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的現實問題與改進策略

2023-09-01 03:59陳杰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9期
關鍵詞:讀寫結合有效策略初中語文

陳杰

內容摘要:讀寫結合能夠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教學實踐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閱讀和寫作教學一直處于“割裂”狀態,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低下,難以滿足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教學要求。本文從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入手,對當前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現實問題進行簡單的概述,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策略。以期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驗、習得寫作技巧,實現多元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 讀寫結合 有效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保障學生的未來學習,初中語文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應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立足于閱讀和寫作的內在聯系,積極開展讀寫結合教學,促使學生在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學習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閱讀與寫作有機融合起來,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和寫作素材,積累寫作素材,通過寫作內化語文知識,將閱讀所得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在此,筆者依據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探索了讀寫結合的課堂教學策略,以期給學生的學習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成效。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重要性

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緊密結合對于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能力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在總結和優化初中語文課程中可為讀寫結合提供訓練的文章的基礎上,把教材當作范本,并以此為基準尋找可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容,從而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切實實現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能力培養的同步提高。

(一)提高學生閱讀寫作的能力

讀寫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增強寫作方面的能力。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閱讀和寫作是緊密相連的,只有充分發揮兩者的綜合作用,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寫作知識體系,培養他們良好的語言能力和創新思維。另外,閱讀和寫作的結合也有助于培養良好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寫作能力。讀寫結合,是對傳統初中閱讀寫作教學方式的一場改革,要求更加注重對學生個性化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散自己的思維,敢于創新,擴大學生在寫作的知識面,讓學生的學習不在局限于課堂和教材。

(二)順應了新課改的教學思想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應引導學生培養閱讀語感、快速發展邏輯思維,使他們具備符合實際的閱讀、寫作意識,并逐步形成健康的藝術個性和健康的性格。這里面所提及的朗讀能力、寫作能力,也就是在新課改中著重要求的語文技能同時也是在平常的教學中多加重視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不僅應著重于提高學生的知識總結,而且應著重于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使學生獲得學習技能方面的提升。中學生在現階段下讀寫能力的發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予特別注意,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應用到中學語文課程中。讀寫結合是順應新課改教學思想的重要策略,對學生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學生對他們學習內容和知識記憶的深入理解,并增強學生的閱讀寫作熱情、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學習水平。

(三)發揮了語文的多重育人功能

陶行知老師認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情。"語文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不斷地更新教學方法和理念,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整體感知,使他們在文化的影響下提升語文素養,從而凸顯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實現教學的價值。讀寫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教授讀寫的過程不僅是學習的過程更加是育人的過程,引導中學生站在更為理性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堅定自己的理想,從而實現人生價值。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中體會到人生哲理和情感價值,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我素養。通過書寫文章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正實現語文的育人功能。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現實問題

閱讀能夠訓練中學生的文章欣賞能力,培養中學生的文化藝術審美才能,而寫作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表達、評價的能力。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是語文課程中學生獲得的重要能力,也是語文課程的重點培養目標。但是,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讀書與寫作總是被分為二個單獨的部分。這種支離破碎的教學模式導致了閱讀和寫作的發展過程脫節,如果不在閱讀和寫作之間建立良好的協同關系,語文教學必然會變得更加繁瑣,難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讀寫脫節,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的初中語文課程中閱讀與寫作通常都是分離開的。閱讀一般是在對語文課上的課本理解過程中來進行的,而寫作則是單純利用作文課本來就需要的學生進行,根據一定題材來撰寫。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就使中學生讀書與寫作嚴重脫節,二者無法相互促進, 也不能互補。而這些簡單的教學方式既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無法提升教育質量并且仍然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過分強調學生的成績,而疏忽了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在教學上,對中小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也具有相當的"強制性",缺少知識內化吸收的過程。無法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與能力,進而讓學生出現厭煩的心態,也就不會提高閱讀、寫作的熱情。

