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教學工具在大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

2023-09-01 03:12鄧璇孫崴高淇瑋包璟欣邵海瑞李浩彭靜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3年3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

鄧璇 孫崴 高淇瑋 包璟欣 邵海瑞 李浩 彭靜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界出現了多種特色鮮明的智慧教學工具。采用問卷調查法獲取了J校在職教師教學過程中使用智慧教學工具的具體情況,并通過數據分析和訪談就智慧教學工具在課堂教學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給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 智慧教學工具;教師;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3-0015-04

0? 引言

最近幾年,以網絡媒體、移動媒體為代表的新型媒介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普遍,在線教育APP、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等與互聯網緊密聯系的教學平臺和工具的使用,極大促進了教育模式的多樣化[1]。各種智慧型教學工具,如“知到”“云班課”“學習通”“雨課堂”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廣泛運用,有效改善了線上教學質量。智慧教學工具將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教學過程中,在師生間建立了溝通橋梁,實現了課堂互動永不下線[2]。

1? 研究背景

疫情的不斷肆虐使得線下教學難以正常進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在線教學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得到了蓬勃發展,智慧教學工具的應用也愈加廣泛,其在教育領域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如實現跨時空區域遠程教學、利用移動智能課堂教學平臺和多媒體智能顯示平臺開展教學等。教師可根據專業、年級的差異性選擇相匹配的智慧教學系統,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易凌云[3]認為互聯網教育促進了國民教育與終身教育的共融,打通了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促進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質量。

不僅如此,互聯網教育還為傳統教育注入了新理念、新思維和新方法,并憑借其所特有的免費、開放、共享等互聯網時代的基因,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催生出了打破時空的新教育。

本研究就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在J校的教師群體中開展針對智慧教學工具相關功能以及滿意程度情況的調查研究。

2? 研究設計與實施

2.1? 樣本選擇

調查以J大學在職教師為研究對象,在充分考慮教師性別、專業、教授年級前提下,隨機選取70名教師,對其智慧教學工具使用情況進行調查。

2.2? 問卷的設計、發放與回收

調查圍繞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的使用情況展開,重點針對智慧教學工具使用基本情況、智慧教學工具使用過程中教師的意識行為及智慧教學工具使用期望幾個維度進行了問卷設計,問卷以李克特量表為衡量尺度,并通過調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修改,最終進行問卷發放。本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7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問卷回收率100%。

2.3? 信度和效度

2.3.1? 信度檢驗

本研究構建三個維度調研智慧教學工具的應用成效,根據Bartlett球形檢驗的結果,Sig.(顯著性)為0.000,小于0.05。分析顯示數據具有有效性,可進行因子分析。

2.3.2? 效度檢驗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問卷的結構效度進行分析,采用SPSS統計分析工具對問卷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KMO檢驗值0.829,如表1所示,KMO值>0.8表明研究數據非常適合提取信息(從側面反映出效度很好),表明變量獨立(P<0.05)。

本研究利用SPSS對數據進行探索因子分析并進行效度檢驗,獲得數據如表2所示。通過SPSS軟件進行探索因子分析進行效度檢驗可知,選題中Q9、Q10、Q12、Q13、Q15屬于維度一,根據調研內容顯示,維度一為智慧教學工具對教學的影響。選題中Q23、Q24、Q25、Q30屬于維度二,根據調研內容顯示,維度二為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的滿意程度。選題中Q18、Q19、Q20、Q22屬于維度三,根據調研內容顯示,維度三為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功能運用體驗。

3? 調查結果分析

將調查數據整理并導入SPSS 24軟件中,探測并檢驗異常值后對問題按照不同維度進行分組,進行皮爾遜極差相關分析,旋轉后的成分矩陣分析,得到了如下結果。

3.1? 智慧教學工具應用范圍分析

3.1.1? 學校倡導使用的智慧教學工具占比結果統計分析

統計表明,80.65%的教師使用過釘釘,87.1%的教師使用過知到,58.06%的教師使用過學習通,這三款智慧教學工具占比最高;其次,35.48%的教師使用過騰訊課堂,29.03%的教師使用過云班課,這兩款智慧教學工具使用人數占比較小。由此可知,J校主要使用的智慧教學工具為釘釘、知到和學習通,這三款教學工具都具有不同的優點,需要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綜合考慮課程性質、學習者特征以及學習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智慧教學工具。

3.1.2? 教師自主使用智慧教學工具占比結果統計分析

本研究對教師自主使用教學工具的類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選擇釘釘的教師占比70.97%,選擇知到的教師占比56.06%,而選擇學習通的教師占比25.81%,選擇云班課的教師占比16.13%,由此可知,超過一半的教師選擇釘釘與知到,相對于學習通與云班課APP這兩款智慧教學工具,釘釘與知到更受教師的歡迎。

3.2? 智慧教學工具應用效果分析

本研究對收集到的數據按照維度進行分組,采用皮爾遜的積差相關分析,所得數據如表3所示。根據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智慧教學工具對教學的影響”與“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的滿意程度”兩個變量的相關系數值為0.522;“智慧教學工具對教學的影響”與“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功能運用體驗”兩個變量的相關系數值為0.507;“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的滿意程度”與“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功能運用體驗”兩個變量的相關系數值為0.421。三組數據的顯著性(雙側)概率均為0.000,因此,P<0.001,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水平為0.001,說明數據中兩變量呈現中等程度的正相關。

