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地區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2023-09-06 10:06張亞麗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學前教育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學前教育經歷了恢復、改革和發展三個階段,經過四十余年的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但也存在一定問題,特別是在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與東部地區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采取措施針對性改善。

[關鍵詞]學前教育? 創新人才? 教學質量? 培養路徑

基金項目:陜西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研究項目“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思政的優化探索——以《學前教育學》為例”(項目編號:AZJKY2023016)。

引?? 言

目前,我國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取得長足的進步,人民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春天。公辦和民辦非營利性的學前教育機構數量增加,專業人才的數量、水平顯著提高,學前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對提升西部地區教育水平、更好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學前教育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1.學前教育的內涵

目前不同的理論流派對“學前教育”的定義略有不同,學術界普遍認為,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是由教師、家長和社會通過調動學前兒童的生活要素,以符合幼兒心智水平的方式對學前兒童進行習慣、性格的養成教育及知識啟蒙。學前教育主要針對0~6歲,特別是3~6歲的幼兒,開展過程中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計劃性。學前教育是一個體系化的教育過程,并不是零散的。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一樣,學前教育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只是教學內容并不是按照學科體系劃分,更多是按照知識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安排教學過程。例如大班的識字教學,多是學前兒童在生活中接觸頻率比較高的詞匯,例如媽媽、爸爸,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并不是像基礎教育一樣,從偏旁部首、形近字等入手開展教學。再有,學前教育需要分解教育目標,目前我們普遍將學前教育的目標分解為五大領域,分別是健康領域、語言領域、藝術領域、科學領域、社會領域,這些目標要落實到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按照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制訂科學、合理的計劃。

第二,組織性。由于學前兒童處于活潑好動、自制力不強的年齡階段,普遍“坐不住”,相較于基礎教育,學前教育更需要教師有效地組織課堂,在幼兒能夠保持注意力的有效時間內,“省時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定難度,比較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在課程內容的組織上,教師還要注意吸引幼兒的興趣和關注,比如動物的認識,僅僅看圖片是不夠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動物視頻,以動物的叫聲、動物的外形以及與動物相關的童話故事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第三,目的性。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認為,任何一個教學過程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教育目的。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實施科學保教。根據《幼兒園工作規程》,學前教育的具體目標是: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上述文件規定指出了學前教育的目標,就是“保教結合”及“身心和諧發展”,這一點是開展學前教育的基本點,也是目的和原則。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當前部分地區學前教育存在“小學化”“過度競爭”等現象,這不符合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政策導向,需要教學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避免。

2.學前教育的理論基礎

學前教育的理論基礎主要是兒童發展理論。比如奧地利學者洛倫茲提出,個體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能力,在其一生中并不是恒久不變的,會隨著年齡、閱歷、經驗的變化而發生波動。關鍵期發展理論認為,知識的學習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記憶力,二是理解力。記憶力是指對知識內容的背誦,理解力是對知識的邏輯性理解。在不同的年齡段,這兩個“力”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年紀越小,記憶力越好,但理解力不強,年紀增長以后,理解力會變強,但記憶能力會減弱。據此,關鍵期發展理論認為,就學習知識來說,記憶力是前提和基礎,理解力只是加深對知識內涵、邏輯的認識,沒有記憶,理解也無從談起。因此,兒童發展理論認為,學前教育的開展是有效的、必要的,對于個人學習、掌握知識至關重要。兒童發展理論還認為,每個個體的“關鍵期”存在差異,即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某一個年齡段“同步地”跨入學習階段。有的幼兒“開蒙”早,不到一歲就開始對身邊的世界充滿探索欲,有的幼兒“開蒙”晚,可能到了幼兒園還“懵懵懂懂”。個體間存在差異是正常的,可以通過學前教育適當干預,但不能違背個體成長規律,不能揠苗助長,導致幼兒對學習產生恐懼、厭棄,造成更大的問題。

綜上,學前教育工作者要能夠根據學前兒童的心智發育水平,合理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增強幼兒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在學前教育中要習得知識,形成積極的學習意識,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后續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學前教育專業對創新人才的要求

新時期,開展學前教育需要培養一支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推動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研究和教學開展。立足前文分析,結合我國學前教育開展的實際,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應當具有以下素質。

