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傳統飲食文化在幼兒園食育活動中的應用

2023-09-01 02:15張晗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4期
關鍵詞:應用措施幼兒園

張晗

摘 要: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傳統飲食文化是在人們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一顆璀璨的文化之星,是我國先民對飲食知識的總結,是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智慧結晶,是我國文化寶庫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趨勢的加強,西方國家的快餐文化逐漸涌入我國,對我國傳統飲食文化造成一定沖擊。將傳統飲食文化植入幼兒食育活動中,是傳承傳統飲食文化和應對快餐文化的重要舉措。本文將以幼兒教育為載體,重點研究幼兒園食育活動與傳統飲食文化的融合路徑,以期為我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現代化傳承和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關鍵詞:傳統飲食文化;幼兒園;食欲活動;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4-0062-04

幼兒園是我國教育體系的學前教育階段,學前教育是終身教育的起點,是幼兒思維啟蒙、意識萌芽和行為發展的首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幼兒園開展各類文化,能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長期性影響。從飲食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待幼兒園活動設計和開展工作,則要重點關注幼兒園食育活動,通過合理的設計將傳統飲食文化與幼兒的日常飲食、食育活動融合在一起,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樹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強化幼兒對飲食文化的認知程度,為幼兒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奠定良好的認知基礎。對幼兒成長的階段性進行分析可知,幼兒階段是其飲食觀念和行為養成的關鍵階段,將給幼兒人生的長遠發展形成長遠性影響。

1.傳統飲食文化與食育概述

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聯合頒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深入闡發文化精髓,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傳統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要求。傳統飲食文化概覽了我國豐富的歷史進程,蘊含了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建設的關鍵點。在幼兒園食育活動中,融入傳統飲食文化,是踐行《意見》要求的重要工作。

(1)傳統飲食文化概述

傳統飲食文化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是指特定社會群體在生物原料開發利用、視頻制作和飲食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科學和藝術,是以飲食為基礎形成的習慣、傳統、思想和哲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由于各地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不同,其飲食習慣和偏好也相應不同,故而各地的飲食文化也存在差異性。如北方以面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北方喜好咸口菜系,南方喜好甜口菜系;地處四川盆地的四川省則因地勢海拔低、潮氣大,偏好辣口菜系。從各地的飲食文化中我們可以得知各地民眾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地理特征。換言之,傳統飲食文化是人們飲食產生和飲食生活的方式、過程、功能等組合而成的總和。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地都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如我國各地存在差異性的飲食偏好和產生的飲食文化,西方國家的快餐飲食文化等。人們將與飲食活動相關的事宜稱為“傳統飲食文化”。由于傳統飲食文化起源于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環節,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飲食活動所需要的食材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礎要素。飲食文化以物質層面為基礎,還包括行為層面和精神層面。簡而言之,傳統飲食文化是包括物質、行為和精神三個層次的,在飲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長期發展的文化,包括飲食結構、飲食器具、加工制作工藝、烹飪技巧、器具制作、飲食觀念、飲食習慣。

(2)食育概述

“食育”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著名營養學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養生法》中提出,強調“體育、智育、德育即食育”。2006年我國農業大學教授李里引進“食育”的概念,并在后續應用和研究中對“食育”這一概念進行不斷豐富。截至目前,“食育”仍舊作為一個正在發展的概念,并未形成固定的概念。筆者認為食育包含的方面眾多,即營養知識、食品安全教育、良好飲食行為習慣、和諧飲食文化的宣傳等,講求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飲食追求。

2.傳統飲食文化在幼兒園食育活動中的應用價值

幼兒園重在促進幼兒認知、意識和思維啟蒙,為幼兒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由幼兒教師和幼兒園負責幼兒一天的飲食、上課和運動,飲食是幼兒園一天活動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幼兒園肩負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教學職責,以引導幼兒正確對待食物、珍惜食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構建合理的飲食結構、學會使用工具為食育的主要目標。將多彩多樣的傳統飲食文化應用于幼兒園食育活動中,能以食育活動為載體,以文化為影響,輔助幼兒教師取得較好的食育效果,具有較好的教育價值。