(二)注重技巧學習,缺乏情感積累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學生不會閱讀課文,對作文問題無話可說。想象一下,好的、有營養的閱讀材料,學生讀不懂。問題可能出現在學生的閱讀經驗上--他們的情感投入較少,或者他們根本不理解這個世界的"愛"是什么。尤其是對家庭和友誼的漠視和不理解,嚴重到讓人匪夷所思。大多數學校規定的閱讀都是比較實用的,學生主要看重好詞好句的積累、寫作中的主題思想、段落結構和其他考試內容。但是閱讀的質量很差,很少對文章中的邏輯順序或所表達的思想內涵進行加工,更不用說深入思考了。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們寫作的文章都是典型的應試套路文章。這種功利性的閱讀寫作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動力的提高和寫作興趣的培養,學生們總是會把自己讀的文章事件套用在自己身上,再加上把華麗的辭藻堆砌起來寫一篇文章就認為完成任務。簡單技巧的羅列就造成了學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著所寫材料不新穎,重復著別人的思想,沒有新鮮感,缺乏時代氣息,沒有真情實感,也就不會有好文章。

(三)評價方式模糊,學生缺乏訓練

在語文教學中,教學評價是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其不僅能檢測出學生在閱讀與寫作方面存在的薄弱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還能作為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判依據,促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然而,當前讀寫結合教學評價方式較為單一,難以發揮出其應有效用。一方面,部分語文教師習慣于讓學生將練筆以作業的形式上交,然后自己進行評分,很少一對一地指出學生的問題。另一方面,部分語文教師把教學評價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由于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加上學生的寫作能力有限, 教學評價很難做到公平公正、科學合理。同時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考試前多背幾篇范文,“臨陣磨槍”仍然是學生應對作文的基本方式,在日常學習中缺乏課堂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沒有及時進行寫作訓練,限制了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必然使課堂讀寫結合失去其真正的價值。

三.初中現代文讀寫結合的改進策略

語文老師要進一步發現讀書和作文之間的聯系,更明確地意識到與閱讀結合的重要意義,就要切實做到以讀促寫、以寫帶讀,通過實施讀書和作文整合的教育方法,使中學生真正愛上讀書,減少對作文的畏懼,充分調動中學生的對語文的興趣愛好,進而形成有效的語文教育,推動語文課教學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一)以讀促思,明確寫作思路

1.做好筆記,夯實思維基礎

古人云: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閱讀也是同樣的道理,學生們如果閱讀一般文章就會得到淺顯的道理,去讀優秀文章就會得到高深的道理。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閱讀時常常會有所觸動,獲得感受往往是轉瞬即逝的。閱讀是個性化行為,對于文章內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理解。這些都需要在自己獨立分析、思考的基礎上寫下來,這也是打好思維基礎的關鍵。語文學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好的,做好讀書筆記也是一項慢慢培養去堅持的任務,在這過程中培養思維,拓寬閱讀視野,夯實學生的思維基礎。i

初中語文教學中,對于剛上初中的學生可以準備一本筆記本,這個筆記本不能太薄,要有保存價值。最開始可以把課文中使用比喻、擬人的優美語句摘抄到筆記中,這樣不僅能拓展自己的詞語積累,還可以提高自己的運用能力。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教師引導學生梗概文章大意并記錄下來,同樣學生在閱讀課外書時可以使用這樣的讀書筆記法。學生可以時常翻開筆記咀嚼品味,在每一次的品味中總會有新的收獲,長期以往堅持下來,也是大有裨益的。

2.列出提綱,把握思維脈絡

葉圣陶在關于寫作思考時曾指出:思考,是個比喻的說法,把一番話、一篇文章比作思維走的一條路。思考從哪個地點開始,怎么一步步往前走,終于到達這條路的終點站,都要踏踏實實摸清楚,這就要注重思維的發展。因此,當老師在講解某一篇課文時,先要讓學生事先自讀,首先要明確地知道本文中心所表現的意思是什么樣,然后再次要明確寫作順序,并按照文本特點與對題目的要求,來判斷文章是根據時間、空間還是根據具體 事物的邏輯寫成的。最后一步,在大腦中建立寫作的基本結構框架之后,再用小提綱的表 現形式將其展示開來,以促進學生思維的清晰和完整。