首先,要對學前教育專業具有深厚的職業情感。教師這個職業本身性質決定了它不僅僅是一個讓從業人員付出勞動、收取報酬的普通工作。唐代文人韓愈在《師說》中開宗明義“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蘇聯學者加里寧提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首先要對教育有熱情、有理想、有情懷,而不僅僅把教育當作自己謀生的工具。在學前教育中,對幼兒活潑好動、甚至“不服從指令”的天性具有同理心,對幼兒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同情心,對幼兒因個體差異導致的性格、行為差異有包容心。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要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會對幼兒的心理、行為產生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榜樣。

其次,要能較好地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知識,“專業人做專業事”。學前教育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教育不是簡單地講解知識,而是要在講解清楚知識的基礎上,讓幼兒理解、掌握知識,這里面包括一個激發幼兒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的環節,這個環節恰恰就是教育學專業的一個教學重點。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要加強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實際工作中,結合學前兒童的心智發展水平,合理制訂教學內容,采取幼兒可理解、有效果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落實學前教育目標。

再次,要熟練掌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技能。學前教育教師是“多面手”,既是知識教育者,在某種程度上又是學前兒童生活上的保育者,對幼兒既要教育、又要照顧、還要陪伴,身份多元、壓力較大。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創新人才數量不多,特別是西部地區專業人才更少,因此往往要一人“身兼多職”。這就需要學前教育教師掌握多項技能,既要能組織開展課堂知識教學,又要能夠承擔保育責任。教育工作者需要保持學習習慣,不斷給自己“賦能”“充電”,掌握更多的技能,滿足教學要求。

最后,要有一定的理論積淀。我國學前教育主要是通過幼兒園、早教班開展教學,現有的教育工作者學識水平整體不高,學前教育理論研究既與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相關,還與社會學理論相關,而現有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都不足,需要理論專業人才。學前教育專業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關,所以新時期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需要其既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又要有一定的理論積淀和研究能力,能夠立足我國國情,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學前教育理論體系,更好地指導學前教育實踐的開展。

西部地區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創新能力培養不到位

西部地區幅員遼闊、民族多樣、文化多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各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學前教育開展的程度也有較大差異。但從實際來看,一些高職業院校對學前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夠明確,比如一些高職院校還是沿用傳統的科研型、實踐型人才培養目標設置學前教育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仍然采用傳統的理論教學,與目前學前教育對教師的需求有很大的差異,這些都可能導致學生就業上崗后短期內能力不夠、不適應,無法快速開展教學工作。再有,新時期我國西部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的是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創新人才。但就實際來看,西部地區學校受制于本身師資水平不強、教育基礎薄弱以及學前教育開展水平不高等原因,對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夠。高職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多是“一線應用型教師”或“與學前教育相關的研究人員”,基本沒有提到“創新”,這導致在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缺失,與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2.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實踐機會少

我國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與東部相比有較大差距,近年來人才外流趨勢雖有所減緩,但未從根本上扭轉西部地區高校教學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簡而言之,西部地區高職院校教師人數少、年齡偏高,高職稱的教師數量不多,教學能力存在短板,制約了學前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比如作者所在的安康職業技術學院,以前是以培養“小學教師”為主,許多教師都是從小學專業通過培訓逐步轉型為學前教育專業。有些高職院校把學前教育專業整合到教育學專業中,沒有單獨設立科系。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專業教師,師資力量不足,極大程度地制約了西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未來需要切實采取措施解決。另外,一些高職院校過分側重教育學理論教學,忽視了技能的培訓,使得許多學生上崗后無法勝任音樂、美術、舞蹈等課程的教學。加上所在的地區的幼兒園有限,能夠提供的實習機會少,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難以深刻、透徹,同時缺乏實踐鍛煉的機會,未來走上工作崗位,教學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技巧都比較缺乏,難以迅速上手工作,這與學前教育對創新人才的要求存在現實差距。

3.學生缺乏職業榮譽感,知識學習不到位

學前教育專業在西部地區高職院校普遍不是熱門專業,很多學生是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被調劑到學前教育專業,即便是有志從事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也會在日后選擇中小學教育相關專業。所以學生就讀學前教育專業,往往是“被動選擇”,這就導致其學習積極性不夠,很多學生甚至一上大學就決定要轉專業、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出國等,心思不在專業上。有一些學生未來會從事學前教育工作,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受一些社會風氣的影響,學生之間也會攀比工資,但學前教育崗位的初始工資與金融、經濟、建筑、計算機等確實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對學前教育崗位沒有熱情,甚至抱著“騎驢找馬”、時刻準備轉行的心態。這種態度即使未來成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其工作的熱情、積極性也會打折扣,缺乏職業榮譽感,這會對幼兒的成長產生莫大影響。因為學習思想不端正,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時,僅僅以通過考試為目標,考前突擊一下、考完拋到腦后,學習效果不好。這與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相距甚遠,需要在未來著力解決。

