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競賽選手心理疲勞的產生與恢復研究

2023-08-31 02:08王華雄盧森銳
職業 2023年14期
關鍵詞:成因分析

王華雄 盧森銳

摘 要:參加技能競賽的選手在進行長時間、高強度、高標準的訓練過程中,極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嚴重影響選手技能訓練成績的提升。針對這問題,筆者通過對一定數量的技能競賽選手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分析選手心理疲勞產生的原因,提出提升科學認識、制訂訓練計劃、建立心理干預機制、鍛煉選手心理強度等降低選手心理疲勞發生機率、幫助選手度過心理疲勞難關的系統性建議。

關鍵詞:技能競賽選手? ? 心理疲勞? ? 成因分析? ? 心理疲勞恢復

世界技能大賽(以下簡稱世賽)是世界技能人才競技的舞臺,為了在青年中樹立技能標桿,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產業轉型升級培養更多的優秀技能人才,我國自2011年開始參加世賽,并逐屆展露中國技能人才的魅力。由于世賽對參賽選手有不得超過22周歲的年齡限制,因此我國大部分選手是技工院校學生。第45屆世賽中國派出參賽的選手平均年齡21歲,其中42名是學生。我國世賽選手一般至少需經過六次以上的選拔賽,持續兩年以上的訓練。在長時間、高強度、高標準的訓練選拔中,選手容易出現心理疲勞。若心理疲勞無法及時緩解,選手就無法繼續學習訓練。教練要重視選手心理疲勞問題,妥善幫助選手度過心理疲勞難關,保障選手身心健康成長。

一、心理疲勞的概念

心理疲勞是指由于腦力勞動繁重、神經系統緊張程度過高或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工作而引起的精神疲怠現象。在醫學臨床上表現為心緒不安、注意力不易集中、反應時延長、思維遲鈍、情緒低落、動機喪失、工作效率下降、正確率降低等。心理疲勞現象的產生與個體的工作特征、工作態度、情緒因素、期望和動機密切相關。世賽選手為了達到世賽要求的職業技能規范,通過層層選拔,需要經過集腦力、體力一體的高強度訓練,其訓練的環境、時長、壓力均是心理疲勞產生的誘因。

二、心理疲勞成因分析

為了研究當前競賽選手在訓練中產生心理疲勞的原因,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了解選手在學習和訓練中產生心理疲勞的頻率、表現形式,以及心理疲勞產生與選手的年齡、訓練時長、競賽期望等的關系,實地訪談了解選手產生心理疲勞的細節問題,從而分析導致選手產生心理疲勞的主要原因,以找出促進心理疲勞恢復的方法,對保護選手身心健康發展有現實意義。

(一)調查表設計

為了了解選手心理狀態、心理疲勞產生原因及對心理疲勞的認識,依據心理疲勞的表現及產生因素,設計了選手心理疲勞調查表,分三部分。

1.選手基本情況

設置5個問題以了解選手基本情況,如訓練時長、參與項目、參賽情況等。

2.選手訓練動機和自我認可情況

設置4個問題以了解選手參加技能訓練的動機和對當前訓練效果的自我認可情況。

3.選手訓練心理狀態情況

設置6個問題以了解選手對心理疲勞的認識及自我調節方式。

(二)研究對象的選擇

世賽是當前世界上規格最高、要求最嚴、競爭最激烈的技能競賽,選手承受壓力大。世賽每2年舉辦一屆,選手集訓時間較長。長時間集訓使選手產生心理疲勞的可能性變大,對選手身心健康影響也更大。本次調研對象主要是吉林、河南、山東、浙江、湖南、廣東、海南等省技工院校的選手,被調研對象地域跨度大,能更客觀地反映中國選手的整體情況。本次下發調查問卷89份,實際回收有效調查問卷84份,收集后進行統計和分析。

(三)調研結果和統計分析

1.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均為世賽集訓選手,男生81名,女生3名。其中數控銑項目15人,數控車項目12人,塑料模具工程項目20人,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15人,增材制造項目10人,CAD機械設計項目8人,焊接項目4人。18歲以下(不含18歲)44人,18~20歲30人,20歲以上(不含20歲)10人。其中最小15歲,最大23歲。其中有56人參賽1次,18人參賽2~4次,10人參賽4次以上。

