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新探

2023-09-01 01:03尤杰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23年8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尤杰

摘要:盡管群文閱讀在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屢見不鮮,但是提煉的議題僵化、淺表,組選的文本散亂、無序,建構的閱讀無趣、低效等現實困境,卻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鑒于此,教師可采取提煉“主題、話題、問題”,使議題開放化;依托“聚焦、互補、鉤織”,使文本整體化以及通過“關聯、遷移、重構”,使閱讀結構化等策略,助力群文閱讀教學擺脫現實困境,著力提升群文閱讀教學的效益,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見樹木,更見森林。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的有序、有趣、有效開展,離不開議題的提煉、文本的組選以及閱讀的建構。當前,盡管群文閱讀對高中語文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低效的群文閱讀教學現象卻并不鮮見。如,提煉的議題僵化、淺表,組選的文本散亂、無序,建構的閱讀無趣、低效等。鑒于此,教師應進一步在議題選擇方面狠下功夫,在文本組選方面多花心思,在閱讀建構方面巧做文章,讓議題趨于開放化,讓文本趨于整體化,讓閱讀趨于結構化。

一、提煉“主題、話題、問題”,使議題開放化

議題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焦點,是組選文本的方向[1]。為了避免出現議題僵化、淺表的現象,教師應提煉具有可議性、目標性、探究性和生成性的開放化議題。人文主題、日常話題等都可成為開放化的議題。

(一)以開放的主題為議題

教材之中不僅包含著豐富的語言知識,而且蘊含著多元的人文知識。教師可在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知識的基礎上,從中提煉開放化的人文主題,并將其作為群文閱讀的議題。

例如,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的三篇戲劇作品《竇娥冤(節選)》《雷雨(節選)》《哈姆萊特(節選)》都生動展現了主人公的悲情遭遇,表現了作者對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社會現實的不同理解。但是,在諸多不同之中,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人文主題———悲情意蘊。圍繞該人文主題,教師可提煉一些群文閱讀教學的開放化議題,如,“心懷悲憫,堅守良知”“鄙棄丑惡,追求正義”等。

議題“心懷悲憫,堅守良知”不僅能夠將本單元中的三篇戲劇作品緊密銜接、關聯在一起,而且具有可議性、目標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劇中的哪些人物心懷悲憫?他們如何堅守良知?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心懷悲憫?怎樣堅守良知……以開放的人文主題為議題,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活躍,能夠讓學生理解、傳承、弘揚人文知識。同樣,議題“鄙棄丑惡,追求正義”也是開放的人文主題,能夠讓學生在廣泛議論、深度探究、動態生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辨識丑惡的能力,以及鄙棄丑惡、追求正義的高尚品格。

(二)以開放的話題為議題

在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往往會圍繞某個話題展開。在彼此溝通、深入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知識的交融、思維的碰撞、感情的升華等。這些開放的日常話題也可作為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一項議題。

“創新”是民族發展、社會進步的驅動力,也是各行各業熱議的一個話題。面對新的病毒與疾病,醫生應通過創新,找到有效消滅病毒、治愈疾病的途徑;面對人類的新需求,企業應通過創新,設計、生產能夠滿足人類新需求的新產品。以“創新的雙翼:好奇心與想象力”這一開放的話題為議題,教師可將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的四篇課文《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中國建筑的特征》《說“木葉”》融合在一起,開展一次群文閱讀。

這四篇課文的內容涉及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且都展現了不同科學領域科學家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以開放的議題“創新的雙翼:好奇心與想象力”為導向,學生就會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閱讀群文。如:屠呦呦、加來道雄、梁思成、林耿對什么比較好奇?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表現在哪些方面?他們巨大的創新成果又是什么?該議題可議論、有目標、能探究、易生成,能夠引領學生向“創新”的深處挺進。

(三)以開放的問題為議題

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開放性問題。為了引領學生更為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將這些開放性的問題,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一種議題。例如,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利用互聯網查閱相關資料的現實需求。但是,他們的這種需求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并且會因使用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而與父母家人發生矛盾,產生爭執。在學習過程中,究竟能不能使用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查閱資料,以及解決學習中的相關問題等,成為了高中生普遍面臨的一個開放性問題。