西部地區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創新能力導向

西部地區高職院校要明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即兼具理論和實踐水平,突出創新能力。理論方面,特別是學前教育一些前沿理論,要作為教學內容的一個重點,及時更新理論知識,與學前教育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相適應。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學前教育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要已經不只是能夠從事教學任務,還包括要有理論研究能力,這既是作為教師個人職業發展的基礎,又是學前教育機構提高師資質量、擴大知名度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創新能力上,高職院校要圍繞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等開展創新能力教育。實踐方面,高職院校要積極與當地的學前教育機構聯系,為在校學生到實際崗位實習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比如作者所在學校就利用學生一年的實習時間,讓學生走出當地,與省內、省外,特別是東部地區的學前教育機構開展合作,優秀的學生在實習后直接簽訂就業協議,一方面為學生解決了就業問題,一方面為學前教育機構培養優質人才,實現雙贏。高職院校還要突出創新能力導向,可以考慮增加教學相關的信息技術教育,或者采用情境分析法,讓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組織課程,比如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學習通平臺等,將純理論教學改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等,以此來提升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真正培養學前教育創新人才。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展模擬教學訓練

西部高職院校要堅持問題導向,具有憂患意識,著力解決學前教育專業開展過程中存在的瓶頸——師資隊伍薄弱問題。首先,高職院校管理者要認識到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地位,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按照編制招聘教師,在制度框架內,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有條件的高??梢钥紤]給予一定的福利待遇、人才優待條件等,既能吸引來人才,又能留住人才。搭建好師資隊伍以后,還要關注他們的職業發展,包括職稱評級、待遇晉升等,為教師的學習、提升提供必要的條件。充實師資隊伍后,將學前教育專業單獨開設出來,不再與相近專業合并辦學,突出學前教育的專業性。

在創新人才教育上,高職院??梢钥紤]開展“試講”活動,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實際教學,此外,還應開展“說課”活動,就是讓學生到講臺上,把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思路、教學設計以及具體教學方法表述出來,讓教師和其他學生就本節課共同討論,再針對學生說課內容進行點評、交流和反思?!霸囍v、說課”的好處在于,其能夠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展示出來,能夠讓教師非常直觀地看到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掌握,及時指出問題、給出建議,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3.加強學生思想引導,提高學習積極性

從辯證唯物的角度,事物發展的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高職院校營造再好的學習環境、創造再多的實踐機會,如果學生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意識不足,最終都無濟于事。針對目前學前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積極性不強等問題,高職院校教師應當高度重視,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引導。首先,要讓學生“看到希望”,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前教育這一職業,包括這個職業存在的必要性、在國家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增進學生對學前教育行業發展前景的認識,讓他們知道自己未來要從事的這個職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能夠實現個人人生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對學前教育職業的熱愛。其次,要讓學生建立職業榮譽感,這方面可以配合思想政治教育開展,讓學生認識到職業本質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看個人是否努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切勿盲目跟風、手高眼低。通過思想引導,讓學生正確認識學前教育職業,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積極性。

結? 語

本文從學前教育的概念內涵與理論基礎入手,首先介紹了學前教育對創新人才的要求,然后分析了我國西部地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創新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包括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創新能力培養不到位、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實踐機會少以及學生缺乏職業榮譽感、知識學習不到位等,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包括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突出創新能力導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展模擬教學訓練以及加強學生思想引導、提高學習積極性等。西部高校學前教育創新人才培養任重道遠,值得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彭紅超,李歡歡.我國西部學前師范生協同培養質量評估工具編制與現狀分析[J].重慶高教研究,2019,7(6):70-80.

[2]劉淑紅,洪文梅,常小莉.西部農村幼兒教師精準培育實踐探究——以甘肅省C高校為例[J].河西學院學報,2018,34(1):114-121.

[3]牛艷.走向產教融合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2,42(2):122-125.

[4]晏波,李小惠,陳桂春.民辦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2,41(5):61-63.

[5]陳海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5):99-102.

[6]殷挺凱.芻議新時代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21(21):124-126.

(張亞麗:安康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學前教育
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路徑探究
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保定市高校培養服務外包人才的路徑研究
中職學校學前體育課調查研究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方式如何與時俱進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