三角形”,另外一些人則把這個發明歸之于畢達哥拉斯[9]2。這是發現點、三角形和圓存在之間的邏輯關系的最早記載。黑格爾在《小邏輯》中說:“畢達哥拉斯曾經對于數加以哲學的思考,他認為數是萬物的根本原則?!盵19]230這是一種誤解,畢達哥拉斯認為“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三元決定的”[5]233。其“三元思想”,才稱得上萬物的根本原則。黑格爾雖然認識到“如何理解這種較多于數的東西是什么”[19]231才是問題關鍵,但他卻止步于此。他談及畢達哥拉斯的三元思想時說:“三元是什么,亞里士多德說得非常確定,凡是圓滿的,或具有實在性的,都是在三元中:開始,中間和終了。開始是單純者;中間是它的變易(二元、對立);統一(精神)是終了:終了是從開始的對方回到統一?!盵5]234開始—中間—終了形成了包括圓滿和實在性在內的本體圓,恰眾妙之門;而從單純者開始到中間為特殊性一條玄,中間到終了為特殊性另一條玄,二元對立的玄玄相交成普遍性的三元一體的“玄之又玄”。

亞氏稱“第一哲學”[15]135的“普遍性的”“最基本的事物”[15]48的問題,是三位一體哲學基本問題及與之相一致的三點論。亞氏講:“美德的原理看成是一種中庸之道;這樣一來,美德就成為兩個極端的中項”[5]360。亞氏又說:“研究一切本體的哲學家也得研究綜合論法〈三段論法〉?!盵15]71“一個三段論式具有三項,而這三項就構成三段論式的總和?!盵5]378三項即玄之又玄,總和即眾妙之門,與三位一體、三點論相契合。

通覽《邏輯學》和《小邏輯》,書中雖沒有明確三位一體是哲學基本問題,但通篇都是三點論。黑格爾自言:“開端的規定性,是一般直接的和抽象的東西,他的這種片面性,由于前進而失去了;開端將成為有中介的東西,于是科學向前進運動的路線,便因此而形成一個圓圈?!盵7]56-57

(三)佛教、基督教共同指向的哲學基本問題

在東方,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前,婆羅門教居統治地位,其宗教有三大主神,分別是創造之神梵天、維護宇宙之神毗濕奴和毀滅之神濕婆,它們是一體三位的神。公元一世紀左右至七世紀屬大乘佛教階段,釋教獲得了廣泛流傳,“‘乘’,乘載,也有‘道路’的意思”[20]13,同老子的道。佛教傳入中國后,與道家、儒家等思想融合、形成新體系。如明代高僧真可、智旭,都是佛學大師。真可認為儒、佛、道三教是“門墻雖異本相同”[20]46。智旭認為“自心”即”本心”,是儒、釋、道三教共同的根本。佛理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如同“吾心是宇宙,宇宙是吾心”,心是圓心之根,性是成性的圓之本,即達到圓、圓心、圓心的圓心三位一體相統一的道的境界。

在西方,耶穌是基督教的創始人,是圣父、圣子和圣靈位格中的圣子,也是三位一體的上帝?;揭嘤械缆分?,奧古斯丁講:“基督既是‘道路’,又是道路最終要抵達的‘家鄉’”[8]xviii。家鄉如匯集谿的谷,是本體世界的圓,道路同老子的道,是與圓一致的圓心及圓心的圓心,正是基督教三位一體的上帝即被追問的哲學的本原。奧古斯丁講:“基督的律法,也即愛”[8]9,“在我們的追求好(善)的活動中,存在著‘愛者——被愛者——愛’這么一個‘三位一體’”[8]xii。愛者對應圣父,被愛者即圣子,愛即圣靈。愛者與被愛者分別是具有特殊性意識和物質兩對反的玄,玄之又玄變為具有普遍性愛的圓圈。當圣子是愛的本體圓時,圣父是圓心;當圣子是圓心時,圣父則是圓心的圓心即神心。本體隨圓、圓心及神心的改變而改變,但無論怎樣,圣父與圣子的關系和愛永恒不變。

三、東西方形而上學在邏輯起點的統一

(一)東西方形而上學的邏輯起點

三位一體哲學基本問題是東西方形而上學的邏輯起點。談起點,必然談及被譽為“神學界之王”的托馬斯·阿奎那。他講:“哲學是由事實到上帝;而神學則是由上帝到事實”[21]208,事實即數說的往者是本體圓的天地母所包含的萬物,上帝即來者是圓心及神心為天地根,與周易逆數的本與根同一。來者到往者為一條玄,往者回到來者為另一條玄;同樣事實到上帝為一條玄,上帝到事實為另一條玄。本質上,哲學研究是由圓所包含的萬物到圓心及神心,神學則是從神心到圓心再到圓,圓與圓心及神心是天地母與天地根的統一。

