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研究

2023-08-31 15:14龔亞云
職業 2023年14期
關鍵詞:深度融合技工院校校企合作

龔亞云

摘 要:推動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是技工院校發展的需要。民辦技工院校存在基礎設施落后、師資基礎薄弱、校企合作推進困難等問題。無錫宏源技師學院通過嘗試與無錫“531”產業鏈重點企業連城凱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企業學苑”,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開展師、生、員工培訓,實行校企雙制,探索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徑。

關鍵詞:技工院校? ? ?校企合作? ? 企業學苑? ? 深度融合

課? 題:本文系圍繞“‘531產業鏈主導企業開展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與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成果。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強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基本辦學規律和主要發展特征。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的《關于加強新時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創新高技能人才多元培養模式,支持技工院校與龍頭企業簽訂協議,開設冠名班、訂單班精準培養高技能人才,支持技工院校校企雙制、校中廠、廠中校等創新方式,通過工學一體培養高技能人才。

一、民辦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較多民辦技工院校與企業的合作還停留在輸送勞動力、解決學生就業層面。校企合作形式單一,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對于大型企業來說,知名度高、教學硬件設施完善、師資水平高的公辦院校是他們的優先選擇,而小型企業追求生產效益,對人才的培養沒有形成長遠規劃,缺乏與學校合作的動力,所以民辦院校在尋求合作對象時往往阻力很大,學校處于“一頭熱”的狀態,且學校各部門對于校企合作的理解也有偏差,往往過多考慮本部門的工作實際,缺乏全盤意識,使校企合作不夠緊密,成效有限。校企雙方的本位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使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上存在驅動力不夠、合力不強、創新力不足以及紅利不明顯等問題。

因此,校企雙方的合作需要建立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企業級從員工質量、穩定性和企業自身發展需求出發,通過配合學校營造實際生產環境,與學校合作培養企業緊需人才。學校更應發揮自身優勢,在為企業解決勞動力需求的基礎上,提升企業職工質量、暢通企業工人技能持續提升通道。如此優勢互補,才能為校企深度融合開辟一條康莊大道。

二、民辦技工院校校企深度融合改革背景

以往的校企合作學校往往把學生變成廉價勞動力,與企業進行一些低端的產教融合,這不僅對學生不負責任,也嚴重影響了技工教育的形象。發展先進制造業,培養高技能人才,是推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正式實施,在鼓勵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明確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增加激勵機制,對校企深度融合的企業給予稅費優惠等獎勵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以往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主體責任不到位、產教融而不和、校企合作深度不夠的問題。同時,中國特色學徒制的推行和相關優惠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推動了校企深度融合的運行?!督K省“十四五”技工教育發展規劃》《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也對江蘇省的技工院校推進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提出明確要求,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展一體化教學進行高端人才培養是技工院校獨有的辦學特色,也是生存之本。技工院校有開展校企合作的迫切意愿。

三、校企共建“企業學苑”

“企業學苑”是校企深度融合的產物,是以企業為主體,通過校企聯合培養,開展交融式合作,以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水平和企業員工崗位能力為目標的聯合教育培訓機構。

(一) 連城凱克斯“訂單班”培養

結合企業生產實際,無錫宏源技師學院機械裝備與自動控制專業(五年制)與連城凱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設“訂單班”,通過招生前企業與學校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通過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交互式開展實習、實訓教學,針對企業文化、崗位需求開展定向特色教學,為企業輸送優質的技能人才。

1.發揮“多導師”教學優勢,開展互補性教學和管理

“多導師”是由校企共同選定雙方負責人建立教學團隊開展教學。學校專業帶頭人先進的技工教育理念和企業專業負責人對行業發展的精準把握是準確定位人才培養方向的保障。校企雙方共同組織,有序開展教學。通過多人協助的方式進行互補性教學是民辦學校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過程性產物。前期可通過團隊合作式教學,彌補個體能力不足。隨著學校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推進,在實施中培養和提高教師綜合能力。課程以企業導師為主開展技能學習,以學校教師為輔開展理論學習的補充。學生通過跟崗學習,了解熟悉企業規章制度,感受企業文化,熟悉崗位工作。輔導員作為“多導師”的補充,在穩定學生情緒、做好學生和導師溝通方面有積極作用。

