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賽融通模式下“標準化病人”在高職護理綜合實訓中的應用探究

2023-09-06 06:16林鋒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關鍵詞:標準化病人綜合實訓溝通能力

林鋒

摘要:目的:探討學生標準化病人(SSP)在護理綜合實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9級高職護理班119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成立SSP俱樂部,招募26名護理及助產專業在校生,進行系統培訓后,將其應用于護理綜合實訓教學中。采用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關懷能力評價量表進行效果評價。結果:研究對象的臨床溝通能力各維度得分與總分在研究前后對比均有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人文關懷能力各維度得分與總分在研究前后對比也有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護理綜合實訓中,采用SSP輔助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和人文關懷能力。

關鍵詞:標準化病人;護理專業;綜合實訓;溝通能力;關懷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4-011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漳州衛生職業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CDIO模式的護理綜合實訓教學設計與實踐”(項目編號:ZWYJ202003)研究成果

護理綜合實訓是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在實習前必修的綜合能力訓練和提升課程,是培養護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關鍵環節。課程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結合,培養護生扎實的綜合能力,還要注重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素質,以增強護生對實習崗位的適應性。以往的護理綜合實訓教學主要采用的是單項操作技能的強化訓練以及單項考核的方式,多在“模型人”上開展實訓,護生沒有真正接觸病人,不能有效地感受臨床真實的工作情境,因此,本課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全國職業院校護理技能競賽由教育部發起并牽頭舉辦,競賽以真實案例的護理工作流程為路徑,在比拼臨床常用護理操作技能的同時,全面考核護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護患溝通能力、人文關懷能力等職業素質。這與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非常契合。

為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學的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課賽融通是關鍵。所謂課賽融通是指根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將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有效對接護理技能競賽,實現課程標準中護生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職業素質與護理技能競賽要求合理融通,從而使護生獲得綜合能力的訓練和提升[1-3]。在課賽融通模式下,為塑造符合時代要求的“有知識、有技術、有溫度、會溝通”的護理人才,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應用“標準化病人”是關鍵所在?!皹藴驶∪恕庇⑽臑镾tandardized Patients,簡稱SP。SP是指經過正規標準培訓后的普通人,能在醫學教育情境模擬或考核中充當患者、評估者和指導者[4]。歷年來,護理技能競賽始終注重推廣“標準化病人”的參與。有研究證實,在護理教育中應用SP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素養[5]。由于研究經費及師資數量均有限,本研究在護理綜合實訓教學中應用的是學生標準化病人,英文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簡稱SSP。SSP指選擇學生作為SP,經過培訓,模仿相應病例的臨床癥狀及特征,在教學中完成SP的任務,實現SP的功能。

一、研究對象

選擇2019級高職護理班119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所有護生均自愿參與本次教學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課賽融通模式下,成立“SSP俱樂部”,類似于志愿者服務團隊。招募護理及助產專業在校生,進行系統培訓后,將其應用于護理綜合實訓教學中,并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1.SSP的選拔

通過SSP俱樂部微信公眾號發布招募信息,宣傳SP在護理教學、技能競賽中的作用。以自愿報名的形式,選取護理或助產專業在校生,男生女生均可。納入標準。(1)對充當SP有著濃厚的興趣。(2)具有奉獻精神,且自愿簽署服務協議書。(3)具有責任心,愿意服從研究團隊的安排。(4)具有良好的表演和模仿能力,能逼真表現出患者的典型臨床癥狀、心理情緒反應等。(5)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6)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接受被裝扮為各類病人。(7)具有開朗的性格,能接受操作者身體的接觸。(8)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9)能自覺做到忠實于劇本。

組織研究團隊對報名者進行面試,從自我介紹、即興表演、對SP的認知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最終確定26名學生為培訓對象。

2.SSP的培訓

培訓內容參考繩宇、潘慧主編的《標準化病人培訓實用教程》。采用階梯遞進式培訓方案,培訓9次,每次3學時,共計27學時。整個培訓過程,嚴格考勤管理,實行簽到制度,任何一個階梯缺席兩次即取消資格,以保證培訓質量。

第一階梯為基礎培訓,每周1次,共3次。第一周,認識SSP。主要介紹SSP的概念、意義、職責、職業素養要求、前景展望等。第二周,體驗SSP。分組到醫院門診、急診、病房“體驗生活”,感受病人及家屬的各種情緒變化,觀察病人的典型癥狀與體征,觀察病人配合評估時的語言表達、表情、肢體動作和心理狀態。第三周,美化SSP。SSP培訓師進行初級SSP醫學特效化妝技巧分享。