(1)踐行政策需求,為幼兒發展奠定基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要“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以傳統飲食文化為核心,開展幼兒園食育活動,能以多彩的食育活動和飲食環節,增進幼兒對飲食文化的理解,逐步強化幼兒對傳統飲食文化的認知,激發幼兒對中華美食所蘊含的文化的學習興趣和認同情感。例如,幼兒教師在午飯時間,向幼兒講述傳統美食的故事,如東坡肉、叫花雞名稱的由來等,讓幼兒從故事得知我國傳統美食所蘊含的文化,引導幼兒樹立節約糧食的意識。美食對幼兒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幼兒教師講解美食相關知識,能激起幼兒的好奇心,以故事帶領幼兒走進我國傳統飲食文化中,深入了解飲食文化,感知在悠悠歷史中形成并得到不斷發展的飲食文化,強化對傳統飲食文化、國家文化的認同感。

(2)豐富活動內容,激發幼兒參與興趣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幼兒園設計和開展食育活動,以達到文化引導和教育的效果。幼兒教師以幼兒的興趣點為入手點,設計和開展豐富多彩的食育活動,如動手制作美食、食材拼圖、美食講解等活動,能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在活動中強化幼兒對傳統飲食文化的理解,引導幼兒樹立傳統飲食文化意識,主動扮演文化宣傳者的角色。

(3)加強文化宣傳,強化幼兒文化自信

有文化自信的人們能組成一個堅不可摧的民族,我國強調強化人們的文化自信,引導人們樹立文化自信心。幼兒期是終身學習的關鍵時期,也是文化自信萌芽和強化的關鍵時期。幼兒園將以美食為載體的傳統飲食文化植入食育活動中,能以潛移默化的形式,給予幼兒文化影響,讓幼兒在感受飲食文化魅力的同時,樹立文化自信心,并隨著幼兒對傳統飲食文化認知的加深,而得到不斷強化。

(4)強化日常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幼兒園是對幼兒進行學前教育的關鍵環節,與小學教育階段的學前教育不同,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讓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為幼兒接受小學教育、日常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教師以午飯和上下午課間的加餐時間為常態化食育活動的主體,從而約束幼兒不良的飲食習慣,改善幼兒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并指導幼兒使用筷子、勺子等工具,提高幼兒基本的生活技能,并讓幼兒認識到食物對身體成長的重要性,約束幼兒諸如浪費食物、挑食等不良習慣。在午餐時間,幼兒教師需要走進班級,及時發現幼兒存在的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并指導其改正該習慣。例如,有的幼兒不喜歡吃菜,幼兒教師可以講解蔬菜種植到使用這一過程的知識,讓幼兒認識到蔬菜的來之不易,從而樹立珍惜糧食意識,自覺地改正挑食、浪費的不良習慣。

3.傳統飲食文化在幼兒園食育活動中的設計問題

對我園開展的食育活動進行調查和分析可知,雖然在《意見》和相關政策的指導下,我園幼兒教師積極學習傳統飲食文化,對食育活動的設計和開展更為重視,并將傳統飲食文化應用于幼兒園食育活動中,取得了相應的食育效果,食育活動內容有所豐富、幼兒對傳統飲食文化的認同感增強、幼兒教師素養得到明顯提高。但是與預期的食育效果仍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傳統飲食文化與食育活動的融合設計存在部分問題。一方面,部分幼兒教師對傳統飲食文化缺乏全面、正確的認知,在學習傳統飲食文化時,僅停留在淺層次含義上,并未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例如,幼兒教師并未掌握傳統飲食文化的內在含義,僅理解文化故事。另一方面,由于將文化與食育結合在一起,是一項長期性工程,部分幼兒教師或存在傳統飲食文化在食育活動中應用不到位的問題,幼兒教師僅向幼兒講解美食所蘊含的故事,食育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無法有效激發幼兒參與食育活動、自主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簡而言之,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幼兒教師推進傳統飲食文化與食育結合在一起,設計、組織和開展多樣化食育活動,是幼兒教師所必須踐行的工作要求。但是部分幼兒教師由于受到傳統階段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接受、學習和運用傳統飲食文化方面存在欠缺,雖然在食育活動中融合了傳統飲食文化,但是文化內涵未得到有效凸顯,對活動的指導價值甚微。