2.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技工教育本質上是就業教育,其顯著的特征是職業性,有效的模式是“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通過開展公開課程和專業課程兩條線的課程改革,幫助學生成長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特別守紀律、特別有自信,思想品德過硬、身體素質過硬、專業技術過硬,熱愛勞動、善于勞動、勤于勞動的復合型人才,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1)公共課調整。通用職業素質課程包含職業理想信念、職業基本意識、通用職業能力、通用職業知識4個方面的內容。通過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將《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理解與表達》《交往與合作》《信息檢索與處理》《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就業指導與實訓》《創業創新指導與實訓》等課程分不同學期融入教學,并采用任務(活動)引領、案例與理論講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助于建立以學生需要為中心、以職業發展為核心、以能力培養為重心的通用職業能力課程體系,能夠強化技工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優勢,結合企業特色,融入企業文化,并由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共同完成教學,增強學生對企業的歸屬感。

(2)專業課改革。一是對校內部分課程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融入企業元素。教學活動需遵循企業工作過程,符合學生自主學習規律,實現理論教學與生產實際的融通。二是通過學校教師、企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等合作探討,推動校本教材開發改革。通過合作開發“活頁式”實訓學材,將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內容。三是校企合作開發企業實訓教材,進一步明確生產性學習內容。通過邊開發、邊實踐、邊優化的課程改革策略,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零距離,結合企業發展實際要求確定“訂單班”發展規模,進一步明確課程改革目標。

(二)校企協作開展“雙師”隊伍建設

人才是發展的關鍵。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是培養學生的執行者。加強“雙師”團隊建設,就要充分發揮“企業學苑”優勢。首先,通過校企共同選拔,建立年齡、職稱、專業、能力結構合理的“雙師”隊伍,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然后,通過制度保障、交流學習、合作科研等方式不斷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1.充分發揮校企“雙主體”優勢,提升教師綜合技能水平

企業實踐是提升教師動手能力,熟悉新技術、新工藝的重要途徑,但大部分教師企業實踐意識不強、目的不明確,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實踐流于表面。在學校方面,學校對于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缺乏有效制度保障。為改善此類現象,一是需要規范企業實踐的要求,對教學團隊教師的實踐時間、內容、待遇、考核等建章立制。規范教師企業實踐形式,提高積極性。二是可以依托教學團隊優勢,建立互助模式。通過鼓勵教師服務企業,以技術交流、工藝改進等形式融入企業生產過程,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

2.校企雙向激勵,提高企業導師教學水平

企業導師作為企業員工,往往關注點在于企業生產,對于教學存在應付、完成任務的心態,對于人才培訓的責任心不是很強,也不關注自身教學水平的提升。對此,學校對于教學團隊的企業導師要實施聘用制,讓其享受學校兼職教師待遇,在完成教學的同時,鼓勵企業導師參與學校教研活動、課題研究、教材開發、項目申報等活動,設立專項獎金;同時與企業達成默契,教學成果納入企業工作業績考核,為企業導師教學服務工作注入動力。通過為企業導師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和開展雙師互助活動,進一步提升企業導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3.開展校企雙向教研活動,優勢互補促成長

由校企共同選定的雙方負責人組織教學團隊,開展教研活動,發揮企業、學校各自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原則上,活動地點校企每學期各一次,在開展交流研討等常規活動外,還可以通過開展教學、技能比武等方式以賽促學,共同成長。

(三)互惠雙贏,助力企業員工培訓

開展企業員工培訓是“企業學苑”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據《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江蘇省財政廳關于印發江蘇省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依托學校技能等級認定中心聯合企業對企業新進員工和轉崗人員進行新型學徒制培養,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模式共同培養學徒。通過學徒制培訓使其達到技能崗位要求,提高企業員工的就業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易飚,胡清.企業學院“訂單式”人才培養芻探:以蘇州市職業大學為例[J].科技與創新,2020(16).

[2]韓玉輝,張慶玲.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雙導師”隊伍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4).

[3]邵利群,倪碧君.依托企業學院校企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探索與實踐:以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創電信學院為例[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

(作者單位:無錫宏源技師學院)

猜你喜歡
深度融合技工院校校企合作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場營銷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方法的思考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