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眩暈如風,辨證治療中醫有方

2023-09-05 02:06華榮
祝您健康 2023年9期
關鍵詞:氣血脾胃穴位

??專家簡介

華榮 廣東省中醫院腦病一科主任醫師,廣東省中醫院名中醫,碩士研究生導師。首屆國醫大師李振華教授入室弟子,國醫大師張學文、首屆全國名中醫劉茂才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兼任世界中聯古代經典名方臨床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保健協會腦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眩暈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腦病專業委員會常委。擅長從脾胃思想論治中醫腦髓病,強調肝脾胃三位一體同調,立足臨床,形成華榮診療治法特色“健脾調升降,疏肝理氣血,補腎益元氣”,四診合參,臨床重視舌診、脈診的腦髓病診療特色,運用自擬益脾腎元氣升陽法,解郁和中通靈法論治中醫腦病與脾胃病,創立獨特的偏頭痛肝脾胃三位一體辨證論治防治體系。

時值九月金秋,天氣忽冷忽熱,受此影響,中老年人頭暈或眩暈的患者也明顯增多。77歲的鄭婆婆,近半年來反復出現頭暈。但鄭婆婆并沒有放在心上,認為可能是勞累導致,休息一下便可有所好轉。直到最近情況越來越糟,甚時頭暈眼花,天旋地轉不能睜眼,感覺像暈船,整日惡心欲吐,同時還出現了耳鳴的狀況,這嚴重影響了鄭婆婆的生活。在家人的勸說和陪伴下,老人家方才前往當地中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悉心治療下,鄭婆婆的頭暈癥狀明顯緩解。

〇 眩暈病需辨證施治

眩暈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證,是指頭暈、眼花為主的一類病證。中醫歷代醫書中,常有多種論述,稱之為頭眩、掉眩、眩冒、目眩等?!饵S帝內經》提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認為眩暈發病急如旋風,發病原因在于肝血不足、肝風內動、肝腎虧虛。眩暈的危害有“眩暈者,中風之漸也”之說。這句話的意思便是,眩暈是中風的先兆,反復發作有可能演變為中風,所以不能忽視眩暈的危害,防止跌倒引發骨折等意外。因此對眩暈,中醫多有辨證研究,通常有以下3種類型。

肝陽上亢型

中醫學認為肝五行屬木,為陰中之陽,通于四時之春季。肝屬木,木生風,風勝則動,表現于外部則見于肢體、頭部等搖動,見于內部則表現為自覺頭暈目眩,甚則站立不穩,故眩暈病多從肝論治。

肝陽上亢的眩暈表現為眩暈每因勞累奔波、情緒波動、心情不舒或煩惱時而誘發或加重,可能伴有耳鳴、頭痛且漲,兼見口苦咽干,目赤面潮紅,急躁心煩,胸脅苦悶,少寐多夢,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清陽不升型

中醫對于眩暈的發病原因有“無痰不作?!奔啊盁o虛不作?!?,也就是強調風痰、痰濕與氣血虧虛是主要發病病機。痰濕與脾胃的升降失常有關。脾喜燥惡濕,主升清,以升陽為順;胃主受納、主降濁,胃以和降為順,脾胃是氣機升降之樞紐。在江南或嶺南地區,氣候潮濕,若體質痰濕偏重,或飲食不節,喜食膏粱厚味,容易導致中焦運化失常,被痰飲濁邪壅滯,使得清升濁降的功能失常,清氣無力升發充養頭目,濁氣壅塞清竅,神失清靈,則可能出現頭昏沉、頭昏神蒙、不寐心煩,嚴重可引起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等問題。

痰濁中阻,清陽不升的眩暈主要表現為頭目眩暈,頭昏沉頭重如蒙,伴有胸悶、惡心、少食多寐、身體倦怠、視物模糊、耳鳴耳聾、舌質淡、舌體胖大、舌苔白膩、脈濡滑或沉細。

肝腎精虧型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髓之生成始于先天之精,久病及腎,年老腎虛之腦髓病,出現頭暈、惡心、健忘等癥狀,遷延難愈。

肝腎精虧之類眩暈表現為眩暈,耳鳴,健忘,腰痛,四肢麻木,舌震顫,潮熱心悸,心煩失眠,舌紅絳,苔少無津,脈細數。

如今,現代醫學已認識到頭暈和眩暈實際上是人體系統各個方面給我們敲響的警鐘。因此,當伴隨有其他相關癥狀,如視物黑朦、心慌胸悶、惡心嘔吐等表現時,需及時就醫,做進一步檢查,以免延誤治療。對于有“三高”的中老年患者,眩暈更是腦血管出現意外的危險信號,需格外警惕。

