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味蕖主題性花鳥畫創作特征分析

2023-09-07 08:45孟德鴻竇新壘
收藏與投資 2023年8期
關鍵詞:主題性

孟德鴻 竇新壘

摘要:近年來,主題性美術創作逐漸成為新時代美術創作研究領域的焦點和顯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郭味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花鳥畫創作回答了如何處理古與今、中與西、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為主題性花鳥畫創作指明了方向,對于現今的主題性花鳥畫創作仍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本文著眼于郭味蕖主題性花鳥畫創作,主要從創作特征的具體表現、創作特征的成因、對新時代花鳥畫創作的啟示三個方面分析闡述。

關鍵詞:郭味??;主題性;花鳥畫創作

“主題性”美術創作指有情節的歷史題材畫、風俗畫等,最初由蘇聯評論中俄文翻譯而來,進入中國后,引申為以為社會主義服務、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為主的美術創作。

我國的主題性美術創作敘事傳統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如彩陶上的花式紋樣記錄了狩獵的過程。秦漢時期,這種主題性美術創作的載體變成了畫像石、畫像磚,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宣傳教化功能也體現了出來,到唐代張彥遠提出“成教化,助人倫”,第一次從理論的角度總結了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社會文化功能,之后歷朝歷代的主題性美術創作皆帶有這種功能性特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主題性美術創作為社會主義服務,以人民為主體,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1942年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方向”,這一講話指明了新中國成立之后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方向——藝術為人民服務,為了回答美術創作如何服務人民大眾的問題,中國畫創作發生了改變,花鳥畫方面,出現了諸如郭味蕖、潘天壽等人,他們在花鳥畫的題材、筆墨、色彩、情感方面均做出了變革。

一、郭味蕖主題性花鳥畫創作的三個特征

(一)立足傳統、融貫中西

郭味蕖主題性花鳥畫創作的特征之一是立足傳統、融貫中西。這一特征具體表現在畫面內容與表現形式上。在內容上,郭味蕖將西方常見的植物題材加入花鳥畫的創作中,如《朝暉》中的睡蓮、《鐵樹仙人掌》中的仙人掌。畫面表現形式上,色彩本身所帶來的表現力就能賦予畫面生命力。劉曦林在《郭味蕖傳》中曾對郭味蕖的用色作出高度評價:他以色彩實現了與西畫色彩學的溝通,并因此鋪就了通向現代的新途。郭味蕖善于運用色彩,他主張加用水彩和水粉畫顏料,常在畫面的局部運用一些較為鮮艷的顏色,利用顏色對比,突出畫面氛圍,如在《月上》(圖1)這幅代表作中,他以石黃繪月下花朵,以灰綠寫葉,以墨寫竹石,以至灰綠與墨形成一種氤氳之氣,石黃點睛,在暗與亮、黑與黃的對比中產生了一種富有現代意味的色彩關系。

如果說在用色上郭味蕖將中西貫通這一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那么立足傳統則表現在筆墨的運用上。20世紀50年代,較多虛無主義者批判筆墨是舊社會的產物,但這種丟掉傳統筆墨形式的中國畫也失去了獨有的審美特色。郭味蕖早年在北京古物研究所學習,曾對諸多畫論進行研習,從謝赫的六法論到張彥遠的“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于用筆”,都是他學習的參照,于是他總結出一套用筆用墨的規律。在用筆方面,他認為應該講究筆力、筆氣,用墨方面,他主張墨有美感,不管蒼與潤、焦與清,都應有氣韻,如《杏花》中老干以蒼拙的用筆凸顯出杏花墨色的溫潤感。

