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探索:以西方經濟學教學為例

2023-09-06 10:06劉佳勇馬莉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融入課程思政

劉佳勇 馬莉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圍繞人才培養這個首要問題,各高校紛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不同的課堂教學,課程思政的融入可能會有差異,但也有一些共同的東西。本文以西方經濟學教學為例,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既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也是學科屬性的要求,更是助力大學生思想成長的需要。為了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首先,授課教師的理論信仰必須堅定,欲正他人,先正其身;其次,所傳授的知識要以理服人,注重邏輯推演;最后,應抓方法論要害,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解決問題。

[關鍵詞]課程思政? 課堂教學? 融入? 西方經濟學

基金項目:延安大學研究生教改項目“經濟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滲透研究”(YDYJG2020029);延安大學研究生教改項目“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應用經濟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YDYJG2019030);延安大學教改項目“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YDJGZD21-05);延安大學教改項目“‘三要素視角下高質量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以經濟類專業為例”(YDJGZD22-07);陜西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研究與探索”(21BY070)。

引? 言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提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人才培養的根本問題。2018年9月,習過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強調“培養什么樣的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圍繞人才培養這個首要問題,各高校紛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努力使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西方經濟學作為高等學校財經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之一,應在授課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教師如何能自然地將課程思政內容有機地融入專業教學之中,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索的問題。

關于經濟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融入問題,各位同仁一直在不斷探索。王曉青、許成安等從理論、現實、思想等維度探討了課程思政教學元素的挖掘與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李淑基于創新人才培養視角,探索了新的戰略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責任感教育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實踐。王萬光等梳理了課程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價值偏差重點問題,并提出了矯正偏差的方法和預想方案。王小紅等認為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應從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盧陽提出應該將課程的每個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相結合,潛移默化地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理解,并堅定認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王艷秋等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探索了專業課中課程思政的融入問題。綜上可見,關于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的問題,理論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一是如何挖掘與課程相關的思政元素;二是如何將課程思政元素與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有機融合,即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由于西方經濟學理論豐富龐雜,不同院校、不同專業教學目標等存在差異,所以西方經濟學課堂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實踐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課程思政融入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1.教育的本質要求

顧明遠教授認為,從生命發展的視角來說,教育的本質可概括為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提高生命的價值。提高生命的價值,就是使個體通過教育提高思想品德和才能,從而能夠為社會、為他人作出有價值的貢獻。對于大學生而言,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僅僅是教育的一個方面,教育的另一重要方面則是培養有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人才。如果“三觀”正確,受教育者的聰明才智、專業技能等越高對社會的作用越大。反之,則相反。正如明朝馮從吾《善利圖說》所言:“聰明用于正路,愈聰明愈好,而文學功名益成其美;聰明用于邪路,愈聰明愈謬,而文學功名適濟其奸?!彼?,教育的本質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即必須融入一定的思政內容,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的人才。

2.學科屬性的要求

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研究存在很大區別。一般而言,社會科學采用規范分析方法,而自然科學則多采用實證分析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繆爾達爾曾指出,“事實上,沒有任何社會科學或社會研究的分支是道德中性的或政治中性的……任何研究永遠是并且在邏輯上必然是建立在道德和政治評價的基礎之上的,研究者必須明確表明自己的價值觀”。用規范分析法對相關學科或理論進行研究時,研究者首先要提出自己的標準,并把此標準作為分析問題的標準。但是不同的研究者由于其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等不同,對相關理論的研究難免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從另一方面來說,西方經濟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其中雖有科學成分,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現代西方主流經濟學不但遭遇著現實解釋力日漸式微,而且更無力提出可供選擇的,能夠解決當下現實危機的理論方案,由此暴露出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本身面臨的危機”。這即是說,西方經濟學有些理論可能還不成熟、不完善,不能稱其為“真理”,當然我們也就不能奉其為“圣經”。既然如此,在西方經濟學授課中,授課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對相關經濟理論或經濟觀點進行分析、判斷、鑒定、引導等。

3.學生思想成熟的要求

從年齡來看,多數大學生均已成年,但從思想方面來看,其價值觀尚未真正確立,經濟理論的鑒別能力尚需提高。更重要的是,當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發展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和被邊緣化的嚴峻局面,中國經濟學界流行著一種新的教條主義或蒙昧主義思想,這種思想認為整個世界上的經濟學只有一種,那就是西方的主流經濟學,它是中國經濟學發展的方向,是中國經濟改革的方向。這種思想對于思想活躍、好奇心較重且尚未成熟的大學生而言,極具迷惑性、誤導性。正因如此,部分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的過程中便會產生“西方經濟學才是經濟學的主流理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已經過時”等非常偏激甚至極其錯誤的思想傾向。對此,授課教師有引導責任。教師“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所以,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