基于這些問題,教師將“如何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作為議題,組織學生以群文閱讀的形式,深度閱讀《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征與網絡語言的發展》《傳播媒介變遷的社會影響》《涵養媒介素質,才有最美和聲》三篇課文。圍繞“如何用好網絡這把雙刃劍”這個開放的問題,學生不僅對這三篇課文的內容有了通透的理解,而且對網絡的利與弊也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同時,學生也深深地懂得了父母因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的使用,而與孩子發生矛盾、沖突、爭執的原因,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沉迷網絡,耽誤學習。在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之后,學生也就能夠合理、適度地使用手機、電腦等網絡終端。

二、依托“聚焦、互補、鉤織”,使文本整體化

組文是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2]。盡管群文閱讀中的文本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但是這些文本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縱橫交錯的聯系。依托“聚焦議題、互補內容與鉤織關系”等策略,教師可理清文本之間的聯系,并基于這些聯系,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整體化。

(一)聚焦議題,海選文本

議題是教師選文、組文的主要依據、基本方向。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聚焦議題,著眼教材之中,放眼教材之外,海選一些與議題相關的文本,據此為進一步精選文本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中第二單元為例,教師以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睘樽h題,組織開展了一次群文閱讀教學。圍繞該議題,在選文、組文過程中,教師不僅著眼教材,選擇了本單元的《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包身工》《荷花淀》四篇課文,還放眼教材之外,選擇了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以及周作人的《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兩篇文章。

海選文本是精選文本的前提與基礎。在本次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海選的這些文本不僅緊扣議題,彼此之間也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如果教師圍繞議題所選擇的文本內容過多,那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也就無法順利、圓滿地完成各項群文閱讀教學的任務。因此,精選文本也就勢在必行。

(二)互補內容,精選文本

在精選文本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時間,還要充分考慮文本在內容方面的互補性。依托在內容方面具有互補性的文本,能夠讓學生從更廣的視角、更深的層次理解議題。

仍然是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睘樽h題的群文閱讀教學為例,本著互補內容的原則,教師對從教材內外海選的文本進行了精選?!队浤顒⒑驼渚贰稙榱送鼌s的記念》兩篇文本,都寄托了作者對烈士犧牲的深切哀痛,表達對正義力量的堅定信心?!栋砉ぁ愤@篇文本則深刻揭示了舊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逗苫ǖ怼愤@篇文本則生動描繪了革命斗爭的場景,謳歌了革命志士的高貴品質與人民群眾的奮斗精神。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以及周作人的《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也重在寄托對革命烈士的深切哀痛。因此,從互補內容的視角,教師將《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和《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四篇文本,作為本次群文閱讀的選文。

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和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能夠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理解劉和珍君被迫害的過程,能夠在文本內容方面形成一種互補;《為了忘卻的記念》這篇文本,盡管與劉和珍君無關,但是也在謳歌像劉和珍君一樣的革命烈士。因此,在選文內容方面,也能夠形成一種互補,讓學生認識、了解不同革命烈士的共同革命信念、革命情懷等。

(三)鉤織關系,理順文本

為了設計主題鮮明、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群文閱讀教學任務,教師必須要理順所選文本之間的關系。之后,以文本之間的關系為中軸線,教師就能夠科學、合理、巧妙、恰當地設計群文閱讀教學任務。

還是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睘樽h題的群文閱讀教學為例,在設計群文閱讀教學的任務之前,教師在深度閱讀《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和《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四篇文本的基礎上,縱橫交錯、脈絡清晰地鉤織了四篇文本之間的關系。如:從橫向來看,《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兩篇文本,其作者都是魯迅,且都體現了魯迅文章真與誠的鮮明特色。從縱向來看,兩篇文章所刻畫的革命人物形象卻是不同的,分別是劉和珍與左翼五烈士。從橫向來看,《記念劉和珍君》《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三篇文章,都與劉和珍相關。從縱向來看,其作者、寫作風格又迥然不同……

以縱橫對比為契機,教師逐漸清晰鉤織、理順了文本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設計群文閱讀教學任務,起到了鋪路架橋的作用。同時,因為教師所設計的群文閱讀任務之間密切相關,所以通過完成群文閱讀任務,學生也能夠更為清晰、透徹地理解文本之間的關系,能夠從淺表化閱讀走向深層次閱讀。

三、通過“關聯、遷移、重構”,使閱讀結構化

提煉議題、組選文本都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前奏或鋪墊。結構化閱讀才是群文閱讀教學的主體環節[3]。關聯、遷移、重構是結構化閱讀的有效方法。通過結構化閱讀,學生能夠逐漸將幾篇貌似獨立的文本緊密地關聯在一起,從觀察一棵樹木走向欣賞一片森林。