4.傳統飲食文化在幼兒園食育活動中的應用措施

要加強對幼兒的飲食認知、習慣引導,還應強化傳統飲食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承力,就需要幼兒教師重點關注幼兒園食育活動,不斷汲取和應用傳統飲食文化,將文化植入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宣傳傳統飲食文化,在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同時,宣傳傳統飲食文化。對此,筆者在對傳統飲食文化和幼兒園食育活動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五點活動設計和開展的建議: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傳統飲食文化素養;采用多種方式,豐富幼兒傳統飲食文化體驗;設計校內活動,激發幼兒學習和實踐興趣;立足傳統文化節日,開展食育實踐類活動;整合內外資源,構建家園共育食育模式,從而讓幼兒在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感受文化魅力,強化幼兒文化自信。

(1)幼兒園:創新幼兒教師培訓方法,促進幼兒教師主動學習

幼兒園不僅是幼兒成長和學習的主陣地,還是幼兒教師學習、職業發展和實現個人職業理想的關鍵場所。在推動傳統飲食文化與幼兒園食育活動相融合的過程中,幼兒園則要為幼兒教師提供學習和成長的良好空間,促進幼兒教師成長,提高其活動設計和文化運用能力。首先,幼兒園定期組織幼兒教師進行園內研討會,尤其關注班級帶班幼兒教師的培訓工作,為幼兒教師之間提供交流經驗、問題的有效途徑。園內研討會的時間不定,當幼兒教師在活動設計和組織環節面臨問題,可向園長申請組織一次研討會,向其他幼兒教師尋求幫助。其次,幼兒園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積極引進高素質幼兒教師資源,并組織園內幼兒教師走向其他幼兒園,組織幼兒園間幼兒教師的對話交流,幼兒園間分享食育經驗,幼兒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同時,幼兒園還可聯合組織幼兒教師培訓工作,聘請當地高校學前專業的教授,擔任培訓講師,面向當地各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定期組織開展校園培訓工作,講解學前教育專業的新知識和食育設計方法,不斷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最后,將傳統飲食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食育效果作為幼兒教師績效考核的一方面,以績效考核和薪酬強化幼兒教師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

(2)幼兒教師:不斷學習飲食文化,構建綜合化食育模式

幼兒教師作為活動設計和食育的主體,只有不斷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積極應用文化知識,設計、組織和開展多樣化食育活動,才能有效激發幼兒參與食育活動的積極性,并給予幼兒良好的習慣引導和行為引導,強化幼兒的節約意識和文化自信。

第一,構建家園共育模式,形成家園合力。

幼兒受到家庭的影響較大,部分幼兒的言行舉止均來源對家庭成員的行為模仿,同時幼兒還對家庭成員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家庭成員參與食育活動,能對幼兒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和行為影響。鑒于此,幼兒教師可定期組織開展校園開放日,如每學期組織1-2次家長開放日,請家長進入幼兒園,與幼兒一起參加食育活動。幼兒教師則要根據幼兒對傳統飲食文化的掌握情況和飲食習慣,設計合理的食育活動內容。一方面推動活動有序開展,另一方面強化家長與幼兒的互動性。

首先,幼兒教師可利用微信群、QQ群,向幼兒家長收集關于食育活動的需求和相關信息,如家長對食物的認知、對傳統飲食文化的認知情況、家庭成員的飲食結構等。幼兒教師根據家長反饋的信息,調節活動的難度,盡可能讓活動難度與家長認知程度相適應,從而確保家長和幼兒均能在開放日家庭活動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其次,幼兒教師可設計問題問答、你比劃我猜、集體制作美食的多樣化實踐活動。幼兒教師限定題目范圍,由家長通過對食物進行肢體動作比劃,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家長的比劃,在規定時間內猜出答案,猜出數量最多的小組,可以獲得相應獎勵。此外,幼兒教師還可設計親子美食制作游戲,讓家長與幼兒根據幼兒教師提供給出的詩句,猜出相應的美食,并選擇材料,制作該美食。例如,幼兒教師在白板上呈現詩句“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家長和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制作美食。在這一環節,家長和幼兒均能通過詩句,學習端午節的傳統飲食文化,并加深對端午節的理解。再如,幼兒教師提供盲盒材料包,家長和幼兒隨機選擇一個材料包,使用該材料包制作食物。幼兒教師在提供材料包時,可選擇具有文化內涵的食物,如東坡肉,引導家長和幼兒理解美食所蘊含的歷史典故和文化知識。最后,幼兒教師組織家長和幼兒共同品嘗食物,在這一環節強調餐桌禮儀,糾正幼兒不正確的餐桌禮儀,如亂夾菜、未用公筷、挑食,與家長一起發現幼兒在餐桌禮儀方面存在的不合理行為,強化家長對幼兒餐桌禮儀和飲食習慣的認知程度,引導家長在生活中糾正和約束幼兒存在的不合理行為,強化食育效果。