例如,教師在教授朱自清的《春》時為了使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可以先讓學生先自讀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掌握文章脈絡。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十分注重細節的描寫,既有通過比喻、擬人展現出來的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又有盼春、繪春、贊春 情感上的澎湃,無形中表達了春天給人帶來的希望,人們對春天的喜愛。教師研讀出文章的這一巧妙設計進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把握文章脈絡列出提綱,使學生更加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也為學生的學習積累技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仿寫名篇,挖掘思維源泉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提煉閱讀的重點,以讀悟文,以讀促寫,是發揮閱讀對寫作教學的促進作用。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優美的詞語、句子和范文,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挖掘作者的思維。仿寫是以課文的寫作手法作為基礎,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等寫出來,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去了解文本中作者的真情深感以及用何種方式將其表達出來,真切地體會文章的主題思想。

中學語文課《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課的閱讀訓練中,其間作者首先透過對幾件事情的描寫表現了人物特征,并利用以小見大的創作手段表現了當中的主體思想感情。在學生教學活動中,語文課教師可強化對其書寫手段的教育與指導,讓學生學會利用其"以小見大"的創作方法,并將其充分運用至語文課書寫課堂學習中。旨在通過對名篇的仿寫更進一步提高讀寫結合教學效果,教師應該在本課教學期間,引導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寫作練習,以故事的寫作方式將"以小見大"的書寫手段充分運用于作文內容之中,并以此促 進與提高的書寫學習效率和語文閱讀書寫效率,讓其學會學以致用地將語文閱讀知識運用于語文閱讀書寫之中。

(二)以讀促寫,積累寫作素材

1.閱讀課本,發現寫作素材

初中語文教學更加重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大都文質兼美,反映出作者觀察的敏銳、分析的精辟、想象的奇特。這樣優秀作品的學習下,學生的思維會得到開闊,審美得到提升。課本的內容在教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學生寫作前主要的閱讀素材。作為基礎性讀物,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激發寫作興趣,從課本中找出寫作素材。因此,以《春》的閱讀教學為例,考慮到這是一首優美的寫景散文,老師在課堂中非常注意學生對其語言的揣摩和品味。于是,老師就會提出給學生的一些問題,比如:春天景物有哪些?并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對這篇散文的興趣,進而帶著學生走進對“春”的解讀中,并需要大家從仔細閱讀的行文脈絡入手來研究總結本文中遇到景色的特征。由于這一任務的進行,學生必須不斷進行朗讀。當學生對春天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再給學生布置一個描寫春天的作文,就可以使學生把針對的該課朗讀內容和作文這一素材聯系在一起,這樣學生就不會腦袋一片空白,將課本中的閱讀內容更好地運用于寫作,這對培養的讀寫結合能力有著很大的意義。

2.閱讀課外,拓展寫作素材

初中語文老師要意識到,為什么很大一部分學生在提筆之后卻不易落筆,主要原因就是其本身所掌握的寫作素材比較少。教科書中的課文非常有限,無法滿足學生在受到閱讀和寫作刺激后的需求。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增加課外閱讀來拓展寫作素材同時也要有意識地指導和幫助中學生,利用大量課外閱讀經歷來積淀、鞏固他們的語文書寫基本功,從優秀課本中吸收養分,從而改善其 筆下無文章的窘迫局面。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作品進行朗讀期間,中小學生就能夠體會他們的優點與缺點,將作文內容中的優點特長加以掌握,從而有一定的取長補短的功效。

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按照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給初中生推薦一些滿足學科規劃需要的經典作品,以及古詩詞,還有一些好的文學作品供初中生誦讀同時可以安排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來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把喜歡的名人名言的精彩段落都摘抄了下來,這樣初中生們在讀書與作文的過程中,就能夠累積了作文素材以及對文學知識的儲備,這都會使初中生在今后的作文中不是在無從說起,而是落筆如泉涌。文字就像是建高樓,閱讀就是磚瓦器材,缺乏材料的積累就無法源源不斷地寫下好文字。