2.參加訓練動機及對訓練生活滿意度

從參加技能訓練動機來看,88.1%的選手參加集訓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學到更多技能,通過比賽獲得更好前途,實現自己的理想;8.33%的學生想通過技能競賽證明自己。這說明選手心懷夢想,將技能競賽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訓練很艱苦,但91.67%的選手一直在堅持,也有90.48%的選手肯定自己的付出。統計說明技能競賽對技工院校學生有較大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技工院校開展不同層級、規模的技能競賽有利于營造更好的技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職業前景的認同。

3.訓練心理狀態

(1)選手對心理疲勞的自我認識。統計選手對身體疲勞和心理疲勞的認識,結果顯示63.1%的被調研選手發生過心理疲勞,64.29%的選手認為心理疲勞比身體疲勞對訓練效果影響度更大,51.19%的選手產生心理疲勞頻次不確定,但也有15.48%部分選手大概每月會有一次心理疲勞問題,還有14.29%的選手從沒產生過心理疲勞。教練需有針對性地實施不同訓練方案。

(2)產生心理疲勞原因。調研統計結果顯示選手對技能掌握有焦慮、有淘汰壓力、有賽前壓力的分別占44.05%、33.33%、16.67%,感覺自己訓練時會心跳加快、出虛汗、頭暈的占4.76%。選手認為自己產生心理疲勞的原因統計結果顯示,達不到選手自定目標占29.76%,訓練時間過長占28.57%,競賽項目技術要求太高,自認為達不到的占26.19%,競爭壓力大占23.81%,學習訓練強度太大占13.1%,其余因為訓練裝備、人際關系、家庭原因等造成心理疲勞占有一定比例。由此可以看出競賽目標值定位過高、競賽難度大、訓練時間長、強度大、競爭壓力大是誘發選手產生心理疲勞的主要原因。

(3)選手緩解和消除心理疲勞的措施。選手覺察到自己狀態不對導致訓練效果降低后,大多數選手自己也會采取一定的措施去緩解自己的壓力或調節自己的情緒。統計選手自我調節措施中顯示選手采用轉移注意力方式去緩解或消除心理疲勞如游戲、音樂、短視頻、電影方式占63.1%,參加體育鍛煉占48%,看書占21.46%,美食17.86%,逛街或網購占10.71%。采用情感交流的方式,和家人或朋友聊天占34.54%,找教練聊天占16.67%。有30.95%選手希望通過改變訓練方式來緩解,9.52%選手希望通過改變訓練難度來緩解。

三、心理疲勞發生誘因分析

心理疲勞表現為短時間內難以恢復的精力衰竭感、疲憊感和學習訓練倦怠感。若不及時消除,不但影響當前訓練,甚至會對賽后正常的學習工作和身心健康產生影響。因此查找選手心理疲勞的成因十分關鍵。選手心理疲勞的產生是復雜、多元、系統性問題共同作用的結果,因為每位選手的主客觀情況不一樣,不同競賽項目的技能結構、訓練方式及教練訓練的風格不同,使得不同選手產生心理疲勞的原因也不同。通過以上調查分析發現心理疲勞產生的誘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選手個體因素

包括個人的基本特征和人格特征。有29.8%的選手認為對自己要求過高是引發心理疲勞的最大單一因素。有較高的要求和目標是激發選手進取的源動力,但是如果選手對自己要求過高,而且不斷努力仍達不到既定目標時,會產生自我懷疑,長時間的自我懷疑極有可能轉變為心理疲勞。

(二)訓練方面因素

主要和訓練方法、強度、時長有關,其中時間長占28.57%、競賽項目技術要求太高占26.19%、訓練強度大占比為13.1%。根據對選手訪談得知,選手每天學習訓練時長達10小時。大賽沖刺階段每天甚至超過12小時,兩周休息一天,有些項目一次考核評價時長達3天。長時間、高強度、高標準的學習訓練必然導致選手身體疲勞,精神上疲怠。身體疲勞和精神疲怠引發選手對技術的敏感度、注意力降低,從而使選手訓練效率降低,成績不正常波動,選手因此產生失敗感,進一步加劇心理疲勞,甚至引發選手對訓練的抗拒和排斥。

(三)社會因素

主要是競賽壓力、競爭壓力、人際關系、家庭支持度等。長期的競賽和競爭壓力、不良的人際關系及家庭支持缺失等,如果得不到疏導化解,極易給未成年人或青年人造成心理疲勞。

四、心理疲勞恢復的措施

根據對選手心理疲勞成因分析,可采取針對性措施消除選手心理疲勞,確保選手身心健康成長,技能訓練效率、成績穩步提升。

(一)科學認識心理疲勞

要預防和減少心理疲勞問題,首先要重視選手心理疲勞問題。要向教練和選手普及心理疲勞相關知識,提高教練、選手對心理疲勞的科學認識,避免出現過度恐慌和漠不關心的極端傾向。