阿奎那說:“我們知識中既有感覺的一面,也有概念的一面,既有特殊的一面,也有普遍的一面?!盵21]209感覺的一面指圓所包含的形而下的客觀事物,概念的一面指圓心及神心的形而上的神,是普遍性圓與特殊性圓心及神心的和的理念的統一。他的宇宙論目的論中,不動的推動者是上帝的圓心及圓心的圓心以至神心的神心,受動者是圓所包含的宇宙萬物;圓心指上帝的必然性存在,圓心的圓心是神心的成性存存,而圓是囊括萬物的每個偶然性存在的集合;第一動力因是圓心的圓心,果是圓所囊括宇宙演化的萬物;優越等級最完滿的目的是圓,從圓心的圓心到圓心再到本體圓所包含萬物的遞進演化反映宇宙充滿有序性目的。通過致動者與受動者、因與果、必然性與偶然性等諸對反同出于圓心而異名于玄的玄之又玄的變易,證明玄之又玄即三位一體。

阿奎那學說的神與周易的“德圓而神”[1]592、老子“上德若谷”[2]219而不死的“谷神”[2]29及亞氏講的“神是一個至善而永生的實是”[15]276的神同一。亞氏講:“生命與無盡延續以至于永恒的時空悉屬于神”[15]276,可見“神的實際就是一個永恒的人”[15]48,是“致動者使它們成‘一’”[15]286。亞氏的致動者與周易的“來者”、老子“反者道之動”[2]215的反者同阿奎那的致動者同是神心。神心使屬于神的生命和時空成為一。神心是一的一,恰太一的道,正是東西方形而上學的邏輯起點。

(二)哲學體系統一一致的根本原則

“三位一體”是哲學體系得以統一的根本原則。亞氏講:“宇宙由若干套同心圓球組成”[15]280,還存在“可感覺的日月以外(以及其他天體)別有日月”[15]48的其他天體。宏觀世界、中觀世界、微觀世界存在若干套玄之又玄亦成性存存的三位一體,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民咸用之謂之神”[1]592“百姓日用而不知”[1]571的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的每一部分是對若干套三位一體同心圓圈和的理念的反映,依據三位一體哲學的根本原則而建筑其觀念體系。黑格爾說:“哲學的每一部分都是一個哲學全體,一個自身完整的圓圈。但哲學的理念在每一部分里只表達出一個特殊的規定性或因素。每個單一的圓圈,因它自身也是整體,就要打破它的特殊因素所給它的限制,從而建立一個較大的圓圈。因此全體便有如許多圓圈所構成的大圓圈。這里面,每一個圓圈都是一個必然的環節,這些特殊因素的體系構成了整個理念,理念也同樣表現在每一個別環節中?!盵19]55-56每個環節即點是和的理念的圓、圓心、圓心的圓心,匯聚成三位一體的共同、但有差異的統一。

以和為貴的理念是中國哲學的顯著特征,是三位一體哲學基本問題的形而上學之道??鬃又v:“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4]160,這是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所在。二者是特殊性的意識和物質兩對反的玄,玄玄相推諸君子與小人變為玄之又玄,成為匯聚美丑、善惡、真假的整全體系,是“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的和之道[1]569?!昂椭馈闭鐏喪纤v“理性〈神心〉就只能致想于神圣的自身,而思想就成為思想于思想的一種思想”[15]282中的理性,是思想的圓、思想自身的圓心、思想于思想的神心統一的一種思想,就是“存在之為存在者必一”[15]17的成性存存的太一的道。圓和圓心是一,成性存存的圓心的圓心還是一。最后,“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1]617,所有一切都歸納到中華經典一脈相承的道,構成至簡而龐大的哲學系統。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經典著作的探究闡釋,三位一體形而上學是哲學基本問題,與之相一致的三點論是哲學基本的方法論。追本溯源,周易等中華經典一脈相承的道,不僅是本體、本原、本原的本原統一一致的三位一體哲學基本問題,而且是構建統一一致哲學體系的根本原則。綜上,本文得出這樣的結論:東西方形而上學在三位一體這一哲學基本問題上具有統一的本源。

猜你喜歡
周易圓心老子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周易》古經“幽人”詁正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以圓周上一點為圓心作圓的圖的性質及應用
甜甜的“蝴蝶繭”
《周易》與《孫子兵法》
智者老子
試論《周易》卦體的性質
參考答案
四種方法確定圓心和半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