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馬克思主義與歷史主動的內在聯系

2023-09-01 16:37陳雅莉
學理論·下 2023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摘 要:馬克思主義以宏大的歷史視域認識人類歷史的發展,科學揭示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論武器;爭取了歷史主動,引領人類社會發展進步。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發展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把握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歷史規律;歷史主動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3)04-0030-03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為立黨興黨的思想武器。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武器,正確認識歷史、開辟歷史,真正掌握歷史主動,不斷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業取得歷史性進步。

一、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人類歷史的科學武器

1.馬克思主義科學揭示人類歷史發展規律

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推動人類社會形態依次更替的社會發展一般規律。提出人們不能自由選擇的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全部歷史的基礎”。人類一切矛盾沖突根源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推動人類社會形態的演進,人類社會依次經歷五種社會形態,即為馬克思主義揭示的歷史客觀規律。告訴我們:必須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認識人類社會歷史規律。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考察,揭示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也是遵循這一規律,導致歷史形成的資本主義必然被新的社會形態所替代。這樣就會將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從歷史的迷思中解放出來,夯實人類在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當然,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又是辯證的,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不會按照既成的公式不變地、按部就班地演進,而是在現實表現為“跳躍性”,或出現大跨度的“躍進”,也可能出現大幅度的“躍退”,這不是對歷史辯證法的否定,反之,恰恰是對歷史辯證法的證明,社會發展的一般性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列寧精辟地指出“世界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不僅絲毫不排斥個別發展階段在發展的形式或順序上表現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為前提的?!盵1]為經濟文化落后國家率先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提供了合理性論證,為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提供了理論基礎。

2.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推動民族復興進程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人自成立起高揚馬克思主義理論旗幟,中國人民精神上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生動形象地將馬克思主義比喻為“參天大樹之根本”和“萬里長河之源泉”,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以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轉化為理論創新的思想自覺,不斷發揮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指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

要處理好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系,要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摒棄教條地、僵化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在實踐基礎上實現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得出的重要結論,是必須始終堅守的基本原則,究其實質,理論創新就是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國共產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以“兩個結合”為基本路徑,實現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良性互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飛躍。馬克思主義以科學的理論偉力改變了中國,中華民族從近代的積貧積弱走上了富強的道路;同時,中國共產黨人也以自己的理論勇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極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未來我們必須立足“兩個大局”,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成果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特別是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把握歷史主動,推進民族復興歷史進程。

二、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認識歷史提供科學方法論

重視歷史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恩格斯曾指出,“我們根本沒有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其他任何一個先前的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2]。歷史規律隱匿于歷史進程之中,通過歷史進程和歷史現象展現出來,并支配著人類歷史進程。

1.唯物史觀是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基本方法

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有利于洞察歷史大事、掌握歷史規律、明確歷史發展正確方向。否則,對歷史浮于表面和碎片化的認識,無法得到對歷史規律科學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歷史,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盵3]這樣,才能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和重要人物,避免在重大歷史問題認知上發生偏頗,出現歷史認知錯誤,造成歷史成為前進道路上的“負擔”。習近平同志為我們樹立了典范,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就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對毛澤東同志晚年所犯的錯誤要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和分析。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唯物史觀的要求,為我們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提供了基本遵循。唯物史觀也是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有力武器,各種思潮相互碰撞是開放型社會的顯性特征,我們要時刻注意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對人們思想觀念的沖擊。歷史虛無主義往往以重評歷史為名,采取碎片化的形式來評價歷史,其真實目的是通過抹黑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顛覆正確的歷史認知,顛覆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我們必須加以警惕。我們要按照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和總結黨的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盲目的和完全消極被動的。人的主動性發揮要以尊重規律和利用規律為前提,只有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才能把握歷史發展機遇,應對歷史挑戰,掌握歷史先機,把我們從事的事業更好地引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3]。我們要善于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進而不斷掌握應對風險挑戰的戰略主動,在風云激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2.堅持尊重歷史規律和人民群眾主體地位