(二)建立選手心理疲勞干預機制

為了解決選手心理疲勞問題,建議制定合理的選手心理問題干預機制。

1.建議為集訓隊配備心理輔導老師

心理輔導老師全程參與制訂集訓隊的學習訓練計劃,為集訓方案提供心理方面參考性建議,并全程觀察選手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問題,適時提供指導,陪伴選手度過心理疲勞時期,促進選手身心健康成長。

2.結合選手學習訓練和競賽特點

參考“馬斯拉克西里疲勞量表”“伊德斯運動員心理耗竭量表”,研發適合調查選手心理特征的問卷表,準確評估選手心理狀態,為集訓提供更科學的建議。

3.建立緩解學生心理疲勞預案

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態等級建立不同心理疲勞干預方案,及時進行心理干預。

4.建設選手心理疲勞恢復場所

從選手自我消除心理疲勞的方法中發現選手主要采取游戲、音樂、電影等方法自我放松,采取體育鍛煉等措施緩解心理疲勞。因此可以為競賽團隊設立影音室、休閑談心室、圖書室、健身室等場所,方便選手在高強度訓練后選擇一定方式盡快恢復精神和體力。

5.建立選手心理健康檔案

針對性關注選手心理狀態,同時為深入研究選手心理疲勞問題及其他心理問題積累材料。

6.建立學校、集訓隊、家庭三方聯動機制

全方位給予選手認可、支持和激勵,有利于促進選手心理疲勞恢復。

(三)制訂科學的訓練計劃

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不可避免,但是科學的訓練計劃能有效降低選手的心理疲勞程度,提升學習訓練效率。

1.三大節律設計訓練周期

參考有機體生理功能周期的三大節律設計訓練周期(體力周期23天,情緒周期28天,智力周期33天),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2.設置合理學習訓練時間

根據學習過程心理疲勞研究結果,在學習規律中,周三、周四是每周學習能力的最高峰,第二、三節課是每天學習效率的最好時間,因此將最重要或最難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安排在效率最高的時間點學習。

3.設計科學的訓練方式

單一的訓練方式是造成集訓選手心理疲勞的重要原因之一??蓪⒅橇寄芎蛣幼骷寄苡柧毥徊姘才?,防止單項長時間訓練。訓練課題要從易到難,從單一到復雜,內容涵蓋從模仿性練習到研究性學習,調動選手訓練思維的主動性,使選手在學習中有成就感。教練要不斷開發新的訓練課題,使選手不斷接觸新知識、新技能,防止精神倦怠。

4.制定合理的訓練目標

制定一個跳一跳夠得到的目標,有利于培養選手積極的競賽心態。

5.營造良好的競賽氛圍

良好的競賽氛圍、良性的內部競爭有利于降低選手心理疲勞發生的可能性,促進選手整體提升。

(四)強化選手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個體對逆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的承受與調節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越強,對逆境、困難引起的焦慮等負面情緒調節能力就越強,就能更早擺脫心理疲勞問題的困擾。因此心理承受能力強的選手在訓練和大賽中都具備較大優勢。為此在日常訓練中需要對選手進行抗壓教育和訓練??箟航逃▽x手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讓選手明白生命意義,學會珍惜和熱愛生命,激發選手對生活的激情和訓練的熱情;教會選手應對挫折的方法,學會客觀認識自我和評價隊友,學會自我調節消除不良情緒??箟河柧殑t需對不同階段的選手,循序漸進加大訓練難度,靈活機動采用模擬大賽考核、突發式考核、陌生場地設備考核、考場設置突發問題、短時間高強度訓練與考核、組織隊內或隊間對抗賽、參與國際交流賽等多種方式鍛煉選手的心理承受能力。

五、小結

選手在高強度的訓練中難以避免出現心理疲勞,但是只要重視選手的心理疲勞問題,找準選手發生心理疲勞的誘因,建立選手心理干預機制,制訂科學訓練計劃,強化選手心理承受能力,就能夠促進心理疲勞恢復,降低其對選手訓練和成長的影響,對提高選手競爭力有較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荀萬祥.打造學校品牌之路[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2]毛志雄,遲立忠.運動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

[3]史文生.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研究[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

猜你喜歡
成因分析
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及應對策略
《德伯家的苔絲》中苔絲悲劇命運成因分析
道路橋梁結構加固措施與方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