結果表明,三組數據均呈現出正相關,J校教師認為,智慧教學工具能夠對教育起到促進作用并且在實際運用中產生實際功效,有效地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布置與推送,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但現今智慧教學工具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在功能設置與使用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以便在未來的課堂教學中得以應用。

本研究通過對于問卷中部分數據使用SPSS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以此來反映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的運用情況,具體數據如表4所示。統計結果表明,“智慧教學工具對教學的影響”的平均分為3.657 1分;“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的滿意程度”的平均分為3.750 0分;“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功能運用體驗的滿意程度”的平均分為4.053 6分。三類平均分均接近4分,原始量表中4分=同意(認同水平)度。根據調研內容顯示,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對教學的影響體驗、對智慧教學工具的滿意程度的功效體驗、對智慧教學工具功能運用體驗的滿意程度體驗均為較好,接近認同狀態。

3.3? 教師對于智慧教學工具的使用期望情況

本問卷調查對J校教師的期望進行統計,通過對相關調查結果的反饋,將教師的期望大致分為三個方面:“增加相關的教學功能”“加強智慧教學工具的交互功能”和“教學資源的持續優化”。J校教師希望智慧教學工具的功能可以更加的人性化,適用于現階段的教學活動,加強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課后互評等有關于交互方面的功能,智慧教學工具中的學習資源也需要優化,應做到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

4? 反思與建議

從整體上看,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使用感受整體較好。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和相關數據分析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4.1? 教師需轉變組織管理模式與完善教學設計

在大學課堂中,教學加入新的智慧教學工具勢必會對課堂效果有所改善,在使用教學工具的同時教師也需要適當轉變課堂的組織管理模式以及改變課堂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學習現狀出發,選擇適合課堂組織的智慧教學工具,在完善課堂教學設計的前提下,挖掘智慧教學工具可發揮其作用的功能并與課程有機結合,使得課程不再枯燥乏味,提升趣味性。

在線上、線下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智慧教學工具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情感參與度,適當調整教學模式,而非單純地將課程學習材料、學習資源、學習答疑發布后結束課堂,這都不利于師生的教學活動,智慧教學工具并非教師用來點名的資料庫,而是一種新的課堂組織形式,這需要教師結合課程﹑結合學生﹑結合教師自身的教學風格對課堂組織管理模式進行重新編排,來調動學生的互動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組織管理模式,完善教學設計,使得智慧教學工具能夠真正成為輔助學生學習、教師交流與組織管理的教學工具。

4.2? 智慧教學工具需實現功能統一化,豐富師生體驗

根據教師對智慧教學工具促進教育功能的滿意程度的調查結果與教育技術學的相關特點分析,現代智慧教學工具需要構建一個功能統一化、操作人性化的智慧教學平臺,以期豐富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參與情感參與,給予師生更多的教學支助服務。

現階段,大部分的智慧教學工具功能各異,讓師生眼花繚亂,難以抉擇。一款優秀的智慧教學工具需要有專業的教師團隊與設計開發人員進行管理維護,定期對平臺進行更新,保證平臺的網絡帶寬能夠穩定運行,師生交流通道暢通,完善實用類的功能,以便師生在教學中使用。在功能設置方面,智慧教學工具需要充分考慮學習者與課程的類型,結合AR、大數據、學習分析等技術,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對平臺功能進行完善,最終形成功能一體化,操作人性化,平臺內容專業化,具有實用性與針對性的智慧教學工具,豐富師生體驗。

4.3? 教師需提高信息素養,合理設置教學任務

通過對智慧教學工具的實際運用功效以及促進功能的滿意程度等方面進行研究。研究表明,教師在使用智慧教學工具時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加強對信息的捕捉能力,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是否合理也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

非信息技術專業的教師在使用智慧教學工具授課時,對教師的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能有著較高的要求,信息素養的高低影響課堂效果,教師應當接受智慧教學相應的培訓,提高對信息的甄別及運用能力,學會使用多渠道獲取信息,將可用之處運用在課堂上,以期優化課堂的教學效果。

教師應當合理利用智慧教學工具相關功能布置教學任務。在教學設置方面,要加大本科生實務類教材的開課門數或教學時間,將課堂學習與實際運用緊密結合,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作業技巧;在教學方法上,應以提高學生能力的訓練為主,融入多學科知識點,拓寬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在課前,教師需要提前對平臺進行測試,發布課程資源與問題答疑內容,以免遇到網絡擁堵現象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4.4? 智慧教學工具需完善評價體系,高校需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現階段,線上教學以及翻轉課堂中高校教師使用智慧教學工具的現象普遍,教學質量卻無法得到保障,高??梢愿鶕鱾€專業的特點、屬性與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有關要求,為教師選用智慧教學工具制定一套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以此來判斷該專業是否配適該教學工具,從而有針對性地改善線上教學效果,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同時,智慧教學平臺也要不斷完善評價體系,在生生互評的同時也要注重對教師評價體系的建立。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相互配合,定時的評價會促進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及時發現教學問題。不同的評價機制對教師的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教學質量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智慧教學工具可通過更加立體和多元化的評價數據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與學的干預提供支持,以構建一個高質量的智慧教學評價體系,更好地服務學校的教育教學。

5? 參考文獻

[1] 王秀麗,沈述宜.高校智慧教學工具使用效果研究:以“雨課堂”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3):126-132.

[2] 周文君.“互聯網+”背景下智慧教學工具在高職思政課中的應用研究:以“雨課堂”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8,9(20):237-238.

[3] 易凌云.互聯網教育與教育變革[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7.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教師
最美教師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大山里的教師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