課程思政如何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以西方經濟學為例

1.授課教師欲正他人,先正其身

一般來說,高校是各種思想的誕生之地,也是不同理論的爭鳴之地。因為先進的思想只有經過不斷地碰撞、交流,甚至否定之否定等諸多環節(包括實踐),然后才能形成正確的理論。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授課教師介紹的學術前沿理論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但是,授課教師一定要有堅定的理論信仰,要客觀、辯證地看待西方經濟學及其發展。在對待西方經濟學的態度上,不能喪失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不能被西方經濟學的教條主義或蒙昧主義思想所蒙蔽。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若授課教師的理論信仰失之毫厘,則接受其教育的學生的理論信仰可能會失之千里。

堅定授課教師的理論信仰需做到:其一,授課教師應該經常研學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及其最新研究成果,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忠誠信徒。這里所謂的“忠誠信徒”并非要求授課教師教條地記憶或背誦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是學會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方法,用該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不是自我封閉、固定不變的研究活動,而是能夠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研究活動,其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研究者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研究馬克思主義本身”。其二,授課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其對待任何理論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客觀冷靜地分析西方經濟學相關理論,才會批判地吸收、借鑒。

2.知識傳授以理服人,注重邏輯

(1)以其“矛”攻其“盾”。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如果授課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某理論是為了維護富人或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不應該相信,學生可能有點反感甚至非常抵觸。但若換種思路,用西方經濟學一種理論(或觀點)推導或證明另一種理論(或觀點)的局限性,分析該理論的政策含義,學生可能更愿意接受。

譬如,在西方經濟學理論中,福利經濟學按其發展階段可分為舊福利經濟學和新福利經濟學。前者認為國民收入總量越大,國民收入分配越平等,社會經濟福利就越大;后者避開了收入分配問題,以效率作為福利分析的唯一標準。衡量效率的標準是帕累托標準。當教師給學生介紹了福利經濟學的發展歷程后,可進一步展開分析,即按舊福利經濟學的思想,資本主義國家應該把更多的財富從富人手中轉移給窮人,這樣就可以提高社會的福利水平。但如果真這樣做,資本主義國家的大資產階級及其代表能否同意?這種政策能否行得通?其答案不言而喻。

經濟學理論是經濟政策的理論依據,舊福利經濟學這種觀點顯然注定會被資本主義經濟社會所拋棄,新福利經濟學的出現便是最好的證明。按照新福利經濟學提出的效率標準:如果對于某種既定的資源配置狀態,所有的帕累托改進均不存在,則意味著實現了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任何資源或社會財富在人們之間的重新配置,只有實現了“利己但不損人”或“利人而不傷己”才是一種帕累托改進;如果出現了“利己但損人”或“利人而傷己”那就不是帕累托改進了,從而這種資源的重新配置也就是低效率的,換言之,原有的資源配置方式是有效率,即合理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如果將富人的財富轉移給窮人,窮人福利水平改善了,但是這一改善是建立在富人福利水平惡化的基礎之上,顯然資源的重新配置是不符合效率標準的,就不應該讓其發生。如果說舊福利經濟學還有一定“科學”成分的話,新福利經濟學則是“科學的倒退”,它實質上是對現有資本主義分配制度的一種維護,這種維護顯然是為了保護富人或大資產階級的利益。

(2)全方位比較分析,多角度進行論證。常言道,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當然,沒有鑒別也就無法區分善惡是非。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如果就西方經濟學論西方經濟學,學生可能不會發現西方經濟學理論有什么不妥之處,即“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深在此山中”。但是如果授課教師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適當適時地將其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比較,孰是孰非則會不言自明。

譬如,西方經濟學要素理論認為,勞動是一種重要的要素,這種要素的報酬就是工資。工人為企業工作,相當于企業購買了工人的勞動,企業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即是勞動這種要素的報酬。按其觀點,由于企業購買的是工人的勞動,則工人的全部勞動產品都應該歸企業所有,企業為工人支付了工資(即勞動報酬),所以不存在企業對工人的剝削。但是,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企業購買的是勞動力而非勞動,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的使用價值才是勞動。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會創造出比其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但是,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僅是勞動力這種商品的價值,而非勞動創造的全部價值。換言之,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觀點,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被資本家全部無償占為己有。