(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對于郭味蕖來說,只有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感悟藝術,才能使藝術展現現實主義傳統,做到藝術為人民服務。深入生活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深入自然生活,通過寫生認識事物的生長規律和造型規律;另一部分是深入社會生活,郭味蕖在《談花鳥畫創作》一文中談到,深入社會生活就要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在現實生活中發掘素材,創作新的表現形式。因此他積極參與工農群眾的勞動生活,體會他們的心境,培養重新處理審美觀點的能力,將古人不愿意表現的“俗物”加入了花鳥畫創作,如1956年所作的《農家院落》(圖2),他以一根竹竿配幾只雞,充分展現了農家日常生活中的院落場景,表現了人民閑適幸福、安居樂業的狀態,再如《和平之生》中的兩只鴿子、一串爆竹,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題材展現了人民的美好生活。 在美術創作的表現形式上,郭味蕖內蓄傳統文人筆墨精神,將工筆與寫意的優點兼收并蓄,使得花鳥畫在表現現實主義傳統的同時不失文人畫的雅致,如《銀漢欲曙》(圖3)中以勾勒法繪制白荷花,然后以濕墨率性寫出荷葉、蒲草,既烘托出白蓮的潤澤,又展現了整個場景的勃勃生機。

(三)順應時代、弘揚主旋律

郭味蕖花鳥畫創作最鮮明的特點在于畫面意境的改變上,傳統花鳥畫離不開“象征”二字,從對于“珍禽瑞鳥”的刻畫來展現皇家富貴到以“汀鳥淵魚”抒發內心的閑情雅致,或為皇家服務,或為內心世界服務,基本上都是借助“象征”含蓄的表達情感,再加上文人心態上常有的抑郁悲憤的時代感情,因此少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情調直接表達熱烈、向上的情感。自郭味蕖對花鳥畫進行改革,開始展現我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欣欣向榮的社會情調與氛圍,如20世紀60年代所作的《大好春光》《月上》等一系列作品,從題目就可以看出畫家積極昂揚的心態與作品鮮明的時代氛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郭味蕖創作了眾多表現政治內涵、弘揚主旋律的作品,在1959年建國十周年之際,郭味蕖所作《繁榮昌盛》(圖4),畫中拓印了青銅簋拓片,繪四枝牡丹,“簋”是我國古代所使用的食器,但畫中卻配紅黃粉白的四色牡丹。這種形式的創作不僅以簋代表中國悠久的歷史,而且以反差表現新中國之后,人民不再擔心物質層面的溫飽,轉而追求精神層面的愉悅。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四十周年和五十周年之時,郭味蕖皆創作了贊頌新時代的花鳥畫,在贊揚新時代的同時展現了花鳥畫的傳統美感,這些創作源于郭味蕖對這個時代的信任與熱愛。

二、郭味蕖主題性花鳥畫創作特征的成因

(一)家族氛圍的熏染

1908年,郭味蕖出生于山東濰坊的一個書香世家。郭氏在濰坊是有五百年歷史的名門望族,家族文化藝術氛圍濃厚,才人輩出,善詩詞、書畫者眾多,郭味蕖因此受到了這種傳統文化的熏染,自幼勤奮好學,喜愛繪畫。成年后的郭味蕖與金石收藏大家陳介祺的玄孫女結為夫妻,受到陳家金石文化的影響,再加上郭家祖輩曾與鄭板橋、趙之謙等人交往密切,收藏了不少書畫,因此,這些金石收藏與名人真跡成了郭味蕖早期學習中國畫的關鍵資料。

(二)個人的修養

《大學》中提出“齊家、治國、平天下?!边@種積極的儒家思想是每一位文人入世的思想根源,郭味蕖也不例外。他自幼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染,少年時曾跟隨丁啟哲、劉炯學習中國畫,以臨摹陳老蓮、惲壽平為主,后進入上海藝專學習了四年西洋畫,他的油畫受到陳抱一和倪貽德的影響,作畫感性,一揮而就,畫面構成感強。1937年,郭味蕖考入了古物陳列所研究班,開始了真正意義上對中國畫系統化的研究。他關于美術理論的治學方法與山水畫創作受教于黃賓虹,花鳥畫創作受教于于非闇,初學張子祥,后學趙之謙、任阜長,最后是明代大家,如周之冕、陳白陽、沈石田、文徵明。20世紀50年代初,以《樸友圖》《三友圖》請教齊白石,并得到高度贊賞。正是這種西洋畫學習經歷與后來的中國畫研究經歷共同造就了郭味蕖花鳥畫的藝術成就,為創作出立足傳統、融貫中西的花鳥畫提供了現實基礎。