3.閱讀生活,豐富寫作素材

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旨在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對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進而提升語言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寫作的內容并不總是被學生體驗到,也不能總是被教師在課文中展示出來,這些書通常離學生有一定的距離,這給學生的寫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礙。但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語文,生活有多精彩,寫作素材就越豐富。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采取生活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事事物物,引導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真正關注生活,在生活中觀察寫作的美,通過寫作實踐不斷提高寫作水平。生活是一首詩,關鍵在于你怎樣去描繪它,生活中積累的素材能夠增強寫作信心,豐富內心的情感。生活中從不缺少美,只是沒有看到美的眼睛,觀察生活、體悟生活,對生活充滿熱情。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在對某些物品進行介紹的時候,語文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去進行實地考察,比如對鮮活荔枝的種類和特性進行分析,學生就可以觀察實物,再通過觀察物品,將觀測結果寫入書面材料。如果學生可以有實際的生活感受,學生就可以迅速理解問題,同時也可以暢談自己的生活感受。所以我們的語文老師在實施語文教育的時候, 就需要對問題加以精心設計,將寫作教育落到生活實處,調動學生對讀書的興致,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讀有關方面的文字,調動學生更加細致的觀察生活的積極性,將讀書的收獲與體會都書寫出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三)以寫促讀,提高閱讀能力

1.轉換文體,以寫促讀的深度

在面對語文古代詩文的學習時,學生們往往難以直接從古文中讀出文章要表達的感情和涵義或是大概了解其意而無法用語言講解。如果教師和學生都處于這種"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狀態中,就很難真正領會到文章的思想內容。老師在課堂中指導學生能對文本內容進行合理的變換,把詩詞變成散文、傳記變成小說等,而學生在這些變化的過程中也就更易于掌握文字的情感與內涵同時鞏固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強化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提升語文學習水平。ii

因此,老師在《沁園春雪》這首詩詞的教學中,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改寫,如“讓我們共同眺望遠方吧!白茫茫的萬里長城,任你怎樣觀望,還是望不到邊際,她就如同一位銀裝素裹的女性,婀娜而不失剛強。那以往波濤洶涌的長江,早已失去了往昔的氣勢,仿佛完全被冰封”采用了這種改編的方法,以提高學生對詩歌內容的認識。通過改編這種方法,不要求學生文章內容的創新和辭藻的華麗,而著重考驗學生對詩歌內容的掌握程度,讓學生真正地掌握了詩歌的意思,讀懂文章。

2.評點議論,以寫促閱讀的廣度

在一些內容晦澀的文章中,學生們初始去閱讀總會停留在文章意思表面,忽略其隱含的意思,難以將文章內容更好地內化。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圈點勾畫以及寫出對文章的分析點評,從而把思考引入精深境地??梢詮谋疚牡膬热?、構成、創作手段、語言特點等方面著手,寫出心得體會,這樣學生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發散自己的思維,讀出自己的體會。

在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在復習《香菱學詩》的內容時就提出一個創新建議,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仔細閱讀,換一種角度寫下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從林黛玉的教學方面進行了討論,也有的學生則從香菱夢中靈感的角度進行了討論,不過不管從什么角度進行討論,學生們都必須對這篇文章進行仔細研讀,以便于掌握觀點和論據。學生們在興趣的帶動下,進而也會對《紅樓夢》展開了通篇研讀,從而拓展了自身的讀書范圍。在這些評論過程中,每一種想法都是學生又一次的思考,有利于學生拓寬閱讀的廣度。

3.設計情節,以寫促讀的靈活度

在每一篇文章中情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文章能否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的關鍵。故事情節在讀者頭腦中構建了另一個精神境界,引發學生的無限想象。世間故事千萬個,結局不會總有一種,老師也要引導學生實現創新表達,進行美的創作,并表達自己美的靈魂。從這一方面來看,提高初中學生寫作水平,不僅僅是課堂教育的基本需要,更是學生適應社會生存,創建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礎。學生們可以在文章原有情節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對文章情節進行設計,只要合乎情理,想必就能看到學生們思維之花綻放的另一種美,同時能夠提高閱讀的靈活性。

教學中,當學生們學習了《楊修之死》一篇文章后,楊修之死使不少學生深感遺憾,但同時又感到曹操的心思善疑。面對學生們的遺憾,教學要求學生們可以在合理的情況下對文章進行設計。有的學生則將楊修改為一個含蓄內斂、不露鋒芒的人,從而可以避免對曹操的懷疑態度;有的學生則將曹操修改為一個惜才、胸懷廣闊之人,從而讓曹操可以聽信楊修之言,不至于折損數員大將。多樣的設計則能夠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選擇性、側重性地讀書,從而增加了閱讀的靈活性。