〇 脾腎氣虛,濕氣過重,是眩暈的主要病因

臨床工作中可以發現,在眾多辨證分型中,清陽不升型眩暈最為常見,這類型的眩暈多由于本身為痰濕體質,遇“回南天”或雨季,氣候潮濕,濕氣困脾;或因飲食貪涼,喜食雪糕、冰飲料、酸辣刺激之物,肥甘厚膩等,均損傷脾胃;或工作勞累、情志不舒,肝氣郁滯,影響脾胃功能等。均能使脾胃運化失常,升清降濁功能減退,不能運化水濕,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腦竅失養,導致眩暈。脾胃為后天之本,同居中焦,納運相得,升降相因,燥濕相濟。上述不良飲食習慣損傷脾胃。我國著名醫家李東垣認為脾胃是元氣之源,元氣又為人身之本,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疾病生。因而入秋后容易腹瀉,損傷脾氣脾陽誘發眩暈。

濕氣會影響一個人的皮膚、容貌、體型。中老年人常關注的體重問題,如腹部脂肪的過度堆積,便是脾胃不能運化水濕、水谷精微輸布障礙導致的。而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痰濕體質與代謝綜合征、肥胖、高血壓的發生密切相關,是多種與代謝有關的慢性疾病產生的共同土壤。

痰濕體質不是化驗指標,卻是許多疾病的危險信號。判斷自己體內濕氣的情況,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分析,謹守病機。其中舌象最為直觀客觀反映身體健康狀況,大家需要時常關注舌象,可在早上起床后先自然伸出舌頭觀望自己舌象以判斷體質健康。在這里教大家“舌象三觀”,其一觀“舌色”,舌的顏色淡白無紅潤,可能為濕邪阻脾,氣血虧虛;其二觀“舌體”,舌體胖大,兩側有齒印,伸出舌如面包樣,為濕邪壅盛;其三觀“舌苔”,舌苔色白、厚膩、濁膩,為痰濕阻滯。痰濕體質的具體表現為:①身體疲勞、倦怠,四肢沉重,頭目昏沉;②胃痛、胃脹、腹瀉,排便不爽,大便沖不凈;③站立過久、女士經期下肢容易水腫;④面色淡白,精力不濟;⑤口咽部黏膩不爽,如有物阻。若是日常生活中,發現有以上癥狀,便可反映體內痰濕,需要看醫生進行調理。

〇 從頭到腳,中醫療法治眩暈

中醫治療從整體動態觀念出發,辨證論治,補虛瀉實,調和陰陽,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如中醫中藥為主,輔以針灸、推拿、穴位按摩、耳穴壓豆等諸多方法治療眩暈,減少復發。

1.中醫藥辨證,重在益元升清陽

根據長期臨床實踐研究,應辨陰陽虛實,分標本緩急,采用平肝、清熱、化痰等法治其標,補益氣血、健脾補腎、滋補肝腎等法以治其本。隨著時代及社會心理因素轉變,中老年人痰濕中阻清陽不升導致的眩暈尤為增多與常見,多表現為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惡心、食少嗜臥。筆者在李東垣的益氣聰明湯基礎上自擬“益元升陽湯”,服用可燥濕化痰、益氣升陽、健脾補腎,辨證調治效果顯著,后面有詳細論述。同時注意飲食起居,可防患于未然。

2.針灸

在經絡學說指導下,通過針刺、艾灸互相配合的方式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和陰陽,調節氣血,扶正祛邪,改善眩暈。例如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等虛證眩暈,可針刺百會穴清頭目,刺風池穴疏調頭部氣機,刺肝俞穴、腎俞穴補益肝腎,刺足三里穴補益氣血,配合督脈灸、艾箱灸等灸法溫經通絡,緩解癥狀。

3.推拿

可通過滾法、按法、揉法等理筋手法放松頸肩背部肌肉,結合頸椎扳法等整脊手法整復小關節紊亂,舒筋活絡、理筋正骨,使骨正筋柔、氣血暢通,繼而改善由頸椎病引起的眩暈。

4.穴位按摩、耳穴壓豆

通過刺激特定穴位,激發經絡之氣,達到通經活絡、改善眩暈的目的,平時可自我按摩印堂穴、百會穴、風池穴、天柱穴等穴位。耳穴壓豆是通過王不留行籽、磁珠等丸狀物貼壓刺激耳穴的一種操作,通過刺激耳穴調治臟腑、調節氣血,繼而改善眩暈。