第二階梯為能力培訓,每周1次,共4次。第四周,學做SSP。SSP培訓師基于典型病例的SSP情緒、表情、典型癥狀與體征進行表演技巧分享。第五周,分類SSP。SSP培訓師和志愿者共同研討綜合實訓案例劇本,結合SSP的長相、體型特征、性別等分配相應案例。根據下發的劇本,志愿者分組充分研讀劇本,自行查閱疾病的有關資料,深入了解所需扮演的角色。第六周,做好SSP。SSP培訓師指導志愿者進行癥狀及體征的模擬演練,包括醫學特效化妝以及肢體動作、表情、情緒變化等。第七周,強化SSP。要求志愿者嚴格按照完善好的案例劇本強化練習,加強情緒表演的真實性與標準性,確保貼近臨床實際。

第三階梯為應用培訓,每周1次,共2次。第八周,檢驗SSP。SSP培訓師根據綜合實訓案例創設不同模擬情境,研究團隊對志愿者在相應情境中的表現進行現場評價。第九周,驗收SSP。SSP培訓師組織模擬綜合實訓案例考核來訓練志愿者如何做合格的指導者,要求志愿者學會針對護生的表現,從病人視角出發,給予護生有效的個性化的反饋意見。

3.SSP的使用

根據教學安排,護理綜合實訓每班每周進行1次模擬臨床情景教學,每次4學時,為期10周。每5名~6名學生為一組,每組配備1名SSP,每班10組。采用CDIO教學模式。課前,構思(Conceive)與設計(Design)。教師利用學習通平臺發放綜合實訓案例學習資源,發布學習任務。護生可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前案例預習,通過搜索相關資料,尋求完成任務的方式方法與理論依據。教師引導護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共同分析討論綜合實訓案例。課中,實現(Implement)與運作(Operate)。各組成員根據各自承擔的任務,分工協作完成實訓任務。此階段采用SSP輔助教學。護生與SSP進行溝通與交流,對SSP的疑問與需求進行解答與滿足,安撫SSP出現的不良情緒?;顒咏Y束,教師抽查一個小組展示學習成果,包括匯報設計思路、采用SSP在預先設置好的仿真模擬情境中演示實踐過程,互相觀摩。展示結束,教師、SSP與護生三方進行點評。課后,開放實訓室,讓護生鞏固強化技能。護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反思,完成實訓報告。

4.SSP輔助教學的效果評價

(1)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應用楊芳宇等[6]編制的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包含建立和諧關系、確認患者問題、敏銳傾聽、驗證感受、共同參與、傳遞有效信息6個維度。應用Likert 4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臨床溝通能力越強。量表內容效度0.84,Cronbachsα系數0.84。在研究開始前、結束后,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評。

(2)護生人文關懷能力。應用美國Nkongho編制的關懷能力評價量表,包含認知、勇氣、耐心3個維度。應用Likert 7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人文關懷能力就越強。量表內容效度0.78,Cronbachsα系數0.84[7]。在研究開始前、結束后,對研究對象進行測評。

(3)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研究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研究結果

1.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結果(見表1)

2.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結果(見表2)

四、研究結論

1.SSP輔助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幫助護生變成“會溝通的護士”

護患溝通的目的在于確保護理行為的順利實施,對保障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有重要的意義?!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強醫療服務人文關懷,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趙鐵夫等[8]認為護士的溝通能力已經影響到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倪欽敏等[9]研究發現護士有效溝通能力對于發展與患者的關系和獲得更高的患者滿意度至關重要。

SSP輔助教學為護生臨床溝通能力的培養創造了良好契機。實施SSP輔助教學后,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6個維度得分與總分,與研究前相比均有提升,表明SSP輔助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研究結果與許麗等[10-13]研究結果相同。

與以往護理綜合訓練相比,“課賽融通”模式下,通過設置臨床典型案例,引入SSP與護理技能競賽接軌,護生面對的不再是無法交流的“模型人”,也不再是機械、刻板地與“模擬人”進行流于形式的溝通。在預先設置好的仿真模擬情境中,SSP不僅模擬出真實病人的典型癥狀與體征,還表現出病人的各種情緒變化。SSP的“真實表現”讓護生身臨其境,這就要求護生要認真對待,謹慎組織語言,以取得SSP的理解和合作。根據案例劇本的要求,SSP在與護生溝通中時常會提出新的情境問題,需要護生經過思考,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及溝通技巧與SSP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實踐中不斷鍛煉和提高溝通技能。如護生在為“長期臥床”的SSP翻身時,說“我來給你翻身,能預防壓瘡”,SSP會接著問“什么是壓瘡”,護生則回答“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的潰爛壞死”。面對這樣的回答,SSP反饋完全聽不懂,護生需要逐步學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地進行解釋。

2.SSP輔助教學能有效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幫助護生變成“有溫度的護士”