馬克思說“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人的活動而已”[4]。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具有一致性。歷史唯物主義不是簡單的、庸俗的經濟決定論,一方面強調社會各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也強調社會主體的能動作用。中國共產黨運用唯物史觀正確看待歷史,必須承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歷史是現實的人創造的。唯物史觀回答我們為了誰、依靠誰的基本問題。習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5]。人民群眾是歷史和社會的決定性力量,歷史進程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匯聚起來的磅礴力量,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真正的力量源泉和根基。要堅持人民至上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極大地激發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性和創造性。黨來自于人民,我們都不能脫離群眾,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人民站在一起,將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任何忽視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認識都是膚淺的、可笑的,必將最終招致失敗。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只靠共產黨員的雙手來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盵1]

三、中國共產黨逐步形成馬克思主義基礎上的歷史自覺

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認識歷史的銳利武器,有助于我們應對好各個歷史時期面臨的風險考驗,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風云變幻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中國共產黨保持著高度的歷史自覺,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是黨的優良傳統。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因此,習近平同志強調:“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盵6]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百年歷史是總結歷史經驗、開辟歷史偉業的歷史。

1.以歷史主動精神探索民族復興之路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初就以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立足中國實際、自我實踐探索復興之路。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是階級斗爭。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積極探索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進行革命的特殊規律。國情的不同決定了中國革命道路的特殊性,雖在初期出現了遵循馬克思主義革命思想和俄國城市暴動經驗遭受挫折;但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揮主體自覺,獨立自主地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戰勝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統治和壓迫,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我們黨領導人民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基礎上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果,如正確處理好社會主義建設的若干重要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等等?;仡欉@段歷史,為我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從此層面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辟是建立在對歷史經驗教訓的深刻反思基礎之上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程,中國共產黨人總結世界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教訓,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氣魄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植根于中國大地,從性質上看是社會主義,是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符合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人民意愿,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的情況下,以歷史主動精神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順應世界大勢,立足兩個大局,適應時代之變、歷史之變,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加速了民族復興進程。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在解決發展難題中推動事業進步,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以及頂住外部勢力的極限施壓,中國共產黨以積極進取的精神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大地展現了生機活力,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可以說是取得了歷史矚目的成績,但也曾經歷挫折;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經驗與教訓對于我們開辟新的征程都是寶貴的財富,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正確對待自己的歷史,特別是能否正確對待自己所犯的錯誤,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

2.歷史自覺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品質

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中國共產黨秉持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審視自己的歷史,黨歷史上的三個歷史《決議》是最好的例證。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黨歷來高度注重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在黨的重要歷史轉折時期客觀準確總結歷史,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關鍵時期先后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兩個決議發揮了重要作用,分別有力促進了中國革命事業發展,更好地推進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時至今日,這兩個決議的“基本論述和結論至今仍然適用”。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十分必要。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黨的歷史上第三個《決議》,清晰地概括了黨的百年歷程的發展脈絡,在民族偉大復興偉業中取得的豐功偉績,對百年奮斗歷史經驗進行了總結,在此基礎上提出的黨的百年奮斗十條歷史經驗,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自覺。第三個《決議》對于全黨統一思想、凝心聚力,開創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盵7]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探索就可能存在著挫折,可以說成功和挫折相伴相隨。但中國共產黨人總能在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依靠人民戰勝困難,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在挫折中重新奮起,修正錯誤、走向光明,因為,我們相信我們走的路是人間正路。未來我們要將歷史認知轉化為歷史自覺;歷史自覺必須轉化為行動自覺,才能發揮歷史主動性。學習、反思和總結歷史,有利于汲取歷史智慧、提煉歷史經驗,立足歷史方位,認清歷史大勢,抓住歷史機遇,把握歷史主動,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要善于從歷史中總結歷史經驗和吸取歷史教訓,目的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歷史規律的客觀性決定了其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必須深刻把握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崇高理想,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立足民族偉大復興千秋偉業,征途漫漫,唯有掌握歷史規律,爭取歷史主動,增強戰略預判;保持始終在趕考路上的緊迫感,發揚斗爭精神,化解各類風險挑戰,才能創造新的百年輝煌。

參考文獻:

[1]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習近平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N].人民日報,2015-08-24.

[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責任編輯:李 慧)

收稿日期:2023-06-06

作者簡介:陳雅莉,副研究員,碩士,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本刊策劃·走進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新時代下的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
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特質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