(一)關聯閱讀,求同存異

關聯閱讀是結構化閱讀的一種基本方法。通過關聯閱讀,學生不僅能夠深度理解每一篇文本的主旨大意與思想內涵,而且能夠逐漸理清文本之間的異同之處。在求同與存異之中,學生對議題的理解也就會更加通透。

在關聯閱讀《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兩篇文章的過程中,學生發現:這兩篇文章在體裁方面都屬于回憶性散文,在內容方面都是為了紀念犧牲的進步青年。但是,在寫作手法和語言表達方面,卻有所不同。如:盡管兩篇文章都運用了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但是前者以抒情為主,后者以記敘為主。在語言風格方面,前者語言犀利激烈、抑揚頓挫、大起大落,后者語言凝練樸實、含蓄深沉、隱晦曲折。

在關聯閱讀、求同存異的過程中,兩篇原本相對獨立的文章,逐漸融為一體,讓學生對不同革命烈士、不同進步青年所具有的相同革命品質,有了更為立體化、清晰化的認識與理解,群文閱讀的過程也從碎片化逐漸走向了結構化。

(二)遷移閱讀,內化方法

閱讀教學之目的不僅在于授之以魚,還在于授之以漁。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啟迪、引領學生梳理、歸納、總結一些科學、合理、有效的閱讀方法,并鼓勵學生將這些閱讀方法遷移到新的閱讀任務之中,以此內化方法,提升能力。

通過關聯閱讀《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兩篇文章,學生不僅能夠對兩篇文章的異同之處有更為清晰、細致的認識與理解,而且能夠逐漸掌握對比閱讀法、跳讀法、尋讀法等閱讀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學生運用這些閱讀方法,或自主或合作閱讀本次群文閱讀的其他選文。如此,既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群文的效益,還能夠發展學生閱讀群文的能力。同時,在遷移閱讀、內化方法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從宏觀層面與整體上分析、理解每一篇文章的主旨大意與思想內涵。

遷移閱讀并不是一種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一種創造性的運用。盡管學生運用的閱讀方法相同或相近,但是其閱讀對象、閱讀內容卻是千差萬別。因此,在遷移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為準確、靈活、自如地運用相關閱讀方法,并在不知不覺之中將各種閱讀方法逐漸內化為自己的一種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

(三)重構閱讀,升華主題

有效的群文閱讀需要推倒豎在單個文本之間的壁壘,打通各個文本之間的關系,對文本進行整合、重構,讓學生逐漸達成同樣的閱讀目標,構建同樣的知識體系,升華同樣的閱讀主題。

例如,在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睘樽h題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啟迪、引領學生橫向對比劉和珍、白莽、柔石等進步青年的形象特點。通過對比,學生發現:劉和珍熱愛祖國、熱愛真理、和藹善良,具有斗爭精神與社會責任等;白莽熱衷于革命文藝工作,富有才華、性格直率;柔石具有剛正不阿、忠誠善良的性格特點。如此,魯迅筆下不同進步青年的個性,在學生的腦海之中變得愈發清晰,學生對本次群文閱讀的議題也有了一種更為深刻的理解,并且會情不自禁地將議題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升華為自己的一種優秀品質。

劉和珍、白莽、柔石等,原本是不同文本中的不同人物角色,但是通過深度整合、巧妙重構,讓這些人物角色走上了同一個“舞臺”,走進了同一篇“文本”。這樣的整合、重構,將學生引領到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能夠從整體視角、宏觀層面,深度理解文本內容,真切體會文本情感,將議題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以開放化的議題為焦點,以整體化的文本為載體,以結構化的閱讀為推手,群文閱讀教學就會走出“議題僵化、淺表,組文散亂、無序,閱讀無趣、低效”等現實困境,群文閱讀教學的效益就會穩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視域就會從單篇走向多篇,學生的觀察視角就會從單篇文本這一棵樹木轉向多篇文本那一片森林。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夠有厚度、有深度、有高度地閱讀群文,學生的閱讀視野就會更加開闊,語言知識就會更加厚實,文化品格就會更加優秀,精神世界就會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 戚貴萍.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索[J].山東教育,2022(39).

[2] 李全葉.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知識文庫,2022(19).

[3] 王艷玲.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2(30).

編輯/李莉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