上述問題也可按西方經濟學理論進行證明。西方經濟學要素理論認為,廠商最優勞動投入原則是:勞動的邊際收益產品(MRPL)等于其邊際成本(即工資率W)。此時,勞動報酬與其貢獻相等,廠商不存在對工人的剝削。但是,由于勞動的邊際收益產品隨勞動投入遞減,所以即使均衡狀態下這個工人沒有受到剝削(因其MRPL=W),但他之前的其他工人還是受到了剝削(因為之前其他工人的MRPL>W)。由此可見,西方經濟學要素理論有其內在缺陷,掩蓋了工人受剝削的這一事實,所以在教學中,授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批判地吸收與借鑒西方經濟學相關理論。

3.抓方法論要害,釜底抽薪

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即人們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一般說來,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哲學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中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則把個人的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意識等看作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任何一種理論,如果其哲學方法論有誤,則意味著其理論基礎有問題,那么其理論也就不可能正確或完全正確。

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授課教師介紹效用理論時,可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其方法論的基礎。例如,基數效用論認為,實現消費者均衡的條件是每種商品的邊際效用(MU)與其價格(P)之比都相等,且等于貨幣的邊際效用(λ),即MU/P=λ;進而有P=MU/λ,即是說商品的價格等于商品的邊際效用與貨幣的邊際效用之比,在貨幣邊際效用不變時(按其假定),商品的價格則主要取決于商品的邊際效用。換言之,一件商品價值或價格的高與低,取決于消費者對其的主觀感受,因為效用、邊際效用等都是一個主觀概念。顯然,基數效用論的哲學基礎是唯心主義。

但是,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商品的價格主要是由商品的價值決定并會圍繞其價值上下波動,而商品價值的高低又取決于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顯然,馬克思主義商品價格理論的哲學基礎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通過比較,不難發現西方經濟學價格理論的缺陷,從而也就進一步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性與正確性。正如石晶瑩教授指出,“如果對這兩門課程(即西方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不加鑒別、不加分析地程式化講授,會給學生造成不知信誰、無所適從的印象?!比绻鞣浇洕鷮W理論的方法論基礎受到了動搖,那么在其方法論基礎上建立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大廈也就會搖搖欲墜,經不起仔細推敲。

綜上,教育的首要問題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圍繞人才培養這個首要問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且永遠在路上。雖然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專業和不同的課程,課程思政的具體融入內容、融入形式等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的東西。本文以西方經濟學教學為例,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體現為三個方面:首先教育的本質決定了教育的使命,既要“教書”,又要“育人”。所謂“教書”即是傳授知識;所謂“育人”即是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其次是學科屬性的要求,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一定會采用規范分析方法,所以必須對其內容進行批判學習和借鑒。再次是大學生思想成熟的要求。大學生雖然可能已成人,但其思想未必完全成熟,必須要對其加以引導和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另外,還需注意:授課教師的理論信仰必須堅定,知識傳授要以理服人,注重邏輯推演,緊抓方法論從要點切入。

參考文獻:

[1]王曉青、許成安.“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元素挖掘與實踐路徑——以西方經濟學課程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21(10).

[2]李淑.思政元素融入西方經濟學教學探索[J].高教論壇,2021(3).

[3]王萬光.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問題初探——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價值觀導向問題及其課程思政教學設計[J].大學教育,2019(8).

[4]王小紅,張弘,張勇.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2).

[5]盧陽.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J].對外經貿,2020(12).

[6]王艷秋.“西方經濟學”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21(6).

[7]顧明遠.再論教育本質和教育價值觀——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J].教育研究,2018,39(5):4-8.

[8]馬天祥.格言聯壁[M].中華書局,2020:9.

[9]韋森.經濟學的性質與哲學視角審視下的經濟學:一個基于經濟思想史的理論回顧與展望[J].經濟學(季刊),2007,6(3):945-968.

[10]周文.中國道路與中國經濟學——來自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與總結[J].經濟學家,2018(7):11-19.

[11]張宇.《資本論》的當代意義[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1,2(4):3-15.

[12]王文兵,荊世群.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方法論思考[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2):101-111.

[13]石晶瑩.“理論經濟學”教學方法改革之深層分析[J].教學與研究,2016(9):96-103.

(劉佳勇、馬莉:延安大學經管學院)

猜你喜歡
西方經濟學融入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芻議中醫養生理念在瑜伽教學中的融入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試論講好導論這一課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