護理的本質是關懷,人文關懷是護士專業素質的核心要素,護士具備良好的人文關懷能力,可和諧護患關系、減少和防范護患糾紛[12-13]?!度珖o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強化護理人文關懷,實現優質護理服務,有效提升患者獲得感。陳菲兒等[7]研究表明高職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處于較低水平。

SSP輔助教學為護生人文關懷能力的提升創造了良好契機。實施SSP輔助教學后,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3個維度得分與總分,和研究前相比均顯著提升,表明SSP輔助教學可以有效提高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研究結果與周霞等[14-15]研究結果相同。

護生獲得定期有效的反饋意見,對于促進護生修正不良行為十分關鍵。在以往護理綜合訓練中,護生只顧操作,對“模型人”根本就不關心,而且“模型人”也無法給予護生反饋,出現教學與臨床實際脫節的現象?!罢n賽融通”模式下,案例預先有意識地設置障礙,如在“肌內注射”時,SPP需要側臥在床上,暴露一部分的臀部,當發現護生未給予拉上床簾,SSP就會提出要求,并表明因護生沒有采取措施保護其個人隱私會感覺不舒服。在“吸痰后進行肺部聽診”時,護生將聽診器直接接觸只穿著單衣的SPP,SPP表示因冰冷的聽診器刺激而感到不舒適。SSP適時的反饋會促使護生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及時糾正不良行為。優質護理服務強調以“病人”為中心,護生在面對個性化“病人”,滿足其動態多變的需求時,應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加深對人文關懷的認知,在操作時注意關注病人的感受。

參考文獻:

[1]林美美.“課賽融合”課程滿意度影響因素研究———以L職業大學為例[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87(03):48-52.

[2]袁葵,陳燕,陳燕.基于“課賽融合”的老年護理情景模擬綜合技能實訓課程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2(14):51-54.

[3]趙夢媛,范真.基于“課證融合、課賽融通”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以急救護理學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21(09):28-30.

[4]陳茜,李秀蘭.標準化病人結合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護理技能實訓課程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2(10):137-140.

[5]王淑英,李雪,劉旭,崔雪艷.TBL結合SP實訓模式提升護生綜合能力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8(16):109-111.

[4]伍雅琴,季靜芬,徐會,胡素文,錢迎春.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高職護理臨床教學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22(11):976-980.

[5]吳蘭心,張艷,高月,高夢珂,李曉華.Swanson關懷理論實踐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2(20):3670-3673.

[6]楊芳宇,沈寧,李占江.護生臨床溝通能力測評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31):3721-3724.

[7]陳菲兒,金曉鋒.高職護生人文關懷能力、職業成熟度現狀及其相關性研究[J].全科護理,2021(27):3845-3847.

[8]趙鐵夫,張彬,王燕燕,李黨香,孫君輝,馬涵英.人文醫學執業技能培訓對提高護生護患溝通能力的效果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2(09):93-95.

[9]倪欽敏,董麗婷,付艷芬,邱偉芬.護患溝通影響患者健康結局的因素及模式研究[J].現代醫藥衛生,2021(02):232-236.

[10]許麗.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專業學生實習前綜合技能培訓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標準化,2022(22):252-254.

[11]李火把,曾琛琛,劉鳳云.學生標準化病人在《護理技能強化》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40(13):1679-1681.

[12]楊淑,史巖,陳勤,別文倩,王瑞琦.護理研究生人文關懷品質與專業承諾的相關性研究[J].全科護理,2020(11):1291-1295.

[13]王錦佳,劉汐茹,劉春紅.基于DISC人格測評的護士人文關懷品質影響因素分析[J].健康研究,2022(05):513-516.

[14]周霞,杜曼,郝修暖.學生標準化病人在護理高職學生人文護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承德醫學院學報,2020,37(04):352-355.

[15]秦碧媛,肖利君,葛貝貝,譚松,胥云飛.學生標準化病人在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上的運用[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0):182-183.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ed Patient" in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under the Mode of Course Match Integration

Lin Feng

(Zhangzhou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udent simulated patient (SSP) in comprehensive nursing training. Method: 119 nursing students from the 2019 vocational nursing clas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an SSP club was established to recruit 26 nursing and midwifery students. After systematic training, they were applied to comprehensive nursing training teaching. 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clinic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scale and care ability evaluation scale for nursing students. Result: The clinic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cores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study subjects in all dimensions were impro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tud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and total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 of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also impro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stud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comprehensive nursing training, using SSP assisted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simulated patient; nursingmajor;comprehensivepracticaltraining;communication skills;caringability

猜你喜歡
標準化病人綜合實訓溝通能力
論大學生情緒智力與溝通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學生溝通能力調查研究
課堂中如何培養學困生溝通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