5.穴位貼敷

指在人體特定部位或穴位貼敷藥物,通過藥物和經絡穴位的共同作用治療疾病的方法。根據辨證分型的不同,選擇相對應的藥物及穴位,通過其雙重作用達到防治眩暈的目的。

6.頭部刮痧

頭部有人體非常重要的經絡和腧穴,為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生發的場所,對人體的五臟六腑有重要的調節功能。頭部刮痧可以起到安神助眠、消除疲勞、改善大腦供血的作用。

7.前庭康復治療

前庭康復治療是一種特殊的非藥物療法,利用人類大腦的適應性、可塑性及代償功能,通過有效的訓練可改善患者的姿勢穩定性和失衡感,通過該訓練加快前庭代償的產生,減輕或消除病人的眩暈癥狀,防止跌倒,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長期眩暈患者來說,前庭康復治療的作用比藥物更重要。

〇 眩暈病防重于治

眩暈在老年人中較為高發,醫學上分為周圍性眩暈與中樞性眩暈,與頸椎、后循環、耳源性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因此一旦患有眩暈,患者往往會受到較長時間病痛的困擾,對身體和精神都是一種考驗。因此,應按照“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的養生保健理念,提早預防眩暈的發生或減少眩暈反復發作的頻次,以便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1. 飲食節制,起居有常。脾為生痰之源,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則生痰濕,痰濕阻滯,脾陽不升,濁陰不降,則腦髓不充,痰濁阻滯;或脾虛不能運化水谷,則氣血生化無源,腦失所養,所以顧護脾胃尤為重要。平素忌暴飲暴食及過食肥甘厚膩、生冷之品。起居有常,是要作息有規律,早睡早起,不能熬夜,勞倦傷脾。

2. 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勞逸結合。避免體力和腦力的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按時睡覺的習慣,日??山Y合太極拳、氣功、慢跑、散步等鍛煉,增強抵抗力,防治外感。

3. 注意適當補鈣,可以增加耳石的穩定性。多吃一些大豆、谷物、海產品、核桃等含鎂元素豐富的食物,能增加神經系統的穩定性。

4. 保持心情舒暢,忌暴怒、驚恐等。由于肝主情志疏泄,肝氣郁結,肝火上從頭部,易誘發眩暈。

5. 避免突發、強烈的頭部運動。中老年眩暈發作也可由頸椎骨質疏松、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所致。因此,老年人應避免突發、強烈的頭部轉動,少做或慢做旋轉身體、彎腰等動作。

〇 眩暈4款食療方

同時,中醫針對不同證型眩暈流傳下了不少經典的方子,推薦4個食材常見、做法簡單的食療方,方便患者在家調理。

● 天麻茶

【針對證型】肝陽上亢型眩暈。

【功效】平肝熄風,潛陽止暈。

【做法】天麻切成薄片,干燥儲存,備用。每天取天麻片10克、綠茶5克放入杯中,用剛煮沸的開水,沖泡大半杯,立即加蓋,5分鐘后飲服。飯后熱飲,頭汁飲完,略留余汁,再泡再飲,直至沖淡,棄渣。

● 獨活、陳皮煮雞蛋

【針對證型】痰濕中阻型眩暈。

【功效】祛風勝濕,止眩暈。

【做法】獨活15克,陳皮5克,雞蛋2只。先將獨活、陳皮、雞蛋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燒煮;待雞蛋熟后,敲碎蛋殼,再煮15分鐘,吃蛋。

● 參七當歸豬骨湯

【針對證型】氣血虧虛型眩暈。

【功效】益氣、養血、活血。

【做法】黨參20克,田七5克,當歸10克,豬骨100克。將豬骨、黨參、田七、當歸等洗凈,浸泡約半小時后,將以上材料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隔水共燉,約2小時。制成后喝湯,隔天1次。

● 黨參山藥豬腰片

【針對證型】腎精不足引起的眩暈。

【功效】益腎精、補氣血。

【做法】將豬腰1只,剖開,去筋膜。當歸、黨參、山藥各10克,分別沖洗干凈,放入紗布袋中。生姜洗凈切絲,蒜洗凈切末。將豬腰和紗布袋一同放入碗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鍋中,用大火隔水燉至豬腰熟透,撈出豬腰,冷卻后切成薄片,裝盤;將準備好的醬油、醋、生姜、蒜末和香油混合在一起,做成醬汁,將醬汁淋在豬腰上拌勻食用。

(編輯? ? 周逸寧)

猜你喜歡
氣血脾胃穴位
觀察益氣養血湯治療氣血兩虛型月經過少的臨床療效(1)
觀察益氣養血湯治療氣血兩虛型月經過少的臨床療效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好脾胃 養出來
脾胃失調該如何調理
女性與氣血的不解之緣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氣滯多因肝胃不和
夏季穴位養心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