(四)讀寫結合,學會遷移運用

1.隨筆練習,進行基礎性閱讀

“閱讀破萬卷,落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誦”這些古訓生動地闡述了閱讀和作文之間的關聯。隨筆練習要以實踐為中心,補充和完善課堂作文訓練,也是檢測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練習。教師要引導孩子做好隨筆訓練,讓學生在理解了文章內容后,能夠發揮自己的寫作能力。隨筆聯系不但可以使學生對閱讀的文章有基礎了解,還可 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教師要把作文與讀書有效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自身的理解

和創造能力。

如朱自清的經典散文《背影》,用簡潔的動作描述和描摹,就把父愛的深邃、偉岸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在掌握了原作者情真意切的情感之后,在課堂上 還可讓學生進行個小練筆,以寫出從一個平凡小事中表達母愛的短文,這樣結合文章與現實才能使的文章真實自然。

2.文章擴寫,進行拓展性閱讀

擴充是對課文基礎上的再創作,轉換作文視角,充實作文內涵,對章中包含的語句、心態、環境和情景等重要方面加以補足。不要再反復嘈叨、畫蛇添足,而要將長篇短句衍化為既要豐富具體,又要精煉生動活潑的長篇,是對閱讀內容的拓展。所以,在進行更具體化的擴寫過程中,可以課本語文學習靈活變換的,雖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但這個抄不是把他人的文章一字不落的照搬過來,而是對文章素材的模仿,掌握名篇佳作的寫作手段。對文字進行擴寫也可以很好的實現這個目的,通過對一些實例進行舉一反三,練成了讀書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并且拓展了閱讀內容。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們看明代學者胡居任撰寫的對聯: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根據這個對聯,將其擴寫成一片議論性文章。在這個要求的基礎上,學生們對這副對聯的閱讀就不再是淺層的了解,還要仔細思考有哪些事例、名人名言等可以作為論據。這樣就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使學生閱讀范圍更廣泛,拓展學生閱讀。

3.評析文段,進行創造性閱讀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課堂教學應注重培養具備感知、了解、鑒賞和評論的才能。教師要想使學生從整體上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在閱讀上有更深刻的思考,采取文段評析法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對文章主旨和結構布局有深刻把握,進行了創造性閱讀。

八年級上的《詩四首》學習中需要學習者用自身的話語或是繪畫的形態表現自身對詩詞的感受。八下的《小石潭記》則需要學習者用自身的話語回憶小石子潭情景。這都不是統一的標準和答案,要重視學生本人的特殊感受和人性化的審美體驗。經過訓練,學生就能明白優秀的詞作者總會學會按照表現的需要,用正確的譴詞造句,生動活潑地表出具體事件的特點,深入地表現出思想內涵。這樣學生在自己寫作過程中運用這些技巧就能游刃有余,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就會因此而提升。

綜上所述,閱讀和寫作是衡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雙翼”,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以往,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常常忽視閱讀和寫作的內在聯系,致使閱讀和寫作教學處于割裂狀態,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阻礙了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清楚地了解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并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寫作技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祥來.“以寫促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05):9-10.

[2]王少鳳.立足文本以讀悟寫以寫促讀——初中語文讀寫教學一體化指導探究 [J].考試周刊,2021(01):47-48.

[3]楊雪芹.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41-42.

[4]張紅娜.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讀寫結合”[J].課外語文,2018(01):4.

[5]李忠山.借助以寫促讀新模式綻放閱讀教學高效之花[J].華夏教師,2018(14):55.

[6]羅邦海.探討初中語文“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讀寫結合教學[J].語文學刊,2014(14):91-92.

[7]任安安.基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26-27.

注? 釋

i張家莉.琴瑟和鳴—和諧共生——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J].語文教學之友,2021,40(12):16-17.

ii李忠山.借助以寫促讀新模式綻放閱讀教學高效之花[J].華夏教師,2018(14):55.

基金項目:赤峰學院2020年度教育碩士專項“中學語文教學‘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實現途徑研究”(cfxyjyss2204)

猜你喜歡
讀寫結合有效策略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結合實踐再探指導寫作之最佳策略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淺析初中地理課堂合作小組創建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語文教學激發文本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
構建職校高效語文課堂的有效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