(三)時代的要求

郭味蕖的花鳥畫創作之路如同他所處的時代是漫長而曲折的。自鴉片戰爭之后,清政府被迫打開國門,西方資本侵入中國,西方藝術沖擊中國畫體系,隨即出現了主張用西方寫實主義改造中國畫的“融合主義”和堅持在中國畫內部改造的“傳統主義”兩大陣營。在這個時期,受這種美術思潮的影響,郭味蕖在上海學習了四年西洋畫。新中國成立之后,在藝術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方針指導下,中國畫的社會功能性上升到主導地位,因此有人發出花鳥畫不能反映現實,必然被淘汰的論調。面對這種論調,郭味蕖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反駁這種觀點,如在《談花鳥畫創作》這篇文章中說:“有人認為花鳥畫不能表現現實,不能為政治服務,甚至提出了對繼承和發展花鳥畫創作的疑問。這是思想認識上的片面性,也是對藝術為政治服務的狹隘理解?!痹谶@種歷史使命下,郭味蕖在花鳥畫創作方面開始了改革之路。

三、對于新時代背景下主題性花鳥畫創作的啟示

放懷古今,藝脈相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眾多人跟隨郭味蕖的腳步,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創作之路。郭怡孮作為郭味蕖的第三子,在題材上,善于運用野花野草表達畫面意境,在用色上吸收西方印象派與野獸派的特點,使他的作品遠看像工筆,近看如寫意。王晉元作為郭味蕖的學生,深刻領悟了花鳥畫現實主義的傳統,在創作前期深入自然,探尋真實的自然生態,以此展現最鮮活的畫面氣息。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相繼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并密切關注著中國文藝的動向,近期,在給中國美術館老專家的回信中肯定了中國美術館守正創新的工作方法,堅持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由此可見,新時代為人民服務的文藝要求沒變,但是社會語境和文化氛圍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今天的主題性美術創作煥發出新的氣象,一是創作更加貼近生活,在創作題材上表現得更加平民化和生活化,如當今國展中將農作物與家庭日常用品入畫已變得很平常;二是時代特征更加明顯,當今花鳥畫壇以生態文明的理念關照花鳥世界,營造人與自然新意境的作品,通過體察花鳥、關切生命的情懷,賦予花鳥畫新的象征。新時代以來的創作者吸取了郭味蕖主題性花鳥畫創作的經驗,進一步積淀傳統筆墨的厚度,使花鳥畫在現代轉型的歷程中,更為深刻地契合時代性,在表現社會和藝術語言層面,完成縱深多向的探索。

四、結語

綜上所述,郭味蕖主題性花鳥畫創作立足為人民服務的文藝要求,展現時代風貌。他深耕中國傳統筆墨精神,吸收西方繪畫技巧,在花鳥畫創作內容與表現語言上作出巨大改造,對于當今的花鳥畫創作者仍然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促使新時代花鳥畫創作在多元并存的風格中仍能重拾傳統、立足人民、順應時代。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智庫(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研究中心)開放課題“打造黑龍江省鶴文化旅游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ZKKF2022133)。黑龍江省屬高?;究蒲袠I務費面上項目“思政育人導向下地域特色美術資源深度利用研究”(項目編號:145205159)。黑龍江省研究生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項目“工筆畫表現形式研究”,齊齊哈爾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藝術類研究生培養中的‘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XMQUG 2021002)。齊齊哈爾大學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培育項目“工筆花鳥畫創作”(項目編號:QDJG_2022KCSZ0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孟德鴻,男,漢族,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畫理論及創作。

竇新壘,男,漢族,江蘇沛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理論及創作。

參考文獻

[1]郭怡孮,郭綿孮.郭味蕖藝術文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2]劉曦林.郭味蕖傳[M].濟南: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8.

[3]張亮,李艷.主題性中國畫的內在規定及育人功能[J].文藝爭鳴,2018(10):187-193.

猜你喜歡
主題性
小學語文主題性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
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意義生產與傳播效應——以山東“腰斬黃河寫生活動”為例
淺析主題性在絲巾設計中的體現
農村幼兒園有效開展美術活動的幾種途徑
餐飲空間的主題設計研究
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個案成果展示的指導研究
圖案之于空間:概念性圖案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增強服務意識 打造為民頻率
主題酒店客房空間的主題性設計研究
淺談主題課程背景下區域活動的開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