第二,立足傳統節日,設計食育實踐活動。

我國歷史悠久,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根據古代勞動人民的需求,構建了豐富的節日體系,每個節日均對應了相應的食物。在傳統文化節日中的食物,不僅是物質層面上的食物,也蘊含了一定的文化精神和歷史內容。幼兒教師可基于傳統文化節日,組織開展相應的美食制作活動,從物質、行為和精神層面,層層開展食育活動,引導幼兒親身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在制作食物的過程中,加深幼兒對傳統節日和其所蘊含的文化精神的認知。

以端午節為例,我園在端午節假期前夕,為幼兒提供材料,組織幼兒制作粽子。首先,幼兒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具播放端午節和其他節日的習俗,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眾多習俗中選擇屬于端午節的習俗,如賽龍舟、包粽子、燃艾葉等。幼兒教師在呈現習俗時,要為幼兒播放習俗對應的動畫視頻,從而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有趣的動畫視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后續實踐活動中。幼兒教師可將同類視頻放置于一個頁面上,讓幼兒篩選和分辨哪些習俗是端午節的習俗,增進幼兒對節日習俗的理解。其次,幼兒教師提問:“端午節的食物是什么?孩子們你們喜歡端午節的食物嗎?”幼兒紛紛回答:“端午節的美食是粽子,每年我國家都會買好多粽子。我可喜歡吃粽子了”。幼兒教師根據幼兒給出的答案,再次提出問題:“你知道粽子是由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嗎?你想不想做一個粽子給爸爸媽媽嘗嘗?”幼兒回憶自己吃過的粽子回答:“糯米、紅棗……”。最后,幼兒教師為幼兒提供制作粽子的多種材料,將班級內的幼兒分為四個小組,每個小組自己選擇制作粽子的材料,且每個小組僅有一次選擇材料的機會。在選擇材料后,幼兒教師根據動畫視頻開始制作粽子。在這一環節幼兒教師可以播放南北方粽子的餡料特點,引導幼兒嘗試制作與眾不同的粽子。幼兒在制作粽子的過程中,能親身體會食物來之不易,從而樹立節約糧食的意識,將實踐活動上升到精神影響層面。在食育活動的最后環節,幼兒教師讓每個學生在粽子葉上標注自己的記號,將幼兒制作好的粽子蒸熟,作為幼兒的午餐之一。幼兒教師將食育互動延續至午餐時間,強調幼兒的餐桌禮儀和飲食習慣。

5.結語

幼兒園開展的食育活動,能輔助幼兒教師及時發現幼兒存在的不合理餐桌行為和飲食習慣,并通過多樣化實踐活動,糾正幼兒的不合理行為,促使幼兒樹立節約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全文探析,筆者從幼兒園和幼兒教師的兩個角度總結有效開展食育活動的幾點措施如下:幼兒園為幼兒教師創造良好的成長空間和職業發展空間,滿足幼兒教師學習傳統飲食文化、提高活動設計能力的學習需求;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共建家園合作、家園共育模式,幼兒教師指導家長糾正幼兒存在的不合理飲食習慣,并組織開展親子食育活動,以家長開放日為載體,增進家長與幼兒對傳統飲食文化的理解以及親子關系;幼兒教師立足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組織開展主題類動手實踐食育活動,讓幼兒在動手制作食物的過程中,學習傳統飲食文化和知識,樹立和強化節約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

參考文獻

[1]孫賽燕.幼兒園開展幼兒食育課程的實踐策略[J].知識文庫,2022(18).

[2]陳彥君.傳統飲食文化在幼兒園食育活動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大學,2022.

[3]陳璐.小議“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食育活動[J].新課程,2022(14).

[4]閆曉麗.食育文化在幼兒園的開展與實施[J].新課程,2020(30).

猜你喜歡
應用措施幼兒園
幼兒園里歡樂多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電子設備防雷保護淺析
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語文課堂中的分層教學研究
探析關于儀表編程自動化技術及應用
對話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